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在孔子解诗实际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意逆志”的理论,对孔子以“仁义”为标准的人格美和人格美的形成,都作出了合理的解释,从而发展并完善了孔子的思想。《孟子》记录孟轲言行的一部著作,也是我国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本书孟子对人性的光辉一一作了述评,着重从文学、历史学、社会学的角度,进行新的阐释。
| 图书 | 孟子(人性的光辉)/国学基础教程 |
| 内容 | 编辑推荐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在孔子解诗实际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意逆志”的理论,对孔子以“仁义”为标准的人格美和人格美的形成,都作出了合理的解释,从而发展并完善了孔子的思想。《孟子》记录孟轲言行的一部著作,也是我国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本书孟子对人性的光辉一一作了述评,着重从文学、历史学、社会学的角度,进行新的阐释。 目录 出版说明/1 前言/3 第一章 人性本善/1 一、人皆可以为尧舜/3 二、义利之辨/7 三、性命之辨/11 四、善端的扩充/17 五、善养浩然之气/22 六、从孟子到朱子/31 第二章 保民而王/39 一、王霸之辨与劝霸行王/41 二、与民同乐/49 三、天时、地利、人和/53 四、诛一夫与弑君/56 第三章 义礼之学/63 一、法先王/65 二、爱有差等/71 三、经与权/75 第四章 制民恒产/79 一、仁政之始/81 二、生态保护/86 三、赋敛有度/88 四、防止垄断/93 第五章 教以人伦/97 一、教化至上/99 二、父子主恩/103 三、“孝”的两难境地/109 四、君臣主敬/115 五、尊贤使能/123 六、夫妇有别/128 七、长幼有序/132 八、朋友有信/135 九、劳心与劳力|138 十、华夷之辨/144 第六章 天赋尊严/149 一、“耻”的重要/151 二、圣之时者/156 三、大丈夫的标准/162 四、狂狷、中庸与乡原/167 结束语/173 篇目索引/174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孟子(人性的光辉)/国学基础教程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赵昌平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549573 |
| 开本 | 其他 |
| 页数 | 174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34 |
| 出版时间 | 2008-07-01 |
| 首版时间 | 2008-07-01 |
| 印刷时间 | 2008-07-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16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B222.5-49 |
| 丛书名 | |
| 印张 | 9.2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250 |
| 宽 | 169 |
| 高 | 14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53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