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孔子教做人
内容
编辑推荐

“人”是一个简单易写的汉字,而“做人”却是一门复杂高深的学问。人生在世,如何立身处事?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孔子的学说,就是一门做人的学说。一部《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你如何做人做事!《论语》的字里行间,充满着让个体的人、集体的人们乃至全人类从容生存的智慧。本书系统地研究了孔子做人的学问,让其思想、智慧的精华滋润我们的人生。

内容推荐

孔子的学说,就是一门做人的学说。一部《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你如何做人做事!《论语》的字里行间,充满着让个体的人、集体的人们乃至全人类从容生存的智慧。本书写作的重要目的,就是系统地研究孔子做人的学问,让其思想、智慧的精华滋润我们的人生。

目录

第一章 孝悌之道

人性为善本源的最后“防线”

人生百事孝为先/3

精神赡养更重要/5

自古忠臣皆孝悌/8

第二章 修身养性

成就完美人生的道德品质基石

错了不改才是错/13

有错内心要自讼/15

恕字终身堪奉行/17

义利面前心要稳/20

富贵面前有取舍/22

见贤思齐重自省/25

骄傲自满要不得/27

“何陋之有”君子居/29

仁者之风是爱人/31

行之以忠为他人/33

“从我做起”忌空谈/35

两军相逢勇者胜/37

人而无信何以立/39

多一点自知之明/41

文质彬彬成君子/44

文明礼仪需注重/46

崇德、修慝与辨惑/49

择其善者而从之/52

第三章 心态经营

健康生命价值的“强心剂”

追求快乐宜正当/57

问心无愧无忧惧/59

东鲁春风吾与点/61

戒奢倡俭长安策/64

举世皆醉我独醒/67

逆境固穷真君子/69

有功不居休自夸/71

朝晨闻道夕可死/73

幸与不幸辩证看/75

罪恶种子虚荣心/77

第四章 言行之道

学做一个会说话的人

逆耳之言应倾听/81

让“道听途说”休息/83

和人说话有讲究/85

听其言而观其行/87

言之有文重修辞/89

对症下药重语境/91

莫论他人是与非/93

兴邦丧邦在“一言”/95

做比说更为重要/97

第五章 交友之道

洗尽铅华见真纯

有益有害谈三友/103

知己知人费权衡/105

千里难寻是朋友/108

岁寒然后知松柏/110

众好众恶皆必察/112

第六章 处事为人之道

人生课堂的必修课

坚持原则不徇私/117

何妨问牛不问人/119

成人之美真君子/121

愚不可及是聪明/123

不迁怒且不贰过/125

不要耍弄“小聪明”/127

一把尺子难量人/129

原则性与灵活性/131

见义不为难称勇/133

以直报怨最公平/135

责己以严宽待人/137

“为虎作伥”应攻之/139

宁可冒犯莫欺骗/141

第七章 成功之道

在有为与无为之间

小不忍则乱大谋/145

打铁先要身板硬/147

空手莫去打老虎/149

河边圣人叹声长/152

遇事多想怎么办/154

勿以善小而不为/156

有“恒”方能成大事/158

成功秘诀ABC/160

第八章 为官用人之道

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真谛

从政的四字真经/165

为官要学鲍叔牙/167

“无为”而治胜有为/169

富民之后要教民/171

取信于民最重要/173

不问鬼神问苍生/175

其身正不令而行/177

不重私情选人才/180

因人废言要不得/182

第九章 大音希声

教育应有的视角及智慧

“善其事”与“利其器”/187

注重培养多面手/189

教育环境要优化/191

性相近而习相远/193

推行讨论式教法/195

“因材施教”是良方/197

善于肯定受教者/200

师生关系重平等/202

“不厌不倦”敬业经/204

匹夫之志不可夺/206

让幽默走进生活/208

只因少贱而多能/211

第十章 学无止境

学习应有的态度及方法

三人行必有我师/217

学习目的在“为己”/220

难得求学不为谷/222

学习思考相结合/224

怎一个“问”字了得/226

温故然后能知新/228

终身教育作先驱/230

试读章节

自古忠臣皆孝悌

不讲孝悌的人会忠君爱国,那是天方夜谭!“百善孝为先”,确实是至理名言。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是人类社会永恒的教育话题。1994年,中共中央颁布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这表明了党和国家对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重视,也充分说明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不辜负党和国家的期望,把爱国主义教育抓紧抓实,抓出成效来。

然而,在具体实践中,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去抓?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是宽泛的,我们有必要就其一点人手,以点带面,逐步扩展。而孔子及其弟子有若的主张,可以使我们受到启发:爱国主义教育要从亲情入手!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亲情则是维系细胞生存的核心。家庭成员之间如果没有亲情的维系,就形不成凝聚力、向心力,就会面临解体的危险。孔子说:“弟子人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孔子所说的“孝弟”(“弟”通“悌”)二字,是对亲情内涵的具体阐释。所谓孝,指的是善事父母等长辈;所谓悌,指与兄弟等同辈人的友好相处。一个家庭,如果做到这两个字,就稳定团结了。当然,孝悌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家庭,它对社会、国家的稳定也不可忽视。这一点,有若作为孔子的高足,其认识是独到的、深刻的、超前的。

有若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正如有若所说,一个人在家庭中养成了孝悌的良好道德习惯,在社会上就会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具体地说,一个人在家能够孝顺父母,出外就能够尊敬长辈和上级,不会犯上作乱;在家能够与兄弟友好相处,出外则与同辈也会友善相处。推而广之,一个人爱家才会爱国。纵观历史,很难找到一个视亲情为儿戏的人能够忠于国家、忠于民族的;反之,一个人做到孝悌二字,便有了爱国爱民的思想基础。自古忠臣出孝子,一部爱国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又何尝不是可歌可泣的民族精英的爱家史?岳飞是一个精忠报国的英雄,也是一个侍母至孝的孝子;鲁迅是一代文化伟人,对母亲的感情至深至纯;林觉民血荐轩辕,为推翻清朝政府甘洒热血,然而与妻诀别的遗书却情深意长。

惜乎!目前我国在家庭伦理道德方面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少数人心中无“孝悌”二字,所作所为,更是连禽兽都不如。《文汇报》载,有一个逆子财迷心窍,为了“快速致富”,筹集两万元钱为其母亲投了人身保险,保险金额高达一百多万元。接着,他乘母亲熟睡之际,向母亲身上浇油,然后纵火。母亲浑身着火,大声呼救,他却把门锁上,在门外听到母亲凄惨的呼救声也不动心,以致年仅49岁的母亲丧生在自己亲生儿子的手里。当然,保险部门的上百万元钱并未落人他的腰包,等待他的是法律对他的严厉制裁。这虽然只是极个别现象,但是不能做到“孝悌”二字者却大有人在。许多年轻人,不是去孝顺父母,而是要求父母为他们营造“安乐窝”。如果父母能为他们提供优裕的物质条件,他们则处之泰然,认为本该如此;如果父母不能为他们提供优裕的物质条件,他们则骂其无能。至于对父母赡养的义务,许多人心中是没有这个概念的。我们说,这种情况应该着力改变!否则,家庭出不了孝子,国家也出不了忠臣!现在,党和国家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通过不同的形式,注重亲情教育的问题。乡规民约中有孝敬父母的内容,《中小学生守则》中有“爱父母”的条规,就连宪法,对孝顺父母的问题也有明确规定。不过,仅仅这样还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把亲情教育提到爱国主义教育的高度来认识,纳入中小学生德育的轨道,扎扎实实地抓紧抓好。要有实施细则,要有督察制度,要有奖惩措施。否则,只停留在口头上,不落实在行动上,是毫无效果的。

当然,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亲情教育只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切入点。但是我们相信,抓好亲情教育必将大大促进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广泛地开展。

【原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译文】

孔子说:“年轻人在父母身边就要孝顺父母,离开家就要与兄弟友好相处,做事说话要谨慎而又讲究信用,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之人。”

有若说:“为人孝顺父母,亲善兄弟,然而却喜欢冒犯上级的现象是很少见的;不喜欢冒犯上级而喜欢作乱的人,是不存在的。君子重视根本,根本确立了,道义就会产生。孝顺父母,亲善兄弟,这就是仁爱的根本吧!”

P8-10

序言

“人”是一个简单易写的汉字,而“做人”却是一门复杂高深的学问。人生在世,如何立身处事?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人生之旅崎岖坎坷,说不清有多少人陷入迷途;人生之旅风云变幻,说不清有多少人遭遇不测。人生真如一本天书,无数人苦读却愈发茫然。时下,许多有识之士从现代高度的物质文明背后,看到了人类生存的危机:道德失范、环境污染、核武器可以把地球毁灭十次……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如何做人的问题,不仅事关个人的荣辱毁誉,更事关全人类的存亡兴衰!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做人?我们说,跟孔子学!

孔子的学说,就是一门做人的学说。一部《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你如何做人做事!《论语》的字里行间,充满着让个体的人、集体的人们乃至全人类从容生存的智慧。

孔子立言精要,往往仅用只言片语,就能指点迷津。例如,做人的道德底线是什么?使人类相安无事的最根本的法则是什么?现代学者回答这个问题,可能写一部皇皇巨著却难中肯綮;而孔子只用了八个字,那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是的,只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才能成为有益于他人的人;只要人人都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世界上就不会有战争、阴谋……难怪西方学者惊叹这八个字是做人的黄金法则!

正因为如此,孔子的学说能够穿越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隧道”而历久弥新。孔子的思想已经融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血液,谁也无法把它剥离,这是不争的事实。孔子的学说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福泽海外,为西方古今哲人景仰,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且不说歌德、黑格尔、孟德斯鸠、伏尔泰等西方著名学者都对孔子学说敬仰有加,美国前总统、《独立宣言》起草人之一的杰弗逊也曾宣称,《独立宣言》中关于“人人获得天赋若干规定而不可移之权利”的条款,思想源头就来自于孔子;198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他们向世界庄严宣告:“如果人类要在2l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因此,我们说:孔子是世界名人,孔子的思想智慧是全人类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本书写作的重要目的,就是系统地研究孔子做人的学问,让其思想、智慧的精华滋润我们的人生。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遵循了以下三个原则。

一、学说性与通俗性兼顾

古今中外,研究孔子的著作汗牛充栋。然而,多数或为“凡人难懂的书斋理论、玄奥思辨和高头讲章,与大众生活和现实社会脱节”(李泽厚《(论语)今读》);或为演义杂说,歪曲“圣”意,把孔子搞得面目全非。本书注重克服上述缺憾,在不影响学术性的前提下,在通俗性上下工夫。笔者从《论语》中精选近140个论点,在忠实于原义的基础上引申、发挥,连缀成文,并在文前加上导读性的文字以引人入“胜”。

二、继承与创新并重

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是夏商周三代文化的集大成者。笔者在写作时注重汲取历代有关孔子研究的成果,力求把握孔子思想的精髓。同时,也注重创新,打破了传统的注解《论语》的模式,走出“代圣人立言”的窠臼,以现代视角审视孔子的思想智慧,力求赋予孔子思想智慧以新的生命。从那一篇篇活泼的短论中,我们不难看到孔子思想智慧“鲜活的面容”。

三、文道并重,一举两得

本书不仅讲孔子做人处世的观点和方法,还把《论语》中相关原文译成白话文,并采用随笔的写法娓娓而谈,读来趣味横生。读者不仅可以从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和方法,而且还会受到语言文化的熏陶。诚可谓“文道并重,一举两得”。

作者

2007年10月1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孔子教做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汉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141033
开本 16开
页数 23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1
出版时间 2008-03-01
首版时间 2008-03-01
印刷时间 2008-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2.25-49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7
168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1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9:4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