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本着以点带面的原则,重点介绍了每一个时代回族教育中比较突出的那些“点”,并不局限于对学校教育和官方教育的介绍,而是力图体现一种更为广阔的视野。
穿越时空,你会发现:回族先民如何带来了当时最先进的天文学知识;如何开创了中国最早的阿拉伯语和波斯语教育;如何在时代的变迁当中坚守民族的文化之根……
图书 | 薪火相传的回族教育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本着以点带面的原则,重点介绍了每一个时代回族教育中比较突出的那些“点”,并不局限于对学校教育和官方教育的介绍,而是力图体现一种更为广阔的视野。 穿越时空,你会发现:回族先民如何带来了当时最先进的天文学知识;如何开创了中国最早的阿拉伯语和波斯语教育;如何在时代的变迁当中坚守民族的文化之根…… 内容推荐 本书依历史线索追寻回族教育在中国的发展过程,能粗略解读回族教育独特的教育样式和成功经验,同时对中国回族教育极大学派等也有所涉猎,而且对回族教育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回族教育家,如胡登洲、海东阳、海二先生等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而真正理解和了解回族教育对中国整体社会的发展做出的贡献。 目录 和平宗教出天方 尊知重教立为纲——引子 一、伊斯兰教的教育与学术传统 二、回族教育的形成 三、回族教育的特点 丝绸之路结硕果 番客华心照汗青——唐宋回回先民的教育 一、番客与番学 二、第一位回族进士李彦升 三、五代时的回回医药世家李殉家族 四、宋代的回回天文世家马依泽家族 元时回回遍天下 科技文化耀华夏——元代回回先民的教育 一、元代的回回大师与经学世家 二、回回国子学与亦斯替非文字 三、回回天文历算教育的鼎盛 四、回回药物院与回回医药学的传承 五、回回炮的东传 六、回回汉文化教育的勃兴 经堂教育起于秦 学通五教译著多——明代回族的教育 一、胡太师首创经堂教育 二、海太师设帐韦州城 三、冯太师桃李满天下 四、经堂教育的语言和文字 五、最早的汉语拼音:经堂教育中的【小经】文字 六、汉文译著活动的创始 七、四夷馆和《回回馆译语》 八、明代回族汉文教育的发展 九、明代回族天文学和医药学的传承 负笈求学蔚然风 学派纷呈目难暇——清代回族的教育 一、经堂教育的繁荣 二、汉文译著的鼎盛 三、苏非大师的游学与门宦制度的创建 四、从女学到女寺 五、清代回族的汉文教育 六、【以武入仕】与清代回族武学的传承 救亡图存开新风 接续传统志未移——民国时期的回族教育 一、民国著名经师与经堂教育的延续 二、回族的新文化运动 三、回族新式教育的繁荣 四、成达师范:民国回族教育的颠峰 五、上海、平凉和万县的伊斯兰师范学校 六、回族学子的海外求学 七、经堂教育与现代高等学府的对接 八、回族妇女教育的拓展 九、回族武学教育的发展 十、回族民间技艺的传承 区域自治新篇章 教育重任记心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回族教育 十回族教育的平稳过渡(1949~1957年) 回族教育的停滞与破坏(1958~1977年) 回族教育的恢复和发展(1978~ ) 重视民族教育,建设和谐祖国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薪火相传的回族教育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周传斌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宁夏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27039020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9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32 |
出版时间 | 2008-09-01 |
首版时间 | 2008-09-01 |
印刷时间 | 2008-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4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759.2 |
丛书名 | |
印张 | 6.3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宁夏 |
长 | 210 |
宽 | 146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