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爱默生人性主张美文/名著名篇双语对照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 1803-1882)美国散文作家、思想家、诗人。1837年爱默生以《美国学者》为题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讲辞,宣告美国文学已脱离英国文学而独立,告诫美国学者不要让学究习气蔓延,不要盲目地追随传统,不要进行纯粹的摹仿。另外这篇讲辞还抨击了美国社会的拜金主义,强调人的价值。被誉为美国思想文化领域的“独立宣言”。

爱默生赞美了人要信赖自我的主张,这样的人相信自己是所有人的代表,因为他感知到了普遍的真理。爱默生以一个超验主义名的口吻,平静地叙说着他对世界的看法、超验主义结合并渗透了新柏拉图主义和类似加尔文教派的一种严肃道德观和那种能在一切自然中发现上帝之爱的浪漫派乐观主义。

爱默生集散文作家、思想家、诗人于一身,他的散文独具特色,注重思想内容而没有过分注重词藻的华丽,行文犹如格言,哲理深入浅出,说服力强,且有典型的“爱默生风格”。

内容推荐

爱默生(1803-1882)美国著名思想家、散文家、诗人。出身于牧师家庭,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和哈佛神学院。作为美国超验主义哲学的代表,爱默生一生著述丰富,大多为散文。爱默生不仅对美国文学影响重大,而且也是美国思想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强调人的精神作用和直觉的意义,认为自然界充满灵性,人应该回归大自然,他的自立主张、民权观念等对美国人民影响深远。

目录

论自信

论爱

论友谊

论补偿

论谨慎

论诗人

论英雄主义

论心灵法则

试读章节

《论自信》

前几天我读了一位著名画家的一些诗作,新颖而不落俗套。不管其主题是什么,我的心灵总能在这些诗句中听到某种告诫。这些诗句中所倾人的感情比它们所可能包含的思想更有价值。相信你自己的思想,相信凡在你内心深处是真实的东西对所有其他人也是真实的——这就是天才。说出潜伏在你心中的信念,它便具有普遍的意义,因为最内在的东西总是成为最外在的东西——上帝最后审判的号角声终会回溯到我们最原始的想法。尽管心灵的声音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熟悉的,但是我们给予摩西、柏拉图和弥尔顿最高的评价是他们蔑视书本和传统,他们说出的不是别人所说的,而是他们自己所想的。人应当学会发现和觉察从内心里闪耀出来的光芒,而不是诗人和圣人们的光辉。然而他们会不经意地摒弃自己的思想,就因为这思想是自己的思想。在天才的每一部作品中,我们都可以发现我们摒弃了自己的思想。它们以一种陌生的权威回到我们身边。伟大的艺术作品给我们的教诲没有比这更打动人了。它们教我们以愉快的心情和坚定的信念遵从发自内心的自发的想法,哪怕另一头尽是反对声。否则,明天便会有你不认识的人以一副内行人的姿态说着我们自己已经想到和感受到的观点,而我们会惭愧地被迫从别人那里去接受我们自己的观点。

《论爱》

人们灵魂深处的每一个承诺都会有无数的结果。人们无法控制的、流动的、有预见性的天性赋予人类流露情感的能力,就是对人类的一种恩惠。得到这一恩惠的人就进入了一种灵魂和灵魂之间的密切的关系之中,而这也正是人类生活的美好所在。这种神圣的狂热牢牢地支配着它的主人,使人的内心和外在发生一场革命,它将人的灵魂和肉体统一起来,提高了人们的感官能力,打开人们想象的翅膀,人们的性格中多了一些英雄主义的、神圣的品质,人们会缔结婚姻,人类得以延续。

爱是柔情与炽热的自然结合。它似乎暗示仿佛只有青年男女才能用鲜明绚丽的色彩描绘爱,描绘出他们心中荡气回肠的经历。青春的美妙容不得半点迂腐成熟的哲学。哲学用苍老和迂腐冻结他们艳丽的花朵。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感情就会变得冷淡,只会卖弄自己华而不实的青春。我的这一看法招来一些苛刻的非议,他们组成了,“爱的法庭和议会”,这一议会中的老年人绝不少于温柔的少女。这里的成员会认为我太过冷酷、淡泊。但是我要辩驳的是,爱的激情萌生于青年,并不止于老年,或者更确切地说,爱并不会因为人变老而抛弃他,老年人也可以分享年少时的爱的情怀。爱就像一团火,它会在一个人内心狭小的角落里点燃一颗爱的火苗,它与另一颗心灵进发出的爱的火苗相撞,它们燃烧着。熊熊烈焰照亮了千千万万男女的心灵,也照亮了整个世界。因此,无论我们描述的是二十岁的、三十岁的,或者是八十岁的激情,这都无关紧要。如果你描绘的是年少时的爱,那么就会遗漏一些老年时的一些色彩;如果你描绘的是年老时的爱,也会丢失一些爱的年少时的记忆。惟一期待的就是,凭借耐心和缪斯的帮助,我们可以描绘一个永远年轻、永远美丽的真理,它应该让观察者尤论从哪个角度都可以欣赏到它。

这样的一种描绘方式,其首要的条件是:我们必须与事实保持密切的持续的联系,描绘出希望出现的而非历史中的感情。因为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生活被毁灭了,面目全非。每个人现在过的生活都不是自己想象中的生活,每个人在回首自己的人生经历时都会发现一些阴差阳错的痕迹,而人们认为别人的生活似乎是理想化的生活。假如让人们回到他理想中的美好生活时,他也会退缩。唉!不知道为什么,我发现成年以后对人生的无限悔恨反而使得青年时代的回忆更加辛酸痛苦。理智地讲,如果把每件事都当作真理,那么一切都是美好的:如果把每件事都当作经历,那么一切都是苦涩的。生活的琐碎细节总是让人感伤,而人生中的一个个计划却是美好的、高尚的。在现实世界里——时空交织的痛苦王国里——总是充满着痛苦、焦虑和恐惧。理想就像是永恒的快乐,缪斯围着它欢唱,但是悲伤总是与一个个鲜活的人相对应,悲伤总是和今天以及昨天紧密相连。

人与人之间的私密关系是永不过时的话题。名人们的情史总是引人关注,图书馆里传阅最多的也是爱情故事,这些小说中的真情最能讨好读者。有什么能比两情相悦的故事更引人人胜?也许我们和书中的两位主人公从未谋面,今后也无缘相逢,但是我们可以从书中感觉到他们的款款深情,我们和他们不再是陌路了。我们能够读懂他们,理解他们,也对他们恋情的发展倾入了最大的热情。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爱。人性中最动人的画面莫过于自然流露的仁慈宽厚与踌躇满志。那是粗野和卑微中流露出来的文明和优雅。小时候,一个纯朴的乡下小男孩在学校附近与一位小女孩嬉戏玩耍。如今,他跑进校园去见那个正摆弄书包的漂亮女孩,他帮她整理书包,但他似乎觉得与女孩咫尺天涯。他可以在一群女孩中横冲直撞互相嬉闹,却唯独不敢靠近那个女孩。这两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小伙伴,现在好像疏远了,学会了相互尊重。谁不想多看一眼那些可爱的机灵的纯朴的女孩呢?因此,当女孩们走进那些乡村商店,买一束丝或一个本时,卖东西的小男孩就趁机和她们闲聊,这是一种享受。在这个村子里,他们是完全平等的。这些女孩们也许并不漂亮,但是她们和那个善良的男孩之间却保持着一种坦诚的关系。他们互相开着玩笑,他们会互相打听谁去参加聚会了,谁在学校跳舞了,她们会随意地谈到阿德加、乔纳斯、阿尔迈拉等等以及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渐渐地,男孩长大了,他会找到一个真诚、温柔的妻子,而不会像弥尔顿哀叹的那些学者和伟人似的在寻爱的路上走得那么艰辛。

有人认为我的一些公开演讲推崇了才智,却冷落了私人之间的关系。现在我一想起那些评价就噤若寒蝉,因为人类就是生活在一个爱的世界里,年轻的灵魂徘徊于爱的力量当中,即使最冷静的哲学家也无法描述年轻流浪的灵魂到底接受了爱的多少恩惠。因为虽然那些从天而降的爱的恩惠往往只降临在年轻人身上,那些令人迷恋的美貌不会垂青于老年人,然而人们更留恋这些美妙的回忆,那是白发苍苍的头顶上最华丽的花环。然而奇怪的是,许多人在回忆自己的一生时,最美好的一页莫过于那段甜蜜的回忆。爱似乎有一种魔力,爱已经悄悄地注入了生活的琐细中。回首往事,我们发现,爱情中的一些平凡小事如今却变得更加真切,更加感人。无论我们曾经有过何种经历,我们也不会忘记这些记忆对心灵的冲击,正是这种力量使得万物更富有生机和活力。它就像照耀在人身上的音乐、诗歌、艺术的光芒,晨昏变幻,魅力无穷。那时,稍微一点响动就会令人心跳不已,与某个身影有关的小事也会被深深地留在记忆中。当那个人出现时,他会目不转睛;当那个人离去时,他会念念不忘。当那个人守在窗前凝望时,一只手套、一条面纱、一根丝带、一个马车轮子都会让他出神。那个时候他不会感到寂寞,他觉得自己的内心有了丰富的甜蜜的交流,他认为尽管那些老朋友都是最优秀的、最真挚的人,但是这种内心的甜蜜的交流却是老朋友所不能给予的。在他看来,他钟情的人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不像别的东西一样昙花一现,而是像普鲁塔克说的“在烈火中上了色彩的”的形象:

“你虽已远去,但从未离开:

无论你身处何方,

你的明眸和心跳,

却永远印在他的心上。”

到了中年或晚年,人们每当回想起往昔的岁月,心中仍然激动不已。因为当时的快乐和幸福已经被痛苦和恐惧麻醉了,谈到爱情时,有人说到:  “所有的幸福都抵不上爱的痛苦。”

人有时候白天黑夜都消磨在痛苦的回忆中,总是觉得时间太短,总是为某个决定而辗转反侧,彻夜难眠;总感觉那时的月光也是狂热的,星星简直就是文字。鲜花成了密码,空气中就像弥漫着歌声:总觉得做任何事情都不得要领,周围的男男女女就像是一些幻影。

年轻人用激情重建世界,激情赋予万物生命和意义。树枝上的鸟儿仿佛都为他歌唱,他似乎能听懂每个音符,天空中的云朵也向他绽放笑脸:森林中的树木、摇曳的青草、羞涩的花朵都好像有了灵性,仿佛要诱惑他说出心里的秘密。大自然是富于同情心的,在幽静的绿色中,他发现了一个更加可爱亲切的家。

“清冷的泉水,寂寞的树林,

幽静的月光,苍白的心情,

喧闹的鸟儿早已归巢,

只听见午夜的钟声,

猫头鹰夜半的悲鸣,

和转瞬即逝的呻吟,

——这才是生命的声音。”

树林中那位可爱的狂人就是充满了甜美的歌声和华丽景象的宫殿,他时而自言自语,时而与花草、溪流轻声对话,他感到自己的血管里融入了紫罗兰、三叶草和百合花的血液。

那种狂热使他感受到了自然之美。他渐渐爱上了音乐和诗歌。人们经常会发现:人在激情的驱使下可以写出最好的诗篇。而在别的情况下却不可能。

P7-19

序言

我们的时代是怀旧的。它建造父辈们的坟墓,它书写传记、历史与评论。祖先们面对面与上帝和自然联系,而我们却通过他们的眼睛与上帝和自然联系。为什么我们不去享受与宇宙直接联系的乐趣呢?为什么我们不能凭直觉领悟,而不是凭传统的诗歌和哲学与自然联系呢?为什么不能有一种直接启示我们的宗教,而不是靠历史来启示我们的宗教呢?我们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它的生命之流像小溪一样在我们身边和体内环绕,大自然用它的力量邀请我们进行适当的行动,可我们为什么还要在过去的干骷髅里摸索,或者硬要把活生生的一代人拉进服装早已褪色的化装舞会呢?今天的太阳依然闪闪发光。田野里有更多的羊毛和亚麻。我们有了新土地、新人、新思想。我们需要我们自己的作品、法律和崇拜!

毫无疑问,我们不会提出无法回答的疑问。我们必须相信创造物的完美,相信无论事物的状态秩序在我们心里唤起怎样的好奇心,它的这种状态都能令人满意。每一个人的情形本身就是对他所提出的疑问所作的形象回答。虽然他还没有明白这就是真理,事实上,他已经在生活中行动实践着真理。大自然以同样的方式已经在它的形状与倾向中描绘着自己的图案。让我们询问在我们周围平静地闪烁着的伟大的幽灵,让我们询问大自然的目的何在。

所有科学都有着一个目标,那就是,找到一种自然学说。我们已经有物种学说,有功能学说,但却几乎还没有找到一种关于创造学说的遥远的方法。我们离真理的道路还很遥远,所以宗教家们相互争吵相互讨厌。那些善于思考的人被认为是有病的,是妄动的。不过合理判断一下,人们就会发现最抽象的真理是最实际的。一个真实的理论不管它什么时候出现,它都将成为它自己的证据。它的检验会解释所有的现象。现在许多事情比如:语言、睡眠、疯狂、做梦、野兽与性被认为是莫名其妙,无法解释的。

从哲学角度考虑,宇宙是由自然和灵魂组成的。所以,严格地说,所有那些与我们相异的东西,所有哲学家认为是“非我”的东西,也就是自然与艺术,和所有的他人及自己的身体,都被纳入到自然这个名字之下。在列举大自然的价值,计算它们的总和时:我会使用“自然”这个具有双重含义的词——即普通含义与哲学含义。因为现在探讨的是如此全面的问题,所以是否精确已不重要。也不会出现思维上的混乱。从常识角度看,自然是指没有被人类改变的事物本质,诸如空间、空气、河流、树叶之类。艺术是个人意志与类似于一座房子、一条运河、一尊雕像,或一幅图画的混合应用。但是人类在这上面的操作全加在一起也是微不足道的,不过是做了一点切削,一点烘烤、修补和洗涤而已。比起世界对人类心灵如此重大的影响,人的这些举动并不改变结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爱默生人性主张美文/名著名篇双语对照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爱默生
译者 徐向英//张晓玲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817004
开本 16开
页数 28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3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中英对照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教育考试-外语学习-英语
图书小类
重量 0.3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H319.4:I
丛书名
印张 18.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5
152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6: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