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爱情与工作的每日禅
内容
编辑推荐

她既不削发,也不穿僧袍,却成为美国洛杉矾禅修中心的第三代传人。她以平凡的人生观与个性,强调[行而知]的入门方式。她所传授的独特易懂的[平常心禅],不仅抚慰了现代人的精神,更帮助、激励人们轻易地在工作与爱情中,达到圆满、如意的境界。

台湾著名身心灵作家张德芬作序推荐,一本对她影响至深、令她爱不释手的书。

内容推荐

弗洛伊德说过:“成功的生活意味着爱情与工作都很顺利。”然而大多数禅学教导出自传统的寺院道场,和世间浪漫情爱、家庭生活、工作与职业等大千世界是脱节的。净香是一个典型的美国禅师,这本书把净香在密集禅修的场所以及每个礼拜六上午的活动中所说的话,记录编辑起来。“参禅”为期二到七天,除了师生间必要的交谈以外,全在静默中进行。

净香不能接受浪漫化的灵修通过把事物进行甜美轻柔的理想化以逃避现实人生的苦难。她经常引用的一句话是:“枯树鲜花开。”如果能够真正体验每一当下,拿掉心中的那个“小我”,日常生活的美妙就会显现。她和我们共同走在这条修行之路上,以平凡无奇的话语引导着我们:朴素的外表下藏有典雅高贵的智慧。

目录

推荐序

序言

一 起步

 开始禅修

 活在当下

 权威

 恐惧的瓶颈

二 修行

 修行不是什么

 什么是修行

 专心之火

 强求开悟的经验

 修行的代价

 修行的报酬

三 感情

 大容器

 打开潘多拉之盒

 不要动怒

 虚假的恐惧感

 不抱希望

 爱

四 关系

 寻觅

 在关系中修行

 体验与行为

 不可能成功的关系

 关系不是为了彼此

五 受苦

 真苦与假苦

 解脱

 没关系

 悲剧

 观照我

六 理想

 原地踏步

 愿力与期待

 看透上层建筑物

 恐惧的囚犯

 远大前程

七 界限

 剃刀边缘

 新泽西州不存在

 宗教

 开悟

八 选择

 从问题到决定

 转折点

 关起门来

 承诺

九 服务

 实现神的旨意

 不带交换

 木心的寓言

试读章节

《金刚经》中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那么身在此处的我们,在时光的哪里呢?我们在过去吗?不是;在将来吗?不是;在现在吗?也不是,我们不能说自己在“现在”。我们无法指着任何一样东西说:“这个就是现在。”没有界线能够界定现在。我们只能说:“我们是在当下。”由于没有任何方法能量度它、界定它、抓住它、看到它,所以当下是不可量的、无界限的、无穷的。而这就是它。

如果一切这么简单,我们何必坐在这里呢?我可以说“当下”听来很简单,不是吗?其实不然。能真正看到它并不容易,否则我们都不用修行了。

为什么不容易呢?为什么我们看不到当下呢?我们必须做些什么才能见到它?让我讲个小故事给你们听。

好多年前,我在欧柏林音乐学院主修钢琴。我是个很好的学生;也许不是特别杰出,但是还不错。当时我非常渴望跟一位最好的老师学习,他能够把一个普通资质的学生造就成优秀的钢琴家。终于有一天,我得到机会向这位大师学琴。

我去上课的时候,发现他以两部钢琴教学。他甚至不跟我打一声招呼,只是坐在他的钢琴前面弹了五个音符,然后说:“你弹。”我必须弹得与他的一模一样。我弹了,他说:“不对。”他又弹了一次,我再弹,还是不对。我们就这样子整整耗掉了一个钟头,每次他都说:“不对。”

接下来一两个月,我大概一共只弹了三个音节,只有半分钟的音乐而已。我原先还觉得自己不错,曾经在小交响乐团里担任过独奏。然而我与钢琴老师就这么耗掉了三个月,也几乎哭了三个月。他具备一位真正大师的水准,带有强大的冲劲和决心想让学生自己领悟,所以他这么高明。三个月后,终于有一天,他说:“对了。”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原来我终于学会了怎么倾听。正如老师所说,只要你能真正地听进去,就能弹得出来。

在那三个月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我仍然有一双同样的耳朵,它们并没有变。我弹的音节,技术上并不难。真正发生变化的是我第一次学会如何倾听,而我居然有多年弹琴的经验。我学会了专心。这位老师如此了不起的原因,就在于能够教会学生们专心:从他那儿学过以后,我们就能聆听,弹得出来,而大师的琴室里也就如此地产生了一些完美和谐的钢琴家。

我们修禅也需要同样的专心,我们称之为三昧、心物合一。在我学琴故事中的专心算是容易,因为需要专心的正是我所喜爱的事情。任何伟大的艺术家和杰出的运动员,譬如足球场上传球美妙的球员和篮球场上的健将,都需要学会专心。这是三昧的一种。

这一类专心十分珍贵,但是我们修禅需要做的却是加倍的困难。我们必须专注于当下所发生的任何事情。我们却不想这么做,因为它不是永远欢愉的、适合我们的。

我们人类有个会思想的心。我们记得有些事情是痛苦的,我们又经常做着未来的美梦,梦想自己有朝一日会拥有美好的东西或会发生美妙的事情。因此,我们过滤现在所发生的一切事情:“这个我不喜欢,我不用去听它,我甚至可以忘掉它!我可以开始梦想以后会发生什么。”我们周而复始地想着,总想如何找出一个舒适的人生,让自己有安全感,让自己满意。P008-010

序言

弗洛伊德说过:“成功的生活意味着爱情与工作都很顺利。”然而大多数禅学教导出自传统的寺院道场,和世间浪漫情爱、家庭生活、工作与职业等大千世界是脱节的。西方修禅的学生们只有极少数住在传统的寺院里,大部分是和平常人一样将时间和精力放在建立或解除人际关系、给孩子换尿布、协商房贷和寻求工作升迁上面;可是为这些学生提供服务的禅学中心却时常有一种疏离感。灰袍、光头和传统寺院的仪式可能会加深人们对禅的误解,以为禅是替代日常生活的奇怪的舶来品,却不知道禅其实就是平凡的日常生活,只是过得更充实罢了。因为传统禅的经验和教诲是来自出世修道生活,经过它训练出来的老师不一定能对生活在20世纪西方的学生们谈论现实人生。他们可能会无意中鼓励学生对人生采取一种消极态度,通过追求特殊的体验来逃避现实人生的问题。因此要把禅融入西方文化中,就必须运用西方的方式:把“砍柴、喝水”换为“做爱、自由”。

人们一旦想追求自我与生命的当下觉醒,禅的精神就会出现。在圣地亚哥郊区一条宁静的小路上,一栋外表并不起眼的小屋内,禅的精神正在悄悄地茁壮成长。探索人际关系,解决职业困境——把禅带进爱情与工作中——是夏绿蒂·净香·贝克教导大家的一种“令人惊叹有着纯真活力的禅”的核心。

净香是一个典型的美国禅师。她出生于新泽西州,先后在公立学校以及欧柏林音乐学院[Oberlin Conservatory of Music]就读,毕业后结婚成家,后离婚。她当过老师、秘书以及大学行政助理,养育了四个子女。她直到四十多岁才开始禅修,先是拜洛杉矶的前角博雄禅师[Maezumf Roshf]为师,再向安谷禅师[Yasutani Roshi]和宗渊禅师[Woen Roshi]学习。她在圣地亚哥与洛杉矶的禅学中心之间往来了许多年,天赋以及勤勉使她能够很稳定地进步。她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教学,而别的学生也认为她思想成熟、清明及富有慈悲心。后来她被指定为前角博雄禅师的第三位禅道继承人,于1983年搬到圣地亚哥的禅学中心,教导禅修至今。

因为净香是个美国妇女,并且在修行前有过完备的世俗生活,所以她能摆脱一些传统日本禅的局限,她的禅不矫饰也不自负,显示了中国隋朝章安大师的真谛“无奇”——自在无殊。自从搬到圣地亚哥以后,她不再理光头,也很少穿着僧袍或挂用头饰。她和学生们正在发展出一套本土化的美国禅,既严谨又有纪律,且适应西方的生活方式。

净香对于禅的谈论往往直指人心,同时不失常识,足以作为典范。她一生中个人的奋斗与成长,加上多年来以慈悲心处理学生们的精神创伤与困惑,使她不仅养成了难得的心理洞察力,而且又能够灵活运用适当的言辞进行有效的描绘。她的教学非常实用,注重培养对整个人生的洞察力,而不追求特殊的体验。她非常质疑各种通过强烈的灵性开启以求解脱的捷径。她知道若以不自然的诱导来造成灵性的开启,并不能保证以后生活就会上轨道并有慈悲心[甚至会有害处]。她宁愿让整体人格缓慢但健康可靠地成长,在过程当中注意处理各种心理疾病,而不是逃避它们。净香有位学生伊利胡·史密斯[Elihu GenmyoSmith],曾经描述净香的理念如下:

“修行有一种法门,我名之为‘和万物在一起’。对待我们的情绪、思想、情感和感受,我们敞开心胸接纳它们,而不要用铜墙铁壁般的意志挡开它们,也不要用专注力看透它们。我们应该提升自我觉察力,知道每一瞬间发生了什么事情、自己起了什么念头和体验了什么情绪。我们应该专注在整体而非狭窄的意识上面。

“换句话说,我们应该时时刻刻知道自己身体内外的变化。在打坐时,我们能够觉察种种变化的发生,要让它们继续进行,不要试着去掌握、分析或推开它们。我们越能够看清楚自己感情、情绪和念头的本质,就越能够很自然地看透它们。”  净香实行十分正确的平等观念,她认为自己是个向导而非领导,她拒绝被神化。她把自己生活中遭遇的困难都提出来与大家分享,使她的学生们可以在这种人性化的环境里找到自己的那条路。

这本书把净香在密集禅修的场所以及每个礼拜六上午的活动中所说的话,记录编辑起来。书里,净香时常提到的“坐禅”[Zdzen],就是“打坐”[sitting]、传统禅的冥想。“僧伽”[Sangha]就是聚在一起修行的佛教徒。“法”[Dharma]大致是“真理”、“学问”或“正确地生活”的意思。“参禅”[sesshin][日文称“与心联结”]为期二到七天,除了师生间必要的交谈以外,全在静默中进行。每天一大早开始,起码有八个钟头的打坐和默观修行。参禅不仅是对个人的艰苦挑战,也是一个迈向觉醒的过程。

净香不能接受浪漫化的灵修通过把事物进行甜美轻柔的理想化以逃避现实人生的苦难。她经常引用的一句话是:“枯树鲜花开。”如果能够真正体验每一当下,拿掉心中的那个“小我”,日常生活的美妙就会显现。她和我们共同走在这条修行之路上,以平凡无奇的话语引导着我们:朴素的外表下藏有典雅高贵的智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爱情与工作的每日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夏绿蒂·净香·贝克
译者 陈丽西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092629
开本 16开
页数 21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8
出版时间 2009-06-01
首版时间 2009-06-01
印刷时间 200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21-49
丛书名
印张 14.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28
152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3:5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