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林漫录》十七集,共收入文章二十篇:第一篇是顾颉刚先生大学时代的读书笔记,记录了当时北京大学青年学生思考并探讨的问题、为学的目的,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青年一代的思想;回忆类六篇,所涉人物包括章太炎、吴承仕、王光祈等,所讲述者,都是亲身经历之点滴,读来颇感亲切;关于藏书文章两篇,一为王亮(王国维曾孙)《密韵楼遗事琐谈》,分十一节讲述蒋氏传书堂(又号密韵楼)的历史,一为顾洪(顾颉刚女儿)《顾颉刚先生藏书聚散考》,分五节讲述顾颉刚先生藏书由草创到鼎盛以及离散的过程;其馀大都为文史小考证文章。
| 图书 | 学林漫录(17集) |
| 内容 | 编辑推荐 《学林漫录》十七集,共收入文章二十篇:第一篇是顾颉刚先生大学时代的读书笔记,记录了当时北京大学青年学生思考并探讨的问题、为学的目的,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青年一代的思想;回忆类六篇,所涉人物包括章太炎、吴承仕、王光祈等,所讲述者,都是亲身经历之点滴,读来颇感亲切;关于藏书文章两篇,一为王亮(王国维曾孙)《密韵楼遗事琐谈》,分十一节讲述蒋氏传书堂(又号密韵楼)的历史,一为顾洪(顾颉刚女儿)《顾颉刚先生藏书聚散考》,分五节讲述顾颉刚先生藏书由草创到鼎盛以及离散的过程;其馀大都为文史小考证文章。 目录 西斋读书记 人海沧桑十三则 马寅初:只留清白在人间 王力:一了百当 忆郑毅生师 烈士暮年(外一篇)——纪念邓恭三先生 怀念李文信先生 我的写字生活 密韵楼遗事琐谈 顾颉刚先生藏书聚散考 中国古代书写格式考 钱锺书《也是集》的书名及其他 记黄永年先生所藏善本碑拓题跋二则 春蚕无食与新亭对泣——陶渊明《拟古》诗其九新解 鲍照《数诗》和乾隆皇帝 从“佛狸”的“佛”字注音说起 “芦管”是什么? 僧道多妻妾——元代宗教史的一个侧面 府邸世家满族的礼节与称谓 述怀遥祝北京中华书局九五纪念(外一篇)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学林漫录(17集)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中华书局编辑部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1065251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12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60 |
| 出版时间 | 2009-05-01 |
| 首版时间 | 2009-05-01 |
| 印刷时间 | 2009-05-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276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Z429.7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3.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28 |
| 宽 | 148 |
| 高 | 10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25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