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那个夏季那个秋天(毕飞宇作品集)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学声乐的大学生,而他的母亲则是一个返城的知青。主人公从一个文化人变成了一个商人。或许这是命运。

在毕飞宇近二十年的创作生涯中,《那个夏季,那个秋天》是一部很特殊的文本,可以说是其创作风格的一个转折点,因为它标示了毕飞宇创作风格的重要转变,即在经由了先锋漂泊和新历史主义的哲学感悟后,其创作路向由此转到了现实尘世的书写上。

内容推荐

本书为毕飞宇长篇处女作,描绘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人们“怎么干活,怎么样爱”。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学声乐的大学生,而他的母亲则是一个返城的知青,故事就围绕他们的生活而写。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作者的另外两本获奖小说《青衣》和《玉米》的源头就在这本书里,安安静静的,一点蠢蠢欲动的意思都没有。这是一种多么美妙,多么值得期待的期待!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试读章节

城市越来越热了。暑期一开始所有的水泥平面就呈现出自然的局面,水泥的热焰是无色的,无臭的,无形的,看上去比火苗更抽象。然而它热,灼人。的确,抽象更本质。

太阳像疯子的眼睛,有人没人它都炯炯有神。你一和它对视它就缠上你了,盯着你,无缘无故地警告你。聪明的做法是别理它,不要和它对视,不要和它纠缠,同时加快你的步伐。然而汽车的尾气和空调主机的散热片会盯上你的小腿。它们是无赖,是滚刀肉,是无事生非的泼皮,你无处藏身。城市确确实实是越来越热了。

可以坐坐的地方还是有的。比方说,电子游戏厅。城市再冷,再热,可供游戏的地方终归是四季如春的。春天早已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电子产品了,它是科技的产物,智慧的结晶,我们完全有能力把它和电子游戏机一起,安装在游艺大厅里。

暑期一开始耿东亮就找了一份钟点工,给一个六岁的小女孩上钢琴课。耿东亮刚读完音乐系的二年级,主修声乐,而不是钢琴。然而,给一个六岁的小女孩示范几下哈依练习曲却可以胜任。小女孩的父亲说了,他并不指望女儿什么,女儿能够弹几首曲子就可以了。小女孩的父亲经营了一家很大的电子游艺厅,女儿什么样的玩具都玩了,然而钢琴没玩过。没玩过就得让她玩。幼儿园刚放假,小女孩的母亲就带了女儿逛商场,女儿走到钢琴那边去,掀起了钢琴的盖子,用脑袋顶住,小手伸到缝隙里去,摁一下白键,“咚”地一下,又摁一个黑键,“咚”地又一下,比幼儿园的脚踏风琴好玩多了,那东西不用脚踩可是摁不响的。小女儿的脑袋在琴盖底下歪过来,冲了母亲笑,样子比吃了冰激凌还要开心。后来女儿走过来了,抱住了母亲的大腿,指了指钢琴,说:“要。”207号营业员这时候走了过来,弯下腰抚摩孩子的童花头,夸小女孩“漂亮”,夸小女孩目光里头“天生”就有“艺术家的气质”,夸小女孩的小手“天生”就是“为钢琴生的”。千错万错,拍马屁不错,更何况是在母亲面前拍孩子的马屁呢。小女孩知道在夸她,咬住下嘴唇,都不好意思了。母亲取出手机,摁出一串数码,仰起脸来把披肩发甩到脑后去,对了手机说:“喂,你女儿要玩钢琴哎。”手机里头发话了,有点不耐烦,说:“拖一个回去就是了。”

“拖一个回去”的那天下午耿东亮正站在商场门口的树荫下面看晚报,胸前挂了“家教”两个字。他在这里站了两三天了,一到下午就盯住晚报上的招聘广告。小女孩的母亲出门的时候看了一眼耿东亮,“哎”了一声,问:“你会弹钢琴吧?”耿东亮抬起头,怔了一下,脸却红了,慌忙说:“会,我是师大音乐系的。”耿东亮一边比画一边从口袋里头掏出学生证,摊开来递到她的面前去,好让人家验明正身。女人却不看,笑着说:“回头你给我弹一首《上海滩》。”

授课的时间是上午,作为回报,小女孩的父亲给了耿东亮一张游艺厅的免费游戏卡,游艺厅的环境不错,又热闹又清凉,是暑期里上好的去处。游艺大厅离小女孩的家不算远,中午吃一份加州牛肉面或者汉堡包,步行过去,坐到游艺大厅里头就可以凉快一个下午了。有空调,有电子游戏,再漫长、再酷热的暑期也可以混得过去。

电子游戏实在是引人入胜,它其实就是你,你自己。它以电子这种幽窈的方式让你自己与自己斗智、斗勇,让你消遣你自己,游戏你自己。你愚蠢它更愚蠢,你机敏它更机敏,你慷慨它更慷慨,你贪婪它更贪婪。它与你近在咫尺,撩拨你,挑逗你,让你看见希望,又让你失之交臂。你永远逮不着你自己。它以极其临近和极其愉悦的方式拒绝你,让你永远与自己总有一念之差成一个疏忽这样的距离,这样的缺憾,这样的怅然若失。你对它永远是欲擒又纵的,这就是说,它对你永远是欲纵又擒的。电子游戏是你心智的一面镜子,让你看见你,让你端详你,而你与你之间永远都有一举手这样的恍若隔世。你是你的梦。你是你最知己的对手,你永远追逐着自己的拒绝,开始着自己的终结,希望着自己的无奈。你永远有下一次,你假想中的生命永远都不可能只有一回,那是哲学的命题,是放狗屁。生命完全可以重来,循环往复,像电流一样没有起始,没有终结。

小女孩的钢琴课吃力极了。关键是孩子的母亲,她热心极了。她把透明胶布贴在了琴键上,再在琴键上写下了一连串的阿拉伯数字1、2、3、4、5、6、7。她十分庄严地坐在耿东亮的身旁,全力以赴,严肃地对女儿说,一就是哆,二就是昧,三就是咪……母亲把耿东亮搁在了一边,母亲永远是女儿最出色的教师,同时永远是女儿最爱生气的老师,动不动就发火,“怎么还不会的呢?小拇指怎么一点力量都没有的呢?”母亲急。她巴不得女儿在第二天的上午就能用钢琴演奏《上海滩》。

耿东亮有些厌倦,却不愿意放弃。他可以忍受这样的女儿与这样的母亲。“上课”至少可以离开自己的家,离开自己的母亲。现在正放着暑假呢,不出来“上课”,他又能做什么?

一到节假日耿东亮就要长时间地面对自己的母亲了。耿东亮害怕这样。以往到了周末母亲很早就会从大街上收摊的,回到家,给儿子打好洗脸水,预备好零食,甚至连儿子的拖鞋都放得工工整整的,左右对称,虚以待客。然后静静地坐下来,等待自己的二儿子。耿东亮的家离师范大学只有三十分钟的自行车路程,“每个周末都回来过,”母亲是这么关照的,每一次回来母亲总要欢喜一番。儿子回家了,又在“妈的身边”了。耿东亮一进家,母亲总要十分仔细地打量一遍,从头到脚,再从脚到头,这样一个来回母亲的目光才肯放心。然后母亲就说:“又瘦了。”耿东亮不瘦,人长得高大帅气,但母亲一见面总是怪他“瘦”。在母亲的眼里,儿子的身上永远都缺少两公斤的肥肉。

接下来耿东亮就成了客人,一举一动全在母亲的目光里了,连衣服上线头的跳纱也逃不脱的。母亲会把跳纱弄掉,不是用剪刀,而是埋下头,用她的门牙把跳纱咬断,在舌头上滚成团,吐到角落里去。吃饭的时候母亲给他添饭,母亲给他夹菜。母亲把最好的荤菜夹到儿子的碗口,不住地关照“吃”。母亲的印象里头帅气而又内向的儿子在外头总是吃亏的,到了家才能给儿子补回来。耿东亮吃不下,就会把碗里的菜夹到母亲的碗里去,这一来母亲就会用目光责怪儿子,你怎么也跟妈这么客气,于是再夹回来。耿东亮不能不吃,不吃就是跟妈“客气”,跟妈怎么能“客气”呢?这是你的家,我是你的妈,你这样生分多伤妈的心。耿东亮只能往下撑。吃到儿子的肚里总是补在妈的心上的。撑多了耿东亮的脸上就不开心了。而儿子的脸色在一秒钟之内就会变成母亲的心情。母亲便问,怎么了?耿东亮没什么,当然只好说“没什么”,母亲听到“没什么”总是那样地不高兴,儿子大了,高了,上了大学了,心里的事情就不肯对妈说了。

母亲最不放心的还是儿子“学坏”。儿子的身高一米八一,长得帅,不多话,文质彬彬,笑起来还有几分害羞的样子,这样好的儿子肯定有许多女孩子打他的主意的。这是肯定的。女孩子能有几个好货?“我们家亮亮”哪里弄得过她们?耿东亮进了初中母亲就对儿子说了,不要和女孩子多来往,不要跟她们玩。不能跟在她们身后“学坏”。耿东亮不“学坏”,考上大学之后都没有“学坏”过。和女孩子一对视他的脸便红得厉害了,心口跳得一点都没有分寸。耿东亮在女孩子的面前自卑得要命,从小母亲就对他说了,“别看她们一个个如花似玉,一个个全是狐狸精,千万可别吃了她们的亏,你弄不过她们的。”耿东亮眼里的女孩子们个顶个的都是红颜杀手,一个个绵里藏针,一个个笑里藏刀,眼角里头都有一手独门暗器,她们是水做的冰,雨做的云,稍不小心她们的暗器就从眼角里头飞出来了,给你来个一剑封喉。她们天生就有这样的惊艳一绝。

P1-5

序言

我时时刻刻在和这个世界较劲,然后,隔三差五弄出一本书来。我较劲的方式很简单,尽一切可能让我感兴趣的事情发生在我的内心。二十年了,我一直都在重复这件事。

我所理解的创造就是重复。对我来说,没有一次重复是一样的。正如我的健身教练所要求的那样——重复一次,八;再重复一次,九;再重复一次,十。杠铃是一样的,重量是一样的,我的每一个动作也是一样。可是,只有我知道,这里的“一样”是多么地不一样。第一下,我游刃有余,第三下,我余勇可贾,到了第十下,我必须使出我全部的力量。为此,我的血管爬满了我的身体。

我轻。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一个,我知道我有多轻。谢天谢地,不只是我一个人能够体会并表达这种轻。在我还很年轻的时候,我第一次从昆德拉那里听说了这样的感受,他使用了一个令人窒息的词:不能承受。我为此感动了很久。

轻的人却又是勇敢的,具体的表现是他从来不惧怕重量。这有点矛盾了。这不矛盾。中国的老百姓用极度俚俗的语言揭示了这个矛盾的人生哲学,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我要感谢为这套书忙碌的人们。他们把我截今为止的作品全部搜罗起来了,出了一套我的作品集,一共是七卷。我知道,在茫茫的书海里,我的七卷书微不足道了。但是,朋友们一定要原谅一个把杠铃推举了七下的人,他的心跳简直就像心慌。——其实,那不是心慌,那是喘息的舒畅。这里头饱含了芸芸众生所必备的骄傲:压力其实也没能拿我怎么样。

但杠铃的铁片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它们都预备好了,它们是山上的石头,我们是西西弗。我们只能是西西弗。不过这又怎么了?我都想笑了。既然石头可以重复着滚下来,那就说明我们可以重复着把它推上去。我明天还来。我后天还来。怎么了?神话就是这么产生的。

2008年5月6日晨南京龙江寓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那个夏季那个秋天(毕飞宇作品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毕飞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202038
开本 32开
页数 23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21
15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2: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