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为纪念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原所长、著名中国近代史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兼文史哲学部副主任、中国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海鹏先生七十初度而出版的论文专集,共收入张海鹏先生的朋友和弟子所写的纪念性文章、论文39篇,具体收录了:《班乐卫1920年中国之行》、《张海鹏先生寿诞祝贺》等文章。
图书 | 张海鹏先生七秩初度纪念文集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为纪念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原所长、著名中国近代史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兼文史哲学部副主任、中国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海鹏先生七十初度而出版的论文专集,共收入张海鹏先生的朋友和弟子所写的纪念性文章、论文39篇,具体收录了:《班乐卫1920年中国之行》、《张海鹏先生寿诞祝贺》等文章。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为纪念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原所长、著名中国近代史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兼文史哲学部副主任、中国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海鹏先生七十初度而出版的论文专集,共收入张海鹏先生的朋友和弟子所写的纪念性文章、论文39篇。本书由著名历史学家、中国史学会原会长金冲及先生作序,大陆茅家琦、路遥、龚书铎、李文海、曾业英等教授、台湾张玉法和胡春惠教授、香港林启彦教授、波兰施乐文教授、法国巴斯蒂教授、韩国白永瑞教授等提送了文章或论文,涉及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宗教学诸方面,一些文章涉及与张海鹏先生的交往,对张海鹏先生的学术成就给予充分肯定。书末还收录了张海鹏先生亲自撰写的《七十初度自订年谱简编》,可使读者了解这位寿翁数十年的治学生涯。 目录 序 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与转折 《中国近代通史》笔谈 关于太平天国宗教研究的几点思考 台海两岸学术交流中的一叶 传统与现代信仰 愿与海鹏兄并肩共进 蔡锷的生平和业绩 班乐卫1920年中国之行 孙中山与日本 在殖民与脱殖民之际:高柄翊与二战后韩国 “东洋史学”的重构 海鹏同志与我的“第三种力量”研究 抗日战争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论宋元时期的历史与文化 张海鹏先生寿诞祝贺 新世纪以来中国的民国史研究概况 “痘禀胎毒”:一项基于宗教学视角的观念史考察 意识形态与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美国对华政 ——以艾奇逊和承认问题为中心的再研究 历史研究与现实关怀 ——张海鹏先生的学问人生 北洋集团与清末东三省新政 台湾总督府移民政策 ——以官营农业移民为核心 清末台湾的防军 张之洞“从缓”“从速”立宪论 论储安平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之思想转变 毛泽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 苏日中立条约的缔结与影响 赫德与中英商约谈判 李仙得与日本第一次侵台 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二·二八”事件研究评介 光复初期台湾农会与合作社分合问题 论济南惨案中的国际宣传 抗战时期国民参政会对“五五宪草”的两次修改 ——以中间势力的黄炎培为例 1950~1952年国民党在台改造初探 附录张海鹏七十初度自订年谱简编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张海鹏先生七秩初度纪念文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金东吉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970152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55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606 |
出版时间 | 2008-05-01 |
首版时间 | 2008-05-01 |
印刷时间 | 2008-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70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25.81-53 |
丛书名 | |
印张 | 3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8 |
宽 | 165 |
高 | 2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