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何香凝美术馆作为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国家级美术馆落户深圳,同时它也成为继中国美术馆之后的第二个国家现代博物馆。十年后的今天,这个造型奇异的建筑不仅成了深南大道边上的一道风景,而且功能也从当初的陈列展示何香凝艺术生发开来,成为把何香凝艺术、女性艺术、海外华人艺术、当代艺术作为学术定位的现代艺术馆。
本书是从建馆十年以来百余讲的“学术讲座”中精心选择、整理并编辑的,可以说是精华版的“何香凝美术馆艺术讲座”。讲座集粹分为文化学、考古学、古代美术、现当代艺术、艺术鉴赏与教育五个类别,共52讲,近九十万字。
上册
文化学
 法国“新小说”及其周边关系
 关注海外华人文学
 尼采和西方文论的发生
 20世纪西方哲学中的语言转向
 那一盆两千年的洗澡水——“苏珊娜与长老”或裸女沐浴的原型及演变
 大众文化研究中的阶级与性别
 身体的双重技术:权力和性
 德国思想与中国现代文化
 当代中国文学的生产机制和结构转型
 “埃尔金大理石”与文化财产的归属问题
 当代中国性法律批判
 从沈崇案看40年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民族主义情绪
 当代中国新纪录运动
 当今中国社会和社会问题
 哲学家之死——悼念法国著名哲学家德里达的逝世
 当代中国社会思潮
 一个哲学家眼中的艺术——尼采论艺术
 读图时代的文字悲欢
 打捞记忆存亡继绝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想象
 中国村民影像计划:村民自治
 印痕:从历史遗存到图片记忆
考古学
 汉唐帝陵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从考古学看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中国真的是世界遗产大国吗?
 中国古代事物起源的考古学探索及新进展
下册
现当代艺术
 公共艺术与公共环境
 西方当代美术批评
 1990年,一个展览——“献给昨天的中国明天”
 中国纪实摄影的发展与问题
 艺术中的手工劳作——女性艺术对当代艺术语言的开拓
 2004年度中国艺术市场主流投资品类的价格分析
 现代艺术革命的第一次突破——以塞尚为中心
 我的艺术转型
 本土设计中的发现——从第十届全国美展“设计展”说开去
 视觉方式的转换——印象派绘画与19世纪后期的法国艺术
 为什么我们需要抽象艺术?
 全球化、后殖民主义和当代艺术
 一波三折命途多舛——当代山水画巡礼
 1949年以来的中国雕塑
 80年代的当代艺术思潮:从“后文革”到“后89”
艺术鉴赏与教育
 中国书画鉴定概论
 游走于想像的方舟——漫谈儿童美术教育
 西方绘画艺术欣赏
 时装与时尚
 绘画与绘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