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雨果/世界十大文豪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世界十大文豪”系列丛书之一,介绍了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家雨果。

本书选取雨果一生中的典型事件记录其生命历程,对其一生的创作进行了简介,并精选了其几部代表作品,涵盖小说、散文游记、文学散文、诗歌、哲语和情书,且收录其大事年表。

内容推荐

一直以来,在世界文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影响文学历史进程的名篇巨著,以其曲折的故事性、多采的艺术性、深刻的思想性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尽管这些著作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但她们有着许多共同的特点,她们以非凡的洞察力、感悟力,对战争、爱情、自然、人性等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艺术化地进行了探索、再现,从而魅力无穷,成为人人传诵的经典。他们及其作品是人类文学的骄傲,是教育世人的典范、后人学习的楷模。

《世界十大文豪》系列丛书所选的十大文豪,都是各个时期的文坛领袖,代表了欧、亚、美等各大洲文学的最高水平。他们分别是:“戏剧之王”莎士比亚、“诗坛巨擘”歌德、“天才诗人”普希金、“文坛泰斗”列夫·托尔斯泰、“浪漫旗手”雨果、“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亚洲第一人”泰戈尔、“无产阶级的代表”高尔基、“文学童话创始人”安徒生、“硬汉子”海明威。

本书就是该系列丛书之一,讲述了“浪漫旗手”雨果的一生,并精选了他的代表作品,有小说、散文游记、文学散文、诗歌、哲语和情书。

目录

雨果传

 奇妙的童年

 青年与爱情

 浪漫的旗手

 复杂的生活

 流亡岁月

 英雄之死

雨果作品简介

雨果作品精选

 小说选

巴黎圣母院

九三年

悲惨的世界

 雨果散文游记

巴塞尔

 文学散文选

论拜论

 诗集

 哲语

 情书

“你是我唯一的思想”

雨果大事年表

试读章节

一路上,旅客们一直谈论着土匪和夜间伏击的事。在过一个山峡时,旅客们经受了一场虚惊。山路很狭窄,有几处几乎容不下一辆车子,天又黑了下来,人们的心—下子都提了起来,全队人马屏声敛气,紧张万分。恰在此时,高处岩壁上出现一簇人影,向下探头窥视,人们顿时慌恐起来,士兵们也荷枪上弹。忽然,十几辆车在前面拐弯处出现,原来这是一伙结队而行的骡车夫,他们听到运输队的声音害了怕,前来探看虚实。不承想,他们的恐怖又造成了别人的恐怖。

一场虚惊过后,当他们真的遭遇了一小支游击队的袭击时,大家反倒能够镇定下来,坦然面对。加上护送队充足的军力,这支小游击队硬没构成真正的危险。

这一路,战争和死亡的恶梦—直缠绕着这些孩子。教堂里奇奇怪怪的塑像,路旁被击毙的土匪的尸体,西班牙人民对外来人侵者的冷漠、仇限,被战争毁坏的残垣败墟,连同西班牙壮丽的大自然风光,如同幻梦,永远留在了维克多记忆的深处。

最后,车队经过长途跋涉,历尽曲折,终于到达了马德里。

孩子们并没有马上见到将军父亲。他没有来接他们。原来,将军并不知道由约瑟夫国王促成的索菲·雨果来西班牙之事。此时,将军正与情妇——从那不勒斯带来的女扮男装的托马斯姑娘待在他的总督府里。人们把将军夫人及孩子们直接迎进富丽堂皇的马斯拉诺宫。

宫里的总管彬彬有礼,带领他们参观了宫里的房间。房间很大而且陈设华丽,墙上有大红锦缎和花锦装饰的壁衣;长长的会客室,陈列着历代王爷、王妃的遗容;房间里的摆设应有尽有,无处不显示主人的大富大贵和他的超拔的艺术鉴赏力。天花板上悬挂着的是威尼斯的分枝吊灯,墙上挂着拉斐尔和求里奥·罗马诺的名画,另有雕刻工艺品、波希米亚玻璃杯、中国和日本的瓷器等。特别是两只中国瓷瓶,异常高大,维克多·雨果生平再没见过第二次。参观了客厅、两间卧室后,索菲和孩子们发现,其他的房间门上都贴着白色的封条。索菲再次感受到来自西班牙人对法军占领者的敌意,即使是对她——马德里城防司令的夫人也同样如此。

天将黑时,孩子们开始跑到阳台上,观看天文奇景:彗星。这两天,每到晚上,天上都会出现一颗巨大的彗星,拖着长长的闪光的尾巴,异常美丽。

除雨果兄弟外,许多人也都在观察这颗彗星,并做出不同的解释。有人摇着头叹息:“这是天意啊!”拿破仑的拥戴者们说:“这预示着他的荣耀和新的胜利。”而他的敌人则说:“这是野心勃勃的暴君将受到严厉惩处的征兆。他的罪恶统治就要垮台了!”

雨果兄弟听到了这些议论,也听到西班牙人背地里称拿破仑为“拿破贼”。

维克多·雨果为大人们的各执己见感到困惑,他不理解这个拿破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一方面,他知道母亲痛恨拿破仑,教父拉奥里将军也把拿破仑叫做篡位之徒;而另一方面,父亲却又在为拿破仑效力。对父亲,小维克多的态度也是双重的。作为雨果将军、伯爵、三省总督的儿子,并借此住进如此豪华的宫殿,他感到自豪;同时,对于这位使母亲遭受如此不幸的父亲,他的厌恶又与日俱增。孩子盼着父亲回来跟他说清楚,可就是见不到父亲的影子。

六周后,父亲终于来到马斯拉诺宫。可这一次,父亲不仅逗留的时间很短,而且结束了雨果兄弟野鸟般自由自在的生活。

孩子们听见父母为一件什么事争论了很久,从关得紧紧的房间里传来了他们激烈的谈话声。后来,母亲脸绷得紧紧的,走了出来。父亲则是一副气呼呼的样子。接着,他对儿子们说:“你们兄弟几个别再闲荡了,阿贝尔已经大了,让他进宫给约瑟夫王当侍卫,两个弟弟到马德里中学去读书。”

于是,在父亲来到后的第一个星期一,欧仁和维克多,同他们的母亲一起,乘坐马斯拉诺亲王的马车,来到马德里中学——一所贵族学校,父亲的西班牙伯爵的封号使他们有权进入这个学校。

这所学校,在兄弟俩看来,就像一座监狱。周围的人都是冷冰冰的陌生人,校合就像阴沉的兵营,整日不见阳光。低年级的宿舍,150张床,只有10来张床上有人睡,每个人的床头上都挂着一个刻有耶稣受难像的十字架。离开母亲,走进这座监狱,兄弟俩一肚子凄凉。等母亲一走,他们被告知课业从明天开始,今天可以玩一天时,兄弟俩止不住心头的苦痛,相对哭了起来。

第二天早晨5点钟,他们被床头木架上发出的啪啪啪三声惊醒了。睁开眼睛一看,只见一个驼子站在面前,身穿红毛衣、长绒毛蓝裤子,脚着黄袜,脚下是俄国牛皮鞋,脸色绯红,头发乱得一绺绺的,——一个地地道道的宫廷小丑。孩子们不由得哈哈笑起来,心中顿觉宽慰了许多。这个“活闹钟”常是孩子们欺负的对象,他们都管他叫“驼背”。

老师是两个教士,一个是50来岁的唐·巴杰尔,身材瘦削,面色苍白,脸和身体常常没有一丝动作,活像一具僵尸;另一个是唐·马虞尔,这个教士则胖胖的,满脸堆笑,活泼有趣。

学生们在校必须轮流着做弥撒。这一点遭到索菲的坚决反对。索菲始终是个伏尔泰的信徒。她认为她的孩子们应该有他们自己的宗教——生活和思想所启示给他们的宗教。当教士声称,凡是信天主教的学生必须绝对服从这项规定时,雨果夫人为避免争端,干脆说她儿子是清教徒。

P15-17

序言

白色的凯旋门和黑色的艾菲尔铁塔,富丽堂皇的凡尔赛宫殿群和景色宜人的塞纳河风光,欢快热烈的波尔多舞和芳醇可人的香槟酒,这一切都在向人们展示着一个美丽浪漫的国度——法兰西。

美丽的国度绝不仅仅止于浪漫,生活在六边形国土上的法兰西民族更不乏英雄的史诗和传奇的人物。风云人物在创造法兰西文明的同时,也把它的灿烂带给了全人类。与法兰西传奇历史最相辉映的也许要数法兰西的文学。这是一块巨人辈出的沃土,先后有卢梭、孟德斯鸠、巴尔扎克、大仲马、小仲马、雨果、司汤达、莫泊桑等一大批文学巨匠涌现出来。他们的作品超越历史与文化、民族与国界,为法兰西赢得了无数赞誉,也为人类文明的殿堂增添了无数瑰宝。但如果你好奇地去问一位法国人,上述这些文学大师中哪一位更具时代性,影响更久远,也更能代表法兰西精神,那么,答案是肯定无疑的——他就是维克多·雨果。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在长达六十多年的漫长的文学生涯中,创作了数量惊人的优秀的诗歌、戏剧、小说、文学评论等作品,对法国及欧洲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雨果的父亲是拿破仑的军官,母亲却是波旁王朝的拥护者。15岁时,雨果就开始文学创作,由于从小深受母亲的影响,雨果的早期创作具有明显的保守倾向。1819年与维尼等人共同创办《文学保守者》周刊,完全站在古典主义立场上,拥护波旁王朝,颂扬保王党和天主教,由此获得国王路易十八的赏赐。

从1827年起,雨果的创作从思想到艺术都发生了重大转变。他的历史剧《克伦威尔·序言》提出了系统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成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理论纲领。1830年《欧那尼》的演出成功,标志了法国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决定性胜利。1829年完成的中篇小说《一个死囚的末日》,则反映了雨果的思想从保王主义转向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

1830年七月革命爆发,雨果欢迎革命,热情赞扬革命的胜利。此后,雨果的创作进入一个高峰期,陆续完成了《巴黎圣母院》、《克洛德·格》等小说和《玛丽庸·德洛姆》、《国王取乐》、《吕克莱斯·波吉亚》、《玛丽·都铎》、《吕依·布拉斯》等浪漫主义戏剧。其中,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成为法国浪漫主义小说的经典作品。  30年代后期,随着七月王朝的不断巩固,法国革命转入低潮,七月王朝也不断拉拢雨果。1841年雨果进入法兰西学士院,1845年又被授予伯爵封号,成为贵族院的议员。由于热衷于政治活动,雨果的文学创作一度沉寂。

1848年法国爆发了二月革命,宣布成立共和国。在革命的影响下,雨果的思想从资产阶级自由主义逐渐转向共和主义。1851年,路易·波拿巴发动反革命政变,雨果挺身而出,参加了反政变起义,失败后被迫流亡国外达十九年之久。

流亡期间,雨果先后居住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和大西洋中的英属泽西岛、格恩西岛等地,对路易·波拿巴的独裁政权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先后发表了政治小册子《小拿破仑》、《一桩罪行的始末》和讽刺诗《惩罚集》等作品,揭露了拿破仑第三的窃国行径。此后,雨果又先后完成了《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等长篇小说和文艺评论《论莎士比亚》。《悲惨世界》突出描写了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指出造成他们不幸的正是黑暗的社会和不公平的法律,同时,小说还讴歌了1832年起义的共和主义英雄。这部“为所有人写的”书成为雨果文学创作的顶峰。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拿破仑第三垮台,雨果结束了长期的流亡生活回到巴黎,受到巴黎人民的热烈欢迎。

在普鲁士军队围困巴黎时,雨果以激昂的爱国热情投入保卫祖国的斗争,发表演说,捐献大炮,并以68岁的高龄请缨出战,1871年2月当选为国民议会议员。

巴黎公社起义爆发后,雨果最初反对起义,认为国难当头,不应发生内战,对巴黎公社和凡尔赛分子各打五十大板。公社失败后,雨果则坚定地站到公社一边,为遭受迫害的公社社员辩护,呼吁赦免公社社员。1872年,雨果完成了诗体日记《凶年集》,反映了他在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时期的全部思想感情。

1874年,雨果又完成了长篇小说《九三年》。小说描写了1793年共和国军队镇压旺岱地区反革命叛乱的故事,提出了“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这一人道主义思想。

八十高龄的雨果仍保持旺盛的创作力,完成了四部诗集《做祖父的艺术》以及优美的《历代传说》第二、三、四集。

1885年5月22日,维克多·雨果与世长辞,法兰西决定为其进行国葬,遗体安葬在先贤祠。

雨果的一生差不多经历了整个19世纪,这是法国历史上风云变幻的时代。雨果以其特有的正直,仁爱和对祖国、对人民的坚定的责任心经历了各种风雨的磨炼和考验,赢得了法国人民乃至世界各国人民对他的拥护和爱戴。时间可以淹没小丘和山岗,但淹没不了高峰。正如罗曼·罗兰所说:“在所有作家和艺术家当中,雨果是唯一得到永远活在法国人民心中这种荣誉的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雨果/世界十大文豪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童一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204184
开本 16开
页数 28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1-05-01
首版时间 2011-05-01
印刷时间 2011-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5.655.6-49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39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3:4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