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铁血首辅张居正/文化中国
内容
编辑推荐

他是临危受命的顾命大臣,辅助幼主重振政经,挽狂澜于既倒,有人赞为“救时丞相”;他是铁面无情的务实派改革家,厉行独断,革故鼎新,被称为“铁腕首辅”;他是明万历年间曾因厉行改革而彪炳史册的一位传奇人物。他荣登首辅之位后,理政十年:整饬吏治,刷新颓风;整肃教育,延揽济世之才;革新税赋,梳理财政。拯朱明王朝将倾之厦,使万历时期成为明王朝最为富庶的时代。其事时声势显赫,炙手可热,圣眷优渥,无与伦比,但隆葬归天之际,即遭人非议之时,结果家产尽抄,爵封皆夺,祸连八旬老母,罪及子孙。他生前身后毁誉之悬殊,足见政治险恶、世态炎凉,令后人扼腕叹息。

内容推荐

他是临危受命的顾命大臣,辅助幼主重振政经,挽狂澜于既倒,有人赞为“救时丞相”;

他是铁面无情的务实派改革家,厉行独断,革故鼎新,被称为“铁腕首辅”;

他官至内阁首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死后不久,却被百官弹劾,惨遭抄家,以致家破人亡,有人叹其“生前显耀,死后寂寞”。

他到底是贪恋权位的“不孝之子”、“好色之徒”,还是功在社稷的“宰相之杰”?且看这位充满话题、备受争议的明朝名臣,如何引出一场皇权大幕下的官场现形记。

目录

政坛新星初浮沉1

少年得志2

官场的无奈8

这边辞官回乡,那边政坛动荡13

风云变幻17

隆庆登基的背后故事18

徐阶辞官24

初露锋芒27

附冯保,逐高拱32

掌印太监交椅之争33

张、冯联盟之始37

斗争中总有替罪羊41

高拱要还击了45

来之不易的首辅之位49

冯保应战50

该出手时就出手54

高首辅的悲惨下场57

讲义气还是讲实际61

密谋“王大臣案”64

利用刺客布谋局65

“王大臣案”的逆转70

刺客之死76

君臣之间79

年少君主多倚赖80

万历皇帝的“小学课”84

良苦用心立规矩87

明师严母,共辅朝政91

改革风波95

整吏治:精简机构,六科“考成”96

皇帝撑腰,阻力就少100

振经济:清丈耕地,整理赋税103

铁腕改革,史上留名107

夺情“大戏”111

张父之死112

丁忧还是夺情115

“夺情本谋”的台前幕后118

两全其美之法122

非常铁腕改革家127

毫不留情种祸根128

惨烈酷刑惹争议132

首辅的委屈137

万历结婚了141

关于大婚的三次争议142

中国皇帝的结婚仪式148

后宫婚姻多变奏151

欲罢高位却不能156

回乡归葬,何等风光157

激流勇退,归政乞休163

骑虎之势难下167

张首辅离世172

难言之隐,病入膏肓173

官场众生相178

密折传位,人生落幕181

临终推荐起波澜185

人走茶凉188

冯保的垮台189

万历大发“抄家财” 195

小皇帝要摆脱首辅的阴影:198

翻脸掀起翻案风202

死后不得安息205

陈年恩怨再回首206

千方百计,“倒张”成功211

抄家终成定局217

恩怨在当时,是非在千古222

草营人命“活阎王”223

独裁者的嘴脸228

时间会说明一切234

试读章节

少年得志

今波:这位神童到底何许人也?

樊树志:这位神童叫张白圭。

今波:这名字一说,我还真没印象,万历年间有哪位相才叫这名字啊?

樊树志:因为他后来改名了。

今波:后来的名字是?

樊树志:张居正。

今波:这下可就大名鼎鼎,如雷贯耳了!这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对了,您先给我们介绍一下张居正的履历吧。

樊树志:张居正,嘉靖四年出生在湖广的荆州府江陵县。这是一个显赫的地方,兵家必争之地。

今波:三国时代借荆州,就是这个地方。但是好像历史上也曾经有过一种说法,说他的原籍其实不是在江陵。

樊树志:对,他的远祖张关保是朱元璋的同乡,凤阳府定远县人。朱元璋参加起义以后,张关保参加部队,立下了战功,明朝建立以后,他就分配到了荆州府的归州。后来到张居正曾祖父张诚的时候,才从归州迁到江陵县。

今波:所以张居正参加科举考试的履历表上填的籍贯就是荆州府江陵县。

樊树志:到了张居正声名显赫以后,人们按照当时官场惯例,都尊称他为张江陵先生,或者索性就叫他江陵。

今波:对,这是官场上的一个惯例。比方说大名鼎鼎的夏言,他是江西贵池人,就称他为“贵池”。

樊树志:严嵩是江西的分宜人,就叫他“分宜”;高拱呢,是河南新郑人,叫他“新郑”;徐阶是松江华亭人,就叫他“华亭”。

今波:刚才说的这几位,将在我们今后的故事当中陆续出场。

樊树志:都是非常重要的人物。

今波:那么,张居正这少年英才,是不是和他的家庭出身、教育背景有很大的关系呢?

樊树志:其实他家是一个世袭的军户。在和平时期,不打仗,这样的社会地位显得比较低,所以到他的父亲张文明的时候,想改变这个境遇,就想通过科举考试登上龙门。

今波:对。

樊树志:但是张文明参加科举考试,屡屡失败,终其一生不过是一个落第秀才而已,连举人都没有考上过,所以他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而这份希望还真没落空,后来张居正考取仕途,还是相对比较顺利的。

今波:但是里面也有小小的挫折。

樊树志:对,他考举人考了两次,考进士也考两次。

今波:那就是说这个“神童”啊,也不是那么“神”。

樊树志:那我们大概履历式地介绍了一下张居正。他的履历表上,大名:张居正;曾用名:张白圭。

今波:为什么叫张白圭?后来又是什么原因把它改掉的呢?

樊树志:他本来就叫张白圭,因为由童生去参加考秀才,荆州知府李士翱认为这个“白圭”的名字不好听,就把他改为“居正”。

今波:这儿说一下,这个圭字看似两个土,但是,我们查过古汉语字典以后,发现这个圭通乌龟的龟,是不是当时取这个名字有取乌龟这种祥瑞之物的意思?

樊树志:有这个意思。但是念出来毕竟是不好听,所以他把它改为居正。  今波:这李士翱对于张居正倒是很重要的一个人物啊,是他的第一位恩师,发现了他这个人才。

樊树志:他对张居正寄予厚望,把他推荐给提督学政田顼,田顼面试他,叫他写篇文章,这篇文章写得很精彩。所以,在童生考试,考秀才的时候,张居正名列榜首,名扬天下,荆州张秀才的名字就这样传开了。

今波:后来张居正飞黄腾达了,对提拔他的这位恩师,也是念念不忘。

樊树志:这算是他一生当中比较重要的一位恩师。

今波:第一位恩师。那么如果要说排第二位恩师的话,您觉得我们开头提到的那个顾磷算不算得上?

樊树志:湖广巡抚顾磷,也就是他的第二位恩师。因为张居正要考举人的时候,顾磷发现这是一个奇才,但是,他觉得若是让他小小年纪就顺利地考进举人,对他将来的发展似乎不利,应该给他一个挫折,给他一些磨炼,所以他关照主持考试的人故意不要录取。当然,在四年以后也就是在嘉靖十九年,张居正又去考了湖广的乡试,结果不负顾磷所望,考中了举人。

今波:所谓一举成名啊,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一位举人。

樊树志:其实就是顾磷当时为张居正安排的。

今波:您觉得这真是为他好呢,还是后来产生不好的作用?P2-5

序言

我每次回沪都会留意SMG纪实频道《文化中国》栏目。比起在其他电视台的“论坛”、“讲座”类节目,它对我更有吸引力,颇有“目不转睛”的感觉。“易经”、“孔子”、“老子”并不容易诠释,但是《文化中国》做到了。它能针对现代人的心理,通俗地以古人的哲学智慧予以点拨,达到了“古为今用”的效果。

不要小看了讲故事,中国古代一位著名禅师说过,人与真理之间最短的距离就是故事;他还说,一枚丢失的金币,就是在点燃一根小小的蜡烛后找到的。

我还注意到,《文化中国》不仅是单一的影视节目,还配合有出书、讲述人评选和“轻松读历史,快乐品文化”等高品位活动。我忽然悟到《文化中国》成套的文化产品不正是“海派文化”的创新吗?史,不如用大部分精力来创造新的“海派文化”。

“十七大”提出,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这要靠全国文化界的努力。我相信《文化中国》也必会按此要求而更上一层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铁血首辅张居正/文化中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樊树志//吴琼//今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文化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403500
开本 32开
页数 23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08-08-01
首版时间 2008-08-01
印刷时间 2008-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48
丛书名
印张 7.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5
139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4:4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