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中国研究》仍旧本着开放和务实的精神,坚持宏观视野和物体取向,重点置于中国的基层社会,从微观的问题或现实经验入手,在许多单个领域、地域进行切实调查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追求最终对中国社会整体的通透认识。
| 图书 | 中国研究(2007年春秋季合卷总第5-6期)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期《中国研究》仍旧本着开放和务实的精神,坚持宏观视野和物体取向,重点置于中国的基层社会,从微观的问题或现实经验入手,在许多单个领域、地域进行切实调查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追求最终对中国社会整体的通透认识。 内容推荐 半个世纪以来,发端于海外的中国研究已从社会科学的边缘走向这一知识体系的中心,由西方学人独步的学术论域成为包括中国学者在内的全球学人共享的研究旨趣,同时也成了世界学术界了解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窗口。《中国研究》(China Studies)的创刊意在推动中国研究领域的经验积累和知识增进,更在于使日益成为显学的中国研究领域能够听到中国的声音。本卷有主题研讨:中国农村研究;研究论文;书评与随笔。 目录 发刊词 主题研讨:中国研究的理论与范式 现代中国学的新范式——共同行动论的提倡 国家与社会:当代中国研究的基本范式 中国研究的价值归依:普遍主义抑或特殊主义 中国研究的国际化:国际中国研究的架构及其价值与视角 文化间的踌躇:中西学者间的汉学与中国学 学术论文 中国城市居民的单位效益和收入不平等 中国的社会流动与社会阶层——经济改革前后代内流动模式之比较 城市居民社会网络中的差序格局 治理型设计:武汉两个社区的空间与权力 自我行动的逻辑——一个理解中国人市场实践的理论框架 闽西武平中山镇军家人与客家人的民间信仰 连接过去与当前的桥梁——台湾的社会学与人类学 作为新政策领域的跨国华人——世纪之交的中国与新加坡 书评与随笔 集体果真或如何不朽?——对周怡《中国第一村:华西村转型经济中的后集体主义》的一种解读 横跨大陆的回响——专访全英中国学研究所所长费立民教授 英文目录与摘要 稿约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中国研究(2007年春秋季合卷总第5-6期)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周晓虹//谢曙光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9703953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03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44 |
| 出版时间 | 2008-10-01 |
| 首版时间 | 2008-10-01 |
| 印刷时间 | 2008-10-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D668-55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9.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8 |
| 宽 | 165 |
| 高 | 13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