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考古学是考古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是民族科学的一支亲缘学科。其研究领域是什么?研究方法有何特点?其社会价值和理论意义怎样?这些问题是本书论述的内容之一。
边疆民族地区田野发掘和考古调查所积累的大量实物资料,各地区丰富的考古文化遗存,是民族考古学工作的成果和民族考古学进行理论研究的物质基础,也为历史学等相关的人文科学及自然科学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构成本书的主要篇幅。本书努力将重要的、典型的、最新的民族考古学资料和研究成果加以提炼、概括,以利大家参考。
图书 | 民族考古学概论 |
内容 | 编辑推荐 民族考古学是考古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是民族科学的一支亲缘学科。其研究领域是什么?研究方法有何特点?其社会价值和理论意义怎样?这些问题是本书论述的内容之一。 边疆民族地区田野发掘和考古调查所积累的大量实物资料,各地区丰富的考古文化遗存,是民族考古学工作的成果和民族考古学进行理论研究的物质基础,也为历史学等相关的人文科学及自然科学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构成本书的主要篇幅。本书努力将重要的、典型的、最新的民族考古学资料和研究成果加以提炼、概括,以利大家参考。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什么是民族考古学 第一节 民族考古学的形成及研究领域 一 民族考古学形成的物质与理论基础 二 民族考古学的范围、对象与资料 第二节 民族考古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一 民族考古学与文献史学的关系 (一)民族考古学与普通文献史学的关系 (二)民族考古学与民族历史学的关系 二 民族考古学与民族学、民俗学和民族古文字学的关系 三 民族考古学与体质人类学和古生物学、古地质学的关系 四 民族考古学与现代科技学科的关系 第三节 民族考古学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一 民族考古学对物质文化史和古代民族史的贡献 (一)民族考古学再现了物质文化发展史 (二)民族考古学成果可以印证史实、补充史料和匡正史籍的讹误 二 民族考古学对弘扬民族文化、繁荣经济的促进作用 三 民族考古学对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团结及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 第二章 民族考古学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 第一节 考古地层学 一 考古地层学的理论认识 二 考古地层学的基本规律 第二节 器物形制学 第三节 中国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理论 第四节 民族志与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 一 民族志类比法 二 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方法 第三章 东北地区民族考古 第一节 史前文化遗存与东北文化区 一 史前文化遗存 二 东北文化区 (一)东北文化区的范围与文化特征 (二)东北文化区的分区、文化序列及其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地位 第二节 高句丽考古 一 墓葬 二 城址 第三节 渤海考古 一 城址与佛教建筑遗迹 二 聚落遗址与窑址 三 墓葬类型与分期 第四节 契丹辽考古 一 墓葬分布与分期 二 城址、窑址、塔寺 第五节 女真金考古 一 墓葬 二 城址 三 聚落、窖藏和窑址 四 界壕 第四章 北方地区民族考古 第一节 匈奴考古 一 春秋战国时期匈奴青铜文化遗存 二 秦汉以来的匈奴文化——融入华夏文明的进程 第二节 鲜卑考古 一 慕容鲜卑遗迹 二 拓跋鲜卑遗迹 三 北魏遗迹 四 吐谷浑遗迹 第三节 党项西夏考古 一 城址、居址 二 窑址、窖藏 三 墓葬 四 石窟、寺塔、碑刻 五 出土文书 第五章 西域考古 第一节 塞人、乌孙与突厥考古遗迹 一 塞人文化遗存 二 乌孙土墩墓 三 石人石棺墓 四 岩画 第二节 罗布泊地区史前文化与楼兰鄯善考古 一 罗布泊地区史前文化遗存 (一)孔雀河古墓沟墓地 (二)铁板河三角洲古墓 (三)罗布泊小河墓地 二 楼兰鄯善考古 (一)古城与佛寺 (二)汉晋墓葬 第三节 尼雅、且末、克里雅古代遗存 一 尼雅精绝考古 二 且末墓葬 三 克里雅河流域古代遗存 第四节 于阗考古 一 古代民族语文和汉语文文书 二 古城陶窑和冶铁遗址 三 佛教建筑遗迹与遗物 四 墓葬 第五节 焉耆与龟兹考古 一 焉耆考古 (一)城址、墓葬 (二)寺窟 二 龟兹考古 (一)龟兹地区史前文化遗存 (二)古城遗址 (三)石窟与寺庙 第六节 车师与高昌考古 一 车师考古 (一)车师墓葬与苏贝希文化 (二)交河故城 (三)北庭遗迹 二 高昌考古 (一)高昌故城 (二)墓葬及出土文书 (三)宗教遗迹 第六章 西藏考古 第一节 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一 旧石器与细石器遗存 二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三 早期金属时代与先吐蕃文化遗存 第二节 吐蕃考古 一 吐蕃文化遗存 (一)昌都地区相皮(香贝)类型 (二)林芝地区 (三)拉萨曲贡遗址与墓葬 (四)山南地区 二 吐蕃考古文化的承传及与其他文化的联系 (一)吐蕃考古文化的承续和发展 (二)吐蕃文化与其他地区文化的关系 第三节 岩画、文书、金石碑刻与宗教等文化遗存 一 岩画 二 吐蕃文书与简牍 三 金石、碑刻 四 宗教建筑与艺术 第七章 西南地区民族考古 第一节 云南古代民族的考古学文化 一 石器时代的远古文化遗存 二 青铜时代的滇文化 (一)青铜器的出土地点与种类 (二)青铜文化的地区类型 三 云南古代青铜文化与其他地区民族文化的关系 第二节 贵州古代民族的考古学文化“ 一 贵州远古文化遗存 二 青铜文化遗存与夜郎考古 (一)青铜文化遗存 (二)青铜文化的特点 第三节 巴蜀文明的考古发现 一 巴蜀文化遗存 二 巴蜀文化的特征及与周围文化的关系 第四节 大石墓、石棺葬文化源流及其族属” 一 大石墓遗存考察 二 石棺葬遗存考察 第五节 南诏、大理国考古” 一 城镇、聚落遗址与障塞(长城)遗迹 二 火葬墓遗物 三 纪事碑刻与摩崖刻石 四 寺塔、石窟、宗教建筑、艺术等文物 第八章 华南地区民族考古 第一节 楚文化考古 一 城址、宫殿遗址 二 矿冶、陶窑遗址 三 墓葬 (一)湖北楚墓 (二)湖南楚墓 (三)河南楚墓 第二节 百越文化考古 一 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二 青铜时代——先秦文化遗存 三 秦汉时期文化遗存——百越同中原文化的交融整合 第三节 海南岛与南海诸岛考古 一 海南岛考古 (一)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二)青铜文化遗存 (三)墓葬 (四)窑址、塔址、城址 (五)碑刻 二 南海诸岛考古调查 (一)西沙群岛史前和战国秦汉以来遗址、遗物 (二)东沙群岛中华文化遗存 (三)南沙群岛考古调查 第四节 香港、澳门考古 一 石器时代 二 青铜时代 三 秦汉以来文化遗址遗存 第五节 台湾考古 一 旧石器时代 二 新石器时代 三 金属时代 结语 插图引用及参考资料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民族考古学概论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恒杰//张雪慧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福建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1105828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5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555 |
出版时间 | 2009-03-01 |
首版时间 | 2009-03-01 |
印刷时间 | 2009-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5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74 |
丛书名 | |
印张 | 22.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福建 |
长 | 259 |
宽 | 184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5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