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田蒲是法国著名的汉学家,他研究中国和欧洲关系的两卷集巨著《中国之欧洲》,精辟地论证了中国文化对自罗马帝国至法国大革命间欧洲的影响,为西方人重塑了中国形象,着重阐明了人类文明是一个互相依赖、互为补充的有机体。
图书 | 中国之欧洲(上下修订全译本) |
内容 | 编辑推荐 艾田蒲是法国著名的汉学家,他研究中国和欧洲关系的两卷集巨著《中国之欧洲》,精辟地论证了中国文化对自罗马帝国至法国大革命间欧洲的影响,为西方人重塑了中国形象,着重阐明了人类文明是一个互相依赖、互为补充的有机体。 目录 追忆艾田蒲 译序 中文版序 法文版序 前言 欧洲中心论招摇撞骗的杰作:谷登堡为印刷术发明家 第一部 契丹寻踪 第一章 契丹寻踪 第二章 耶稣会传教团之前在中国的犹太教和基督教 第三章 阿拉伯世界发现中国(1) 第四章 阿拉伯世界发现中国(2) 第五章 从阿拉伯人的游记到马可·波罗纪行 第六章 马可·波罗(1) 第七章 马可·波罗(2) 第八章 马可·波罗(3) 第九章 中国艺术与锡耶纳复兴 第十章 中国和佛教对魔鬼和地狱表现的影响 第十一章 佛教的重新发现(1) 第十二章 佛教的重新发现(2) 第二部 欧洲对由传教会从中国传来的消息之最初反应 第十三章 传教士不懂汉语的某些后果或公然传播的谬误 第十四章 游记与“哲学”思想 第十五章 买卖就是宗教 第十六章 传教士与官员 第十七章 从利玛窦到拉莫特·勒瓦耶(1) 第十八章 从利玛窦到拉莫特·勒瓦耶(2) 第十九章 中国礼仪事件(1) 第二十章 中国礼仪事件(2) 第二十一章 中国礼仪事件与培尔的思想 第二十二章 费尔隆与中国 第二十三章 马勒伯朗士的“上帝”概念与朱熹的“理”的概念(1) 第二十四章 马勒伯朗士的“上帝”概念与朱熹的“理”的概念(2) 第二十五章 马勒伯朗士的“上帝”概念与朱熹的“理”的概念(3) 第二十六章 莱布尼兹与中国(1)——宏图大略 第二十七章 莱布尼兹与中国(2)——世界性的中国语言 第二十八章 莱布尼兹与中国(3)——二进制算术与《易经》八卦 第二十九章 莱布尼兹与中国(4)——莱布尼兹与中国思想 第三十章 莱布尼兹与中国(5)——莱布尼兹与中国礼仪事件 上卷结语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之欧洲(上下修订全译本)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法)艾田蒲 |
译者 | 许钧//钱林森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337469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66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650 |
出版时间 | 2008-08-01 |
首版时间 | 2008-08-01 |
印刷时间 | 2008-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1.06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07.8 |
丛书名 | |
印张 | 46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西 |
长 | 230 |
宽 | 165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