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审美化生存--消费时代大众文化的审美想象与哲学批判/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后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这部著作是作者三年博士生涯的一次思想小结。如果说这部书在相关问题的思考上达到了当下中国学界的最高水平,这或许有“一家人不说两家话”的嫌疑,有点“关起门来自吹自擂”的味道。但倘若坚持认为这是一部可读性强、学术含量纯的优秀的思想作品,则属于举贤不避亲的行为。真正的思想创造一定是带有温度的文字,货真价实的人文写作永远不可能回避旗帜鲜明的价值立场。当你阅读这部书时,很容易从中发现这两种元素。

内容推荐

人创造文化,又被文化所创造;正所谓“我在文化中,文化在我心中”。文化总是体现为各种各样的符号,所以文化乃是借助符号来传达意义的人类行为,其核心就是意义的创造、交往、理解和解释。代表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文化价值规范与模铸人的思想、制约人的行为的文化力量的经典文化,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它的权威性与传统性。但是,随着社会意识形态范式的调整,市场逻辑与消费优先的理念显现出巨大影响力和渗透性,消费时代的文化经典逐渐从单一性的、精英掌控的标准走向多元性的、动态选择的趣味。毋庸置疑,经典文化渗透着历代文化精英的思想精华,但是,久而久之又常常沉淀成某种意识形态,并逐渐形成一统天下的局面,甚至发展到不允许不同的声音发言的程度;这种精英控制的等级阴谋不但损害了普通大众创造文化的积极性,更有可能扼杀人类精神生活的多样性。

20世纪后期,随着文化范式的大幅调整,出现了现代人的媒体化生活和消费性艺术,它们对传统的文化等级秩序和深度追求构成巨大消解。全球化语境中的当代中国社会空前复杂地交织了多元文化因素,对经典观念的颠覆和消解成为潮流,而经典文化的失宠与随之形成的焦虑已成事实,当代文化趋向于从意识形态的等级转向世俗消费的民主、从精英掌控的标准转向动态选择的趣味。但是,肯定物质欲求的合理性与个体选择的多样性,并不意味着放弃整个社会共同追求的理想;艺术与文化作品除了用作世俗……

目录

序一 文化“化”人艺术“养”心/1

序二 消费社会的欢乐诗学/5

内容提要/1

绪论 大众文化的勃兴:从文化的神性体悟到审美的世俗消费/1

 第一节 文化泛化中崛起的大众文化:分层剖析与系统定位/2

 第二节 审美泛化中转向的审美文化:生产意义与生产快乐/14

第一章 经典文化:从意识形态的等级到动态约定的民主/24

 第一节 经典文化的形成:意识形态的沉积与精英控制的等级/26

 第二节 经典文化的失宠:精英主义的式微与文化范式的调整/32

 第三节 经典文化的焦虑:文化消费的冲击与趣味选择的多元/40

 第四节 文化发展的范式:全球化时代的传统守护与开放整合/46

一、走向文化多样性:从传统的固守到开放的竞争/46

二、会通中西与文化自觉:从二元对立走向综合创新/52

第二章 审美范式:从传统的形而上学走向当代的社会行为学/59

 第一节 审美文化的意义场:形而上学的落寞与现代审美的分流/60

一、形而上学的转向:生存意义的理性自觉与审美超越/61

二、现代审美的分流:日常生活的视觉愉悦与快感体验/66

 第二节 审美范式的世俗化:艺术哲学的重构与审美风尚的改变/72

一、艺术哲学的重构:审美经验的重视与审美范式的转换/73

二、审美风尚的改变:理想主义的退隐与现世观念的发达/75

三、审美生活化的悖论:超越性的消退与多元化的可能/78

 第三节 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审美解放的幻象与时尚生活的隐忧/82

一、审美化生活的隐忧:日常生活与现代艺术的互渗/83

二、媒介化社会的陷阱:文化的形象化与个人的空心化/87

 第四节 视觉文化的超美学:大众经验的重构与视觉感性的飞扬/93

一、新意识形态的弥散:媒体技术本体化与视觉文化审美化/94

二、数字艺术的博弈:物质性存在的强势与观念性存在的低限/100

三、数字艺术的歧路:唯技术主义的迷瘴与意义场的虚设/105

四、景观电影的实效:视觉性的飞扬与表现性的符号/109

第三章 忘忧享乐:消费时代的快感体验与审美伦理/114

 第一节 大众文化的快感美学:审美泛化的辐射与审美视野的扩展/115

一、审美泛化:审美日常化的现代变奏/117

二、快感转向:审美趣味的当代剧变/122

 第二节 大众文化的现代性分歧:审美主义的抵抗与消费主义的造势/126

一、多元现代性的内在张力/126

二、大众文化的现代性分歧/130

三、大众文化的审美化陷阱/135

四、大众文化发展的消费情境/140

 第三节 大众文化的身体美学:身体欢乐的神话与审美思考的匮乏/143

一、生存论视域中的身体美学与体验伦理/144

二、快乐文化的身体符码与审美偷换/148

三、审美范式转换中的人文反省缺失/15l

 第四节 大众文化的审美困惑:快适伦理的暖昧与意义追索的虚位/155

一、快适伦理的暖味与情感制作的困惑/155

二、大众文化的神话与身体解放的虚幻/158

三、形象的欲望满足与意义追索的虚位/163

四、现代化的存在忧患与生命的悲剧精神/167

第四章 欢乐想象:大众文化的审美实践与叙事批判/171

 第一节 市场逻辑:后革命里的中产趣味与消费想象/172

一、文化消费主义取向:市场逻辑的崛起与中产趣味的崇拜/174

二、美男经济与选美产业:市场掌控的强势与情色消费的畅行/180

三、世俗化冲击:大众文化的消费性想象与后革命氛围/184

 第二节 时尚美学:文化时尚的感性生存与审美体验/188

一、感性生存:文化时尚的美学风格与大众向度/188

二、文化审美:感性体验的快感与精神超越的愉悦/194

 第三节 审美狂欢:身体本位的欢乐寄托与虚拟自由/199

一、狂欢节文化:“第二世界”的怪诞现实与欢乐更生/201

二、文学脱衣舞:“痞子”反讽的解放与身体展演的自由/205

三、荧屏内外的狂欢:笑对人间的颠倒性嬉戏与无厘头戏仿/210

四、网络与足球:虚拟生活的激情与绿茵场里的撒欢/215

五、审美化狂欢:无往而不在的放肆和丰饶/217

 第四节 欢乐叙事:现代广告的两性政治与隐性暴力/220

一、广告叙事策略:激励的辩证法与信息的引诱性/222

二、男权文化视野中的广告女性:性感美女与贤妻良母/226

三、广告中的美女:被观赏的性客体/229

四、广告中的家庭主妇:“幸福”的陷阱/232

五、广告的性政治暴力:两性不平等的隐性强化/234

结语 忧郁的审美现代性与文化悖论中的伦理度量/237

一、现代性的忧郁:不舍崇高的超越与日常享乐的沉溺/238

二、灵活性的结构:文化品位的差异与感性重塑的希望/242

三、语境化的期待:大众文化的张力与审美观念的探险/251

参考文献/257

后记/269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审美化生存--消费时代大众文化的审美想象与哲学批判/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后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傅守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1271379
开本 16开
页数 27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8-03-01
首版时间 2008-03-01
印刷时间 2008-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美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3-05
丛书名
印张 1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4
154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6:2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