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国学典籍奥义,寻绎传统文化脉络,追溯民族精神本源,探索未来文化方向。
《潜夫论》共三十六篇,多数是讨论治国安民之术的政论文章,少数也涉及哲学问题。它对东汉后期政治社会提出广泛尖锐的批判,涉及政治、经济、社会风俗各个方面,指出其本末倒置、名实相违的黑暗情形,认为这些皆出于“衰世之务”,并引经据典,用历史教训警告当时的统治者。把社会的黑暗动乱的根源归之于统治者的昏暗不明,把治理乱世的希望寄托在明君和贤臣身上。
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图书 | 潜夫论/国学新读本 |
内容 | 编辑推荐 解读国学典籍奥义,寻绎传统文化脉络,追溯民族精神本源,探索未来文化方向。 《潜夫论》共三十六篇,多数是讨论治国安民之术的政论文章,少数也涉及哲学问题。它对东汉后期政治社会提出广泛尖锐的批判,涉及政治、经济、社会风俗各个方面,指出其本末倒置、名实相违的黑暗情形,认为这些皆出于“衰世之务”,并引经据典,用历史教训警告当时的统治者。把社会的黑暗动乱的根源归之于统治者的昏暗不明,把治理乱世的希望寄托在明君和贤臣身上。 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目录 序 《潜夫论》通说 赞学第一 务本第二 遏利第三 论荣第四 贤难第五 明暗第六 考绩第七 思贤第八 本政第九 潜叹第十 忠贵第十一 浮侈第十二 慎微第十三 实贡第十四 班禄第十五 述赦第十六 三式第十七 爱日第十八 断讼第十九 衰制第二十 劝将第二十一 救边第二十二 边议第二十三 实边第二十四 卜列第二十五 巫列第二十六 相列第二十七 梦列第二十八 释难第二十九 交际第三十 明忠第三十一 本训第三十二 德化第三十三 五德志第三十四 志氏姓第三十五 叙录第三十六 参考文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潜夫论/国学新读本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符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河南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1091757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8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32 |
出版时间 | 2008-03-01 |
首版时间 | 2008-03-01 |
印刷时间 | 2008-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0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234.931 |
丛书名 | |
印张 | 18.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河南 |
长 | 231 |
宽 | 150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