《东方建筑遗产》丛书以东方建筑文化和古建筑博物馆研究为宗旨,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国寺,立足地域,兼顾浙东乃至东方古建筑文化,以多元、比较、跨文化的视角,探究东方建筑遗产精粹。其中涉及建筑文化、建筑哲学、建筑美学、建筑伦理学、古建筑营造法式与技术;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的理论与实践;东方建筑对外交流与传播,同时兼顾古建筑专题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等。
本册为2010年卷。
| 图书 | 东方建筑遗产(2010卷) |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东方建筑遗产》丛书以东方建筑文化和古建筑博物馆研究为宗旨,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国寺,立足地域,兼顾浙东乃至东方古建筑文化,以多元、比较、跨文化的视角,探究东方建筑遗产精粹。其中涉及建筑文化、建筑哲学、建筑美学、建筑伦理学、古建筑营造法式与技术;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的理论与实践;东方建筑对外交流与传播,同时兼顾古建筑专题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等。 本册为2010年卷。 目录 置 【遗产论坛】 ·浙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探讨 ·东南大学建筑遗产保护工作及其传承 ·新疆库车历史建筑中的汉文化影响 ·上海真如寺大殿纯度分析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石质文物劣化过程实验中的应用 贰 【建筑文化】 ·宋元东亚建筑之柱问联系构件举要——以中国大陆江南、福建建筑及 日本列岛大佛样、朝鲜半岛柱心包为例 ·浙东老桥调查回眸 ·关于中国的石造宝箧印塔 ·天人合一和谐布构——姚江传统建筑概论 叁 【保国寺研究】 ·历代名人与保国寺·民国篇 ·宁波保国寺大殿木构件含水率分布的初步研究 ·宁波地区地震活动性特征及对保国寺古建筑的影响探讨 ·保国寺大殿材质树种配置及分析 肆 【建筑美学】 ·甬上砖雕艺术与人物像之研究 ·五台山地区传统石作雕饰工艺与意匠研究 伍 【佛教建筑】 ·南宋禅的东传与日本禅寺源流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 陆 【历史村镇】 ·走近珠街阁——朱家角古镇的现实困惑与保护再生策略 ·奉化——保留民国建筑最为丰富的村镇 柒 【奇构巧筑】 ·从遗址发掘看宁波妈祖庙建筑 【征稿启事】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东方建筑遗产(2010卷)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余如龙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文物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1030736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02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10-11-01 |
| 首版时间 | 2010-11-01 |
| 印刷时间 | 2010-1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58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TU-87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3.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59 |
| 宽 | 188 |
| 高 | 15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