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为战国时人荀况所著,是一部阐述先秦儒家思想的著作。荀况,即为荀子,是战国时代儒家最后的代表人物,他创立了被称为“孙氏之儒”的儒家支派,与以“孔儒正宗”自居的“思孟一派”相对立。其实无论荀子、孟子,他们的思想都是在孔子的儒家思想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形成的,是对孔儒之道改造升华的产物。
《荀子》以孔子“仁”的思想为核心,重视“礼”,重视人为的努力,重视圣人对世人的教化,并反对神秘主义,反对墨家的鬼神之说,这些都是在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中,被统治者掩盖的儒家思想的精华。
图书 | 荀子启示录(插图眉批本) |
内容 | 编辑推荐 《荀子》为战国时人荀况所著,是一部阐述先秦儒家思想的著作。荀况,即为荀子,是战国时代儒家最后的代表人物,他创立了被称为“孙氏之儒”的儒家支派,与以“孔儒正宗”自居的“思孟一派”相对立。其实无论荀子、孟子,他们的思想都是在孔子的儒家思想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形成的,是对孔儒之道改造升华的产物。 《荀子》以孔子“仁”的思想为核心,重视“礼”,重视人为的努力,重视圣人对世人的教化,并反对神秘主义,反对墨家的鬼神之说,这些都是在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中,被统治者掩盖的儒家思想的精华。 目录 第一篇 劝学 零零壹/学无止境 零零贰/要重视教育 零零叁/学习与思考 零零肆/要重视环境的影响 零零伍/立身处世 零零陆/行事要专 零零柒/才华 零零捌/学习 零零玖/学习的态度 零壹零/学习的途径 零壹壹/学习的第二个途径 零壹贰/谨慎 零壹叁/论学者 零壹肆/完美的人 第二篇 修身 零零壹/君子的品行 零零贰/美德 零零叁/称谓 零零肆/论修养 零零伍/君子的准则 零零陆/对人的态度 零零柒/量力而为 零零捌/动作 零零玖/读书人与圣人 零壹零/关于礼 零壹壹/求利 零壹贰/君子与恶人 零壹叁/三种德行 第三篇 不苟 零零壹/君子的行为要合乎礼义 零零贰/君子的品行 零零叁/君子与小人 零零肆/君子的道德 零零伍/礼义 零零陆/论心胸 零零柒/君子治理安定 零零捌/廉洁 零零玖/论诚实 零壹零/君子的原则 零壹壹/论士人 零壹贰/片面性 零壹叁/禹和桀 零壹肆/盗取名誉 第四篇 荣辱 零零壹/论祸患 零零贰/小人的行为 零零叁/私斗的人 零零肆/自我感觉 零零伍/论勇敢 零零陆/自责 零零柒/安危与利害 零零捌/个人地位 零零玖/相同之处 零壹零/危害与安定 零壹壹/环境与命运 零壹贰/人的本性 第五篇 非相 零零壹/不以貌取人 零零贰/夕卜貌与思想 零零叁/高与矮 零零肆/奇异外貌 零零伍/论暴君 零零陆/祸事 零零柒/不吉祥的事 零零捌/做人 零零玖/人与人之间的区分 零壹零/论无知 零壹壹/君子的言论 零壹贰/劝说 零壹叁/君子的道德 零壹肆/谈话 零壹伍/君子的辩解 第六篇 非十二子 零零壹/论坏人 零零贰/论过错 零零叁/不重视等级的人 零零肆/准则 零零伍/夸夸其谈 零零陆/罪过 零零柒/仲尼和子弓 零零捌/舜和禹 零零玖/论行为 零壹零/论信服 零壹壹/论官人 零壹贰/士君子 零壹叁/论仪表 第七篇 仲尼 零零壹/孔子学生的言谈 零零贰/称霸诸候 零零叁/以五霸为耻 零零肆/治国之道 零零伍/论厌弃 零零陆/保持权位 零零柒/通行天下 零零捌/做人的原则 第八篇 儒效 零零壹/大儒 零零贰/儒窨为官 零零叁/大儒的作用 零零肆/仁德 零零伍/君子的特长 零零陆/处理事务 零零柒/学习的作用 零零捌/自取灭亡的原因 零零玖/上下关系不错乱的方法 零壹零/圣人的德行 零壹壹/圣人的道德品行产生于专一 零壹贰/道的总汇 零壹叁/论周公 零壹肆/论名人 零壹伍/大儒其人 零壹陆/俗人与儒者 零壹柒/表面现象 零壹捌/老师的作用 零壹玖/教育与法度 零贰零/论积累 零贰壹/论行为 零贰贰/论等粪 第九篇 王制 零零壹/治国之道 零零贰/处理政事的学问 零零叁/论名分 零零肆/统治百姓 零零伍/君主与钱财 零零陆/论霸主 零零柒/强国之道 零零捌/君主统一天下的法则 零零玖/论王者 零壹零/从政原则 零壹壹/王制 零壹贰/谈用人 零壹叁/王奋的法令 零壹肆/天下大治 零壹伍/礼义 零壹陆/等级标准 零壹柒/关于群体 零壹捌/圣王之制 零壹玖/圣王的作用 零贰零/官吏的职权 第十篇 富国 零零壹/人的本性 零零贰/国家富强的原则 零零叁/礼的意义 零零肆/赋税 零零伍/人与群体 零零陆/论仁义 零零柒/君子与百姓 零零捌/恩德与报应 零零玖/官人的职责 零壹零/论墨子 零壹壹/出现祸患的原因 零壹贰/论古代圣王和圣人 零壹叁/不合礼义的行为 零壹肆/如何善待百姓 零壹伍/论赏罚 零壹陆/君主如何爱民 零壹柒/国家混乱与安定 零壹捌/国家强弱 零壹玖/用仁义治国 零贰零/强国的方针 第十一篇 王霸 零零壹/论治国 零零贰/称王天下的秘诀 零零叁/信用取天下 零零肆/立国之本 零零伍/论国家 零零陆/明君必须坚持的原则 零零柒/一人无法治国 零零捌/礼义是治国的法则 零零玖/君主的快乐与忧愁 零壹零/君主的治国原则 零壹壹/以小取胜 零壹贰/王春风范 零壹叁/国家存亡 零壹肆/君主与人民的关系 零壹伍/论安定 零壹陆/君主的治国方略 零壹柒/君主的声望 零壹捌/误国之术 零壹玖/危害国家 零贰零/儒家 第十二篇 君道 零零壹/君主与人才 零零贰/度量器械 零零叁/怎样做君主 零零肆/怎样治国 零零伍/君主是人民的本源 零零陆/什么是道 零零柒/最高的治国原则 零零捌/君主的愿望 零零玖/君主的毛病 零壹零/古人的用人之道 零壹壹/明君与昏君 零壹贰/论助手 零壹叁/量才用人 第十三篇 臣道 零零壹/论臣子 零零贰/君与臣 零零叁/正义的臣子 零零肆/论进谏 零零伍/为臣之道 零零陆/如何侍奉君主 零零柒/忠于君主的三等人 零零捌/论仁德 零零玖/尊敬人 零壹零/论礼节 零壹壹/论君王 第十四篇 致士 零零壹/从政之术 零零贰/国家要讲礼义 零零叁/治国安邦的要素 零零肆/君主的美德 零零伍/如何处理政务 零零陆/求取功名 零零柒/论权威 零零捌/论赏罚 第十五篇 议兵 零零壹/论用兵 零零贰/兵与民 零零叁/用兵之争 零零肆/仁德与谋略 零零伍/王窨 零零陆/秦兵 零零柒/齐兵 零零捌/论名将 零零玖/论将军 零壹零/论将帅 零壹壹/论战争与仁义 零壹贰/论秦国军队 零壹叁/礼与军队 零壹肆/错误的治国之道 零壹伍/正确的治国之道 零壹陆/人的行动与利轰 零壹柒/兼并方式 零壹捌/王香的功业 第十六篇 强国 零零壹/国家的命运 零零贰/论威势 零零叁/赏罚与军队 零零肆/论制服别人 零零伍/论士人的品德 零零陆/秦国的方略 零零柒/看秦国 零零捌/论积累 零零玖/论正义 第十七篇 天论 零零壹/自然规律 零零贰/自然界的职能 零零叁/万物交替规律 零零肆/人与自然 零零伍/自然和社会 零零陆/万物生存规律 零零柒/论规律与行为 零零捌/论聪明 零零玖/天象变化 零壹零/人为现象 零壹壹/论求雨 零壹贰/论命运 零壹叁/人的力量 零壹肆/治国原则 零壹伍/论事物的发展规律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荀子启示录(插图眉批本)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江澜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724654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3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46 |
出版时间 | 2009-05-01 |
首版时间 | 2009-05-01 |
印刷时间 | 2009-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5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222.6 |
丛书名 | |
印张 | 22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1 |
宽 | 166 |
高 | 2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