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白桦啊白桦--说不尽的俄罗斯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带你徜徉在圣彼得堡的街头,了解俄罗斯的荣辱兴衰。带你徘徊在托尔斯泰庄园的小路上,体味着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俄罗斯文学的百昧杂陈。带你漫步在伏尔加河陡峭的岸边,感受列宾和列维坦这些伟大艺术家的灵感源泉。

内容推荐

本书一本集俄罗斯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于一体的书。作者李其容老师出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中叶,成长于五六十年代,而那个年代用作者的话说正是“全盘苏化”甚嚣尘上的年代。那时代的“全盘苏化”客观讲是失之偏颇、妄自菲薄的,在某种程度上,它扼断了另一些优秀的西方文化的进入、中止了我国宝贵文化遗产的继承……本书让我们了解了俄罗斯、汲取了俄罗斯文化中的营养,使我们这一代人(五六十年代的青年)形成俄罗斯情结。

目录

白桦啊白桦(代序)

说不尽的伏尔加河

东正教在俄国

俄国最重要的修道院

俄国皇家遗迹

红场速写

喧闹的墓地

在托尔斯泰的庄园里

苏维埃遗存

现代俄罗斯人众生相

莫斯科的王府井

等待重兴的俄国

圣彼得堡—彼得格勒—列宁格勒—圣彼得堡

我的俄罗斯情结(后记)

试读章节

说不尽的伏尔加河

早知道著名的伏尔加河是俄罗斯的母亲河。概念中,以为她和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一样,亦是浩浩荡荡、汹涌澎湃地横向贯穿整个祖国大地的。

她也能算贯穿了俄罗斯,但那只是在俄国西部的土地上流淌。她和她那二百来条支流形成一个环,温柔地将莫斯科、罗斯托夫、雅罗斯拉夫尔、喀山、伏尔加格勒和萨拉托夫揽在自己怀中,而这些城市,我们从俄国小说、苏联电影里早已熟悉得像老朋友似的。至于那些发生在伏尔加河夏季轮船上的故事,我们这一辈人亦是耳熟能详了。

起源于俄罗斯中部高原低矮群山之中的伏尔加河是条好脾气的母亲河。为了汇流到南方的出海口,伏尔加河表现了她那极大的包容性——对于阻碍她往南流淌的矮小山脉,她不咆哮、不冲击,只是息事宁人地绕过它们,向东弯了一个大圈。在群山中左盘右旋地绕行过程中,她的长度也被抻长了,成为了欧洲的第一大河,长约三千七百公里,流域面积相当于德国、法国和英国加起来那么大。她不仅绕行,还小心翼翼地沿着这些矮小山脉的外廓流泻,从而造成一岸高峻、一岸低平。高峻的河岸为建筑提供了极好的条件,所以一座又一座俄罗斯城市很早就在伏尔加河岸上建立了。同时,为了将自己与要汇合的南部大海(里海)的低水位齐平,谦和的伏尔加河一路上还不断地降低自己的水位。当她到达萨拉托夫城时,已是降到与海平面一样低了,而她的最后的几百公里,简直就是在海平面下奔流。

尽管人们认为俄国人把仅局限于俄罗斯西部土地上流淌的伏尔加河,当作是整个俄罗斯的母亲河,有些牵强,但要知道,俄罗斯东部的广袤大地是十九世纪才被扩张进来的。

俄国人的祖先是古代东斯拉夫人,原本住在喀尔巴阡山以北、波罗的海以东、白海以南的一小块土地内。随着时间的推移,东斯拉夫人需要更多的土地繁衍后代,他们便想着要扩张他们居住的领域。然而,强大的日耳曼部落阻塞了他们西去的道路,通往南方地中海的门尸义被罗马和拜占庭把持,再往北又是北极圈内难以生存的冻土地带,于是这些听从命运摆布、驯良的东斯拉夫人不得不涌向东方寻求领土。在到达俄罗斯中部高原后他们又继续沿着向东的河流缓慢地迁移,最终到达了伏尔加河。这条大河被俄罗斯农民称之为“众河之母”,因为她丰富的鱼产及一亿三千多公顷的灌溉面积,千百年来养育了一代又一代赖此生存的俄罗斯农民。

但俄国农民并没有善待这块养育他们的土地,至少他们没有在这块土地上精耕细作,总之,他们种不好庄稼。他们也许是好战士,但他们不是好庄稼汉。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北国俄罗斯,农民们只能在短暂的夏季里忙碌,所以,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的闲暇养成了他们不习惯持之以恒的劳动,而辽阔的俄罗斯取之不竭的资源又用不着他们付出极大的劳力就可以获得收成,这些,便形成了俄国人不勤快的性格。好酒和喜爱歌舞,也是在对付严寒和闲暇中形成的。也许是由于贪杯,也许是由于俄国人的性格里“嬉”的成分大于“勤”,种不好庄稼不仅仅是在苏联时期,远在叶卡捷琳娜大帝时代和苏联解体后亦是如此。要证明吗?可以,马上有两个俯拾即得的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由于俄国人种不好庄稼,叶卡捷琳娜二世就请了她,善于耕作的德国老乡来到伏尔加河地区,传授先进的农业技术。近二百年来,这些信奉天主教的德国农民一直安心地在伏尔加河一带务农,直到二战希特勒德国快入侵时,才被当时的苏维埃政府强行迁居到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苏联解体后,这二百至五百万德国农民的后裔开始陆陆续续地返回或准备返回德国故土——当然,此乃后话。

第二个例子则和咱们中国农民有关:还是由于俄国人种不好庄稼,自打前几年(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每年春天,我国吉林省的一些农民就来到伏尔加河畔给俄国农场主当几个月的雇农,种植蔬菜。在俄国农民眼里,这些中国人勤勉得不可思议:“在伏尔加河沿岸,现在找不到比中国人更能劳动的人了。一个中国农民从早到晚地干活,不紧不慢完成着十个锇罗斯农民的工作量。”但在中国农民眼里,伏尔加河畔的俄国农民这个样子像是叫干活吗——他们常常是隰得醉醺醺地才去干活。如果是受雇于农场主,这些俄国农民刚干完一星期,就要求提前开支,然后,就拿着这笔钱去喝酒,只是在钱都花光后,才想到还得干活挣钱,而农场主地里的农活早已被耽误了。虽然伏尔加格勒州政府主管农业的领导知道“中国人的劳动态度给伏尔加沿岸的人树立了好榜样”,但是州政府还是不敢大批地接纳中国雇农,他们的担心和西伯利亚地区一些和中国接壤的州政府的担心是一致的:他们害怕成千上万的中国雇农通过“种地”这种和平方式,“占领”俄国人的土地。害怕归害怕,2003年伏尔加格勒州还是接纳了五百个中国农民到伏尔加河畔种庄稼,这次不仅种菜,还种玉米和大麦。

是不是可以这么说,住在伏尔加流域的俄国农民之所以不太勤快,也是被伏尔加这条宽厚的母亲河宠成这样的,因为,他们无须像中国百姓那样要在暴躁无定的黄河、长江里讨生活。伏尔加河真是个温柔的好母亲,她不掀起什么大浪,只是缓缓地流淌,蓝色的河水随着太阳的出现、隐匿而时浅时深。

正因为伏尔加河宽广、温和,有如母亲的胸怀,俄罗斯人爱她,虽然沙俄时代的伏尔加河并不能带给人们美好的生活,但人们还是爱她。艺术家们捕捉到了这种爱,从哀怨的《伏尔加船夫曲》里、从《伏尔加纤夫》充满忧伤的眼神中。

1869年的夏天,画家列宾初次去伏尔加河写生。伏尔加河浩瀚辽阔的空间、顺延河岸绵延的翠色林带虽给予画家难以言表的美感,但河滩上那一溜肮脏与褴褛的纤夫带给他的沉重印象,犹如一团乌云堵在他的心头。把人当牲口使的人间不平现象仿佛令伏尔加河的美丽黯然失色了。所以,在这幅《伏尔加纤夫》中,画家笔下的伏尔加河尽管水光潋滟、景色旖旎,却反衬了纤夫们的愁苦与逆来顺受。

俄罗斯底层人民的逆来顺受还表现在伏尔加河流域流传的民歌中。我们中国人熟悉的便是《三套车》和《伏尔加船夫曲》。

“冰雪覆盖在伏尔加河,冰河上跑着三套车……今后的苦难在等着它……”(《三套车》)“嘿嘿哟嗬,嘿嘿哟嗬,齐心合力把纤拉,拉完一把又一把……伏尔加口J发的母亲河,河水滔滔深又阔……背起纤绳汗水洒,踏开人I司不平路……”(《伏尔加船夫曲》)

我们听到了什么?愁苦,还是愁苦;哀怨,还是哀怨。诚如俄国解放运动史上第一位革命家拉吉舍夫所言:“熟悉饿罗斯民歌的人都承认,这歌中流露出一种心灵的悲哀。”俄罗斯人的逆来顺受性格的产生固然和金帐汗国两百多年残酷的统治有关,但也是沙皇政权提倡驯服顺从的专制压迫所致。不可否认,“当忍无可忍时,则什么也不能阻挡他们做出剧烈的反抗’’(拉吉舍夫),但在大多数的时候,对自己国家统治者的顺从,似乎是俄国民众的常态心理。伏尔加这条母亲河,犹如俄国千千万万慈爱而贫苦的母亲一般,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受苦受难,却无法去解脱孩子们的苦难,只能以她的温和去亲近自己的孩子们,让孩子们能得到少许的安慰。

伏尔加河似乎瞳得怎样以特殊的方式抚慰俄罗斯人那痛苦的心灵——她以美丽的风貌让俄罗斯人惊叹;她以平和的流淌接纳在河里游泳、航行、垂钓的俄罗斯人。 伏尔加河先是以严峻而多层次的灰色调、后又以绮丽绚烂的色彩开启了画家列维坦的心智,使他最终脱颖而出成为了俄国最杰出的抒情诗意画家。

在列维坦短暂的一生中(他只活了三十九岁),就有连续三个夏天在伏尔加河畔写生。在《雨后》、《伏尔加河上的黄昏》里,他表述了伏尔加河的银灰色的忧郁美,在《金色的普寥斯》、《清风》等多幅绘画中,他给人们呈现了伏尔加河的多姿多彩的华丽,那是以河流、白云、彩霞和阳光组成的交响曲。

伏尔加河两岸没有险峻的高山形成峡谷,接纳她的是同样平坦广阔的土地。与那平平的河、平平的地成对照的,是河流与平原上空起伏多变的云、色彩瑰丽的霞和令伏尔加河魅力无穷的阳光。如果没有它们的变幻不定,伏尔加河真是会黯淡无奇的。

在俄罗斯文学家的笔下,以伏尔加河为背景的故事永远吸引着俄罗斯本国和世界各国的读者们,因为这些故事和故事里的人物,表现了典型的俄罗斯的生活场景和典型的俄罗斯人的性格。尤其是那些发生在伏尔加河轮船上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P8-13

序言

白桦啊白桦

(代序)

由于时差,从上海浦东深夜十二点坐了九个小时的飞机之后,到了莫斯科居然是清晨五点。

在大巴里坐着的我疲惫而困倦,然而大巴才行驶了没几分钟,疲惫和困倦忽地被窗外的景色一扫而光。我被震撼了,被窗外的景色所震撼——郊野淡淡的晨霭里,白得耀眼的株株小白桦树从车窗前晃过,像一幅幅似曾相识的油画风景。

谁要是在五六十年代渡过青春,就不难理解我为何因小白桦而震撼。我们这代人对小白桦的感受太多太多……

我才七八岁,跟着表姐学唱的第一支苏联歌曲的开头便是:“莫斯科近郊的桦树林,在远处沙沙响”,好像是电影《三个忠实的朋友》里的插曲。

十几岁的时候,我便知道那个以“小白桦”命名的、以少女轮舞出名的舞蹈团。她们来华演出过,可惜我未曾亲眼目睹,只是从新闻电影纪录片里看到一队身着古俄罗斯曳地长裙、梳独支粗长辫子的姑娘们双臂抱于胸前,和着舒缓的节拍,悄没声地(至少那纪录片给人的感觉)、前人挨着后人地变换着圆形的队列。从摄影机俯视的角度看过去,真像机器里涂过润滑油的齿轮在轻快地转动。

再大一些后,从巴乌斯托夫斯基的散文中,我又看到如此令人神往、诗意的文字形容:“白桦林好像一群魅人的姑娘,披着绣有金色叶子的肩巾”

当然,绘画令我最强烈、最具象地感受到白桦树的美。

1966年我正读高三,平静的生活却被文革风暴所打破。被抄家后我在书纸狼藉的地板上意外地发现了一筒父亲仔细卷好的苏联印刷品,我依稀记得,这是俄罗斯风景油画的印刷品。

我小心翼翼地将业已发脆的纸散了开来——啊,画的是秋季的白桦!我学的是俄语,所以马上便译出了该画的题目“金色的秋天”。

很切题。透过画面,我看到碎金子般的桦树叶仿佛在湛蓝的空中晃动。刹那间,我被美、被俄罗斯风光的美所强烈感动了。从此,在我的意念中,俄罗斯最美的风景是和小白桦联系在一起的;从此,这张铜板纸印的油画印刷品被我一直贴在床头的墙壁上。

后来,我知道画白桦的画家叫列维坦,俄国犹太人,契诃夫的朋友。由于契诃夫在小说《跳来跳去的女人》中披露了画家的私生活,为此两人还反目过。在列维坦的画笔下,白桦是各种形态的:春天茂密草地中的白桦林、在洪水中浸泡的白桦树、初春被和煦阳光镀成金色的白桦……他赋予白桦各种形态,好像他画的不是树,而是心爱的女人。

每每想到这儿,我总是百思不得其解:在俄罗斯人粗犷、豪放甚至还有些笨拙的形象之内,何以还会有一腔柔情蜜意竟是留给了纤弱、婀娜、优雅的小白桦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世事理解的逐渐明晰,我懂得了丰富的性格往往相反相成,表面上却令人不可思议。就是那豪放与纤弱、粗犷与优雅的奇妙组合,形成了俄罗斯人刚柔相济的性格。也许吧,只有懂得何为美的人,才会执着地去捍卫美。

这就是我为什么在俄罗斯拍下十数张小白桦的原因。

后记

我的俄罗斯情结

说起俄罗斯,我就会如数家珍地滔滔不绝。

当我写了几篇有关俄罗斯的文章送往杂志社时,一位头发花白的老编辑颇为不解地对我说:“照说要比你大几岁的人才会有你这样的苏联一俄罗斯情结……”

不奇怪。虽说我这位“老三届”在读高中时,苏中关系已因《九评》而陷紧张阶段,但是我的少年时期——人的由蒙昧转入求知欲甚旺的时期,却是在“全盘苏化”的五十年代,听的音乐、广播剧,看的画、书、电影,大多是俄罗斯人、俄罗斯大地以及俄罗斯历史(所谓“苏联”,其实也就是大俄罗斯,很少有俄罗斯以外加盟共和国的内容,除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说来惭愧,我们中华文化在那个时代也似乎黯然失色了,因而我辈之人对本民族的文化知之有限,根基较浅。

中国的五十年代是“全盘苏化”甚嚣尘上的年代。用“甚嚣尘上”这个词的确有些贬意,因为,过了五十年后,我们终于可以对那个把“全盘西化”和“全面复古”踩在脚下的“全盘苏化”作一些较为客观地评价了。是不是可以说,那时代的“全盘苏化”是失之偏颇、妄自菲薄的:在某种程度上,它扼断了另一些优秀的西方文化的进入、中止了我国宝贵文化遗产的承继。

虽如此,但在“全盘苏化”的同时,中国人也因而了解了俄罗斯、汲取了俄罗斯文化中的营养,使我们这一代人(五六十年代的青年)形成了俄罗斯情结,这个情结是不会在我辈人心中泯灭的。但愿再过二十年后,待我们这辈人入土为安之后,俄罗斯文化在中国造成的影响不要消亡。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白桦啊白桦--说不尽的俄罗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其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0837477
开本 32开
页数 22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08-09-01
首版时间 2008-09-01
印刷时间 2008-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国外游
图书小类
重量 0.4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51.2
丛书名
印张 7.37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10
14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5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7: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