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比较文学概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内容
编辑推荐

比较文学是一门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与跨学科的开放性学科,能够聚集全国多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优秀专家学者共同撰写一部在理论体系上成熟、稳定而实用的《比较文学概论》是比较文学界同人多年的愿望。

本书对比较文学的基本原理做了体系化的概述与梳理,汲纳了国际和国内比较文学界基本和前言的理论,在比罗文学学科理论的体系建构上,具有创新性。

内容推荐

本书对比较文学的基本原理做了体系化的概述与梳理,汲纳了国际和国内比较文学界基本和前言的理论,在比罗文学学科理论的体系建构上,具有创新性。作为比较文学概论的基本教材,它的体例适合高等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使用,目前已被多所院校采用,并被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推荐为研究生教学用书,入选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目录

第一章 发展论

 第一节 全球化与比较文学的多元文化语境

1.全球化的界定

2.接受或抵制:文化全球化引发的争论

3.文化同质与文化多元

 第二节 西方比较文学发展史渊源

1.比较文学的萌芽

2.比较文学的诞生

3.比较文学的学科发展历程

 第三节 中国比较文学发展史溯源

1.中国古代的比较文学研究

2.中国比较文学的建立

3.中国比较文学的兴盛

 第四节 比较文学在21世纪文学研究中的发展走向

1.比较文学在未来文学研究中的作用

2.比较文学未来的学科定位

 第五节 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的关系

1.文化研究溯源

2.对文化研究的辨析与批评

3.定位与发展: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

第二章 本体论

 第一节 关于“比较”与“文学”这两个概念的语言分析

1.从汉语字面上对“比较”产生误读的两种可能性

2.在印欧语系下对“比较”理解的困惑与误读

3.在东西方语境下“文学”被误读的语言修辞原因

 第二节 比较文学重要概念的介绍及其定义分析

1.法国学派关于比较文学概念的定义

2.美国学派关于比较文学概念的定义

 第三节 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

1.比较文学学科身份的成立在于主体定位

2.比较文学的研究客体:学理关系及其三种类型的意义

3.比较文学与“四个跨越”的内在意义链

 第四节 五种相关学科的概念界分及比较文学的定义

1.民族文学与国别文学的界分

2.总体文学及其两个层面意义的整合

3.世界文学及其四个层面的理论分析

4.关于比较文学的定义

 第五节 比较文学的本体论与方法论

1.什么是比较文学的本体论

2.什么是比较视域

3.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

4.比较视域的内质与可比性原则

5.比较文学属于本体论而不属于方法论

第三章 视域论

 第一节 比较视域的多元性及开放性特征

1.比较视域的流动性及联系性

2.比较视域的多元性及开放性

3.比较视域的自觉性

4.比较视域对于当今文学研究的重要性

 第二节 比较视域中的文学对话

1.对话机制及对话平台

2.对话模式研究:互识、互证及互补

3.对话过程:模仿—过滤—文化阐释—新文化样式的创造

4.文化利用对中西方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 比较视域中的跨学科研究

1.混生—交叉互渗与分类—多维意义链

2.文学与哲学的互渗

3.文学与宗教的互渗

4.文学与心理学的互渗

5.文学与艺术的互渗

6.科际整合与比较规限

 第四节 比较文学与国外汉学的学科同异性

1.什么是“国外汉学”

2.国外汉学的历史蕴涵

3.国外汉学的学术蕴涵

4.比较文学如何借鉴和利用国外汉学

第四章 学派论

 第一节 法国学派与影响研究

1.法国学派的形成与主要理论主张

2.影响研究的理论依据和主要内容

 第二节 美国学派与平行研究

1.美国学派的形成及基本主张

2.平行研究的主要内涵、理论根据与具体方法

3.平行研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三节 俄国学派与历史诗学研究

1.民族性的种种诉求:俄国比较文学发展历程

2.以历史诗学研究表达民族性诉求:俄国比较文学特征

 第四节 中国学派与阐发研究

1.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特点:跨文化

2.中国学派的折衷精神

3.中国学派的阐发研究

4.中国学派的意义与局限

第五章 类型论

 第一节 文类学与“形式”

1.比较文学的文类学概述

2.比较文学的文类学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3.比较丈学的文类学研究个案举要

 第二节 主题学与“流变”

1.主题学的成立

2.主题与母题

3.题材、形象与意象

 第三节 形象学与“他者”

1.什么是比较文学形象学

2.如何进行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

3.形象学研究的特点

4.形象学研究的前景

 第四节 类型学与“通律”

1.类型学研究:学术史问题

2.类型学的基本理论:“借用”与“影响”

3.形成类型的两种基本途径

4.类型学研究的一般理论背景

5.类型学研究的目标:通律

第六章 范例论

 第一节 互动:中国文学与欧美文学的比较研究

1.比较文学研究中的欧洲中心主义倾向与互动研究的意义

2.中国古典诗歌与美国现代诗歌的现代性

3.西方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诗歌的现代性

4.互动研究与比较文学的学科意义

 第二节 接受:中国文学与俄苏文学的比较研究

1.中国对俄国“虚无党小说”的接受

2.中国现代作家对俄苏文学的艺术接受

3.普希金在中国的接受

 第三节 影响:中国文学与日本文学的比较研究

1.从日本汉文学看中国对日本文学的影响

2.从物语文学看中国对日本文学的影响

3.影响的积淀:中国对日本近代文学的影响

 第四节 身份:海外华文文学与中华母体文化的比较研究

1.海外华文文学的文化身份与比较文学研究

2.比较:海外华文文学内部的文化差异性

3.比较文学对海外华文文学的多种研究角度

第七章 译介论

 第一节 译介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学科内涵

1.译介学的基本定义及内涵发展

2.译介学基本概念及其学科内涵

 第二节 译介学的理论属性

1.译介学理论属性之一:文学交往实践

2.译介学理论属性之二:文本与主体对话

3.译介学理论属性之三:文学的跨国旅行

 第三节 译介学的理论取向及进展

1.和合相生:20世纪初叶至30年代的理论取向与进展

2.学科对话:20世纪40至50年代的理论取向与进展

3.意义重构:20世纪60至70年代的理论取向与进展

4.现代转型:20世纪80年代的理论取向与进展

5.文化转型:20世纪90年代的理论取向与进展

 第四节 西方与中国译介学研究范式的现状与未来

1.西方译介学研究范式的现状与未来

2.中国译介学研究范式的现状与未来

第八章 诗学论

 第一节 比较诗学崛起的中西方学术背景

1.“诗学”一词在西方文化语境中的基本蕴含

2.“诗学”一词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的基本蕴含

3.比较诗学崛起的中西方学术背景

 第二节 中西比较诗学的可比性、必要性和方法论

1.可比性:中西比较诗学的学理依据

2.必要性:中西比较诗学的价值依据

3.方法论:对话诗学的建构

4.在学理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三节 现代汉语语境下的比较诗学研究

1.现代汉语语境下的比较诗学研究概述

2.中西诗学的理论品格和理论形态

 第四节 中国古代诗学的现代诠释及其可能性

1.何谓中国古代诗学的现代诠释

2.中国古代诗学的现代诠释如何可能

3.现代诠释是实现古代诗学之现代转换的必由之途

第九章 思潮论

 第一节 接受与过滤:中国现代文学与西方现代主义

1.现代主义的概念界说

2.中国现代文学对西方现代主义接受的动因与实质

3.中国现代文学对西方现代主义接受的过滤机制

 第二节 影响与重构:后现代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

1.建构后现代主义:中国的视角

2.中国当代的诸种后现代变体

3.个案研究:先锋小说的后现代话语分析

4.后现代话语在中国语境下的重构

 第三节 呼应与阐发:西方马克思主义诗学与中国

现当代诗学

1.西方马克思主义简介

2.西方马克思主义诗学对中国现当代诗学的事实影响

3.西方马克思主义诗学与中国现当代诗学的平行发展

4.中国当代诗学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诗学的汇通与阐发

 第四节 对峙与对话:摆脱西方中心主义和本土主义

1.比较文学研究中的自我与他者的关系

2.西方中心主义和本土主义是比较文学的障碍

3.对话是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方法

 第五节 差异与变体:后殖民批评与宗教文化传统

1.后殖民批评崛起的国际学术背景

2.殖民文学与后殖民批评的世界性宗教背景

3.赛义德与“东方”的权力

第三次修订版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比较文学概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乃乔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053928
开本 16开
页数 440
版次 3
装订 平装
字数 490
出版时间 2006-05-01
首版时间 2002-06-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5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0-03
丛书名
印张 29
印次 6
出版地 北京
230
169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4:1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