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无尽的追问/少儿科普系列/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少儿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套大科学家为青少年写的书。这些大科学家都已走过近一个世纪的人生旅程,他们用平实而睿智的文字,讲述了自己一生中求学、从事科学研究和做人的故事。读者从中看到的是一个个坚强生命的奋斗历程,是几十年来中国科学发展的历史,更是一种高尚的人格精神。

内容推荐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一个孩子要健康成长,成为对国家和民族有用的栋梁,离不开阅读活动,需要从众多优秀作品中汲取智慧、汲取营养。为给广大少年儿童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作家和出版工作者在辛勤劳动。收入这套书系的作品虽然只是他们无数成果中的一部分,但值得我们骄傲、值得我们珍惜。

目录

写在前面

做一个像岳飞那样的人

有她一份功劳

刻苦读书的中学时代

爱上物理学

祖国在我心中

擦肩而过的一项重大发现

从山东大学到浙江大学

流亡大学

特逗的新年礼物

探索神秘的中微子

小小湄潭成了“大学城”

师生情谊

北京在召唤

一枚珍贵的纪念章

发现反西格马负超子

化名17年

解开原子弹之谜

茫茫戈壁上的蘑菇云

法国总统的惊讶

三次地下核试验

特殊的X光机

在所长的岗位上

为和平利用核能而呼吁

“863计划”的提出

最满意的一项研究

后记

试读章节

1920年秋天,我小学毕业了。我还想继续读书,就拉着外婆,去找大哥商量。大哥知道我读书用功,成绩好,支持我继续读书。外婆就说让我跟表兄崔雁冰到上海浦东中学去读书,她说:“有表兄关照,我们也就放心了。”

动身去上海之前,大哥又叮嘱我:“目前家境不好,你在外面读书,一要节俭,不能乱花钱;二要用功读书,才不辜负家里辛苦供养你的一番心意。”大哥能让我到上海去上中学,我很领他的情。我也下决心,到中学一定好好读书,学好本领。

从我们家到上海,先要乘船,再转乘火车。这是我第一次坐火车,因为有表兄领着,所以不害怕。到了上海,乘上有轨电车,叮叮当当很好玩。这一路上,一切都感到新鲜,两只眼睛好像不够用。

到了浦东中学一看,这个学校真大!有中学还有小学。教学楼里除了教室还有实验室,校园中间是大礼堂,礼堂前面是运动场,后面是操场。操场上有游泳池、旱冰场。另外还有两个饭厅、两座学生宿舍。和沙溪小学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浦东中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校门口迎面的一尊铜像。铜像大理石的基座上刻着“杨公斯盛遗像”六个大字。杨斯盛就是这所学校的创始人。表兄给我讲了杨斯盛先生的故事。

杨先生是浦东人,从小就没有了父母,因为家里很穷,没有钱读书,13岁就到上海学做泥水匠。他聪明、勤奋,练了一身好手艺。他还讲义气,肯帮助人,在工友中很有威信,大家都信赖他。30来岁,他就承建了上海外滩的海关大楼。从这以后,他在上海就有了名气,生意从此兴旺起来。慢慢地他积蓄了一些钱。到老了,他回想起自己从小失学,没有文化,一生吃了许多苦头,就决定把积蓄的钱拿出来办学校,让贫苦的孩子也能进学校读书。

1904年,他委托黄炎培先生在他的家乡一一上海浦东先建一所小学;1907年又建成中学。1908年,杨先生去世了,为了纪念他,大家捐款在校园里建了这座铜像。

我听了这个故事,非常感动,杨先生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间。我为自己能进这所学校读书感到庆幸,感到自豪。我也从内心感谢外婆、大哥,特别是表兄。

表兄崔雁冰是学校的教务主任兼英语教师,他领我拜见一些老师,安排我的食宿,嘱咐我要听从老师的教导,遵循校规,好好用功读书,各方面为我考虑得很周到,还叫我有困难就随时去找他。我一辈子也忘不了这份恩情。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当时我就想,表兄工作很忙,我决不能给他找麻烦,自己一定要努力,取得好的成绩,为表兄增光。

杨斯盛先生不仅办起了这所学校,还为学校立下了校训,就是“勤、朴、诚”三个字。全校师生遵循这条校训,培养起良好的校风、学风。同学们勤奋好学,朴实无华。星期天除了上街买书和学习用品,很少有人到上海市区去玩耍,都在学校里读书。

我学习也很刻苦,用4年时间学完了中学全部课程,成绩优秀。尤其是英文和数学,在那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我英文的先后有两位老师,第一位身体不大好,教了一年就不教了;第二位老师叫严琬滋,他教得非常好,在课堂上常常要我们用英语回答问题,并且要求同学之间用英语互相对话,所以我们的英文进步很快。

我最喜欢数学课,教数学的周培老师曾经在国外留过学,吸收了外国的一些教学方法,讲课灵活,不面面俱到。他鼓励我们自学,让我们多做练习。学校里有数学小组,我们班几个爱好数学的同学,也自动组成了一个自学小组,周老师很支持我们小组的活动,经常出一些课本上没有的题让我们练习。

有一次,他出了一道几何题,我想了几天都没有解出来,心里很着急。后来偶然受到一个动作的启发,想出了答案,不用说有多高兴。我马上跑去找周老师,一口气说出了解这道题的方法。老师听了也笑了,他拍着我的肩说:“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再难的题目都能解决。”这句话在我的脑子里刻下了深深的印记,几十年都没有忘记,每逢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就想起老师的这句话,马上就有了信心。在周老师的指导下,中学毕业时,我们自学小组已经学完了大学一年级的课程——微积分。学好微积分很重要,这为我后来搞科研打下了基础。

P9-11

序言

呈现在各位读者朋友面前的是一套荟萃了十几年来我国出版界推出的众多优秀少儿作品的精选书系,共三个系列:一是少儿文学系列,二是少儿科普系列,三是少儿图本系列。这些作品都是从历届“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奖的获奖作品中采撷出来的。

由中宣部组织评选的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从1992年开始,已评选了10届,历时16年。每次评选中,少儿读物都是评选组织者和评委们关注的重点。入选的作品,本着让少儿读者爱看、读了受益的原则,注重思想性、艺术性与可读性的统一,许多作品发行量很大,许多艺术形象为孩子们耳熟能详,有些作品虽然已经出版了许多年,今天读来,仍让人感动、让人爱不释手。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一个孩子要健康成长,成为对国家和民族有用的栋梁,离不开阅读活动,需要从众多优秀作品中汲取智慧、汲取营养。为了给广大少年儿童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作家和出版工作者在辛勤劳动。收入这套书系的作品虽然只是他们无数成果中的一部分,但值得我们骄傲、值得我们珍惜。今天,我们征得图书作者和出版单位的同意,把这些优秀作品汇集起来,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所属的江苏人民出版社重新编辑出版,奉献给广大的读者朋友,特别是今天的少年儿童读者朋友。我们相信,优秀作品的生命力可以穿透时光的隧道,不断给人们带来快乐,带来力量,带来美的享受。

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少儿书系

编辑委员会

2008年4月

后记

故事就讲到这里。你们看了以后,就知道我这个人很平常,小时候家境不好,父母早逝,靠外婆和哥哥抚养长大。成年后,又遇到战争,别的事情不会做,就去教书,也做一点研究工作。新中国成立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够做我想做的研究工作,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尽自己一份力量。

我没什么值得夸耀的,但有一点可以说一说,这就是我好动,肯动手,喜欢做实验。现在我90岁了,只要有可能,我还做实验。我脑子里总存放着一些问题,想啊,想啊,一个问题想不通,就去想另一个问题。有机会我就向别人请教,不论他是科学家,还是我的学生,都抱着向人家学习的态度。一个人懂的知识太少了,应该互相学习,互相启发。所以,我能够不断地学到一些新东西。

我总是有许多想做的事情。1984年4月18日,德国西柏林大学授予我一份荣誉证书,纪念我在柏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50周年。据说这项荣誉是为获得学位50年后仍然在科学第一线的科学家而设立的,我能获得这个荣誉,感到很高兴,这是对我的鼓励。

我的缺点很多,就学术上讲,我做事、研究都不深不透;其次是不懂理论,不懂电子学,更不懂计算机,这对我的科学研究工作是个很大的障碍,但现在已无可奈何。“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古语我现在体会更深。希望青少年朋友们以我为鉴,做比我更多的工作,做得比我更好。最后,我送给你们三句话:

知识在于积累,

才智在于勤奋,

成功在于信心。

王淦昌

1997年9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无尽的追问/少儿科普系列/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少儿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淦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4051189
开本 32开
页数 14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08-05-01
首版时间 2008-05-01
印刷时间 2008-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1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6.11-49
丛书名 少儿科普系列
印张 4.6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0
145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7:2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