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荣誉殿堂(北京奥运中国冠军的故事3)
内容
编辑推荐

2008年8月8日,众所期盼的北京奥运会拉开帷幕,中国健儿在为期16天的比赛中,向奥林匹克的荣誉发起冲击,以51枚金牌的骄人战绩荣得金牌榜的首位。他们演绎着我们的激情与梦想,他们将现实生活布满荣光。回顾经典时刻,揭秘跳水、射击、游泳、击剑、射箭、赛艇冠军的非常人生。

内容推荐

本书所记述的我国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金牌选手,都是做梦的高手、实现梦想的强者,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其中,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无论是宿将明星还是新人新秀,无论是天赋高的还是天赋低的,都毫无例外地做过奥运金牌梦。正是这些,为各自国家和各自人生增光添彩的七彩梦,带给了他们无限的力量、无穷的智慧和勇气,激发了他们的巨大潜力,促使他们跑得更快、跳得更高、举得更重、射得更准、打得更狠、游得更快。为了圆梦,为了好梦成真,他们历尽艰辛,饱尝折磨,耐住了寂寞,忍住了清贫,拒绝了诱惑,不怕默默无闻,不畏长久等待,不惧伤痛困扰,一心去追梦,去超越梦。一次次纪录的刷新,就是一次次梦想的实现。如果说奥运金牌本身是一个运动员价值的体现,是昂贵的,那么,奥运金牌梦以及为实现这个梦想所铸就的精神,就更昂贵,或者说,是永远无价的。

目录

郭晶晶

——跳水女子双人3米跳板、个人3米跳板冠军

吴敏霞

——跳水女子双人3米跳板

林跃/火亮

——跳水男子双人10米跳台冠军

王鑫

——跳水女子双人10米跳台冠军

陈若琳

——跳水女子双人10米跳台冠军、个人

10米跳台冠军

王峰

——跳水男子双人3米跳板冠军

秦凯

——跳水男子双人3米跳板冠军

何冲

——跳水男子3米跳板冠军

庞伟

——射击男子10米气手枪冠军

郭文珺

——射击女子10米气手枪冠军

陈颖

——射击女子25米手枪冠军

杜丽

——射击女子50米步枪三姿冠军

邱健

——射击男子50米步枪三姿冠军

刘子歌

——游泳女子200米蝶泳冠军

仲满

——击剑男子个人冠军

张娟娟

——射箭女子个人冠军

奚爱华/金紫薇/唐宾/张杨杨

——赛艇女子四人双桨冠军

试读章节

六、生命中的两男两女

郭晶晶的个人感情生活丰富多彩,在郭晶晶的辉煌冠军之路上,有这么几个人不得不提。

知己田亮:我曾是你的影子

田亮和郭晶晶俩人相识于1992年下半年。当时田亮在河北保定夺得莲花杯邀请赛冠军。一年后,两人一起人选国家队。田亮被分到了吴国村组,有熊倪、兰卫、孙淑伟、王天凌、谭舒萍;而郭晶晶则分到了伏明霞、池斌、熊敏等所在的于芬组。此后两人在国家队一起成长,从无名小卒到领军人物,他们有着共同的经历,包括成功与挫折。

俩人一起进入国家队,从刚开始做大队员的“跟屁虫”,到后来成为队里资历最老的人,多年一直在一起。当年的队友都离队走光了,就剩下他们两个,自然共同话题要多一些。

同乡同队同龄,郭晶晶一度成为田亮的影子,这也给媒体创造了制造绯闻的空间。2002年亚运会上,她举着手机对男子10米台夺冠的田亮一顿猛拍,更让这种猜测升级。但流言蜚语并没有让两人产生距离。在田亮眼里,郭晶晶很率直,跟熟悉的人能聊上半天;也很细腻,有时别人不经意的一个举动,会让她感动半天;而她也会特别在意一些小事,她会记住身边朋友的生日,认真选购生日礼物,如果别人没有认真对待她的生日,她会很不高兴。

而在郭晶晶眼里,性格外向、更多与外界接触的田亮是知心大哥。田亮喜欢摆弄电子产品,郭晶晶使用的这些产品也始终走在队伍的最前端,无论是电脑、手机,还是MP3、音响、游戏机。田亮是跳水队这一批队员中最早在北京买房、买车的人,郭晶晶紧随其后。郭晶晶遇事都和田亮商量,请他出谋划策。在田亮的带领下,两人更是共同开辟了广告的“亮晶晶”时代。

郭晶晶多年来习惯了躲在田亮的光环背后。直到田亮离开国家队,郭晶晶才真正独立、成熟,一个人面对镁光灯下的生活。

对手伏明霞:成就梦想的另一双手

郭、伏二人师出同门,同样大红大紫,两人有很多相似之处。实际上,伏明霞的为人处世方式,在媒体与自我间的高调行走,对体育的坚守与放弃,攻成名就后嫁人豪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郭晶晶。伏明霞给了郭晶晶无尽的“伤痛”,但也成为后者绝佳的参照。1993年,郭晶晶和伏明霞被分配居住在一个宿舍,于芬希望能让听话、被批评时不吭声的郭晶晶,刺激特立独行的伏明霞。

反差很快出现。训练累了,伏明霞会选择比较极端的方式——罢练。而那时的郭晶晶,没成绩,没脾气,自然成为组里早出晚归的标兵。有时练晚了,食堂都关门了,只有自己买点零食,或泡方便面。回房间后还得写训练日记,写完之后就赶紧睡觉。有时郭晶晶在训练中,也会哭鼻子,但她会一边哭一边仍然练习着,让自己忘却不愉快的事。

两人这种有形无形的竞争,让成名已久的伏明霞反感,“做什么事都跟她郭晶晶比,跑步、做操、训练、换衣服什么的。于指导总说我,为什么你没有她这样、那样,都烦死了。我怎么可能什么都跟14岁的孩子竞争?,'伏明霞曾发出这样的感叹。

这种竞争扩展到生活中,两人之间竟然发生了冷战。这不是郭晶晶想要的,但在国家队这个环境,不竞争就意味着被淘汰。郭晶晶逐步适应了这种环境,成绩开始提高:1994年全国锦标赛10米台和3米板冠军,1995年城运会1米板、3米板和10米台冠军。

1996年奥运选拔赛,郭晶晶甚至战胜过伏明霞。但在奥运会这个舞台上,15岁初出茅庐的郭晶晶和18岁久经沙场的伏明霞,两人之间注定是一场不对等的较量,没有意外,伏明霞夺冠,郭晶晶第五。随后,伏明霞退役,郭晶晶逐渐成为队里的女一号。

就在郭晶晶憧憬着自己的第一个奥运冠军时,1999年,伏明霞复出了。于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成了郭晶晶的噩梦,尽管她表现出色,但挡不过伏明霞的经验和人气。她输了,输得痛彻心扉。之后,伏明霞结婚生子,在香港浅水湾过着富足的生活,而郭晶晶,也终于在2004年雅典登顶。有趣的是,在对待媒体的关系上,郭晶晶也和伏明霞一样走过一段弯路,所幸,她也适应了这种生活方式。

良师钟少珍:她有时就像我的母亲

2008年,郭晶晶和教练钟少珍携手10年,后者已年届60岁。郭晶晶这样评价钟少珍:“她是给我激励最多的人。她有时就像我的母亲,她和我待在一起的时间,比她跟儿子在一起的时间还长。”

1998年,解散了一年多的国家跳水队重新集结队员并开始训练,于芬的弟子郭晶晶转到了钟少珍的手下。作为1974年德黑兰亚运会两枚金牌得主、跳水队最年长的教练,钟少珍早年的执教能力曾不被认可,直到郭晶晶转到了她手上之后,师徒二人才迎来了名扬天下的机会。

从于芬犹如疾风骤雨般的严厉,到钟少珍的和风细雨,教练方式的变化让郭晶晶起初有些找不着北。为此,郭晶晶曾抓狂过,无奈过,情绪来了还和教练顶两句。这一切都被钟少珍当作是青少年成长的逆反期,她还是继续用她那带着广东口音的腔调柔声细气地讲道理。

2000年悉尼奥运会,郭晶晶单、双人都只收获了银牌,这让她非常受挫。那晚,郭晶晶在奥运村里失踪了,钟少珍急得带着哭音到处喊“郭郭、郭郭”,喊到最后嗓子都哑了。当独自痛哭的郭晶晶在河边被大家发现时,钟少珍含泪紧紧地抱住了弟子,两人抽泣……无语……

从那时起,郭晶晶开始理解了这位教练。郭晶晶回忆说:“她那次只获得4银(郭和胡佳每人各获得两银),但她没把表情写在脸上,依然如此敬业。”在跳水馆,钟少珍是少有的几位站着指导队员的教练员,而在郭晶晶受伤的日子里,钟更是给了她无微不至的关怀。

雅典奥运会后,郭晶晶体验了风光,也经历过挫折,钟少珍这时成了她最坚定的支持者。郭晶晶说:“教练对我说,跟自己生气就等于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有些事外人不了解就算了,我也不解释什么,只要教练和队里理解我就够了!”

P10-14

序言

有人说,编织梦想和实现梦想是人生的两大主题。那么梦想到底是什么?是虚无飘渺的海市蜃楼,是毫无根基的空中楼阁,还是徒有其表而根本触摸不到的水中月、镜中花?都不是。我觉得,梦想就是一些想法、愿望、憧憬、理想,它本身是一种很美好、很积极的东西。于是,做梦,编织梦想,设计人生,描绘未来,是一件美事,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人总是先有梦想,然后才有将梦想付诸现实的行动。如果把人的一生比作一条河、一棵树,那么梦想就是源、是根,行动是流、是枝。梦想往往对人的一生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有一句广告词说得好:梦有多大,心有多大,人生的舞台就会有多大。

我从小就爱做梦。20世纪60年代初,我出生在苏北一个叫做“沈灶”的偏僻乡村。这里虽然贫穷落后,但风景优美。村子附近有许多的小河、小池塘,河岸和池塘边长着一片片的芦苇和青草。夏天里,童年的我经常和小伙伴们到芦苇荡里捉迷藏,下河进塘摸鱼抓虾,有时也拿着自制的鱼竿到水边垂钓一番。芦苇和毛草是青青的,水是绿绿的,河里和池塘中的鱼烹调后吃起来很香,甚至刚从水里摸到的虾,立马就可以扒掉皮吃下去。蹲在河岸或池塘边钓鱼的时候,自己会被四周高高的青翠欲滴的芦苇和草丛包围,仿佛置身于绿色的静谧的世界。再看到一些鱼儿在波光闪烁的水面游来游去,心里那份美啊,就甭提了,似乎鱼儿马上就会一直游到我的心里,游到我的梦里。

芦苇和青草,不仅有观赏和审美的价值,更具有实用价值。到了秋季,村里的人们把芦苇砍下来,经晒干处理,编织成柴帘子;把长长的毛草割下来,搓结成草绳,然后,用草绳编织成绳包。这些精美的柴帘子和草绳包,除极少数由自家使用外,绝大多数是卖给公家,销售给县里的日杂公司,赚点钱。县日杂公司再将此卖给各公社和大队。柴帘子用于晾晒各色粮食,绳包用来装储和运输棉花。

记得1971年,我家盖了三间大瓦房,外加一个院子,这在当时的家乡是不多见的。父母平时积蓄有限,盖房子花费又大,我家就欠了一千多元的外债。这些钱,现在看来不算什么,但那时的人们普遍工资低、收入少,所以它就是一笔很大的数额。如何还钱?计将安出?父母为此挖空心思,不知怎么办才好。这笔外债,就像一块大石头一直压在父母的心上。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1973年,为了给家里做点贡献,搬去压在父母心头的石头,我向父母提出建议:向左邻右舍学习,搞家庭副业,通过编织绳包和柴帘子赚钱,来还清外债。父母听了我这个主意后,眼睛顿时一亮,但沉思片刻后马上又神情黯淡下来,说:“不太可行爱你还小,而且爸爸在县医院上班,妈妈也在公社卫生院当勤杂工,没有时间和精力从事这种家庭副业。”眼看我的主意将要落空,我就坚持说:“我今年已超过十岁了,不算小,还有两个弟弟可以帮我。你们平时工作忙,就算了,如果星期天有空,就帮帮我。请爸爸重点负责销路,打通目杂公司这个关节。”父母见我执意要干,就说:“试试看吧!”

自此,我就开始编织我人生的第一个梦想。

当时刚上初中的我,与两个刚上小学的弟弟,每天放学后,便一人拿一个小板凳,来到自家小院里放好,然后,从屋里拿出父母买来的编织绳包的工具,如包架子、篾扦、竹梭之类,以及原材料草绳等,开始编织草绳包。就这样,三张稚嫩的、不时流出汗水的脸庞相视而笑,三双笨拙的小手由不熟练而日趋娴熟。一梭又一梭,我们聚精会神地编织绳包,编织梦想,编织未来。摆放在身旁的一捆捆草绳,就像我们从池塘里刚钓出来的鲫鱼的鳞一样,泛出醉人的光芒,把我们的梦也染成了迷人的金黄色。由草绳而结成的一个个小绳包,盛着我们的梦,装着我们对未来的希望。

最让我难忘的,是满院子响起的“嚓嚓”的穿梭声音。它是那么的动人,悦耳,像贝多芬的交响乐,又像“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是天使叩开梦想之门的声音。

由于上学,平时我和弟弟们一天也就是织三四个绳包,比较慢,而到了星期天,进度就加快了。记得有一个星期天,我和我二弟展开劳动竞赛,从天刚蒙蒙亮,一直干到夕阳西下,当天每人各织了二十八个绳包。这个成绩是一个新的记录,惊动了四邻。他们为我们哥俩娴熟的技术、不辞劳苦的执著精神所震撼,同时也对其中包含的不薄利润产生羡慕之情。是啊,如果以每个绳包净利润二毛钱计算,我们兄弟俩人共在当天赚了十一块两毛钱。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由于我们的绳包织得越来越多,从附近购入的原材料——草绳就显得有点供不应求。为此,我决定深入邻乡,挨家挨户地收购草绳。记得有一天晚上,已过了吃晚饭的时刻,我一人拖着疲惫的身躯,推着车把前插着秤杆、车后座满载收购而来的草绳的自行车,沿着雨后泥泞而崎岖的乡间小道,急匆匆地往家赶。当走到村头的池塘边时,我借着朦胧的月光,依稀看到正在焦急等待我的母亲。当确认是我后,母亲马上过来接过我手中的自行车,然后久久凝望着我,抚摸着我的脸庞,潸然泪下。

功夫不负苦心人。我们以编织绳包为主,以编压柴帘子为辅,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不仅还清了所有的外债,还略有盈余。我的梦想成真了,辛苦没有白费。是啊,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确实很辛苦,白天上学,晚上做完作业就是编织绳包和编压柴帘。但是,我始终没有觉得苦,反而是整天乐呵呵的,总感到浑身上下有一股使不完的劲,总感到一切充满生机,心里特别自信、踏实和幸福。原因何在?大概是心中怀揣着一个对未来的冀望和梦想。梦想,激励着我,支撑着我。

用简单的草绳、芦苇,我编织成了人生的第一个梦想。我尝到了做梦的甜头。从此以后,我一发不可收拾,做了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梦。这些梦,引领我的人生之路,一直走到今天。

我会做梦,但相比我们伟大祖国和本书中的北京奥运金牌选手,这些梦都是“小儿科”,不值一提。

伟大的中华民族,我为您骄傲。百年奥运梦,神七飞天梦,这些惊天大梦,都已通过国人的共同努力而实现了。今后,中国人将继续在中华大地和那广阔无垠的宇宙,织编一个又一个神奇的梦想。

本书所记述的我国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金牌选手,都是做梦的高手、实现梦想的强者,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其中,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无论是宿将明星还是新人新秀,无论是天赋高的还是天赋低的,都毫无例外地做过奥运金牌梦。正是这些,为各自国家和各自人生增光添彩的七彩梦,带给了他们无限的力量、无穷的智慧和勇气,激发了他们的巨大潜力,促使他们跑得更快、跳得更高、举得更重、射得更准、打得更狠、游得更快。为了圆梦,为了好梦成真,他们历尽艰辛,饱尝折磨,耐住了寂寞,忍住了清贫,拒绝了诱惑,不怕默默无闻,不畏长久等待,不惧伤痛困扰,一心去追梦,去超越梦。一次次纪录的刷新,就是一次次梦想的实现。如果说奥运金牌本身是一个运动员价值的体现,是昂贵的,那么,奥运金牌梦以及为实现这个梦想所铸就的精神,就更昂贵,或者说,是永远无价的。

积极的梦想,只有大小之分,而并无贵贱之别,它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都是无法准确计算的。愿普天下的所有想获得成功的人,都敢于编织各种各样的、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的梦想,更要甘于为实现这些梦想而付出!当然,如果最终并未如愿以偿,也不要气馁,不要沮丧,还要以一个平常心坦然面对。只要你曾经梦想过,付出过,这就足够了,就可以问心无愧,笑对人生!

是为序。

宁 丰  2008年国庆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荣誉殿堂(北京奥运中国冠军的故事3)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宁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726410
开本 32开
页数 18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0
出版时间 2009-06-01
首版时间 2009-06-01
印刷时间 200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15.47
丛书名
印张 6.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4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21:2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