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有心理吗?为什么说我们是社会动物?为什么人们会照他们说的和做的那样去说去做?为什么人们经常言行不一?为什么人们在私下及公开场合的表现会那么大反差?……本书以“自我审查”为中心,除了提供一个对社会心理学领域的介绍之外,还提供了对自我审查及其动机、形式结果的分析、阐明了自我审查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图书 | 社会心理学的邀请 |
内容 | 编辑推荐 社会有心理吗?为什么说我们是社会动物?为什么人们会照他们说的和做的那样去说去做?为什么人们经常言行不一?为什么人们在私下及公开场合的表现会那么大反差?……本书以“自我审查”为中心,除了提供一个对社会心理学领域的介绍之外,还提供了对自我审查及其动机、形式结果的分析、阐明了自我审查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内容推荐 社会有心理吗?为什么说我们是社会动物?为什么人们会照他们说的和做的那样去说去做?为什么人们经常言行不一?为什么人们在私下及公开场合的表现会那么大反差?社会心理学中多数引人注目的研究或理论,都与人们的言行与其私下感受相矛盾这一情形的因果有关,而社会心理学的使命就是阐明形形色色的社会体验——从日常生活中那些人人都会注意到的事情,到那些骇世惊俗的常人不为之举。本书以“自我审查”为中心,除了提供一个对社会心理学领域的介绍之外,还提供了对自我审查及其动机、形式结果的分析、阐明了自我审查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目录 前言 致谢 第1章 引言 什么是自我审查 社会心理学与自我审查 我们为什么要审查我们自己 自我审查是否是有意识的 自我审查的结果 第2章 社会交往准则 没有言明的社会准则:尊重他人的情境定义 顺从:当请求者的解释被接受 事情的另一面:提供合理解释的压力 权威与顺从——米尔格莱姆实验 在他人的空间面对他人 偏见与歧视的规范 第3章 从众 惩罚异议者 惩罚行为偏常者 (不)受欢迎的偏常 没有压力的从众 顺从于理想自我 无意识的从众 第4章 自我审查与集体 多元无知:个体担心过度反应导致群体不反应 多元无知的起源:透明性幻觉 多元无知与不受欢迎的社会习惯的持久性 当态度改变时规范没有改变 当规范改变时态度没有改变 改变态度与消除多元无知 第5章 自我审查与个体 不适当的自卑感和缺乏感 不适当的差异感和疏远感 自我的行为后果 克服多元无知 第6章 审查和表达偏见 反对种族偏见的规范 寻找偏见——尽力比审查员高出一筹 控制有偏见的想法 得到许可的偏见:发现可以接受的表达渠道 第7章 审查和表达非理性 最大化金钱价值超过心理健康 自我利益合理的影响 用自我利益来提供心理学隐藏 增长的理性理想的力量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社会心理学的邀请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戴尔·米勒 |
译者 | 汪丽华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14095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7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10 |
出版时间 | 2008-12-01 |
首版时间 | 2008-12-01 |
印刷时间 | 2008-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5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C912.6 |
丛书名 | |
印张 | 11.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9 |
宽 | 155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1-2007-3415号 |
版权提供者 | 圣智学习出版公司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