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高更他的生活与艺术
内容
试读章节

第二章

这位未来的画家,其最早的冒险活动便与悲剧、浪漫、残暴奇妙地搅和在一起。在他后来的生活中,后者愈加频繁地发生。1851年12月,临时共和国走到尽头,路易斯·拿破仑通过一场轻而易举的政变达到了复辟帝国的目的。由于带有同情倡导共和政体和反拿破仑人士的倾向,克罗维斯·高更的稿件经常被(《自由报》搁置起来,而且他个人开始受到打击,这时看来只剩下最后一线希望:弗洛娜·特里斯坦在利马的亲戚也许能为保罗和他的姐姐玛丽提供帮助。于是,一家人动身去了秘鲁。然而,当旅途中穿越令人惊悚的麦哲伦海峡时,克罗维斯-高更死于心脏衰竭。随后,他的遗体被运回岸上,埋葬在了饥荒港(一说是在蓬塔阿雷纳斯),这个地方位于智利境内,据说是地球最南边的一个城镇。

特里斯坦家族的领袖、弗洛娜·特里斯坦的叔叔堂·皮奥·特里斯坦·y.莫斯科索(Don Pio Tristan y Moscoso)善待了这位母亲和两个失去父亲的孩子。在后来的岁月中,高更讲述了很多有关这次人生经历的趣闻。虽然他那些故事如同民间传说般纯朴可信,但也许其中大多数的真实性仍值得怀疑——毕竟,当时高更刚满4岁。据我们所知,这个家族是一个富有的贵族,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按照传统卡斯蒂利亚人的奢侈和怠惰的方式生活着。在这样一种环境中长大的高更,不可避免地继承了许多“丑陋的性格”一一在他的人生之中,这样的性格使其与众不同一一傲慢、保守和自大相互交织,在外人面前,却戴着看似真实的害羞面具。也是在这里,他第一次看到了由非欧洲文化所创造的艺术品:陶器、珠宝以及来自印加的织物。所有关于这些粗犷和原始艺术的记忆,对他以后的思想产生了不容置疑的影响。

高更并没有在利马待很长时间。4年后,他的叔祖父在法国去世,为了获得其遗产中属于自己的部分,高更的母亲回到法国,但结果只继承了很少一部分遗产。

后来,这位画家相信(或者说受到影响),如果自己的母亲继续留在秘鲁并忘记那些法国亲戚,她很可能成为堂·皮奥·特里斯坦·y.莫斯科索财产的女继承人。这也许只是高更的天真想法,而当他想要让别人对自己的生活感到神秘和震惊时,通常会采取这样的方式。如果他在秘鲁待的时间再长些,他的思想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提出这样一种假设的确令人兴奋,答案却无处可寻。但毫无疑问的是,秘鲁使他对热带地区,对这样一片奇妙而异于其他地方、尚未被19世纪文明所破坏的传统土地产生了热爱,而且,生活在秘鲁的时光,使这个地区的诸多特性潜移默化地影响到高更的个性,使他变得很难被同时代的法国人理解。

而此时的法国,也带给了他一些不同之处。他受到教育,或者说经历了受教育的过程:他在奥尔良的一座神学院里一直待到17岁。在神学院里,他不喜欢学习,而且变得越来越固执和难以管教。像当时法国其他类似学校一样,这座神学院由基督教会的牧师负责管理。

后来,高更如是说,自己在那座神学院只学到了对虚伪、伪善和监视的憎恶。带着一丝尖刻的讽刺,他还说:“不过,我在那里也学到不少基督教的智慧,那就是在和他人斗争时,如何保持自己不被轻视的力量。”

他还时刻想着如何逃走,重新渡海去秘鲁。他母亲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一名海军军官,但他却未能通过本应轻松过关的必修考试,随后只能被安排做商船上的船员。对母亲的这一决定,高更直到临终时仍懊恼不已。

1865年,高更登上了“卢兹塔诺”号商船,开始了从法国的勒阿弗尔港至巴西的里约热内卢的航行。在这艘船上,他的级别只是一个舵手的助手。这次航程让他重温了热带风光,成为此后高更生活中难忘的回忆。

在他后来居留塔希提岛所写的零散笔记中,高更进行了如下描述:他在航程中听到同船的水手说起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太平洋社会群岛。岛民的沉船事故中。那个故事给高更留下的印象太深了,以至于可能促使其后来将塔希提岛视作一个理想的居留地。至少,里约热内卢的海港风貌唤醒了他潜意识里对热带的狂热之情。而且,因为与一位女演员的邂逅,高更的里约热内卢之行变得更加别具意义,尽管在后来的生活中,这样的邂逅时常发生。最后,高更在归途中带回了一位普鲁士女子,由此触犯了商船上的规矩。显而易见,他的个性并不适合自我约束以历练成一位优秀的海军军官。无论如何,接下来我们,所知道的是,高更终止了在海军商船上的服务,1868年2月,他作为一名普通水手参加了法国海军。可能这时他的母亲已不再支持他,因此他不得不通过必需的考试来获得这个职位。

让他失望的是,当他来到“杰罗姆·拿破仑”号巡洋舰上时,发现该巡洋舰奉命巡航北部海域。因此他无法再次一睹热带风光,只能无趣地围着冰雪覆盖的格陵兰岛和荒无人烟的北角。打转。这已经够不如意了,接下来的事却更糟。巡洋舰在前往北极圈斯匹茨卑尔根岛的途中,舰长获悉法国已向普鲁士宣战。

“您去哪里?”二副看着掌舵的舰长问道。

“去沙朗东。”愤怒的舰长回答道。沙朗东成了巴黎附近重要的避难所。

当色当战役令人沮丧的消息传来时,巡洋舰到达的地方更接近哥本哈根,而不是法国。巡洋舰舰名“杰罗姆·拿破仑”被抹去,代之以“德塞”。这艘不幸的巡洋舰不得不留在哥本哈根海港,直到1871年战争结束。

P9-13

目录

第一部分 人生前期(1849—1885)

第二部分 与印象派之争(1885—1889)

第三部分 阿旺桥画派(1889—1891)

第四部分 回归野蛮世界(1891—1895)

第五部分 与文明抗争(1895—1903)

内容推荐

保罗·高更(1848—1903),西方后印象主义画派代表人物,与塞尚和凡·高合称为后印象主义“三杰”。早年从事证券工作,职场生涯颇为成功,35岁时辞去工作,致力于艺术创作,立志成为一名伟大的艺术家。为了创作出伟大的作品,高更只身前往“野蛮的世界”——塔希提和马克萨斯群岛,与土著人一起度过余生,创作了大量描绘当地风土人情的杰作。与凡·高一样,在世时的高更艺术命运多舛,穷困潦倒,其作品并不被人珍视。

本书以生动的笔触将高更充满戏剧性的一生娓娓道来,其特立独行的个性、才华横溢的艺术创作和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令人印象深刻,从中我们既可以感受到高更的传奇经历和心灵苦痛,也可以了解到19世纪末急剧变化的社会图景。

编辑推荐

保罗·高更,西方后印象主义画派的三位伟大画家之一,与凡·高齐名,其理论和实践影响了一大批画家,被誉为继印象主义之后在法国画坛上产生重要影响的艺术革新者。

不同于国内拼凑相关资料组成的高更画册,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由外国人撰写的全面介绍高更的画传,以生动的笔触将高更充满戏剧性的一生娓娓道来,对其才华横溢的艺术创作、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价值等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文字优美流畅,并配有大量的插图。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高更他的生活与艺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约翰·古尔德·弗莱契
译者 陈奕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147887
开本 16开
页数 19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9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5.655.72=43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69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19: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