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原名《延安文人》,写作于1996年,初版于2000年,现更名为《延河边的文人们》再次出版。作为学术专著,书稿内容没有作学术观点上的根本改动,但作者仔细校订了原文,修订、充实了部分史实材料,增加了几篇相关文章作为附录,还选配了一些相应的历史图片。
图书 | 延河边的文人们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原名《延安文人》,写作于1996年,初版于2000年,现更名为《延河边的文人们》再次出版。作为学术专著,书稿内容没有作学术观点上的根本改动,但作者仔细校订了原文,修订、充实了部分史实材料,增加了几篇相关文章作为附录,还选配了一些相应的历史图片。 内容推荐 延河,流过延安,流进黄河,承载着一代知识分子的生死歌哭,命运浮沉,深刻地溶入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悄然地化入几代中国人的精神血脉。 此水此河,与海相连。延安文人的命运,浓缩着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人生密码,折射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风雨霞光,也制约着20世纪后半期,以至于21世纪前期中国社会几乎每一个生命的生活品质和价值尊严。 关注延安,其实就是关注我们自己! 目录 自序 引言:肤肉恩施 第一章 奔向延安 1·1 叛逆者、逃亡者与追求者 1·2 “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 1·3 亲吻着圣地的热土 第二章 圣地如斯 2·1 战时共产主义理想国 2·2 心中黄河歌如涛 2·3 纷繁的文事 2·4 在不能安身处安心立命 第三章 清洁精神 3·1 与己无关的整风 3·2 与己有关的“讲话” 3·3 不可或缺的牺牲 3·4 从整风到审干 3·5 从审干到抢救 第四章 走出延安 4·1 劳心者与劳力者 4·2 精神的家园 4·3 走不出的起点 附录一 外国文人在延安 附录二 延安文化活动大事记 附录三 关于“党内斗争为什么这么严酷”的通信 附录四 关于设立“延安学”的学理依据 初版代后记访学千里到延安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延河边的文人们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朱鸿召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中心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730106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1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90 |
出版时间 | 2010-02-01 |
首版时间 | 2010-02-01 |
印刷时间 | 2010-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0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663.5 |
丛书名 | |
印张 | 20.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30 |
宽 | 165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