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感动中国的深圳人
内容
编辑推荐

深圳作为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过30年的发展 ,深圳已由一个荒凉的小渔村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深圳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杀出一条血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用事实证明改革开放的正确性……

值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编者特别编写了《感动中国的深圳人》这本书,撷取了30年来,在深圳这片土地上无数建设者中涌现的杰出代表。

内容推荐

值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编者特别编写了《影响中国的深圳人》和《感动中国的深圳人》两本书,撷取了30年来,在深圳这片土地上无数建设者中涌现的杰出代表。在他们中,有锐意革新的政治家,有财富雄厚的投资商,有抢占商机的淘金者,也有闯生活谋发展的打工者。这些人既有在各个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才俊,也有充满爱心、扶危济困的普通人,还有不畏强畏强暴、勇于和恶势力作斗争的勇士。

本书为其中之一的《感动中国的深圳人》。

目录

郭春园:享誉一方的苍生大医

丛飞:爱心大使

陈观玉:特区活雷锋

许凌峰:中国募师支教第一人

李樱樱:大山深处孤身支教

张海文:建立“爱心之家”

余彭年:中国慈善大王

承明:生命因爱而灿烂

李传梅:背着婆婆去打工

陈亮:追述尖兵

封昌红:充满爱心的女企业家

李永刚:见义勇为的勇士

邬俏璇:佳人助产士

熊永兰:从普通女工到“十大杰出青年”

费英英:用爱心温暖孤残儿童

罗伟清:身残志坚,传递温暖

刘德英: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

杨剑吕:布衣青天

蒋开儒:把握时代脉搏的艺术家

靳伟杰:舍己救人的好老师

李秋霞:义工志愿者的楷模

乇绮红:身残志坚的体操冠军

曹艳:感动深圳的特教老师

王祚炳:见义勇为治安勇士

毛卫平:湖湘赤子

张淑芬:胸怀大爱的共产党员

郑卓辉:乐善好施的“士著”企业家

郭如贞:深圳劳务工首位全国劳模

曾柳英:爱心母亲

陈锦花:义工捐髓第一人

李泓霖:从中国走向世界的志愿者

张佳欢:用歌声创造奇迹

后记

试读章节

河南洛阳白马寺旁,平乐村郭家,自清朝起就以正骨之术闻名。至郭氏正骨第四代传人郭建三时,郭家已享誉一方。

郭春园即为郭建三之子。郭春园1923年生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平乐村,是我国传统正骨四大流派之一“平乐郭氏正骨”的第五代传人。在郭春园少年时的记忆里,郭家在洛阳有一间五进大宅,可容纳百人同时问诊,常门庭若市。寻医问药之人,有步行来的,有被独轮车推来的,也有乘轿的。问病者不论贫富贵贱,一律要排队等候,没有人有什么特权。

这或许是医家风范,不过让郭春园印象最深的还是挂在四合院中央那棵老槐树上的竹篮。那个竹篮在每天开诊之时才会挂上去,是用来收诊金的。郭家看病并没有规定价格,患者给与不给,给多与少,全凭自愿。病人看完病后,或放些钱物或放米粮,实在什么都没有的,病好了,也常有自愿留在这里,或到郭家的田地里干些活,或是帮忙伺候几天别的病人,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另外,郭家祖辈、父辈还曾救治许多乞丐。除诊病分文不收之外,临走时还会给他们准备些药物,并让他们在家里吃顿饱饭。如此一来,洛阳附近许多乞丐无论是得了骨病还是其他病症,都会找到郭家。后来,有几十名乞丐用讨来的钱做了一块长6尺、宽2尺的匾额,还请秀才给题了两句这样的匾文: “仙目妙手,扁鹊流雅;和缓遗风,大医名家。”

这块牌匾让郭家颇为感动,于是将它挂在了郭家正宅的中央。

不过,郭春园继承家学却也有偶然。郭春园原名“景韶”,为郭家第11子。按照郭氏祖训,家传医术只得传给一两位学习成绩优异的长子或次子。郭建三一开始并没有将他培养成医生的想法。然而,景韶的聪慧以及对医学的兴趣却打动了专门负责郭家私塾的二伯郭春甫。二伯给他改名为“春园”,取了与自己这辈所用的“春”字,并最终说服其父,让他继承祖业学医。

郭春园不足10岁便开始学习家传医术,18岁已可随母亲和九兄郭景哲在洛阳从事骨科临床。

1965年,郭春园一手创建了郑州市骨科医院。凭他祖传正骨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这家医院发展迅速,到上世纪80年代,住院床位已经达到500张。他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都献给了这所他无比挚爱的医院。

在郑州工作那会儿,郭春园每天都会在医院边一个年轻小伙的小吃摊吃早点。不过,有一阵小吃摊一连几天都没开张。老郭向熟人问起,才知道原来是小伙子的腿骨折了。

“医院就在旁边,怎么没见来医院呢?”郭春园感到奇怪了,便一路打听找到了小伙子的出租房。房间里,小伙子一个人痛苦地躺在床上。老郭检查了小伙子的伤势,发现已经骨折好几天了,便急忙找人要将他送到医院。不料,小伙子却怎么也不肯去。

原来,常在医院边上摆摊的他早就听说郭春园是给国家领导治病的,他觉得自己连普通医生都看不起,哪有钱让老郭给看啊!岂知,在郭春园眼里,小伙子同过去那些在洛阳大宅外排队的人并无二致。老郭自己掏钱给小伙子挂了号,还亲自给他做了正骨手术。

在郭春园郑州的家里,一张木板床让客厅显得尤其不伦不类。这张床是他为随时到家里来看病的病人准备的。不管认识不认识,不管病人是一身泥还是一身土,甚至浑身是血,郭家的门一如从前向病人敞开着。

1985年,郭春园从郑州骨科医院退休。挂着个“技术顾问”闲职的他依然天天在医院坐诊看病。看他这样离不开病人,卫生部的一位领导对当时在郑州骨科医院坐诊的郭春园说:“老郭,你干脆到深圳去办一所医院吧!现在深圳的建设如火如荼,医疗跟不上,各种工伤病人不少,建筑工人受伤还要送到广州、佛山治疗,正需要像你这样的骨科专家。再说,现在郑州骨科医院的设施也不太好,你如果到那边挣了钱,也可以为医院添置更先进的设备。”  那时,郑州市卫生局刚刚批准老郭成立私人诊所。正是这番话让郭春园放弃了郑州的悠闲生活。

那个年代的深圳,不像现在这样繁华。老郭面临的是极为艰苦的环境和条件。批文、场地、设备、资金、人才……每一样都是摆在他面前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郭春园从深圳到郑州,足足走了58个来回。这是怎样的58个来回啊?郭春园每次来深圳连飞机都舍不得坐,就靠着火车一趟趟奔波。那时候的火车非常拥挤,夏天车厢里热得像闷罐一样。到了深圳就住价格最便宜的旅店,七八个人挤在一起,没有空调,夜里根本睡不着觉;在外办事,舍不得坐车,徒步走几公里是经常的事。因为劳累过度,前列腺炎多次发作,频繁尿血。但倔强的老人没有退缩,硬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初到深圳办医院,钱是最让人头疼的事情,上面并没有拨款,为了将医院尽快建起来,郭春园的手中除了一纸批文外,就只有价值5万元的旧医疗器械。郭春园把目光投向了当时农村涌现出来的一批万元户。他利用自己在郑州当地的影响力,亲自到十里八乡去借钱。他跟人家说:“你把钱借给我,等医院办起来了,我连本带息还给你,还帮你带一个孩子出来,把她培养成一个护士,你看好不好?”

要是换了别人,乡亲们也许不会轻易相信这样的承诺,可郭春园作为平乐郭氏正骨术的传人,在当地救死扶伤几十年,大家信赖他的医术,更信赖他的为人。于是,有钱的乡亲们都把自己的积蓄和孩子送过来了,有一个村子甚至一下子拿来了45万元!就这样,在乡亲们的支持下,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在郭春园手中诞生了。P2-4

序言

深圳作为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过30年的发展,深圳已由一个荒凉的小渔村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深圳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杀出了一条血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用事实证明改革开改的正确性。

在深圳这片热土上,曾经创造出无数的奇迹。在这里有以三天一层楼的速度建成的国贸大厦,当时被人们誉为“中华第一楼”;在这里有见证深圳特区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深南大道;有改革开放试管的蛇口。深圳率先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并以深圳速度迅速在南中国崛起,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典范,其成功经验被推广到全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天,深圳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经济建设蓬勃发展,进入了新一轮的发展高潮。抚今追昔,不禁让人感叹她的沧桑巨变。遥想当年,无数的有志青年来到这片热土上,用自己的激情和汗水,以拓荒牛的精神,施展自己的才华,使这座年轻的城市日新月异,成为时代的标杆。

值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我们特别编写了《影响中国的深圳人》和《感动中国的深圳人》两本书,撷取了30年来,在深圳这片土地上无数建设者中涌现的杰出代表。在他们中,有锐意革新的政治家,有财富雄厚的投资商,有抢占商机的淘金者,也有闯生活谋发展的打工者。这些人既有在各个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才俊,也有充满爱心、扶危济困的普通人,还有不畏强畏强暴、勇于和恶势力作斗争的勇士。

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存在,才使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更靓丽多姿,他们为深圳增添了更多的景致。希望通过对他们的描述来展现所有来深建设者的风采,让我们学习他们开拓进取的精神和不畏艰险的勇气,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在深圳的第二次创业中贡献自己的力量,把深圳建设成一个美丽的家园。

后记

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我们编写了《影响中国的深圳人》和《感动中国的深圳人》这两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编者查询、参考了许多国内外的相关图书、网站、资料及文章,并在参考文献中列明了所引用资料的出处与来源。但是,由于资料来源广泛而繁多,仍然有一些资料未来得及查明及标注出处,特此表示歉意。

对于部分直接引用的相关图文资料,我们一直在努力寻找版权拥有者并向其支付稿酬,但由于各种原因仍未联系到部分版权拥有者,希望版权拥有者看到本声明后及时与我们联系。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影响中国的深圳人》和《感动中国的深圳人》由张玉阁、李昌鸿、宁小军主编,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参与本丛书资料收集和编写的有匡仲潇、高淑芬、张野、郝惠文、刘珍、罗伟钊、李永江、鞠晴江、曹岘、王玲、王书晶、李春兰、王茂、张燕、段青民、张晓光、徐航、李国新、李宗坪、张玉枝、王海潮、陈波、秦广、安迪、朱仲华等人,他们以自己的辛勤汗水,为本系列丛书的编辑出版提供了不少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编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感动中国的深圳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玉阁//李昌鸿//宁小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天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474005
开本 16开
页数 25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08-11-01
首版时间 2008-11-01
印刷时间 2008-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865.3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61
187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5 9: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