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从清华园到深圳湾
内容
编辑推荐

《从清华园到深圳湾》是一本精彩的纪实作品,该书选取了对研究院创建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数十位典型人物进行个性形象的描绘与塑造,更烘托出研究院“创新、高效、务实、包容”的创业氛围与文化底蕴。该书叙事客观,析理细致,语言简单,风格优雅,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刻画细致入微,开创了中国科技领域的大型纪实报告文学之先河。

内容推荐

《从清华园到深圳湾》是一本精彩的纪实作品,该书以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的创建与发展历程为主线,在事实的基础上精选了研究院发展历史中的若干典型案例,再现了深圳市政府和清华大学为推动中国自主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事业,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创办“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的完整过程,深入剖析了研究院“四不像”理论等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特别对“非典”期间的红外测温仪、数字电视等重大事件浓墨重彩,语言精彩而生动,节奏把握准确精到,使读者如临其境,感同身受。

目录

第一章 在激情中呐喊

第二章 沉思中的探险

第三章 资本运作塑魅力

第四章 危机时刻显本色

第五章 热恋催生的奇迹

第六章 数字改写的历史

尾声

试读章节

看到他脸上复杂的表情,夫人辛暖说:“你呀,思想又开小差喽。一家人好不容易一起来登长城,你怎么一言不发了?你在想什么?”

才11岁的女儿冯欣悦调皮地说:“爸爸,我一直在琢磨你这个人。”

冯冠平这才突然回过神:“哦?你这个小家伙琢磨出什么了?”

女儿说:“你话少的时候肯定是心情不好,话多的时候肯定是有好事,你今天没话了,肯定是不想出国,舍不得我和妈妈。”

是啊,这个伶俐的小女孩儿,她真的猜中了爸爸一半的心事,冯冠平对这次出国真的没有什么惊喜,反而压力特别大,他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出国学者,回国后是要交考卷的,他能交出什么样的考卷呢?发明创造?长篇论文?优秀评语?离奇心得?还是一无所获、一事无成?……于是他支吾其词对女儿说:“爸爸希望你不要睡懒觉,不要总吃麦当劳,不要到考试前才抱着书本啃……”

女儿撅起嘴来:“我和妈妈可是费了好大的劲才爬上长城的,想在长城给你送行,你该奖励我和妈妈才是。可你呢,那么多不要不要,真没意思。”

冯冠平看着女儿天真的脸,赔着笑说:“我的意思呀,就是希望我的女儿更出色,是不是觉得爸爸俗里俗气?”

辛暖来圆场了:“你呀,当然不会想些俗里俗气的事。可我就得为你想些琐碎的事情了,我已经为你准备了1箱子方便面、10包榨菜,还有一些头疼脑热的常用药。听说那边的手纸很贵,我还为你准备了10卷手纸,够你用一阵子的了。”辛暖想了一下说:“对了,还给你买了3管牙膏。”

听着妻子的话,冯冠平心中百感交集,他苦笑了一下说:“其实,我经常会想俗里俗气的事情。刚才我还在想中国的知识分子实在是太穷了,‘文革’十年浩劫,知识在中国不值钱了。我这个副教授,一个月才挣50多块钱,出国还要你准备那么多日常用品。”

辛暖也叹着气说:“也许就是因为这些,好多人出国才一去不归,越是穷国家就越留不住知识和人才。”

冯冠平突然激动起来:“不对,这是暂时现象,中国的知识分子绝大多数是有骨气的。出国带手纸,是不会持续多久的。”

辛暖忙安慰:“也许呀,到了我们女儿出国留学的时候,皮箱里就是几件她心爱的衣裳。”

女儿拉着爸爸的手,说道:“就是,我就要像爸爸一样,将来也出国留学。而且就去爸爸留学的地方,爸爸去哪里,我就去哪里。”

冯冠平笑了,他对女儿说:“那你要学会的东西可太多了,爸爸会做红烧鱼,爸爸还要把红烧鱼的技术带出长城,带到欧洲。你将来也要带着真本事出国呀。”

女儿不甘示弱地说:“我才不做红烧鱼呢,我要做西餐,要让老外也尝尝中国人做的正宗西餐。”

冯冠平拍拍女儿的头说:“这个小丫头,真有想象力。就这么说定了,将来就让老外们吃你做的炯蜗牛,吃得舍不得放筷子。”

冯冠平是一个会生活的人。他会烧各种鱼,他们家请客,夫人辛暖就得靠边站,掌勺的是他,而他的各种“烧鱼”技术,也就成了朋友们的热门话题。夫人和女儿理解这位从不说大话、套话的男人,他从来不把科学强国挂在嘴边,可他的行为,挡不住地流露出科学强国的梦想。

长城的风还在呼啸,长城的风还在呐喊。长城的风,吹动起多少中国知识分子的强国梦想。

中国知识分子科学救国和科学强国的梦想,虽然是一条曲曲折折、充满血泪的寂寞长路,但总会有一些非常富于人情的具体牵挂,伴着宏伟的大目标,扭结为强大的精神寄托,在他们离乡背井的年月,支撑他们去完成攀登科学高峰的大业。有一位留学生说,在国外读书相当艰苦,甚至痛苦,可只要一想起妈妈烧的红烧肉,心里就好温暖,痛苦立刻减轻。

说起中国的留学历史,那可是绚丽中镶嵌着惨淡,笑容里遮掩着眼泪的文化苦旅。

为了这次出国能理直气壮,冯冠平翻开了《中国留学史志》,他看到这样的数字:中国第一代官派留学生是120名12岁到15岁的留美幼童。由早期留学美国耶鲁大学机械系毕业的容闳提议,经曾国藩、李鸿章奏请慈禧批准从全国选招的。从1872年开始到1875年分四批赴美。清王朝拟让这些孩子先读中学,再进大学。这些幼童在接受了先进的思想和教育后,对愚昧落后的意识产生了强烈的反感。他们当中有人剪掉了辫子,有人改穿长袍马褂为西装,有人见师长羞于跪叩,还有人随房东去基督教堂……孩子们的种种叛逆行为,惹怒了“选带幼童出洋肆业局”正监督吴嘉善和驻美公使陈兰彬。他们认为学生们“离经叛道,不读儒书,有以夷变夏之险”。不顾容闳的反对,1881年奏请慈禧批准撤回全部幼童,遣送回国。

冯冠平特别注意了“遣送”二字,就是说,他们像犯人一样被蔑视被押解。1881年,最后一批留美幼童按照美国人的习惯,在他们的外套纽扣眼里系上代表告别的黑白线绳,洒泪离开了北美大陆。书,读到这里,冯冠平心里酸酸的,觉得自己就是那些儿童中的一员。

中国第一代留学生莫名其妙地上了船,他们“科学救国”的美梦,就像小鸟还未展开飞翔的翅膀就夭折了。当载着这些孩子的船到上海登陆时,这些少年留学生更是惊讶万分,他们真就成了一群罪犯,由清兵押送上岸,并被集中关押起来。过了一段时间,腐败的清政府不问孩子们学到了什么,就将他们随意“流放”到全国各地去了。

但是,在这批少年留学生中有一个“叛逃”未归的人。他自己偷偷考进美国耶鲁大学机械系,学成后回国,成为中国自己铺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他的名字叫詹天佑。

被“流放”的中国孩子们的才华和爱国情怀、他们在国外受到的民主自由的启蒙思想,也随之被流放到了天南海北,流放到了长江黄河,化成了愤怒的呐喊——为什么不让我们用知识拯救中国?

这批留美少年中一个名叫唐绍仪的,在民国初年,由黄兴、蔡元培介绍,并由孙中山监誓,加入了同盟会,后成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P4-6

序言

欣闻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纪实报告文学《从清华园到深圳湾》出版,十分高兴。研究院自1996年落户广东,风雨10年,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之路,成绩斐然,为广东省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贡献,更带动了一大批国内高等院校纷纷落户广东,逐渐形成一片繁盛局面。

《从清华园到深圳湾》是一本精彩的纪实作品,该书以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的创建与发展历程为主线,在事实的基础上精选了研究院发展历史中的若干典型案例,再现了深圳市政府和清华大学为推动中国自主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事业,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创办“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的完整过程,深入剖析了研究院“四不像”理论等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特别对“非典”期间的红外测温仪、数字电视等重大事件浓墨重彩,语言精彩而生动,节奏把握准确精到,使读者如临其境,感同身受。该书选取了对研究院创建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数十位典型人物进行个性形象的描绘与塑造,更烘托出研究院“创新、高效、务实、包容”的创业氛围与文化底蕴。该书叙事客观,析理细致,语言简单,风格优雅,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刻画细致入微,开创了中国科技领域的大型纪实报告文学之先河。

江宽天地阔,风正一帆扬。希望研究院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发扬优良传统,把握机遇,促进合作,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宋海

(此序作者为广东省副省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从清华园到深圳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彭名燕//娄荔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62928
开本 16开
页数 30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2
出版时间 2008-05-01
首版时间 2008-05-01
印刷时间 2008-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9.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56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