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黑乌鸦
内容
编辑推荐

《黑乌鸦》是安·克利芙丝女士《设得兰四部曲》中的第一部,为她捧得了2006年的邓肯·罗利匕首奖最佳犯罪小说奖。作为英国新生代犯罪小说作家,克利芙丝以流畅优美的叙事和细致人微的人物心理描写见长。

冰天雪地里乌鸦在盘旋,少女的脖子上红围巾鲜艳如血。和八年前凯特奥娜失踪的时候一样,凯瑟琳的死打破了小镇居民波澜不惊的生活。克利芙丝用犀利的笔锋切开社区生活一团和气的表面,隐藏其下的黑暗让人心惊。比设得兰的冬天更寒冷孤绝的,是人心深处的疏离隔阂。

一个偏远的小岛,忽然被邪恶染指——你知道该相信谁吗?

内容推荐

一月份的一天早晨,天寒地冻,厚厚的积雪覆盖了设得兰。跋涉在回家路上,弗兰·亨特的目光被冰封的大地上一处耀眼的颜色吸引了,上空乌鸦盘旋。邻家少女凯瑟琳·罗斯躺在那里,被人勒死了。弗兰惊声尖叫的时候,乌鸦仍继续着它们的死亡之舞。

安静小岛上的居民们固执地把嫌疑聚焦在半疯半傻、离群索居的马格纳斯·泰特身上,然而吉米·佩雷斯警官和大陆派来的专案组坚持展开调查,整个村落笼罩在疑云和恐惧之中。

多少年来第一次,凯瑟琳的邻居们锁门闭户,杀手,就住在他们中间……

试读章节

新年第一天,已是凌晨一点二十分了。马格纳斯还在注视着壁炉架上那只他已故母亲留下的胖胖的钟。在屋角的柳条笼子里,睡梦中的乌鸦不时咂咂嘴咕噜几声。马格纳斯已将火炉用泥煤封好了,桌上摆放着一瓶威士忌和他上次去勒威克时从沙福威买回的姜汁蛋糕,这都是给来访者准备的。他不停地打着瞌睡,但不甘心就此上床睡觉,万一这时候恰好有人来拜年呢?只要窗户里亮着灯,就可能有人来访,就会带来欢笑、酒和故事。已经八年没有人来跟他说新年好了,但他一直在等待着。万一今年有人来呢?

屋外万籁俱寂,没有一丝的风声。在设得兰,无风的天气是极少见到的。人们会竖起耳朵,觉得少了什么。白天早些时候下过一层薄雪,傍晚时分雪结成轻霜,洁白晶莹,在夕晖里像钻石一样闪闪发亮,尽管太阳下山了,但它映着屋里泻出的灯光,依然光彩不减。因为天冷,马格纳斯坐着没有动。卧室窗玻璃上结的霜更厚,潮湿阴冷,寒意袭人。

他一定是睡过去了。如果他没睡着,早就该听到她们的来访。她们嬉闹着一路走来,他应该能听到她们的笑声和跌跌撞撞的脚步声,从没拉窗帘的窗口看到手电筒晃动的光束。他是被砸门声吵醒的,恍然惊起,梦魇尚未褪尽,但已记不分明。

“进来,进来,进来。”马格纳斯喊道。他费力地站起身来,身体僵硬疼痛。这时防风阳台上传来低语声,她们来了。

门打开了,挟着刺骨的寒风,两个女孩儿出现在门口。她们穿着艳丽夺目,好像来自异域的珍奇鸟儿。看得出她们有点醉了。两个人一个金发一个黑发,站在那儿,互相搀扶着。衣服穿得不多,面颊通红,他感觉到她们身上散发出的青春气息,仿佛热气一般。金发女孩丰满圆润,看起来更漂亮,但马格纳斯先注意到的却是那个黑发女孩。她的秀发间挑染了几绺莹莹的蓝色。他多想伸手去摸摸那头发啊,但终于还是忍住了。那样会吓跑她们的。

虽然她们已经在屋里了,但他仍然不停地说着“进来吧,进来吧”。此刻,马格纳斯忽然觉得她们一定当自己是个愚蠢的老头,总是毫无意义地重复同样的话。人们总是嘲笑他,说他笨,也许人们没说错。想到这里,一丝笑意爬上他的脸庞。突然他脑海里响起妈妈的告诫:你什么时候才能不那么傻笑?你想让人们觉得你比实际更傻吗?

女孩子们呵呵笑着走进屋来,他紧跟在后面先关了通往阳台的、因为日晒雨淋已经变形了的大门,接着把屋门也关上了,一来为了防寒,二来生怕她们会突然走掉似的。他很难相信这样的妙人儿会来到他的家。

“快坐下吧。”他热情地招呼说。安乐椅只有一把,于是他又走到桌边拉出两把漂流木做的椅子,那是他叔叔的作品。“姑娘们,喝点什么?一块儿过年吧。”

两个女孩子又咯咯笑起来,坐下的时候闹出不少动静。她们头上缀着亮闪闪的金属饰片,穿着皮草、天鹅绒和丝绸的衣服。金发女孩脚蹬一双及踝短靴,高跟尖头,镶着银搭扣和细链子,亮晃晃的好像没干的柏油。马格纳斯从没见过这样的鞋子,一时不能把目光移开。黑发女孩的鞋是红色的。他站在桌子的首席。

“我好像不认识你们吧?”一番打量之后,马格纳斯想起曾经见过她们打门前走过。他尽量放慢语速好让她们听懂,他有时说话含混不清,发音古怪得就像乌鸦嘶哑的鸣叫。有时候一连几周都没人和马格纳斯讲话,他就和乌鸦说话,教它说些简单的句子。马格纳斯又挤出一句话:“你们从哪儿来?”

“从勒威克。刚参加完除夕夜的狂欢派对。有人开车送我们到旁边路口。正要回家呢,看到你的灯亮着就过来了。”椅子太矮了,金发女孩得仰着头跟他说话。他看到她的舌头和粉嫩的脖颈。她的丝质短上衣从裙子里滑出来,露出和罩衫一样滑腻的皮肤和肚脐。

“要不要来点酒?喝点酒吧!”他望着黑发女孩,急切地说。然而,此刻黑发女孩正用目光徐徐地扫视整个房间,把一切都看在眼里。作答的是金发女孩。

“我们自己带酒了。”她说着从堆在膝上的梭织肩袋里掏出一个瓶子。酒瓶里还剩大半瓶酒,瓶口塞着木塞。他猜那是白葡萄酒,但也吃不准,因为他从没喝过葡萄酒。看到女孩用洁白的小尖牙去咬瓶塞他吃了一惊,几乎要喝止她。他想象那牙齿会齐根断掉。该主动帮她开瓶子才对,那才像个绅士的样子。然而他只是出神地看着,并不曾动。女孩对着瓶子喝了几口,抬手抹抹嘴唇,又把酒递给她的朋友。马格纳斯也伸手给自己倒了杯威士忌,抖抖嗦嗦地洒了好几滴在油布上。他举杯和黑发女孩手里的瓶子碰了一下,注意到她涂了蓝灰色的眼影和黑色眼线。

“我叫萨利。”金发女孩说道。她不似另一个那么能忍受沉默。她准是个吵闹的人,马格纳斯想。絮絮叨叨的说话和音乐。“萨利·亨利。”

“亨利。”他跟着念了一遍,这名字听着耳熟,但一时想不起是谁。他和外界隔绝已久,加上脑子一向迟钝,现在思考起来就更加吃力了,就像要看穿茫茫海雾那般困难。轮廓形状能看个大概,但就是看不清。“你在哪儿住?”

“我家就在学校旁边,小海湾尽头的那幢房子。”她答道。

“噢对了,你妈妈在学校教书是吗?”

现在他想起来了,这女孩的母亲是个身材娇小的女子,大概来自北边的某个岛,安斯特或者耶尔,嫁给了一个从布雷塞来的政府职员。马格纳斯在附近见过她丈夫,开着一辆大型越野车。

“哎,是啊。”她说着叹了口气。

“你呢?”马格纳斯对黑发女孩更感兴趣,眼光一直回闪在她身上,“他们叫你什么?”

“我是凯瑟琳·罗斯。”她终于开口了。对于这个年龄的女孩子来说,她的声音略显低沉。低沉而平稳,好像黑蔗糖浆。一时间他忘了置身何处,脑海里全是妈妈做姜汁蛋糕时往面糊里调糖浆的镜头,她会转着勺子把罐里剩余的糖浆刮下来,递给他舔干净。想到这儿他不由舔舔嘴唇,见凯瑟琳正盯着他看心里很是尴尬。她看人的时候眼睛一眨不眨。

“你不是当地人,”他从口音里听得出,“英格兰人?”

“我来这儿一年了。”

“你俩是朋友?”朋友这个念头对马格纳斯来说很新鲜,他可有过朋友?他想了一会。“你们是好朋友,没错吧?”

“当然,最好的朋友。”萨利说完两个人都笑了,酒瓶递来递去,两人扬起脖子你一口我一口地喝起来。餐桌上方悬着一只没有罩子的灯泡,灯光下少女的颈好像白色的凝玉。

P3-7

序言

《黑乌鸦》是安·克利芙丝女士《设得兰四部曲》中的第一部,为她捧得了2006年的邓肯·罗利匕首奖最佳犯罪小说奖。作为英国新生代犯罪小说作家,克利芙丝尤以流畅优美的叙事和细致人微的人物心理描写见长。

故事发生在英国最北端的群岛——设得兰群岛,北欧海盗曾长时间定居的地方。若有机会乘喷气式飞机从欧洲飞往美国西海岸,不妨从五英里的高空俯瞰设得兰。海浪激荡之中,蜿蜒的海岸线勾勒出大大小小十余个紫色岩屿——紫色是石南花的颜色,浪移影动,仿佛谁家淘气的孩子随手把一套七巧板抛洒在大洋之间。寒冷的气候环境,雄伟多姿的地质地貌,迷人的海鸟奇观,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融合成了设得兰独特的风土人情。

值得一提的是Up Heuy Aa——设得兰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火把节狂欢。火把节来源于一千多年前北欧海盗的古老习俗,用来歌颂人们一年来的努力和团结。每年一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二,入夜时分,八百多人的盛装游行队伍手举火把浩浩荡荡穿过勒威克城镇,在海滩上点燃龙骨战船。熊熊火光之中人们载歌载舞,饮酒狂欢,万人空巷。

克利芙丝早年在设得兰群岛的生活经历让她在处理各种细节的时候显得游刃有余。真实的地名甚至真实的街道,触手可及的真实感盈溢在字里行间。荒凉的高沼地,陡峭的崖壁,雨雪无常的天气,成群的海鸟,神秘的火把节,背景和情节巧妙地糅合在一起,若妙手偶得,不动声色地将悬疑气氛推向高潮。小说读到一半,便动了去设得兰群岛旅行的念头。倘若哪天有幸成行,也许当真会有故地重游的错觉吧,因为早已在书中打过照面。

设得兰群岛只有为数不多的轮渡和航班与外界交通,如同《东方快车谋杀案》里的火车和《尼罗河惨案》里的游轮一样,相对封闭的岛上环境为设计谋杀案提供了绝佳场景。在这个居民不满百的小村落,人们彼此沾亲带故,以复杂而微妙的方式相互联系着。置身其中就仿佛住在一个透明的金鱼缸里,谁也躲不开他人刺探的目光和自以为是的判断。难道就真的没有秘密了吗?难道人们真像他们以为的那样彼此了解吗?

冰天雪地里乌鸦在盘旋,少女的脖子上红围巾鲜艳如血。和八年前凯特奥娜失踪的时候一样,凯瑟琳的死打破了小镇居民波澜不惊的生活。克利芙丝用犀利的笔锋切开社区生活一团和气的表面,隐藏其下的黑暗让人心惊。比设得兰的冬天更寒冷孤绝的,是人心深处的疏离隔阂。

书中人物众多,克利芙丝用细腻优美的语言讲述着每个人的故事。丧母的外来女孩凯瑟琳,古板的小学校长玛格丽特,从小被同学捉弄的女生萨利,个性独立的单身母亲弗兰,出身豪门风流多金的邓肯,潇洒迷人而有恋母情结的罗伯特,孤单寂寞的老人马格纳斯。佩雷斯警官执著的盘查追问,像不速之客突兀地闯进居民们不为人知的内心深处。到底谁是凶手?

对于读惯了传统侦探小说的读者来说,《黑乌鸦》也许不那么像一部侦探小说。里面没有神通广大的福尔摩斯,也没有自负却从不失手的大侦探波罗。没有人知道所有的答案,哪怕是警察和探员。被压抑的欲望与找不到出口的情感、过去与现在、现实与理智纠结在一起,无关对错,每个人都在艰难地选择着。尽管真相只有一个,每个人眼中看到的却是不同的世界。

翻译这本书的过程中,曾多次通过电子邮件和克利芙丝女士交流,询问一些拿不准的字句,每每得到热情耐心的回复。她的鼓励给了我巨大的精神动力。特别感谢父母对我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作为我的第一读者,他们对译稿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同时感谢学院里老师和朋友们的悉心指点,在此一并致谢。限于时间和水平,译文中错误和疏漏在所难免,还望读者不吝指正。

书评(媒体评论)

一本不寻常的犯罪小说,既有破解谜题的高明智力,又有关注人性的深刻力度。无论内心怎样冲突与挣扎,冷漠和猜忌却是永恒的凶手。

——周德东

克利芙丝凭借她绝佳的地域感再胜一筹……一本情节巧妙的心理惊悚小说。

——《泰晤士报》

一部扣人心弦之作。安·克利芙丝揭示了社区生活光鲜表面之下不为人知的黑暗,让人不寒而栗。

——瓦尔·麦克德米(英国著名犯罪小说作家)

克利芙丝奉献了一本引人入胜的小说,阴暗,残酷,疑窦重重,即使是资深悬疑推理小说迷也会从头猜到尾,不忍释手。

——美国图书馆协会

克利芙丝天资超群,给传统的侦探小说写作注入了新活力,其独特的风格将继续受人瞩目。她处于最佳状态时已堪称卓越。

——《二十一世纪犯罪悬疑小说作家》

文笔优美……克利芙丝用直接、自然的语言,再现了一个所有居民都彼此熟识的地方的紧张冲突。《黑乌鸦》是部生动、令人称奇的作品,为一度被认为山穷水尽的犯罪题材又辟新径。

——纳达莎·蒲柏,《泰晤士文学副刊》

在人物塑造方面作者笔力深厚,不愧为圈内最杰出的作家之一……极少有犯罪小说能如此生动、鲜明地表现地域感。

——《每日快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黑乌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安·克利芙丝
译者 姚望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630595
开本 32开
页数 2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8-10-01
首版时间 2008-10-01
印刷时间 2008-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1.45
丛书名
印张 9.2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09
145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3: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