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道德困境与超越--精神秩序及私欲/当代学术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由任大川编著的《道德困境与超越:精神次序及私欲》内容介绍:人活着,为己还是为他?这历来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每天都要遇到这个问题,不停地处理这个问题。人们通常都凭着自己的习惯来判断行事,没有多大的障碍。人各有秉性,生活条件和环境也各有不同,即便是对同一件事,也各有看法,态度和行为千差万别,而社会也没有因为这种千差万别而产生混乱,走向崩溃。所以,提出以上问题显得多余。

内容推荐

由任大川编著的《道德困境与超越:精神次序及私欲》围绕着中国道德论的核心问题“为己还是为他”,采用纵横比较和跨学科的方式,从经济利益(私欲)、社会秩序、精神支柱这三个方面,对中国社会和西方社会、以及日本社会的道德理论产生和发展、现状和将来进行了梳理和比较,并着力描绘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图画。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中国传统道德中的恶与善

 一、《论语》中的恶善标准:从君子而不就小人

1.人的本性

2.孔子的精神创造

3.大同世界思想的诞生

4.传统道德体系与思维方式

5.君子和小人

6.主观为他人,客观为自己

7.自我牺牲

8.阿Q精神

 二、《论语》的应用及其问题:发展经济需要小人

1.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2.台湾学者对儒教的解读

3.大陆学者对《论语》的解读

第二章 西方人文主义与中国传统道德的比较

 一、乌托邦思想:建立无私的美好社会

1.西方的传统道德

2.中西方人文主义

3.乌托邦与大同世界的比较

4.乌托邦与大同世界的关系

 二、资本主义精神:为了上帝而劳动赚钱

1.传统的劳动观

2.宗教改革与资本主义精神

3.中西方的隔阂

第三章 西方个人主义与中国传统道德的比较

 一、康德的理性思维代替上帝:君子论(1)

 二、追求自我的正当性:小人论(1)

1.尼采的个人竞争生存

2.中国历史上的个人追求

 三、功利主义的发生:从君子到小人

1.西方的个人主义

2.亚里士多德的德性:君子论(2)

3.道德论的起源和发展:从本性到理性

4.亚当·斯密的情感道德:既君子又小人

5.功利主义:小人论(2)

6.功利主义与经济发展

 四、世界经济的“宇宙大爆炸”:争当“小人国”的世界经济史

1.现代西方道德

2.英国工业革命与中国经济发展

3.带头富起来的英国

4.个人主义行为在英国的发生

5.道德与私有制

第四章 沉浮于历史长河中的中国传统道德

 一、中国传统道德的断裂与继承:永恒的道义

 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冲击:洋为中用的尝试

1.“打倒孔家店”

2.难以倒下的孔家店

3.“打倒孔家店”的失败

 三、共产党革命与传统道德:红旗下高扬的灵魂

1.为了中国和世界人民利益而奋斗的义务论

2.为推进人民事业的君子论

3.继续革命理论

4.义务论在中国的失败

 四、对当今中国价值观的观察:君子之魂与小人之躯的苦斗

1.霍夫斯塔德的关于个人主义倾向的排序

2.雷丁的关于海外华人的价值观的研究

3.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

第五章 中国传统道德与社会秩序

 一、家庭生活中的传统道德:对祖先意志的服从

 二、统一天下的原理:效法圣人

 三、中西方的社会组织原理:“非理性”及其社会效果

1.国家和天下

2.国家的起源

3.近代国家形成的原动力

4.立足于个人主义的社会组织原理

5.“非理性”与经济发展

 四、法治社会的核心:保护私人所有

五、中国传统道德与世界和平:西方人的忧虑

第六章 中国儒教在日本

 一、日本的“孝”与中国的“孝”

 二、神道:日本传统文化的象征

1.日本古代传统价值观

2.神道所隐含的精神世界

3.儒教的引进

4.武士道精神

 三、儒教在日本的发展

1.儒教的日本化

2.儒教与政权维持

3.儒教与神道复兴

4.日本对儒教的读解

5.中国与日本在解读儒教上的差异

 四、借“虎皮”

1.大日本帝国和教育勒语

2.侵华战争和儒教的片面借用

3.日本对儒教的批判

五、实用性的集体主义

第七章

生物本能行为与道德:为了古老血缘而生存

 一、利他行为的定义

 二、利他行为的普遍性

1.动物界的利己与利他

2.来自于情绪化、习惯化的利他行为

3.利他行为的社会目的

 三、为了利他而利己

1.为了遗传的生物个体

2.为了遗传的个体行为

第八章 人类的精神创造与道德:为了灵魂永生的信仰

 一、人类进化与精神的发生

1.精神发生的生物基础

2.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3.人类生活认识能力的进化

4.精神创造

 二、中国的精神创造

 三、西方的精神创造

 四、西方精神创造的影响

第九章 关于道德重建的一些思考

 一、儒教与道教的平衡:传统的轮回圈

1.中国的利己主义

2.道教的社会影响力

3.道教所起的平衡作用

4.儒教和道教的一体化

 二、向西方理性论的挑战:大自然造就

的非理性作用

 三、值得思考的一些问题:当道德成为一种工具

1.中西方的撞击

2.借鉴与思考

3.道德与规矩

4.价值观多元化的必要性

5.结论

第十章 道德与富国

 一、幸福与财富

 二、跟着感觉走

 三、爱国·爱民

 四、中国的软实力

 五、强化法律制度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道德困境与超越--精神秩序及私欲/当代学术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任大川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0047506
开本 32开
页数 31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11-03-01
首版时间 2011-03-01
印刷时间 2011-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2
丛书名
印张 10.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10
148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0:3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