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讲故事说诡辩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搜集了中外历史上以及现实生活中将近160个诡辩故事加以整理分类,应用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对它们进行逻辑分析,指出错在何处。说明任何诡辩都是由于违背了正确思维的规律和规则而形成的谬误,并进而揭露了诡辩的实质和危害。

本书旨在通过对一些生动有趣的诡辩故事进行逻辑上的剖析,使读者明白诡辩思维究竟错在何处,帮助他们提高对各式各样的诡辩术的逻辑敏感性和识别能力,并能应用逻辑知识给以揭露和驳斥。

内容推荐

什么是诡辩?通俗地说,就是讲歪理、假理,强词夺理,甚至蛮不讲理。喜欢诡辩的人在与人交谈或辩论中,常常玩弄种种诡辩手法迷惑对方,迫使对方同意他的观点或做法,以实现他的某种目的。对方即使明知不对,也一时难以反驳。但这种伎俩,“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庄子·天下》篇)

本书搜集了中外历史上以及现实生活中将近160个诡辩故事加以整理分类,应用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对它们进行逻辑分析,指出错在何处。说明任何诡辩都是由于违背了正确思维的规律和规则而形成的谬误,并进而揭露了诡辩的实质和危害。

本书文字流畅,故事情节生动有趣,逻辑分析简要精确,击中要害。阅读本书,既可以获得初步的逻辑知识,又能提高对形形色色诡辩的识别能力。

目录

导语/1

1 概念应用中的诡辩术/1

 引言/1

 实例分析/2

 你想学什么/2

 我根本不认识孙中山/4

 面条我没有吃/5

 你有什么了不起的/6

 一个人有三个头/7

 你是头上有角的人/8

 本官何曾亏了你/8

 天机不可泄露/9

 你现在不是也在讲话吗/11

 他们两人怎么会没有矛盾呢/11

 这是快车嘛/12

 对吸烟也应一分为二/12

 我的那一份不要了/13

 任何人都是自私的/15

 物质消灭了/16

 快把饭钱算给巴依/17

 爸爸聪明还是儿子聪明/19

 何谓“先生”/20

 他比你更有理(礼)/20

 空酒瓶等于装满酒的瓶/21

 用不着你操心/22

 爱情价更高/23

 这老头子,也不怕人笑话/24

 “立场坚定”与“头脑僵化”/25

 王阳明看花/27

 汪伦巧言邀李白/28

 哪有如此算法/30

 还欠款两千元/31

 “向前看”与“向钱看”/32

2 判断应用中的诡辩术/36

 引言/36

 实例分析/37

 “嘴不好”与“眼下没有什么”/37

 请你明天早点来/39

 父在母先亡/39

 我吸烟时从不工作/40

 不行也行,行也不行/41

 立等可取/42

 要不要“既签名又盖章”/42

 红军失败了吗/43

 我吃了就等于他吃了/44

 “情有可原”与“理无可恕”/46

 誓联/48

 标点滥用/49

 我抽烟一定不背着您/50

3 违反同一律的诡辩术/52

 引言/52

 实例分析/53

 “靠得住”吗/53

 看电影是好事还是坏事/54

 抬杠/54

 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56

 这场官司要不要打/57

 影响别人,又不影响你/59

 雄辩症/62

 由谁来决定是非呢/64

 一场关于铃铛的争论/65

 大狗是你的爸爸/67

4 违反不矛盾律的诡辩术/71

 引言/71

 实例分析/72

 一个武器商人的推销术/72

 变色龙/73

 塞翁失马/75

 不立起就是立起/77

 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78

 到底是谁洗澡了/80

 善变的胡屠户/82

 “我说谎”/84

5 违反排中律的诡辩术/88

 引言/88

 实例分析/89

 “苏模棱”的为官之道/89

 “好好先生”/90

 你对被害人是否早就怀恨在心/91

 兔子伤风/92

 要成材还是要不成材/94

 啊呀!这孩子啊/96

6 违反充足理由律的诡辩术/100

 引言/100

 实例分析/101

 登徒子好色/101

 这孩子的爸爸是游水名手/102

 三呼“最小”与“最大”/103

 无功就是有过/105

 贼的儿子一定是贼/107

 看病最不贵的是中国/108

 浪费时间等于图财害命/110

7 演绎推理中的诡辩术/114

 引言/114

 实例分析/115

 照相机是我的/115

 杀盗非杀人/117

 老虎是老动物/118

 犬是羊/120

 日远长安近还是日近长安远/121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123

 我这也是学雷锋/124

 人命是你谋害的/125

 你能叫得它答应你吗/127

 是遭到憎恨还是获得称赞/128

 你不要着急/129

 “宁要……不要……”/131

 农民总是要出钱的/133

 澄子亡缁衣/134

 反正我是不必去了/135

 他们是朋友吗/137

 死后甚好/139

 子死不忧/140

 没有人说谎/141

 玉米粥比爱情好/143

8 归纳推理中的诡辩术/146

 引言/146

 实例分析/148

 简单枚举法中的诡辩术/148

 统计法中的诡辩术/151

 1.在统计推理中故意使用“偏向样本”/151

 2.统计单位上的诡辩术/153

 3.根据主观需要,玩弄“统计数字”/155

9 类比推理中的诡辩术/161

 引言/161

 实例分析/162

 “太阳绕地球旋转”与“上帝创造世界”/162

 工人应听资本家的支配/163

 发展商品生产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复辟/164

 不要斤斤计较嘛/165

 人性与水性/166

 治偏枯之药/169

10 论证中的诡辩术/172

 引言/172

 实例分析/173

 人生就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斗争/173

 王顾左右而言他/174

 讲外国人的主义就是卖国/175

 她是我的妹妹/177

 过于执断案/178

 上帝是存在的/180

 地球的那一面没有人和花草树木/181

 白马非马/182

 “飞毛腿”追不上乌龟/184

 飞矢不动/185

 天有姓吗/186

 名家手笔,果然不凡/189

 他是不大关心逻辑的/190

 两小儿辩日远近/191

 张仪见楚王/195

 尹文论“士”/198

 行人靠右走,那左边留给谁呢/201

11 反驳中的诡辩术/206

 引言/206

 实例分析/207

 吃饭决定思想体系/207

 你这个猴子子孙的资格是从哪里得来的/208

 叫你演还不如他呢/210

 你的话说错了/211

 写妓女还得去卖淫吗/212

 你为什么还要拿工资和奖金/212

 没有人扔东西,你们不就失业了吗/213

 你卖的鸡蛋是臭的/214

 是禽兽吗/216

12 商品广告中的诡辩术/220

 引言/220

 实例分析/221

 请名人作为商品的形象代言人/221

 设计电视画面,诱人产生某种联想/222

 打着权威机构或名牌的旗号促销/223

 夸大商品的功能和作用/224

 抬高自己,贬损他人/225

13 商品推销者的诡辩术/227

 引言/227

 实例分析/227

14 解读几个诡辩命题/231

 引言/231

 实例分析/231

 物方生方死/23l

 山与泽平/233

 鸡三足/234

 龟长于蛇/236

 火不热/236

 孤驹未尝有母/238

 轮不碾地/239

 飞鸟之影,未尝动也/240

后记/242

试读章节

引言

概念、判断、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判断是由概念组成的,推理是由判断组成的,所以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是我们的思维借以进行的基础。逻辑学要求我们在思维过程中,力求做到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合乎逻辑。因而,如果在概念上出了问题,就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和推理。

概念有两个重要的逻辑特征,即任何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外延是概念所反映的一类对象,这些对象都具有概念的内涵所反映的属性;概念有不同的种类,各种概念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关系;概念是通过语词表达的,概念和语词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逻辑学提供的关于概念的基本知识,是我们正确应用概念的必要条件。

诡辩论者在概念应用中的诡辩手法主要有:玩弄语词游戏,利用歧义词、谐音词混淆概念,故意曲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主观地应用概念的灵活性等等。

实例分析

你想学什么

有一个青年跋涉千山万水,来到大西洋百慕大群岛三角海域中的一个小岛上,去找隐居在那里的一位哲学家,目的是想学些深奥的知识。见到这位哲学家后,青年说明了来意。不料这位哲学家是位诡辩大师,几句话就把青年弄得糊里糊涂。

哲学家:你是想学知识的?

青年:是的。

哲学家:你已经知道的东西,是你想学的吗?

青年:不,我不想学已经知道的东西。

哲学家:那么,你是想学你不知道的东西了?

青年:是的,我想学我所不知道的东西。

哲学家:如果你根本不知道有马,你能想到要学习关于马的知识吗?

青年:不,不可能想学关于马的知识,因为我根本不知道有马。但是,哲学家啊,我是知道有马的,人世间确实有马这种动物存在。

哲学家:且慢。我问你什么,你回答我什么,你不要岔到其他地方去。让我再问你:如果你不知道百慕大三角海域中有一座神秘的小岛,你能想到要去学习关于这个小岛的知识吗?

青年:不会想去学习关于我根本不知道的小岛的知识。

哲学家:在太阳系小星带有一颗外星人发射的“外星人造小行星”,这颗小行星你当然不知道。你能想到要学习关于这颗小行星的知识吗?

青年:不,不可能想要学习关于它的知识。

哲学家:那么,你不知道的东西,也不是你想学习的东西了?

青年:是的。

哲学家:你刚才说,你已经知道的东西,不是你想学习的东西;现在你又说,你不知道的东西,也不是你想学的东西;而事物总不外乎是你已经知道的东西,或者是你还不知道的东西;所以,没有什么东西是你想学习的了。

青年:是这样的吧?!

哲学家:如果没有什么东西是你想学习的,那么,你来到这里又是为了什么呢?

经过哲学家这番诡辩,这位青年似乎也搞不清楚自己究竟是为了什么而来的。 这位哲学家不愧为偷换概念的魔术师。那么,他是用什么“魔术”把一个向他求知识的青年诱入其设下的陷阱而不能自拔?让我们略作分析。

从哲学家开头提出的三问和青年作出的三答可以看出,他们最初讨论的问题是:你是否想学习关于你已知其存在的事物的知识?这个问题实际上又包含两个小问题:①你已知某事物存在,而且你已经掌握了关于这个事物的知识,你是否还想学习?②你已知某事物存在,但你尚未掌握关于这个事物的知识,你是否想学习?对前一个问题,青年的回答是否定的;对后一个问题,青年的回答是肯定的。

在这段对话中,二人所使用的“东西”一词,表达的都是“知识”的概念。岂知哲学家紧接着又以三个假设句的形式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你是否想学习关于你尚不知其存在的事物的知识?这就偷换了原来讨论的问题。青年对于这个问题作了否定的回答。于是哲学家又问:“那么,你不知道的东西,也不是你想学习的东西了?”这又偷换了概念。本来“东西”一词在前面是表达“知识”的概念,在这里,哲学家把它偷换为表达“事物”的概念。青年没有看出这一点,他被上面接连的三个问句弄懵了,结果上了当,作出了肯定的回答。接着哲学家又在“东西”这同一个语词形式内塞进了“知识”和“事物”两个不同概念,迫使青年不得不违背初衷地接受他得出的“没有什么东西是你想学习的”结论。这位青年就是这样被哲学家弄得昏头昏脑,自己也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P1-4

后记

我写了一本《故事里的诡辩术》的小书,出版后颇受读者的喜欢。现在,根据出版社的意见,我对原书作了个别的删改并有较大的补充,字数约为原书的四分之三。新增内容除了在原书各部分中加写了一些实例,还单独增写了“商品广告中的诡辩术”、“商品推销者的诡辩术”和“解读几个诡辩命题”的专题。另外,在各个专题的后面还加了一些“思维训练”题,供读者自己去分析和解读。书名改为《讲故事 说诡辩》。在写法上仍如原书,即将增添的诡辩实例分类纳入形式逻辑的理论框架之中,但这种分类只有相对意义,因为一个诡辩故事里同时存在几种逻辑错误。

作者的主观愿望是:通过对一些生动有趣的诡辩故事进行逻辑上的剖析,使读者明白诡辩思维究竟错在何处,帮助他们提高对各式各样的诡辩术的逻辑敏感性和识别能力,并能应用逻辑知识给以揭露和驳斥。我的这个愿望能否实现,只能由读者作出回答。我欢迎广大读者及专家能够对本书从写法到内容提出批评和建议。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阅了一些逻辑学著作及相关资料,给了我很多帮助。在此,我谨向这些著作的作者和资料的提供者致以诚挚的谢意。我还要向齐鲁书社的同志特别是本书的责任编辑李兴斌、李军宏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于惠棠

2008年3月于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讲故事说诡辩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于惠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齐鲁书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319878
开本 其他
页数 24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8-06-01
首版时间 2008-06-01
印刷时间 200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逻辑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12.5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04
19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13: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