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化解空巢老人的心理危机/老年人实用心理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所谓空巢,是指在家庭生命周期中,随着最小的孩子长大,因求学、就业、结婚或其他原因离开家庭,使原有家庭进入大部分时间只剩下父母两人单独居住或夫妇中的一人居住的阶段。

空巢老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精神与心理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他们不同程度地存在失落感、孤独感、寂寞感,伴随着身体与心理上的衰老感,特别容易引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甚而丧失“快乐过晚年”的信心。

那么,如何化解空巢老人的心理危机,使空巢老人过上幸福快乐的晚年呢?阅读本书,或许它将助你解决这个问题的一臂之力。

内容推荐

如果你还没步入老年,《老年人实用心理丛书》这套书是一面镜子;如果你即将跨入老年,《老年人实用心理丛书》这套书是一套眼镜;如果你刚刚踏入老年,《老年人实用心理丛书》这套书是一把钥匙;如果你已经进入老年,《老年人实用心理丛书》这套书是一枚橄榄。

本书是《老年人实用心理丛书》之一。

目录

前言

一、空巢:一个日益彰显的社会心理问题

1.什么是空巢

2.空巢家庭呈上升趋势

3.新空巢现象

4.空巢更困扰女性

5.农村空巢

二、空巢心理危机:困扰老人的精神魔咒

1.空巢综合征

2.空巢心理危机之一:情感空洞

3.空巢心理危机之二:精神隔绝

4.空巢心理危机之三:心理灰色

三、空巢的背后:

当代中国社会变革和发展的阵痛

1.生育率下降

2.子女外出求学就业

3.年轻人独立性意识增强

4.老年人生活水平提高

5.青壮年外出,农村家庭空巢化

四、老人当自强

1.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2.学会自我关爱

3.老有所为

4.老有所用

5.老有所成

6.重返社会释放余热

6.老有所学

7.关心社会公益

8.学会自我调适,建立规律生活

五、精神自助:空巢变爱巢

1.重新规划二人世界

2.爱的第二春

3.确立新目标,转移注意力

4.空巢不空:儿女就像父母放飞的风筝

5.广交朋友

6.旅游散心

7.寄寓田园之乐

8.享受大自然美景

9.公园里的“老人帮”

六、心理自救:空巢不空心

1.养宠物

2.征养女儿

3.培养丰富的业余爱好

4.老有所乐

5.电脑网络游戏

6.填补时间真空

7.生命不息,活动不止

8.宁心养神,恬淡清净

七、空巢互助:风景这边独好

1.老人拼住:晚年生活亦精彩

2.老年人自愿互助

3.社区老人相互做伴乐趣多

4.解决空巢良方:租房养老

试读章节

7.生命不息,活动不止

作为老年人,要想避免空巢危机,就要努力做到生命不息,活动不止。当然,这里的“活动”是从广义上而言的,包括家务劳动、体育锻炼、艺术创作等多方面。例如家务劳动虽然琐碎,却可以改善心血管的机能,维持肌肉的收缩力,有助于防止早衰。即使对于老年人,只要操劳适度,不仅可以活络筋骨,而且通过劳动换来全家生活的舒适也是一种心理上的慰藉,可以避免孤独感,促使情绪乐观。又如体育运动可增强消化吸收,增加全身各个器官的血液供应,促进新陈代谢。体育运动对于保持和增进大脑的工作能力,同样具有良好的作用。它有助于缓解脑力劳动带来的疲劳,能锻炼神经系统对疲劳的耐受能力,增进大脑兴奋与抑制过程的转化能力,从而加强神经系统的稳定性,提高反应性和灵活性,使人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情绪乐观稳定。再如看书、下棋,种花草、练书法、听音乐等活动,可调节老年人的生活情趣,使其保持愉快的心境。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修身养性,保特身心健康。

年过花甲的陈妈妈说,抵抗“空巢”困扰的好办法之一就是多做健身运动。陈妈妈说,10年前,她从单位退休后也经历过寂寞的“空巢”时光,但自从加入公园的健身班以后,日子便重新变得充实起来。适当的健身运动不仅减少了更年期生理上的不适感,保持身体的活力,而且大家庭一样的健身班让她找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如今她的生活状态是这样的:一是每天早上活动半小时。走走路、跑跑步,大约3公里,或者进行做操、打太极拳运动(但要因人而异,运动适量)。其次是中午午睡半小时,有午睡习惯的人,冠心病死亡率可减少30%。三是晚上6时至7时,漫步行走半小时,这样可使自己晚上睡得香,减少很多疾病。

科学证明,锻炼是对付心理压力最好的方法之一,它可以使心肺活动量增加,分担体内因心理压力而产生的多余应激激素。有规律的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的耐受性,使身体对外界压力因素反应较平缓。研究证明,经常锻炼可减压,以帮助人提高精神境界,减少忧郁状况;长期坚持锻炼可以提高人对压力的承受力。但锻炼应该从慢、易开始,循序而进,光凭三分钟热情的锻炼,虎头蛇尾,对处理压力没有任何帮助。

如果你在接近清晨经过新加坡马林百列礁湖园一带,看到一个人倒吊在树上时,请别慌张,那可能是72岁的陈红英在做日常运动。没错,她就像蝙蝠这般倒挂在树上,享受周遭的宁静,听着虫鸣,或是闻花香,甚至在树上运功,活络筋骨。

这样一个“神奇女侠”,实在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尤其是这把年纪,老当益壮,还能动作敏捷地攀爬树木。她受访时说:“我是个非常好动的人,只要好玩的东西,一定少不了我的份。从小就爱爬树,也喜欢游泳、打篮球、打乒乓球等。”爬树能让她松弛身心,而且她用背上下搓树干,以此按摩背部,挺享受的!

她形容爬树好比抽鸦片一样,说:“如果一天不爬树,好像‘鸦片仙’一天不抽那样,整个人很辛苦,浑身不自在。那棵树好像很懂我的心咧,会叫我快点去找它,就连大年初一也照爬!”她朗朗大笑。她在住家附近找到一棵最喜欢的树,开始每天培养感情。她说:“我每天跟它抹身,把它擦得千干净净,美丽滑滑的,这棵树已爬了4年,之前,我住在武吉知马一带,也是同样每天爬树。”

她不只是爬上树后就下来,而是在树上呆上一两小时,把它当成另一个家一样,在那里歇息,闭目养神,做家务(清理枝丫、抹树等),伸展四肢,在树枝间练马步,口渴了就喝水。

选择在清晨时分爬树,一来是免得引人注目,另外是太阳未高照,天气较凉爽,再来是因为要“赶场”。陈红英说:“因为我大概7点就从树上下来,才赶得及去海边跟我的‘kaki’(死党)见面,一起打太极呀!”之后,这个坐不住的婆婆,又骑着电单车到另一个地点,跟另一群人一起跳土风舞。

平时有空,陈红英也到处“驻唱”。她说:“我经常到疗养院唱歌给老人听,我爱唱民歌。我也到老人中心教唱,多数人都爱唱流行歌曲,例如《冬恋》、 《王昭君》等。”

不但每天爬树,这个开心婆婆还经常骑着电单车出门,甚至“敢”穿比基尼游泳。2005年,她曾获得“最漂亮祖母”比赛亚军。她说:“是我的27岁的孙女替我报名参加的,她说我一定0K。既然她敢报名,我就敢上哕!”这个漂亮婆婆,也曾在数年前的农历新年期间,教导一批五六十岁的人士走猫步,在彩虹天桥表演。

71岁的孙师傅,则是宝鸡自行车骑行队里年纪最大、骑龄最长的一位元老,是宝鸡骑行者中受人敬重的一位老前辈。从他的网名“快乐青年”,就会感受到孙师傅人老心不老的年轻心态。他对朋友说:“骑车常锻炼,自己不受罪,儿女不受累,还省医疗费!”别看他年岁已高,骑上车子虎虎生风,遇到山高坡陡,连小伙子也自叹不如。

前年他骑车带着老伴过郑州、跨北京、经锦州、到沈阳,又南下营口、大连,渡渤海,由烟台向东,出济南返回宝鸡,行程4000多公里。去年他又和宝鸡车友结伴骑车往返河南,经过38个县区,骑行1582公里,圆满完成了从宝鸡出发到河南登封参加观摩中国老年骑游健身展示会的旅行活动。今年他依然雄风不减,总是乐呵呵地带着骑友们翻山越岭,八百里秦川的骑行几乎每次都少不了孙师傅的身影。

孙师傅酷爱自行车运动,他不但腿勤手也勤,他将骑游心得一篇篇发表在自行车旅行网的论坛上。他快乐,家人也快乐,他感染了自己的老伴和女儿跟他一起走出城市,走进大自然;孙师傅又是个责任心、集体感特别强的人,每次骑行他都会细心照顾每位出行的车友。特别是对新人队的车友,孙师傅会给予更多的骑行指导。他良好的心理素质,永远年轻的心态,激励着更多的中老年朋友和年轻的朋友纷纷加入宝鸡骑行者的行列,使这支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

北京人王福琪,91岁患了贲门癌,但手术后7天他就起床,22天出医院,每天凌晨4点半起床练气功,再去公园慢跑,白天也不停活动。93岁时获得健康老人荣誉证书。他面色红润,不用拐杖,看上去只有60岁的样子。如果他不热爱生活,不对生活充满兴趣,能有这样的毅力吗?

74岁的著名电影演员田华,总是一副精气神儿十足的样子。当问到她的养生之道时,她认为,老年人最重要的是心态要健康。

一是“与时俱进”。田华觉得老年人也要有与时俱进的心态。不然,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只会导致老年人在生活中感到孤独甚至与世隔绝。与社会融为一体最好的方法就是干点力所能及的事,在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中,老有所为是最重要的。

二是知足常乐。田华常对人提起她的一副对联,上联是:比上很不足,下联是:比下很有余,横批:知足常乐。她认为老年人有一个和睦的家庭,有几个知心的好友就足够了,其他的就没有必要计较。

三是与年轻人多交流。她认为年轻人的朝气会感染老人,他们的欢笑更会感染老人。

P234-238

序言

所谓空巢,是指在家庭生命周期中,随着最小的孩子长大,因求学、就业、结婚或其他原因离开家庭,使原有家庭进入大部分时间只剩下父母两人单独居住或夫妇中的一人居住的阶段。

空巢现象并非中国独有,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空巢现象出现较早,现在已十分普遍。在我国,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最近10年来我国空巢家庭一直呈上升之势。今后中国的空巢老人还会继续增加。

虽然空巢现象在发达国家也很普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属于“未富先老”的国家,经济实力还比较弱,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养老社会化服务水平较低。因此,带来一系列空巢老人的养老难题。

空巢老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精神与心理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他们不同程度地存在失落感、孤独感、寂寞感,伴随着身体与心理上的衰老感,特别容易引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甚而丧失“快乐过晚年”的信心。

如何化解空巢老人的心理危机,使空巢老人过上幸福快乐的晚年,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一方面各方面要更多地关心空巢老人,发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精神,比如成立帮助“空巢老人”的志愿者团体,在社会上加强敬老爱老的“孝”的传统美德的教育和宣传,使得每一个子女都意识到要孝敬父母。据说,一家敬老院墙上曾有这样一篇发人深省的文章:

孩子!当你还很小的时候,我花了很多时间,教你慢慢用汤匙、用筷子吃东西,教你系鞋带、扣扣子、溜滑梯,教你穿衣服、梳头发、擤鼻涕。这些和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是多么令我怀念不已。所以,当我想不起来、接不上话时,请给我一点时间,等我一下,让我再想一想……极可能最后连要说什么,我也一并忘记。

孩子!你忘记我们练习了好几百回,才学会的第一首儿歌吗?是否还记得每天总要我绞尽脑汁,去回答你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问题吗?所以,当我重复又重复地说着老掉牙的故事,哼着我孩提时代的儿歌时,请体谅我,让我继续沉醉在这些回忆中吧!

切望你,也能陪着我闲话家常!孩子,现在我常忘了扣扣子、系鞋带,吃饭时会弄脏衣服,梳头发时手还会不停地抖,不要催促我,要对我多一点耐心和温柔。只要和你在一起,就会有很多的温暖涌上心头。

孩子!如今,我的脚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动。所以,请你紧紧地握着我的手,陪着我,慢慢的,就像当年我带着你一步一步地走一样。

因此,就子女而言,无论身处何方,都要尽量多抽取时间关心父母生活,多与父母交流。“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洗洗筷子,刷刷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平平安安。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啊,一辈子总操心,就换个平平安安……”有时儿孙一句宽慰的话语、一封平安的家书、一个温馨的电话、一件有意义的礼物,都能给老人一个惊喜、一丝慰藉、一点温暖、一份回报。子女们用逛街、喝酒的时间来陪一下父母,父母就可以甜甜地再多睡一会儿了。

而空巢老人自身也要自强自立,要寻找正确的途径化解心理危机,丰富自己的感情生活,如做一些适当的运动、娱乐消遣等,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空巢的现实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化解空巢老人的心理危机/老年人实用心理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登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723136
开本 32开
页数 27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08-11-01
首版时间 2008-11-01
印刷时间 2008-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2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161.7
丛书名
印张 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4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17: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