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金鱼文化
内容
编辑推荐

蓄养金鱼作为中国民间游艺的传统项目,体现着中国人独特的审美好尚和生活情趣。今走,传统的选种、育种方式已逐渐为大规模的工业养殖取代,懂行的玩家看了,难免摇头。本书即是对传统金鱼文化的一次系统梳理,由文博大家王世襄先生辑录古今相关著述十余种。

本书可供广大传统文化爱好者参阅赏读。

内容推荐

蓄养金鱼作为中国民间游艺的传统项目,体现着中国人独特的审美好尚和生活情趣。今走,传统的选种、育种方式已逐渐为大规模的工业养殖取代,懂行的玩家看了,难免摇头。本书即是对传统金鱼文化的一次系统梳理,由文博大家王世襄先生辑录古今相关著述十余种:前半部分为今人著述两篇:刘景春先生所撰《北京金鱼文化概述》,从作者六十余载的实践出发,记述了老北京四合院内的养鱼方法和品种讲究;《金鱼家化史与品种形成的因素》为生物学专家陈桢教授所著,通过大量考证和深入研究,呈现了对中国金鱼的变异、进化和遗传因素的完整认识。后半部分汇集明清以来有关的珍贵文献和图谱,包括《金鱼品》、《朱砂鱼谱》、《朱鱼谱》、《金鱼图谱》、《虫鱼雅集》、《金鱼饲育法》六种,及近人周瘦鹃《养金鱼》和郑逸梅《金鱼掌故》二文,理趣俱足,可供广大传统文化爱好者参阅赏读。

目录

北京金鱼文化概述

金鱼家化史与品种形成的因素

中国金鱼文献辑存

 金鱼品

 石砂鱼谱

 朱鱼谱

 金鱼图谱

 虫鱼雅集

 金鱼饲育法

附文

 养金鱼

 金鱼掌故

试读章节

余一酷爱金鱼之鱼迷也,有六十年豢养金鱼之历史,在悠久的养殖金鱼过程中,尽尝其中之滋味,苦、辣、酸、甜亲历无遗。对金鱼之培养与金鱼之性状略知一二。今以个人粗浅认识节略述出,以供同好参考;若能对金鱼之发展起推波助澜之作用于万一,实亦非始料之所及也。在短暂之时间中,草拟拙见,仅以用水、饲喂、供氧以及良种品位之要端,揭要成文,以一得之见奉献同好。非感言述,实乃对金鱼爱好涌动之一端也。若蒙垂青,敬希赐教。

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的中国金鱼,体型多样、体态丰腴、特点突出、姿态纷呈,以其独特之魅力活跃于世界文明之苑。世界各国有识之士多有爱之入迷者,亦有玩赏陶醉者。或以之点缀厅堂,或以之点缀庭院,或以其家化演变阐明生物演化之规律者。间或亦有倾力效专业豢养之规模,以收多品种整体配搭之效者。规模小者养育一两盆,亦是以修心养性、心旷神怡成为精神之慰藉。若能在家中豢养金鱼数盆,工作之余为宠物操劳片刻可以收怡情养性、活动身体之效也。

中国金鱼之远祖为鲫鱼而非鲤鱼。宋朝诗人曾留下“沿桥待金鲫”以及“我爱南屏金鲫鱼”之句,说明当时主人已注意到灰色的鲫鱼脱色成为橘红色的金鲫。这些诗句产生于11、12世纪,与今日相隔约八百余年。这就是说金鱼在家化过程中实实在在发生巨大的惊人变化。这个事实支持了达尔文生物进化的理论,也阐明了物种变化的可能性,从而增强了人类改变世界的信心。金鱼形态的变化即金鱼在进化的过程中,通过变异、遗传和人工选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正符合进化论的理论。应当更正确地说,中国金鱼发展之过程与达尔文的进化论不谋而合;而中国金鱼之进化过程,早于达尔文进化论产生三百多年前已经开始。经过家化变异之金鱼虽不能跻身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列,亦为卓有成效的科学研究之硕果。中国金鱼之豢养,既有助于科学研究,又可以怡情养性、活动身体,真一举数得之美事也。

容器

鲫鱼本梭形,体扁瘦,便游动。经多年人工豢养之后,体形逐渐缩短,体态肥厚丰腴。经过明朝盆养,鱼在较小之容器中生活,其活动受到限制,逐渐形成今日金鱼之体态。易尖头为宽头,易窄瘦为丰腴,易尖尾为宽尾,易二尾为四尾,易;溜肚为方肚。总之,今日金鱼之形态,更多地受赐于盆养。从幼苗养于盆中,加以人为的选择,金鱼体形宽厚,故谓之盆鱼。养鱼之容器愈大,鱼之跑动愈快,体力消耗愈多,成长之后愈接近于野鱼的体形。故养金鱼之容器不宜过大。同为一种金鱼,盆养之则体宽肚方,肥大丰厚;坑养之则体瘦细长,一望便知是坑秧子。故金鱼之容器不宜过大,但亦不宜过小,过小则影响金鱼之发育。

养金鱼之盆面积宜较宽大,要求口面大,深度浅。北京郊外烧制之鱼盆,以套数表示体积。【图1】一般为八套盆,口面直径为80厘米;十套为90厘米;十二套为1米整。所谓“套”者,套装之谓也。十二套最大,套装时放于最外面,其中套装较小之盆如十套、八套、六套等,套数愈小,愈置于内中。所谓十二套,夸大之称也,实际不能正好套装十二层。最常见者为八套盆,即口面直径为80厘米者。十套、十二套之瓦盆太稀少了。大盆烧制困难,非有较宽大之工作室,较多工艺精良之师傅不足以竞其务。北京之十二套大盆只有四十支,以后其中之一部分,落入来顺鱼场徐师傅手中,今已破坏殆尽,完整者只有二三支矣。稍小之十套盆亦不常见。大盆多是由北京东郊同顺盆窑烧制,用黄澄浆泥制胎,干后人窑烧制,烧成后,圆、正、平、稳,十分规矩。十套盆可容水九至十桶,一桶约可容水30余斤,则一支十套大盆可容水300余斤,可放中鱼六七尾,如有完整之大盆,放入五六尾中鱼,诚为一难得之景观也。八套盆可容水五六桶。同为八套盆,大小亦不尽相同。总之为常见之大盆,.可放中鱼四五尾。普通之八套盆,另作培养秧苗之用,或作给大盆木海倒水之用。瓦盆之优点为搬动方便,隔热好,养苔好,最重要的是养水好。

大容器以柏木板箍成,称为木海。【图2】木海一般的直径为1.5米,帮高约1尺,水深4、5、6寸。春秋水深要求4到5寸,夏天水深为5到6寸。水的深度愈浅,则水面接触空气面积的比例愈大,获得日晒愈多,既有利于水中空气之自然更新,更能促进光合作用,以供给金鱼足够的氧。盆的口面愈小,仍要放入较多的水,则必然加高水的深度,这样盆中之水既不能得到较多阳光之照晒,又不利于水中空气之更新,这都是不利于金鱼的生长的。若想养好金鱼,需要众多条件;但是最根本之要求,莫如供以充足之氧。缺乏鱼食,数日无碍;而氧则不可或缺,不可须臾离也。金鱼之成长,氧重于食。若给以足够量的水,供以足够量的氧,佐以一定量的饲料,金鱼即可快速成长。若给以足够之饲料而水的容积较小,即供氧较差,则金鱼成长缓慢,甚至因缺氧而不能成活。故养好金鱼之法,其突出之重点,为想尽一切办法供以充足之氧,换言之,即为使用宽松之容器。

若不具备箍制木海之条件,亦可用水泥及砖砌制鱼池;或用钢筋水泥打制鱼池。其优点为节省投资,缺点为不能搬动挪移。

究竟一盆水中放养多少尾金鱼为适合之密度呢?试以八套盆(口面直径为80厘米)之瓦盆言之。盆内可放六桶水,每桶水以30余斤计,可盛水约200斤,可放养三年鱼龄之中鱼五六尾。三年之中鱼长度约为10厘米。若为5厘米长之老秧子(二年鱼龄)可放12尾。若为2厘米当年之小秧子,可放24尾左右。最主要之关键问题为给放养之金鱼时刻提供充足之氧。这里再强调一遍,豢养金鱼之焦点问题,即时时刻刻给金鱼提供充足的氧,以保其活命。

养水

空气存在于水分子的间隙。水中空气之存量与水的温度成反比。水温愈高,空气含量愈少;水温愈低,空气含量愈多。以水温而言,水温为20到30摄氏度时,金鱼最为活泼。更确切地说,水温为25摄氏度时,金鱼最为活跃。每年春夏之交,金鱼交配甩子时,水温多在25摄氏度左右。P3-5

序言

先慈金氏讳章,花鸟画家,尤以金鱼荇藻蜚声艺苑。舅父北楼先生画室前有金鱼数盆,儿时常踮足扒盆沿观看。稍长,知中山公园、北海各有金鱼百余盆,每游必巡视一番,可谓有缘,但始终没有喜爱到家中盆养的程度,比起上房轰鸽子,下乡捉蟋蟀,金鱼未免太斯文尔雅了。更比不上后来着迷的请鹰逐兔,叱狗咬獾,只有玩得越野才越痛快。

不要以为金鱼文静,养者亦悠然闲逸。早就听说盆水需更换,晒后方能用。鱼吃小红虫,养者或亲自到郊外窑坑去捞,或由卖虫者送上门。金鱼过冬,备有专室,温度要求严格,以水面有薄冰而下不冻结为佳。鱼同人蛰,游动迟缓,减少消耗,来春方得无恙。

刘兄景春,与我同庚,住西城福绥境,曾在院校授历史及英文,平生爱金鱼及蟋蟀,故每于秋季走访。我虽与金鱼有缘,但对品种形态、贵贱优劣全不知晓。他一次迓我进门,盆边驻足,大说鱼经。从头部开始,继而鳃鳍,脊背到尾根一段,有几处隆起,各有讲求。尾形尤为重要,有关全身仪态。品种不同,要求各异,诸多要领,一两日后竞遗忘殆尽。只记得鱼色以蓝为贵,缸水全呈蓝意方是真蓝。聆听之余,使我联想到倘为不知鸽者言鸽,也将坠人五里雾中。谚日“隔行如隔山”是也。

我国以“花鸟鱼虫”概括多种玩好,由来已久。每种均有珍贵与低贱,稀罕与平凡之分。区别全在形象花色及鸣斗技能是否符合玩家的要求和讲究。实际上是多年来好尚的传承积累,赏心悦目、爱美审美的结晶,其中大有学问。如若不然,又怎能将传统玩好视为中华文化?

上世纪80年代景春兄将数十年养鱼心得写成《北京金鱼文化概述》一稿,凡容器、品种、育苗、喂养四章,约二万五千言,反映传统养金鱼的最高水平。唯因年老体衰,盆数逐年减少,但名贵品种,基本上均有彩片。刘兄曾拟与香港养鱼家陈启基先生及编印《中国金鱼之美》一书的陈镇平先生联系,借用部分彩照作为插图。旋知当代金鱼厂家均大量生产,与过去传统培育金鱼幼苗,随其成长,从千万尾中选留符合传统讲究者大异。即使慨允提供照片,亦难用作插图,只得作罢。

景春兄又认为书中应收集前人有关著作,借知金鱼发展过程。襄自荐可尽绵薄。为汇辑《蟋蟀谱集成》一书,于善本书目中见有关朱鱼著作若干种。明人屠隆、张丑之作及宝使奎《金鱼饲育法》均有丛书本。拙园老人之《鱼虫雅集》有光绪排印本。较为罕见者为上海图书馆所藏康熙蒋在《朱鱼谱》,蒙顾廷龙先生相助获得手稿复印本,可证明至清初期间金鱼有较大的进化。国家图书馆藏道光末成书之《金鱼图谱》,虽镌印欠精美,却是唯一木刻彩色套印本。1955年出版生物遗传学家陈桢著《金鱼家化史品种成因考》,学术价值最高。他用确凿的资料证明金鱼起源于中国,从野生金鱼中产生红黄色变异体,经过家化、盆养及有意识的选择,形成众多品种。不仅用科学方法作出确实可信的论证;书末列参考资料74种之多,足见用力之勤。陈氏虽成书较晚,却应置明清金鱼著作之首,涵盖数百年历史的金鱼文化。

景春兄曾拟将《概述》公诸于世,试为推荐联系,仅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同意接受,不意搁置年余,全无消息。时兄在病中,拟索回原稿。经通知该社,主编董令生女士将书稿及附图全部送还。此后念病中不宜打扰,未再代为联系出版事宜。

上述古今金鱼资料,襄均留有副本,置一纸箱中,希冀日后或有出版可能。日前三联书店编辑见到箱中资料,认为有关传统玩好文化,值得整理出版。经赴福绥境访询,痛悉景春兄已于2005年10月逝世。襄未能于兄在世时协助出版此书,内疚殊深,深感遗憾,只得回忆往日交谊,略述经过,用以代序。

襄左目失明已十多年,右目视力亦锐减,用放大镜阅读,仍感困难。编辑本书过程中,幸蒙李经国先生热情推荐,延请沈阳大学文化传播学院孙熙春先生对书中所收古文献进行点读,并请中央美术学院刘涛先生辨认手写草书,于此深表感谢。

王世襄

二○○七年五月十五日,时年九十有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金鱼文化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景春//陈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28129
开本 其他
页数 1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2
出版时间 2008-04-01
首版时间 2008-04-01
印刷时间 2008-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家庭家居-宠物
图书小类
重量 0.3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S965.8
丛书名
印张 7.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212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17: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