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苏乡下少年出家之后,辗转经过上海,再落脚台湾,前半生的旅程,因为时局战乱,脚步仓皇纷乱。从台湾,再到加拿大、美国、欧洲,后半生的旅程,因为心念愿力,足迹错落但坚定。
这是圣严法师的自传,也是法师第一本在西方社会出版的自传。故事从圣严法师出生于中国大陆农村讲起,历经少年出家,在时局纷乱时到上海寺院生活,直到加入军队撤退来台。
经过十年的军旅生活后,重新剃度,之后辗转到日本留学、美国弘法,于世界各地往返,实现弘扬佛法的宏愿。
本书为你提供一个更宏观、更客观的角度,来看待法师自己的人生。让读者用新的眼光看待圣严法师。
圣严法师,1930年出生,2009年舍报圆寂,少年时代于狼山出家后,历经经忏、军旅生涯,而后再度出家。随后曾闭关苦修,也曾到日本留学、美国弘法,于59岁创立法鼓山。生命对法师而言,就是一场实践佛法的历程。法师虽然曾获选为“四百年来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五十位人士”之一,却仍自喻为“风雪中的行脚僧”。回顾自己的一生,即使颠沛流离,但法师仍禀承临济及曹洞两系法脉,未曾停歇于世界各地指导禅修、弘扬佛法,接引无数东西方人士。
法师“文化僧、学问僧”的形象深植人心,被文化界喻为稳定人心的力量。除创立中华佛学研究所、法鼓大学以培养高等研究人才外,也与不同教派、不同宗教进行合作与对谈。而透过演讲、参与国际性会议、举办各项国际禅修等方式,法师汉传佛教代表人的国际级地位,也早已深获东西方社会的肯定。
本书是第一本在大陆公开发行的圣严法师自传,向你提供一个更宏观、更客观的角度,来看待法师自己的人生。也为你提供一个全新的视点,让读者用新的眼光看待圣严法师。法师打破疆土,他不仅是台湾人的法师,也是世界人的法师,为国际知名的宗教领袖。
我在一九三○年,马年,农历的十二月四日出生,是家中六个孩子中的老幺,那年我的母亲四十二岁,父亲四十一岁。据我母亲说,我出生时,非常瘦小,没比小猫儿大多少,很多人还说我看起来像只田鼠。于是我的父母亲给我起了个名字——保康,永葆健康。
我出生的地方靠近小娘港,位于扬子江入东海的海口西边,我对这地方没什么印象,因为就在我出生几个月后,一场大水把所有的东西都冲走了,我们的家,我们的田,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消失在河里了!
大水过后,我们先到南通附近的亲戚家暂住,接着搬到了上游,离海约一百五十公里,正对着南通港,一处名叫长阴沙的地区,父亲在租来的一亩农地上搭起了一间三间房的茅草屋,我们一家人就住了下来。
夏季时,白天很热,夜间则有河边吹起的凉风,穿透芦苇编织的墙壁送进了凉意!冬季时,天暗得早,大雪把我们覆盖住了,用泥土把茅草的缝隙补起来御寒。如果有钱买灯油,就拿旧布条做灯芯点燃小石灯,我的母亲、姐姐们会在灯下做针线活、编织;我的父亲和哥哥们则在编麻绳和做芒草鞋。
我们全家住在同一个房间里,和衣而睡,床实际上是四支木桩支撑着的木板组合成,上面铺着干草,再盖上棉布被子。早饭是玉米或燕麦粥,有时是没有味道的,因为没钱买盐!
老幺的工作就是到田里捡拾动物在夜间留下的粪便。我把狗、马和驴子的排泄物铲到草篮里,再把铲柄穿过草篮提把,举起草篮扛在肩上,然后继续寻找下一堆粪便,铲柄上有个钩子固定着草篮的提把。这夜间的粪便,和我们的粪便(收集在户外粪坑中的大陶土罐中)就成了田中的肥料。
我的父亲和哥哥们是技巧熟练的渔夫,无论是撒网捕鱼,或是涉水走入扬子江的渠道中赤手抓鱼,都是高手。我们家在两个渠道中的一块土堆高地上,扬子江横跨整个地区,显得巨大、深邃及寒冷。在广大的天空下,这块地是那么的平坦。江边筑着堤堰,马路开在高土上,除了河堤上,看不到绿树,所有可耕地都种着谷物。
我们汲取河水灌溉农田,一个人骑踏在水车上,稳定地踩着踏板,通过大轮子的转动,将盛在轮片间的河水输送到田里,水牛帮我们犁田,像是朋友般,所以,我们从不认为它们是食物。我们不曾拥有水牛,唯一的一头还是借来的!
除了捡拾粪便外,我还要拾草喂猪与羊,喂猪的草要先煮过,羊可以吃生的;除了草之外,我们别无余物可喂,我们饲养、变卖牲畜,换取盐、糖、油、布,我们很难得吃到肉。
我的父亲和哥哥们也常到外地为其他地主工作,他们带着午餐以及在田间炊食用的锅盆,一早离家上路,带着的工具有形似板球短槌的短柄铲子、镰刀,用来挖掘黄豆根茎的铁钩子及装土的竹篮子。耕种的作物有黑麦、棉花、黄豆、稻米、小麦、蔬菜、红萝卜、瓜类、花生,及做药用油的百合花苞。
在家里,我们燃烧棉花及黄豆的枝梗,生火炊食,厨房的台面是用黏土覆盖砖头砌成的,使用的餐具是筷子及用来盛着一天三顿粥的粗糙陶碗,陶碗粗重到即使掉在地上都不会破裂。午餐和晚餐,我们会在浓粥中加入地瓜和腌渍菜。发酵过的咸味萝卜干加在平淡的粥中增添了美味,是难得的佳肴。
我们物资贫乏,工作辛苦,但在记忆中,一家人过得很快乐。我的父母亲是完美的结合,从来没有看过他们争执、吵架,主要是因为我的母亲,她是一个非常聪明、有能力的人。我的父亲只要去田里工作,提供家人食物与金钱;而我的母亲则支撑着整个家,主导着我们的生命。我的父亲非常感恩我母亲,他接纳了母亲的坚强与力量,而我的母亲则以敬爱回报他。 他们之间真诚付出的相处之道,深深地影Ⅱ向了我,每当我与人互动时,我会学习着与他们和谐融洽地相处,就像我父亲对待我母亲一般,他的行为、想法和心意,皆受到她的智慧与意志引导。
七年后,我们再次搬回长阴沙,我目睹了洪水带来的灾害,虽然我们住在几里外的村落,未受到直接的伤害。我记得有一回,天空下了一个多月的雨,台风接连地来,风不停地起、不断地飚,雨则是绵密地厮打着。经过几天的狂风暴雨,天空暂时放晴,接着又不停地继续下起雨来,如浪潮般的雨,浸湿了一切!一星期后,长江水位开始上涨,河水蔓延到边上的土地,水位上涨的速度愈来愈快,土壤与绿树全被吞噬,江边堤防也被冲断了。我们不再需要那踏水车的人来引水灌溉,田里处处充满了鱼!P14-17
我今年七十九岁,我的一生是近代中国社会的缩影。西方读者或许知道这本书中所描述的历史变迁,但不是那么熟悉。出版这本自传的动机是想与西方读者接触连结。这本书的内容与我前两本中文自传及另一本中文传记均不同。只有一小部分内容是中文自传曾刊载的,大部分是新的。
这本书可说是我一生的回忆,由印象和记忆所及,所以不是完整的纪录,因为有李世娟及Kenneth Wapner(编辑者)的采访,我才能追溯过去的经历。对我来说,个人生命中的细节是不足为道的,但对读者而言,或许会觉得有趣。这也是两位采访者不断地再回来找我访谈的原因,所以,我要感谢他们,我也要感谢Doubleday出版社出版这本书。
感恩、祝福我所有的读者。
圣严法师是一位伟大的人生导师,我对他的学养与智慧充满信心,也钦佩他在东西方推广佛教的贡献。能够身为他的友人,我感到非常荣幸。
——一行禅师
出身贫困的孩子,发大愿,度众生。圣严师父的执著与从容,给我启发,给我力量。
——林怀民
回忆师父如此慈悲的智者,我如何能用文字语言表达心中的感悟?唯有推荐这本《雪中足迹》给大家,请一起用心感受“人间净土”的境界。
——李连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