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社会历史评论》是区域社会研究的综合性学术刊物,目前开辟有理论探索、学术评论、江南经济、江南文化、江南社会等栏目。本刊的办刊宗旨,一是重视理论的创新,尤其是本土化社会史理论的建立;二是重视新资料的挖掘,包括档案、碑刻、口碑、实物资料等;三是提倡社会史的新视野,例如在超越地域社会疆界的广阔视野中进行区域间的比较研究、在长时段的视野中研究中短时段的历史事件与人物、在地方社会与国家互动的整体史视野中审视地域社会的变迁等;四是倡导历史评论,在学术批评中推进学术的发展。
图书 | 江南社会历史评论(第1期) |
内容 | 编辑推荐 《江南社会历史评论》是区域社会研究的综合性学术刊物,目前开辟有理论探索、学术评论、江南经济、江南文化、江南社会等栏目。本刊的办刊宗旨,一是重视理论的创新,尤其是本土化社会史理论的建立;二是重视新资料的挖掘,包括档案、碑刻、口碑、实物资料等;三是提倡社会史的新视野,例如在超越地域社会疆界的广阔视野中进行区域间的比较研究、在长时段的视野中研究中短时段的历史事件与人物、在地方社会与国家互动的整体史视野中审视地域社会的变迁等;四是倡导历史评论,在学术批评中推进学术的发展。 目录 理论探索 唐力行 超越地域的疆界:有关徽州和江南研究的若干思考 陈忠平 明清江南城镇研究中理论模式的反思——以平望和乍浦为中心 徐茂明 明清以来士绅文化权力的结构性演变—一以江南地区为中心 小田 地域社会往昔:田野气息的吐纳一倾向于江南的案例 江南经济 范金民 钱泳《履园丛话》所反映的江南社会经济 邢丙彦 清末民国时期松江的土地租佃费用变化——上海市档案馆藏近代松江土地租佃契约文书研究之一 江南文化 戴景贤 戴东原论学之基本观点及其认识论立场 王瑷玲 论清乾隆时期唐英剧作之“以花入雅”与其经典性建构 洪煜 近代上海报刊与江南城市近代化——以苏州为例 江南社会 权仁溶 从《茗洲吴氏家记》看明中期徽州的里甲制 王振忠 瞻彼淇奥:族姓纷争与清代前期的徽州社会 熊秉真 乾隆歙医许豫和人事初考 臼井佐知子 由诉讼文书管窥徽州社会的侧影——亡夫后的寡妇的生活处境 钱杭 萧山湘湖史上的何氏祠主复位案 池子华 李勇 近代苏南渔民的宗教信仰 李明 汤可可 苏州市民公社的社会功能和社会联系——近代基层民众与地方政府的互动关系 学术评论 唐力行徐茂明 从区域研究到区域比较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以“徽州与江南的文化认同与地方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为中心 2007年下半年江南研究论著目录索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江南社会历史评论(第1期)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唐力行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06510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6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09-06-01 |
首版时间 | 2009-06-01 |
印刷时间 | 2009-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95-53 |
丛书名 | |
印张 | 23.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8 |
宽 | 170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