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共和国企业家传奇(为建国60周年献礼)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个精英崛起、人才辈出的时代!建国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在中国这个广阔的舞台上,演绎了无数企业“英雄”的传奇故事。他们之所以被赞为“英雄”,是因为他们以其非凡的魄力和魅力,扛起了共和国企业改革和经济振兴的大任,引领无数风流,点燃理想之光。他们都是时代进步的标杆人物。今天讴歌他们,是要善于吸取创业精神、奋斗信念,不断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只有我们在每一个岗位上付出了努力、做出了成绩,我们共同的事业才会有希望,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能永立不败之地。

内容推荐

本书选取的数十位宣传对象,都是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不同阶段、不同行业、不同性质企业的顶级企业家,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先进性。他们中间有风范长存、与党和国家患难与共的红色资本家;有与时俱进、屡创佳绩的国企领导人;有出身寒微、筚路蓝缕的草根创业者;有锐意进取、勇争第一的行业领袖;有知识创新、成就卓越的新进企业家。

本书着笔于企业家的“传奇”经历,侧重其企业和行业领导力、影响力,突出其社会责任感、美誉度及榜样作用。该书每篇分为导引部分和正文部分,选材真实,叙述精炼,评价恰切,大气明快,着眼当下,引领未来,是迎接建国60周年的献礼之作!

目录

第一章 忠诚与使命

王光英:“红色资本家”的来历

董竹君:青楼女子的“世纪人生”

傅成玉:伟大的失败

张瑞敏:首席执行官

柳传志:联想教父

马蔚华:百年“招银”之梦

谭旭光:中国制造

冯根生:江南药王

第二章 开拓与成功

张果喜:“张果喜星”

鲁冠球:演绎乡企神话

陈峰:海航“魔术师”

李书福:汽车“狂人”

郭广昌:打造第一民企”

史玉柱:重新屹立的“巨人”

沈爱琴:中国丝绸“女皇”

李宁:冠军企业家

第三章 梦想与创新

马云:下一个比尔·盖茨

任正非:现代“土狼”

施正荣:新能源掘金者

李彦宏:“百度”一下

邓中翰:为了中国“芯”

王文京:本土雄心

俞敏洪:信念是一条河

王中军:影视大亨

江南春:创意人生

第四章 传承与影响

刘永好刘永行:在希望的田野上

王均瑶王均金:胆大包“天”

茅理翔 茅忠群:家族企业交接范本

后记

试读章节

光大公司的经营原则及业务宗旨是“急国家之所急,做国家之所需”,他做的很多生意,都是为了给国家解燃眉之急。

光大公司在香港开业后,第一笔生意是买进智利一家矿产公司倒闭后存在巴西削价出售的1500辆汽车。这些汽车大多数是奔驰牌,也有部分是道奇牌,都是载重卡车或集装箱牵引车。对方要价很低,总价共1580万美元,平均每辆一万美元多一点。按出厂新车价计,达4150万美元。这批车实际是新车,只因为公司倒闭,急于脱手,而我国却十分需要用于煤炭等物资运输上。有家美国公司听到消息后,向光大公司提出愿意按光大原进价另加300万美元,在巴西就地转让付款。得来全不费工夫,如果王光英短视,一定会先赚这笔钱再说,然而他谢绝了。因为这虽是二手货,但却是国家所急需的东西,目的不在于赚钱。以后光大公司引进的也有许多是二手设备。这些设备主要填补我国空白,或提供给内地中小企业进行技术改造。

改革开放初期,推动国内家用电器生产和消费的,王光英是最早的一个。1980年,他任天津市副市长,翌年就开始举办家用电器或其他商品展销会,当时我国商品生产还很不发达,举办这类展销会,意不在促销,而在于扩大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眼界,促进技术交流和扩大新产品的研制。

光大公司开业后对于家用电器有两项投资,一是珠海的压缩机厂,另一是设在香港元朗的用于彩色电视机的显像管厂。压缩机和显像管是电冰箱和电视机的“心脏”,对发展电冰箱、电视机生产起关键作用。

珠海压缩机厂的正式名称是珠海家用电器有限公司。它是由光大集团、珠海工业发展总公司、电子工业部所属的雷达工业管理局下设的,以及与电子技术研究院等合资的一家工厂,是国家定点厂,专卖小型旋转式全封闭制冷压缩机。产品用途很广,电冰箱、冷冻柜、冷藏箱、空调、除湿机、真空泵等都需要它。生产线设备和技术软件全部由光大从美国惠普公司引进,电机生产线则从联邦德国、日本引进。工厂总投资额为920万美元和2400万元人民币。光大公司占股30%。

王光英商业生涯最精彩的地方,是他不是跟着别人“一窝蜂”地去引进彩电或电冰箱的组装线,而是去引进它们的“心脏”,使中国能自行生产这些电器的关键设备。

据《中国日报》载,80年代,我国各省市先后引进彩电组装线达138条,但其中没有制作彩电显像管的工厂,彩管仍需进口。

王光英总结出:“仅靠引进生产线生产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不会有竞争力。商品竞争力的高低,决定于设计上、造型上独特风格的创新,同时决定于它的每个元件的质量和成本,特别是它们的‘心脏’。”他认为我国前几年引进的生产线,实际上是装配线。元件跟不上,不能成龙配套,供应不及时,那么生产线只好时开时停,不稳定,技术水平难以提高,成本也难以降低。

在办工厂、做生意的同时,王光英还以他丰富的经验,领导光大公司用中外合资的方式搞了很多大型的建设项目,如磨刀门工程、围海造田工程、江门桥工程等等。光大公司还在国内参股建了5个大楼和酒店,包括53层的京广中心、22层的和平宾馆、18层的王府宾馆、金郎饭店、天坛饭店。

光大(集团)公司有成百家企业,王光英自己并没有钱,这些企业、工程、大楼,可以说都是“借劲使力”,白手起家的。王光英说:“如果只凭王光英三个字,那是不值几文钱的。我不是魔术师,我所以能这样,是因为我背后靠着万里长城——12亿人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几乎伴随而生,都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要求荣毅仁、王光英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和经营能力开展对外的经营活动,成立在境外投资颇具名声的中国信托投资公司和光大实业总公司。从已有的资料看,1986年,中国境外的非贸易企业有277个,投资总额4.7亿美元,中方所占的比例为44.1%;1990年,企业数增至764个,投资总额23亿美元,中方所占的比例为43.5%;1995年,中国在境外的投资企业为4739个,中方投资总额53.2亿美元;到1998年底,中国在境外的企业达到5666家,中方投资总额为63.3亿美元。在这方面,中信、光大集团带了个好头,为中国企业走上国际化道路做出了巨大贡献。

P9-10

序言

近年来,各种不同版本的中国富豪排行榜层出不穷,早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诸多富豪的大名如雷贯耳,耳熟能详。本书记录的也都是各类“富豪”,但他们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富豪,而是令我们为之热爱的共和国优秀企业家。

当今中国,有多少富豪配称企业家?企业家与普通富豪的本质区别在于,他们既是企业责任人又是社会责任人;他们既创造财富更创造价值和价值观,他们是一群代表进步、代表繁荣、代表民族的社会精英。共和国企业家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与共和国同成长、共命运,创造一流的业绩,具备一流的风范,堪称时代的楷模。在刚刚走过改革开放30年和即将迎来共和国建国60周年之际,抒写和宣传这些优秀的企业家,正是赞美伟大的新时代,讴歌共和国的每一个劳动者和创造者!

今天述说他们,首先要追溯他们的创业历程,感悟他们的创业精神。中国民族企业的重新兴起和发展主要集中在改革开放30年中,其间每一次的思想大解放和市场经济的转轨,都不同程度地推动着企业和企业家的改革与进步。国有企业的艰难改制、民营企业的奋力崛起、混合制经济的水到渠成,犹如一出出好戏,捧出了数不清的主角和明星。每出戏中的主角或明星无一不充斥着曲折、辛酸甚而是激烈拼搏与厮杀。当年陈峰奉命组建海航,可谓披荆斩棘,甘冒艰险;张果喜、鲁冠球、沈爱琴为了生存,更是“摸着石头过河”,从绝路中找寻希望;傅成玉率领中海油开拓海外市场,愈挫愈奋,矢志不移,堪为斗士;李书福为了打造民族品牌,造出“老百姓买得起的轿车”,干脆来个先斩后奏,逆势而动,奔走呼号,恁地有一股壮士断腕般的豪情,有人笑话他是“汽车疯子”,有人则称赞他是企业界的民族英雄!中国的企业家大多是草根出身,他们劳其筋骨,苦其心志,坚忍不拔,奋斗不止,乃中华民族千年不变的缩影;他们又承载着这个时代太多的期待与使命,国之兴衰,匹夫有责,不乏舍我其谁的奉献精神。

今天宣传他们,是因为他们在经济战线上取得的辉煌成就,足以服人。书中的31位企业家,大多是行业的领头羊和改革先锋。他们都怀抱着产业报国的理想,具有强者的风范。作为一代企业家的典范,张瑞敏、柳传志尽管个人经历不同,但雄心壮志却毫无二致,一个创造了全球卓越品牌的海尔神话,其著名的海尔企业文化成为哈佛经典教案;一个扛起中国IT产业大旗,将联想发展到难以“联想”的高度。一个应邀登上哈佛、沃顿等世界一流大学的讲坛,先后荣获“五星钻石终身荣誉奖”“全球杰出企业领袖奖”“亚洲25位最具影响力的商业领袖”等荣誉;一个因特殊贡献先后当选“改革风云人物”“亚洲最佳商业人士”“财富年度人物”。他们是名噪一时的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全国人大代表,是当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企业领袖。现今的企业无品牌难以称雄,真正的优秀企业家乃企业最佳之品牌。他们表现出来的理想追求、人格力量、统帅本领和榜样作用,是企业最大的财富和推动力。因为有了马云,才有了阿里巴巴的故事,才激发了人们对这个小个子“未来的比尔·盖茨”的寄望;因为有了史玉柱,才让世人感悟到人生虽有大起大落,但并不妨碍成就辉煌事业;因为有了施正荣,才进一步验证了知识和成功相辅相成的深刻道理。鲁冠球、王文京、刘永好们,都是将人做到了极致、将事业做到了行业老大的成功企业家,仅凭他们为国家经济振兴所做出的贡献,也完全值得我们向其致敬!

今天讴歌他们,是凭其一片忠诚,与共和国同舟共济,共谋复兴大业。他们都有一颗“中国心”,懂得怎样为祖国经济建设添砖加瓦,怎样在最需要的地方尽职尽责。改革开放之初,国家百废待兴,时任天津市副市长、民盟中央常委的王光英奉命在香港成立光大实业公司,成为国家大力开展外贸业务、进行国际经贸往来的一枚重要棋子。其时,他已是64岁的老人,被誉为“红色资本家”。再往前说,解放初期上海有一家赫赫有名的饭店,叫锦江饭店。这是知名女士董竹君一手创办、赖以生存的家业,可她主动将其捐给了国家,并担任董事长替国家“打工”,将这家饭店经营得远近闻名,至今仍是金字招牌。这些无比忠诚的老一辈工商业家,堪称共和国的瑰宝!无论是国有企业的老总还是民营企业的老板,无论是傅成玉、谭旭光、马蔚华们还是马云、任正非、邓中翰们,他们都执着产业报国的信念,坚信只有把企业做大做强、把事业不断推向高峰,才是对共和国的最大的忠诚和报答。当代中国时刻在前进着,正在以不可逆转的强大动力和气势走向崛起,在此过程中需要我们的企业家付出更大的努力。

今天学习他们,首先要认清形势,了解国情,把握方向,乘势而上。当前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是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国际金融风暴,风云变幻、扣人心弦,丝毫不可大意。中国经济长期存在的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结构性问题,在当前形势下尤显得突出。企业发展面临的难题增多:成本压力增大、出口形势不利、融资渠道不畅、竞争日益激烈、信心指数波动等等。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是继续解放思想,增强改革信念,加快创新步伐,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企业的竞争力,在行业、地区乃至更广的范围内立于不败之地。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只要我们搞好了自身每一个企业,就是对国家的最大贡献。其次要找准位置,扮好角色,力争做一个受尊敬的企业公民。企业是一个严密的、具有强大辐射力和影响力的社会组织,企业家又是其中特殊的细胞,无论企业或企业家都拥有公民的身份。怎样立足企业、面向社会、当一个合格的公民呢?书中的31位优秀企业家给了我们最好的示范。他们总结出来的心得和经验就是:饮水思源,富而不骄,义利并举,仁施天下,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为社会奉献爱心,消除社会贫困,促进共同发展,为建设新型和谐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后记

这是一个精英崛起、人才辈出的时代!建国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在中国这个广阔的舞台上,演绎了无数企业“英雄”的传奇故事。他们之所以被赞为“英雄”,是因为他们以其非凡的魄力和魅力,扛起了共和国企业改革和经济振兴的大任,引领无数风流,点燃理想之光。他们都是时代进步的标杆人物。今天讴歌他们,是要善于吸取创业精神、奋斗信念,不断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只有我们在每一个岗位上付出了努力、做出了成绩,我们共同的事业才会有希望,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能永立不败之地。

本书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和借鉴了一些资料,由于时间仓促和其他原因,无法一一联系、禀告,特此致歉并表谢意,望此书出版以后,能与编著者取得联系。限于时间和条件,本书难免有疏漏和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共和国企业家传奇(为建国60周年献礼)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毛祖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三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235137
开本 16开
页数 2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7
出版时间 2009-08-01
首版时间 2009-08-01
印刷时间 2009-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38
丛书名
印张 1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4
168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3 2: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