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风土人情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所有的民族都保留着属于本民族特有的风情人文特色,当您出门旅游时有没有注意那里的民族风情呢,如果没有就看看本书的介绍吧!

到了那里一定不要错过当地的风土人情!

内容推荐

本书以平易的语言介绍中国基本的社会风貌和世俗人情,除绪论外,共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中国的民俗”主要介绍中华饮食、民居建筑、民族服饰;中编“中国的家族”主要介绍中国人的家庭意识、中国的宗教传统;下编“中国人的心理”主要介绍中国人宗教淡薄伦理强烈、道义观念根深蒂固等特点。

目录

前言

 ——中国风土人情的魅力

绪论 多样的中国统一的中国

1.自然风光千姿百态

2.众多民族齐聚一堂

3.多种方言同用汉字

4.城市乡村互补共存

上编 中国的民俗

一 中华饮食闻名天下

1.饮食文化源远流长

①民以食为天

②饮食和政治

③饭菜是文化

2.南甜北咸东辣西酸

①饮食流派多

②吃饭乐趣多

③名饭菜举例

二 民居建筑各式各样

1.建筑反映文化传统

①土木建筑多

②各地差别大

③血缘传统深

2.东西南北各具风采

①北京四合院

②西北的窑洞

③江南的民居

三 民族服饰五彩缤纷

1.传统服装独具个性

①服饰传统久

②汉族的唐装

③满族的旗袍

2.古今融合不拘一格

①现代流行风

②民族服饰美

③发展潜力大

中编 中国的家族

一 家庭意识根深蒂固

1.每逢佳节合家团圆

①春节最热闹

②庙会和游园

③常回家看看

2.人人盼望家庭幸福

①渴望“全家福”

②温暖小家庭

③新二十四孝

二 宗族传统历史悠久

1.血缘关系复杂多样

①亲属关系多

②农村的宗族

③皇帝“家天下”

2.宗族意识影响社会

①乡土意识浓

②熟人好办事

⑧家族式企业

下编 中国人的心理

一 看重“面子”严守伦理

1.人人都有“面子”意识

①说“阿0精神”

②平等意识强

③自尊有标准

2.道德准则社会公认

①传统“道义”观

②有理的“造反”

③爱情与“情义”

二 重视世俗轻视宗教

1.世俗传统处处可见

①发财与知足

②如意才幸福

③仁义礼智信

2.和而不同实现和谐

①宗教多元化 

②相信“人性善”

③“和谐”的理想

后记

试读章节

八大菜系 “八大菜系”中最著名、最主要的应数“四大风味”,而其中首数鲁菜。山东是中国古代文明发源地之一,地处黄河下游,气候温和,胶东半岛突出在渤海和黄海之间。境内山川纵横,河湖交错,沃野千里,物产丰富,粮食和蔬菜种类繁多,品质也很优良,如大白菜、大葱、大蒜,还有海产品海参、大虾、鲍鱼、扇贝、紫菜等。鲁菜擅长的烹饪方法是爆、炸、扒、熘、蒸;选料多为大虾、海参和海带之类。用鲁菜传统技法制作出的菜肴,味道鲜美,口感滑嫩,比较清淡,营养丰富。

川菜的调味品多用辣椒、胡椒和花椒,味道辣而且麻,烹调方法相当多,如炒、滑、炝、煮、烧、焖、炖、烩、烤、汆等,还有冷菜类的拌、卤、熏、腌、冻、酱等。另外,川菜比其他菜系更注意使用葱、姜、蒜、醋、豆瓣酱等来调味,特别是“鱼香”、“怪味”之类川菜特有的口味,主要是靠这些调味品,其做法相当讲究。川菜口味比其他菜系更加丰富,特别讲究“一菜一味”,色彩和形象都很吸引人。国际上有所谓“食在中国,味在四川”的说法。

粤菜出自广东省,那里地处亚热带,雨量充沛,四季常青,物产富饶。因此,广东饮食的原料不仅比北方丰富多样,还特别讲究新鲜与清嫩。在中国古代,北方的饮食文化传到广东以后,和当地的物产与饮食习惯结合起来并有创新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粤菜的独特风味。那里的饭菜质地鲜嫩,口味常变。在广州一带,做菜选料精细,技艺精良,清而不淡。夏、秋季的口味力求清新,冬、春季则偏于浓重,要求掌握火候和油的温度恰到好处。粤菜中的潮汕菜也很著名。潮汕菜以烹制海鲜见长,汤类、素菜、甜菜最有特色。它的特点是原料精细,口味纯正。

淮扬菜出自江苏省中部的淮阴、淮安与扬州一带。淮扬菜的特点是选料严格,突出原料的本来味道,色调淡雅,造型新颖,咸甜适中,味道一般比较平和,可以适应各地人的口味,所以在全国都很受欢迎。在烹调技艺上,淮扬菜多用炖、焖、煨、焐等方法,其中以制作鸡肴及淡水鱼最有特色。另外,淮扬菜系的面食点心也很别致。目前,淮扬菜的味道已变得有点儿甜,这是受江南饮食风格影响的结果,但在整个江苏菜系中,淮扬菜仍占据着主导地位。

除“四大风味”外,湖南菜的香酥和酸辣,浙江菜的甜酸适中,福建菜的清香不腻,安徽菜擅长烧、炖等风味特点,也都闻名于世。

在中国,品尝不同风味的饭菜既是一种饮食享受,也属于一种文化修养。一般中国人多少都懂得一些各种流派菜肴的分类与风格,并有着各自的口味爱好。

P27-29

序言

现在,中国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关注,学习汉语的人在逐渐增多。

外国朋友在基本听懂并会说一些汉语和初步学习了汉字以后,无论想来中国旅游观光,还是就业工作,都很想了解中国的自然环境与社会面貌,希望能够亲身感受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面貌,在汉语里常常被叫做“风土人情”。“风土人情”大体含有两方面的意思:“风土”主要是说土地、山川、河流、气候和物产等自然状况,包括东西南北的地理风貌、草木景色与天气特征;“人情”则指各地人们的生活习俗、饮食风味以及情感方式之类。风土人情不同于那些对中国历史传统和社会特点的抽象解释,它们大多既实际又平凡,可以耳闻目睹。了解和感受中国真实生动、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不仅能够使学习者把学习汉语与真实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同时也是深入理解或研究中华文化的重要一步。因此,了解与熟悉中国的风土人情,是外国人学好汉语必不可少的条件。

要了解与感受中国的风土人情,可以在中国各地“走马观花”,或者与某一地方的人们“朝夕相处”一段时间。“走马观花”这个成语中的“走”字是“奔跑”的意思,“走马观花”意思是骑在马上浮光掠影地观赏五颜六色的花卉,就像现代人乘飞机、汽车旅游观光一样,观赏的时间虽然短暂,却可以大大扩展眼界。不过,要想深人体验中国与世界各地不同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情世故,还需要有一些中国历史传统与社会状况的常识。只有与中国普通老百姓“零距离”接触,才能真正领悟到中华文化的精华和魅力。

中国风土人情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呢?只有同世界上其他各国的文化传统、社会现实进行比较,才能够看清楚中国风土人情的独特之处。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眼:

首先,中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但人均耕地很少。中国像一些地域广大的国家一样,东西南北之间的距离都相当遥远,很难在短时间内走遍中国各地。不过,与其他国家比较,中国最令人瞩目的特点是人口众多。除了边远山区和某些农村以外,到中国任何一个大城市甚至是小县城,都会看到“人山人海”的景象。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人均耕地面积相当少,但目前中国人已经摆脱了饥饿,而且工业产品也多得令人眼花缭乱。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其次,中国是一个既拥有悠久文明传统又发展迅速、社会面貌日新月异的国度。古往今来,像中国一样文化传统延续至今的国度并不太多。中国历史上有过多次改朝换代,也有过少数民族主宰政权,但他们最终都融入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形成了现在这样的多民族统一国家。在中国,既保留着众多像长城、故宫那样的古老文明遗迹,又到处可见高楼大厦等现代建筑。农业仍旧是中国经济的基础,而新兴产业也在蒸蒸日上。古今中外各种文明奇妙而和谐地融会在这片东方大地上。

再次,中国具有牢固的血缘家族传统。虽然各种宗教都曾在中国传播,有的还兴盛一时,但中国人的兴趣主要集中在以血缘为纽带的家庭生活方面。也就是说,中国是一个世俗社会气氛非常浓厚的地方,人们日常最愿意谈论的是所谓“家长里短”,比如你的父母、我的孩子,或者是衣食住行等生活状况。另外,中国人的亲族观念比较稳固,认为尊老爱幼是做人的美德,儒家树立起来的道德标准一直是评价人的品格的主要尺度。另外,中国还有举世闻名的饮食文化、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以及形式多样的民居风格等。

最后,从情感与心理特征来看,中国人大多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很少将个人的意志强加于人,喜欢与别人和睦相处,互不侵害。但同时,中国人又具有强烈的自尊心,不愿受人欺负,即使暂时处于弱势地位,也不肯轻易屈服,会凭着以柔克刚的韧性精神保持自己的尊严。中国人往往追求个人生活“有滋有味”,亲朋好友“有情有义”,社会地位“有头有脸”。中国能够长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根本奥秘是基于中华文明长期积淀的精神与心理凝聚力。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国家之一。但是,一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并非只由物质生活水平来决定,深厚的历史与文化传统是影响中国社会风貌的主要与内在的原因。外国朋友要是真正喜爱或希望认识与理解中国风土人情的魅力,应该亲自踏上这片土地,并且要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地仔细观察和体验。中国有句俗话:“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初来乍到的外国朋友,开始也许只是迷恋中国风光与社会的五光十色,如果他们善于认真比较与思考,则会逐渐真正领悟到中国风土人情的奥妙。

后记

这本读物是应几位教授汉语的外国学者、教师的建议和要求编写的。

近些年来,自己从事中外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经常接触海外的汉语和中国文学研究者或教师。交谈中,我注意到他们在谈论中国社会和文化传统时,与中国人的视角或兴趣有很大不同。比如,中国人非常看重甚至自以为荣的某些事情,他们未必都当回事;反倒是那些中国人习以为常的东西,往往会让他们兴奋异常,不厌其烦地刨根问底。这说明,在海外讲授汉语和中国文化,与中外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一样,必须认真面对和思考“文化异同”的问题。

所谓“文化异同”,其实就是一种自觉或潜在的比较文化意识。如同人只有照镜子才能够看清楚自己的形象一样,不注意与其他文明比较对照,便无法准确理解并向外国人介绍中国文化传统的独特之处。

这些学者和教师还多次建议,应该由中国人编写一套让具备一定汉语能力的外国学生更容易接受的读物,作为他们学习中国文化课程的辅助教材。当我告诉外国学者和教师,中国已经出版过不少这样的读物时,这些海外学者与教师不约而同地反映,以前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与读物,大多有不太考虑外国师生的接受心理、一厢情愿地自说自话的毛病。我觉得,其根本问题还是出在缺乏比较文化意识上面。后来。我翻看了一些类似的出版物,觉得他们的意见确实值得深思和重视,并决定尝试编写这本供外国师生了解中国风土人情的小册子。

我希望,外国学者或教师在使用这本读物向学生们介绍中国文化时,能够不断提出修订意见与建议。如果他们觉得这样的编写体例与风格可以接受,我可以再续写几本介绍中国文化传统其他方面内容的读物。

我衷心期待着来自各方面的批评与指正。

程麻

2007年春节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风土人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程麻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品编码(ISBN) 9787100057103
开本 16开
页数 16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8-06-01
首版时间 2008-06-01
印刷时间 200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2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92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7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3 5:4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