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小心逻辑思维陷阱
内容
编辑推荐

鲁迅的著作不是一天能读完的,《狂人日记》是鲁迅的著作,因此,《狂人日记》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一个人无论多大年龄没有了父母,他都成了孤儿。

考试结果不用分数体现,而采用曲线形式最为公平。毕竟,师生关系融洽的话,教学效果就会更好。

孩子期末考试数学得了满分,妈妈很高兴,就表扬孩子道:“宝贝,你真是太聪明了!”

这些都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易犯但却不易察觉的逻辑错误。它往往导致我们在思考时脱离正轨,讲话时缺乏合理性和说服力,做事时效率降低,沟通时效果减弱,从而影响工作业绩和生活质量;有些颇具迷惑性的逻辑错误,还会使我们大脑短路、深陷骗局。如果想远离这些危害,那么这本于雷编著的《小心逻辑思维陷阱》不可不读!

内容推荐

是什么让我们绕进思维的怪圈无法自拔?

是什么让我们在思考时偏离正轨?

是什么让我们在讲话时不攻自破、漏洞连连?

又是什么让我们丧失判断能力,被人牵着鼻子走却浑然不觉?

答案是:逻辑思维陷阱!

于雷编著的《小心逻辑思维陷阱》是扫除生活中各种逻辑思维陷阱的有力武器!全书以生动的语言、妙趣横生的案例,对我们日常生活中最易陷入的逻辑思维误区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解读,教会我们识别和避免陷入这些误区,提高自身逻辑能力,让我们讲话更有条理,做事更加高效,看清真相更容易,处理问题更理性。同时,也有助于我们认清他人设下的逻辑思维陷阱,戳穿骗局识破诡辩。

目录

第一章 生活离不开逻辑:没有逻辑就没有高质量的生活

 1 你了解逻辑吗

逻辑并不高深

我被骗了吗

 2 为什么要讲逻辑

说话更有条理

做事更有效率

看清真相更容易

处理问题更理性

第二章 逻辑谬误无处不在:前提、推理、场合,一错即错

 1 逻辑悖论,让你看清逻辑真相

学费之讼

撒谎者悖论

理发师悖论

苏格拉底悖论

阿基里斯悖论

全能者悖论

谷堆悖论

 2 浑然不觉,逻辑谬误就这样产生了

不遵守推理规则

符合逻辑不等于是真理

理性的局限

“爱”超越了逻辑

第三章 当心掉入逻辑陷阱:生活中不可不知的七大逻辑谬误

 1 歧义谬误——“前方向右,滑坡危险!”

偷换概念:蓄意改变关键词

语句歧义:词句多义,不同理解

去除语境:忽略语境,断章取义

 2 模糊谬误——“大家都不喜欢这样的手机。”

 3 废话谬误——“他的母亲是个女人。”

 4 不一致的谬误——“我什么话都怀疑。”

自相矛盾:自我冲突,无法共存

双重标准:同一问题,不同标准

 5 不相干的谬误——“大家都这么做,你为什么不呢?”

稻草人谬误:歪曲对手论点

红鲱鱼谬误:制造议题,转移对手注意力

诉诸权威:错把“经典”当论据

诉诸公众:流行的并非总是正确的

诉诸人身:只对人,不对事

诉诸情感:投其所好,笼络人心

 6 不充分的谬误——“闻到了饭菜的香味就等于吃了饭菜。”

过度简化:笼统概括,忽略多角度

偶例谬误:轻率概括,否认例外的存在

以偏概全:部分概括整体,无效归纳

不当类比:乱作比较,忽略本质

乱赋因果:因非因,果非果

不证而论:只摆论点,没有论据

虚假论据:弄虚作假,捏造论据

 7 不当默认的谬误——“小王在撒谎,所以小王在骗人。”

窃取论题:有意歪曲,循环论证

错误二分:很多事并非非黑即白

诱导与暗示:加入假设,暗中操纵

试读章节

逻辑并不高深

逻辑思维能力是一种可以帮助人们正确地思维和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除了有效运用数字和推理的能力外,还包括分类、概括、推论和假设验证的能力,以及建构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逻辑最早作为一种推理方法得到明确的研究和分析是在两千六百多年前的古印度,比如佛教因明学。接下来是两千四百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比如墨子学说。但这两个逻辑系统都因为种种原因而没有对现今的逻辑学产生太大的影响。现在形式逻辑学的基础是两千三百多年前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奠定的。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开始渐渐成为主流,于是“逻辑”一词的曝光率也逐渐提高。因为逻辑除了是辩论和讲理的工具外,还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比如说,你正在街上走,忽然想起下午三点要去见一个人,但这时已经是两点了,你要怎么在一个小时内赶过去呢?坐公交车怎么样?但你不知道这里过去要坐哪一路车,而且公交车速度比较慢,不一定能赶上。那么坐出租车?现在并不是交通高峰时段,应该半小时就能到了,但是出租车挺贵的,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呢?对了,目的地那里有个地铁站,而这附近也有个地铁站,你可以去坐地铁,这样你既可以按时赶到目的地,又不用花太多的钱。

再比如,你正在看电视,突然电视屏幕黑了。这时,你先试着按遥控器,发现电视没反应,会不会是遥控器坏了呢?你又试了下电视上的开关,还是没反应,难道是电视机坏了?你又想到还有其他可能,比如可能没电了。于是,你打开房间电灯的开关,发现电灯不亮,说明不是电视机坏了,而是屋里没电了。你查看了一下电表,知道并不是电用完或者跳闸。就此,你得出结论,很可能是整个小区都停电了。你打电话给供电局,得到了因意外事故停电的答复。

这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经历的逻辑推理过程。无论是思考今天中午吃什么,还是决定周末去哪里玩,我们都会从自己已经掌握的信息出发,或多或少地进行逻辑推理和思考,最终得出结论。

在工作和生活中,人们最常用的交流方式是语言。而很好地掌握_r逻辑的人不但可以提高语言交流的效率,有时还能巧妙地利用逻辑开些小玩笑。

有次,一位外国的外交官看见美国总统林肯在擦自己的皮鞋,外交官想揶揄林肯,便故作惊讶地问道:“怎么,总统先生,您竟然擦自己的皮鞋?”

“是呀。”林肯答道,“那么平时你是擦谁的皮鞋呢?”

外交官本来是想讥讽“林肯作为总统竟自己擦皮鞋”,可是林肯却巧妙地利用外交官话语中逻辑过程的省略,把外交官讥讽的内容偷换成“林肯擦自己的皮鞋”,从而达到幽默的效果。

说话做事有逻辑,可以让你更容易被他人理解,有助于你正确思考、沟通交流、辨明是非,也能让你因此而更容易获得成功。一般来说,有逻辑的人会比较理智。

当我们学会逻辑推理后,往往能透过事物的表象看清本质。这有助于正确地认识和解决问题,甚至可能是成功的关键。

P4-5

序言

逻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如果你一听到“逻辑”这个词,就觉得这是个高深莫测的领域,那么多半是因为你遇到了一些喜欢拿“逻辑”故作高深的家伙。

两个自认为懂得逻辑的人在进行辩论,其中一个说道:“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但其实并不是如此,完全不是。”另一个反驳道:“恰恰相反。如果曾经是如此,就有可能是如此;如果居然是如此,就可以是如此。但是并不是如此,可见怎么都不是如此。”

这种无意义地堆砌逻辑词汇的语句,恰恰是没有逻辑的表现。

逻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在思维和语言中意义重大。无论是应对胡搅蛮缠的妻子或丈夫,还是应对喜欢抬杠的同事,掌握一定的逻辑知识,都能够让你更容易发现模糊事物的内在,了解复杂事物的实质,找出对方语言的漏洞,驳回对方的诡辩。

有一次,爱因斯坦给他的学生出了一个问题:“两个人从烟囱里爬进来,结果一个人的头发上满是烟灰,另一个却干干净净的。你认为这两个人谁会去洗头?”

“当然是头发上有烟灰的那个。”学生不假思索地答道。

爱因斯坦却说道:“不一定。满头烟灰的人看不见自己的头发,他看见对方干干净净的,以为自己也很干净;而干净的那人看到另一人头发脏了,会以为自己头发也弄脏了。所以反而是干净的那人可能会先去洗头。”

一个理想的论证是通过证据使人认识到某些事物是真的,一个真正的论证者只会运用推理本身的理性力量。而有时候,有的人却喜欢诉诸粗暴的强制而不是以理性来说服他人。这就是逻辑谬误。

逻辑谬误,说白了就是不依据逻辑的议论,尤其是在论证的过程中不符合逻辑的推论。它的表现一般为:错误地使用或理解语言,使用了不正确或有争议的事实作为前提,默认了有争议的隐藏前提等。

老婆:“你今天为什么一整天都不给我打电话?”

老公:“倒打一耙!今天不是说好你给我打电话的嘛。结果我等了一天,都没有等到你的电话。”

老婆:“我是说过,可我又改主意了。张爱玲说,女人有改主意的特权。”

老公:“那你改主意没和我说呀!”

老婆:“我说了!我在心里说的,谁让你和我心灵不相通呢!”

老公:“……”

这只是夫妻之间的一个小笑话,是老婆向老公撒娇耍赖的一种情趣。但如果将这种谈话方式运用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辩论中,却是不可取的。很多时候,由于我们的忽视,或者本身逻辑能力不强,致使我们大部分人都缺乏逻辑意识,经常有意无意地犯下大量的逻辑谬误。

逻辑谬误的出现,使得我们的论证缺乏合理性和说服力。通常情况下,我们需要检验论据的具体内容,才能确认逻辑谬误是否存在,这往往需要关于现实世界的背景知识与常识。

下面列出几种查找论证中逻辑谬误、提高逻辑能力的方法。

1.站在反对相关结论的角度,反观论证中哪些部分比较可疑,哪些部分最为薄弱,然后重点加强这些部分。

2.列出论证的各个要点,在其下方分别列出相应的证据,这样也许就会发现某个提法并无过硬证据,或者可以更为严格地审查所采用的证据。

3.了解自己特别容易犯哪些逻辑谬误,检查自己说的话或写的文章中是否出现这些谬误。有些人频频“诉诸权威”,有些人则更容易“类比失当”或者犯“稻草人”谬误。重读一下自己以前的文章,看看是否存在今后需要防范的某种逻辑谬误。

4.要特别注意一些宽泛的说法,它们较之有所限制的说法需要更多的证据。例如,讲话中若有表示涵盖全部的词语(如:“所有”“非”“无”“每个”“向来”“从不”“无人”“人人”等),虽然有时是合适的,但较之不那么绝对的词语(如:“有些”“很多”“不多”“有时”“通常”等)需要给出多得多的证据。

5.检查并复核涉及他人品格的用语,尤其是涉及对手品格的用语,确保这些用语准确、得当。

有效掌握了逻辑知识,相信你一定可以在日常沟通与做事中更加游刃有余。就让我们从本书开始,认识逻辑谬误,学习运用逻辑,并最终成为逻辑高手吧!

后记

2009年初,我去西单图书大厦买书,猛然发现书店发布的“2008年读者最喜爱的图书”榜上,竟然有我编写的《逻辑思维训l练500题》。尽管只排第45名,但我还是很惊喜,也很意外,因为当初编写此书,完全是出于个人兴趣,基本没有想过好不好卖。

接着,我又去当当网上看,竟有很多条对这本书的评论,还好,基本都是正面的评价。

我也陆续接到过30多位读者的来电,希望帮他们解答一些疑难。其中有一位海南省旅游学校的杨老师,她问我哪里有专门为老师开设的逻辑思维能力培训班,他们学校想给学生开设这门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她的一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都不能正确思考,怎么去管理别人?怎么与别人沟通?”

也因为这本书,2008年秋天中国逻辑学会邀请我参加第八届中国逻辑大会。参会期间,我有幸拜访了时任中国逻辑学会会长张家龙、秘书长邹崇理及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校长刘培育。他们对我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并鼓励我继续出版几本普及逻辑学的好书,让更多的人说话做事有逻辑。

自此,我便与“逻辑”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随后的几年里,我凭借着个人爱好,陆续出版了数十本逻辑思维方面的图书,有训练逻辑思维的《青少年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北大清华学生爱做的400个思维游戏》,也有培养逻辑能力的《逻辑其实很简单》,还有呼吁人们对逻辑思维充分重视的《男人,一定要讲逻辑》……让我一个非逻辑科班出身的人,也对逻辑的培训和普及做出了微薄的贡献。

所幸,这些书籍大都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认可。再加上这么多年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亲身感悟,让我越发感受到逻辑的重要性。

大家都知道,很多人说话做事都是没有逻辑的。这个逻辑,不是数理逻辑,而是一个人说话做事的逻辑性。一些人数理逻辑考试分数很高,不代表他在日常生活中就很有逻辑。

著名的逻辑学家金岳霖先生对逻辑教育非常重视,他说了这么一句话:逻辑是不可少的,过去说一个人“不讲逻辑”是个很大的罪名,是骂人话。

当你说一句话,当你做一件事,你知道你到底要表达什么吗?你所表达出来的是你想表达的吗?

当你想说服别人时,你的论据充分吗?你是否问过自己我这样说,是合乎逻辑的吗?我这样写出来,意思清楚吗?

当你开一个会,当你做一个PPT,你确定你要表达的能被听众理解吗?你表达出来后,别人理解的接近你想要表达的意思吗?

当你理解别人的话时,也需要这样问自己:我站的角度是不是和对方一致?我有没有感情用事而非运用理智?

……

这也是我写作本书的初衷,我想把日常生活中我们在语言和思维上最经常也最容易发生的逻辑谬误总结出来,权当我们所说所做的一面镜子吧!

最后,参与本书编写的人员有于雷、罗飞、龚宇华、于艳苓、何正雄、李志新、何晶、李方伟、于艳华、宋蓉珍、宋淑珍、魏银波、于艳娟、石秀芹(排名不分先后)等人,在此向大家表示感谢。

书评(媒体评论)

逻辑是人们在生活中寻找满足其愿望的实际工具。没有逻辑,我们的生活将十分沉重,以致几乎是不可能的。

——名著逻辑学家金岳霖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小心逻辑思维陷阱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于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515855
开本 16开
页数 25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8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逻辑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4
CIP核字 2015209830
中图分类号 B804.1-49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36
166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