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中华上下五千年,由于年代的久远,朝代的更迭,人为的篡改或歪曲,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很多谜团。历史上有无梅妃其人?杨贵妃是否真的自益马坡?隋炀帝为何开卓运河?唐代为何盛行斗鸡?……随着历史学的发展以及考古的最新发现,很多谜团已经拨云见日,但仍有很多至今仍然众说纷纭。
本书为隋·唐卷,以隋唐正史及当今历史学的研究成果及考古学的最新发现为依据,为中国隋唐时代的谜团提供答案,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图书 | 中国历代未解之谜(隋唐卷) |
内容 | 编辑推荐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中华上下五千年,由于年代的久远,朝代的更迭,人为的篡改或歪曲,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很多谜团。历史上有无梅妃其人?杨贵妃是否真的自益马坡?隋炀帝为何开卓运河?唐代为何盛行斗鸡?……随着历史学的发展以及考古的最新发现,很多谜团已经拨云见日,但仍有很多至今仍然众说纷纭。 本书为隋·唐卷,以隋唐正史及当今历史学的研究成果及考古学的最新发现为依据,为中国隋唐时代的谜团提供答案,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内容推荐 本书以隋唐时代的正史及当今历史学的研究成果及考古学的最新发现为依据,为中国隋唐时代的谜团提供答案,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书中涉及中国隋唐时代的各种各样的谜团;本书集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及学术性于一体,每一篇文章除介绍历史谜团的来龙去脉之外,尽量综合诸家之见;对很多谜团,实际上本书并没有提供一个圆满的结论性的谜底,而是将每个谜团的诸家论说予以排列比较,引导读者去深入思考和探求;采取朝代为纵向、内容为横向的分类方法。 目录 一、帝王宫室 1.隋文帝为何“惧内”? 2.隋文帝暴崩之谜 3.唐皇室是“夷狄”之后吗? 4.晋阳起兵的首谋者是谁? 5.武则天为何杀掉章怀太子? 6.唐玄宗为何被奉为“梨园领袖”? 7.杨贵妃是否真的自缢马嵬坡? 8.历史上有无梅妃其人? 9.唐顺宗死因之谜 10.唐宣宗做过和尚吗? 二、将相群英 1.刘文静缘何被杀? 2.裴炎缘何被武则天处死? 3.杨国忠是如何发迹的? 4.杨炎死因之谜 5.王仙芝受降之谜 6.黄巢削发为僧了吗? 三、名流雅士 1.鉴真和尚真的双目失明了吗? 2.骆宾王下落何处? 3.陈子昂是如何死于非命的? 4.李白是汉人吗? 5.李白是捞月而死吗? 6.刘禹锡是什么地方的人? 7.李商隐与牛李党争之谜 8.自居易是汉人吗? 四、政事秘闻 1.隋朝为何如此短命? 2.隋炀帝为何开凿运河? 3.“玄武门之变”中的重重疑案 4.唐太宗废太子承乾之谜 5.安史之乱是如何爆发的? 6.马嵬坡兵变主谋之谜 7.永贞革新为何失败? 8.唐武宗为何大举灭佛? 五、军事史话 1.兵书《李卫公问对》是后人伪作吗? 2.唐太宗征高丽缘何失败? 六、行政司法 1.三省六部制是如何确立的? 2.十恶不赦之罪正式出现于何时? 3.唐太宗时期为何慎用刑罚? 4.中国封建社会集众律之大成的法典是哪部? 七、经济纵横 1.唐代庄园之谜 2.唐代飞钱之谜 3.唐代的对外贸易事务司设于何时? 4.杨贵妃喜食的荔枝产于何处? 八、科技之光 1.种痘术出现于何时? 2.火炮是何时发明的? 3.雕版印刷术发明于何时? 4.青花瓷发明于何时? 5.水纹纸产生于何时? 6.最早的牙刷出现于何时? 7.算盘发明于何时? 九、典章礼俗 1.科举制度创立于何时? 2.武科考试如何进行? 3.古代妇女缠足之风俗起源于何时? 4.伊斯兰教何时传入中国? 5.称岳父为“泰山”起源于何时? 6.中秋节的由来 7.唐代为何盛行斗鸡? 十、文物考古 1.李世民为何用“六骏”装饰昭陵? 2.乾陵的石像为何是无头的? 3.武则天为何立“无字碑”? 4.瑞兽葡萄纹铜镜为何被称为“多谜之镜”? 5.佛真骨与法门寺之谜 6.唐代“景教碑”从何而来? 7.杜甫真墓究竟在何处? 十一、名胜古迹 1.隋炀帝建的迷建楼是在扬州还是在长安? 2.西安大雁塔之谜 3.乐山大佛到底有多高? 4.西湖白堤是白居易修筑的吗? 5.杏花村在何处? 6.岳阳楼建筑于何时? 十二、文艺撷英 1.《登鹤雀楼》的作者是王之涣吗? 2.《霓裳羽衣曲》的作者是谁? 3.李白名诗《早发白帝城》写于何时? 4.李贺缘何不写七言近体诗? 5.“锄禾日当午”一诗的作者是谁? 6.《五牛图》作者之谜 7.《霍小玉传》之谜 试读章节 独孤氏容貌秀丽,虽出身显赫,但生活俭朴,不好奢华,与崇尚简朴的杨坚十分合拍,婚后两人的感情甚笃。更为重要的是,独孤氏博览古今,对历代兴亡之事颇有见地,和杨坚的看法往往不谋而合,因而深得杨坚的宠爱与敬重。独孤氏认为夫妻之间只有真诚相爱,始终如一,才有幸福可言,希望丈夫能始终只爱自己,一生不纳妾。杨坚为了让妻子放心,就立下誓言:将来无论大富大贵都不会背弃妻子,也绝不和其他任何女人生孩子。 独孤氏处事果断,有远见卓识。她不顾杨坚的反对,为了给丈夫创造争夺天下的条件,毅然将女隋文帝杨坚、独孤皇后与宣华夫人像儿杨丽华嫁给周武帝的儿子宇文贽为妻。宇文贽生性顽劣,喜好女色,并不是一个理想的女婿人选,因此杨坚对这门亲事颇有微词。之后,周武帝去世,宇文赞继承皇位,成为周宣帝,女儿杨丽华也被顺利地封为皇后。杨坚也因此而跃升为上柱国、大司马,位同丞相,在皇帝外出时总揽政务。之后,杨皇后因规劝皇帝而冒犯天颜,周宣帝逼皇后自尽,还想要杀掉杨氏一族。多亏独孤家族及其他大臣讲情,杨坚一家才转危为安。此事令独孤氏寝食难安,她认为只有让丈夫外放,才能有机会实现大计。经过多方努力,大象二年(公元580年)五月,杨坚被外放扬州。正要上路之际,内宫突然传来皇帝饮酒中毒昏迷不醒的消息。独孤氏认为时局动荡,是一个很重要的机会,力劝丈夫暂缓离京。她积极谋划,让杨坚假装失足扭伤不能行走,留在京城。之后,她又千方百计地使杨坚成为辅政大臣。宣帝驾崩后,年仅7岁的皇太子宇文阐即位,杨坚独揽朝政。宇文氏诸王对此非常不满,设“鸿门宴”要谋杀杨坚。多亏属下拼死相救。杨坚才幸免一难。独孤氏规劝丈夫借机起事,杨坚回想起当年相士赵昭所说的“必大诛杀而后定”,终于下定决心,诛杀了宇文氏诸王,夺取了帝位。杨坚取得政权后,建立了隋朝,独孤迦罗母仪天下,顺理成章地成为“独孤皇后”。从一定意义上说,隋文帝能统一中国,独孤皇后功不可没。 独孤皇后才智过人,对政事非常关心,暗中令宦官监察朝政,发现有不妥的地方,就在私下里对文帝婉言进谏。文帝也常常采纳她的意见,宫中上下都十分敬重她,把她与文帝称为“二圣”。 当时,一个突厥人出售一包世所罕见的夜明珠,要价八百万钱。幽州总管阴寿将此事奏禀独孤皇后,建议将这包珍贵的夜明珠买下来上缴国库。独孤皇后说:“此非国家所需。当今戎狄屡屡犯边,将士疲劳,不如用这八百万分赏有功者。”满朝文武听到此话后都交相称贺,对独孤皇后赞誉有加。独孤皇后处事公正,不徇私情。她的表弟大都督崔长仁仗势欺人,奸淫妇女,按律当诛。隋文帝看在她的面子上,本想赦免其罪,但独孤皇后以国家之事为重,将崔长仁处以死刑。 一天,杨坚趁独孤后染病卧床之机,宠幸了尉迟迥的孙女尉迟贞。独孤皇后听闻此事后大怒,趁杨坚上朝的时候,处死了尉迟贞。杨坚看到尉迟贞的惨死景象,一腔怒火无法发作,只好骑马跑出宫外。大臣高颖劝杨坚以天下为重,杨坚怒气难平,直到午夜才回到宫中。独孤皇后也觉得自己做得有些过分,就向文帝认错。此事平息后,独孤后的行为方有所收敛。 独孤皇后不但不愿文帝宠幸其他女子,也讨厌群臣及诸子宠爱姬妾。大臣中凡有姬妾生子者,独孤皇后就会在文帝面前吹枕边风,轻则令皇帝多加斥责,重则贬其官职。太子杨勇为人宽厚,但生活奢侈,喜爱女色。他与嫡妃元氏性情不合,经常冷落她。元妃患病死去后,独孤皇后以为是杨勇所害,心中益发不平,经常对文帝说杨勇的坏话。晋王杨广生性狡诈,善于逢迎,沽名钓誉。他为了取悦于母亲,不惜杀掉自己与其他姬妾所生的骨肉。杨坚原本对太子十分信任,常让他参决政事,但积毁销骨,对太子渐加猜忌。最后,隋文帝被狡诈虚伪的杨广所蒙蔽,废掉了并无多大过错的原太子杨勇,成为大隋江山的掘墓人。 隋文帝对独孤皇后一往情深,直到独孤皇后去世,隋文帝才开始宠幸宣华夫人陈氏和荣华夫人蔡氏。对于隋文帝的“惧内”之事,古往今来人们做出了种种猜测。有人认为,隋文帝为誓言所限,才不得不对独孤皇后宠爱有加。也有人说,是因为独孤皇后秀外慧中,杨坚因敬重独孤皇后的政治才干才对其言听计从。还有人认为,隋文帝是为了息事宁人,而对独孤皇后多加礼让。但隋文帝以帝王之尊而“惧内”还有待学者们进行研究考证。P2-4 序言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如雄风携带着岁月的尘埃和先人们的铿锵行迹绵延而来。然而,由于年代的久远,朝代的更迭,加上人为的篡改或歪曲,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很多谜团。商纣王真的是暴君吗?周公有没有想篡位?韩信到底有没有谋反?……玄武门之变的真相真如史书所说吗?秦桧到底是忠是奸?……孝庄皇太后有没有下嫁多尔衮?顺治皇帝是否出家?……随着历史学的发展以及考古的最新发现,很多谜团已经拨云见日,但仍有很多至今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甚至有些谜团可能永远也无法破解。 我们对于历史总是好奇的,总想探寻几千年前的古人究竟都发生了哪些故事,有着怎样的功过是非,过着怎样的生活,创造了怎样让人惊叹的文明。然而,古人们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把他们的秘密深深地埋藏起来,让我们只可看到一点点端倪,却无法探寻到全部。 余秋雨说:“伟大的文明就应该有点神秘。”中华文明的伟大就注定了其神秘性。帝王后妃的离奇故事,将相群英的奇闻轶事,名流雅士的高风亮节,政治军事的尔虞我诈,典章制度的制定执行,文物古迹的探索发现……这些都极大地激发着人们探究历史细节的好奇心。 本书以历代的正史及当今历史学的研究成果及考古学的最新发现为依据,为中国上下五千年的谜团提供答案,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在编撰的过程中,我们力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于是本书有了如下的特点: 1.开阔视野,提供丰富而准确的历史知识 书中涉及中国历朝历代的各种各样的谜团,从帝王宫室到将相群英,从政坛风云到军事史话,从经济科技到行政司法……可谓林林总总,应有尽有。每个条目所涉及的谜团,均以历代正史为依据(野史及传说虽备一说,但本书所不采),因此具有可信性;其文字深入浅出,中学生即可看懂,大学生及广大文史爱好者也会感兴趣。 2.指点迷津,为“解谜破案”提供线索 本书集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及学术性于一体,每一篇文章除介绍历史谜团的来龙去脉之外,尽量综合诸家之见。如“顺治皇帝死因之谜”,即提出多种说法:一是死于天花,二是于五台山出家,最近根据郑成功后人的家传手抄本又有一种死于厦门海战的说法,本书一一加以介绍。 3.开发智力,激发读者阅读历史的兴趣和热情 对很多谜团,实际上本书并没有提供一个圆满的结论性的谜底,而是将每个谜团的诸家论说予以排列比较,引导读者去深入思考和探求。读史因为有各种各样的谜,才会使读者有所悟,才会进一步激发对历史的兴趣。 4.脉络清晰,便于读者系统掌握历史知识 市场同类书或是按朝代为线索,或是按内容分门别类,但采取朝代为纵向、内容为横向的分类方法,是本丛书的一个创举。纵向上,本书分为六卷,分别为先秦·秦汉卷、三国·两晋·南北朝卷、隋·唐卷,五代·宋卷、元·明卷、清·民国卷;横向上,本书的每一卷又细分为帝王宫室、将相群英、名流雅士、政事要闻、军事史话、行政司法、经济纵横、科技之光、典章礼俗、文物考古、名胜古迹以及文艺撷英等十二个大部分。由此可见,本书条理更清晰,涵盖知识面更广阔。 与曾经风行一时的“戏说历史”不同,在本书中,对每一个历史谜团,以史料或前代学者的研究成果为依据,力求言必有出处。编者以严肃科学的态度在综合历代史料及权威历史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将历史研究的科学性、知识性、探索性融为一体,充分展示历代迷团的复杂和深奥,引领读者做一次特殊的历史之旅。 探索的过程是严肃的,同时也是充满趣味的。在这本书中,读者会看到各种匪夷所思的结论,好奇心与求知欲的双重满足会在阅读的时候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书中的每一个观点都不是为了吸引人的眼球而抛出的骇人听闻的说辞,也不求对问题给出结论性的答案,重要的是我们提供一种探寻历史的思维模式,让读者朋友自己去对话历史、去亲近历史、去了解历史、去探寻历史,并据此得出自己的认知与判断。我们共同走完这次历史之旅,相信您已不仅仅是个阅读者,而且是个思考者。 历史早已过去,想完全还原终归是不可能的。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尽可能地还原历史,无限接近于历史,满足每个对历史感兴趣的人的探知欲。我们希望自己能够做到最好,也希望读者能够认可我们的努力。 本书编委会 2008年7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历代未解之谜(隋唐卷)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徐宪江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长安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175955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6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78 |
出版时间 | 2009-01-01 |
首版时间 | 2009-01-01 |
印刷时间 | 2009-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7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09 |
丛书名 | |
印张 | 1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61 |
宽 | 184 |
高 | 2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