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阿尔罕布拉宫/世界文化奇观之旅
内容
编辑推荐

风华绝伦的阿尔罕布拉宫,镂刻着格拉那达无尽的阿拉伯情怀。不仅是最古老的中世纪王宫,也隐含着悲壮而精致的摩尔文化。阿尔罕布拉宫是格拉那达的象征,原是摩尔人作为要塞的宫堡,建成后,其神秘而壮丽的气质无与伦比,使得这座宏伟宫殿,不仅成为回教艺术开在西班牙最璀璨的花朵,更是建筑史上重要的典型。于西元1986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本书是关于介绍这座伟大建筑物的专著。

内容推荐

西班牙南部的格拉纳达城内有一处富丽堂皇的宫殿,它就是阿尔罕布拉官。这个中世纪格拉纳达王国的宫殿群落,是西班牙封存最久的一个秘密。是唯一一处由穆斯林在中世纪建造,并保留至今的宏伟宫殿群以及一些附属建筑。有关阿尔罕布拉宫的记述,半是史实记载,半是民间传说或者是诚实的误传,再加上各个时期与日俱增的旅游者的肆意演绎和编排。宫中建筑物墙上有华丽的壁画,室内布满色彩绚丽的石膏几何纹饰和阿拉伯文字的图案,它们都是古代伊斯兰文化的珍贵遗产。它是每日游人不绝的旅游胜地,却少有人知道,它的丰体部分设计不是建筑师的作品,而是出自哲学家和诗人之手。这些建筑由比较奇特的角度相连接,处处相通,看上去并没有宏大的规划和整体设计过。但它在世界的艺术、文学史上有着不可比拟的影响。这也是世人对它珍惜和探究的一个原因吧。

本书是关于介绍这座伟大建筑物的专著,书中具体包括了:有毒的天堂、值得思索的宫殿等内容。

目录

大事记

序言

一 神话中的宫殿?

二 有毒的天堂

三 值得思索的宫殿

四 有关摩尔人的传说

做一次参观

试读章节

中世纪的西班牙,比其他地方更多地充满着穆斯林与基督徒的争霸斗争。阿拉伯人与柏柏尔人从8世纪初入侵伊比利亚半岛以来,几乎全部西班牙与葡萄牙都在穆斯林的统治之下,长达数百年。直到11世纪中叶,基督徒才在西班牙重新掌权。这可以说是那个世纪末发动的十字军东征的前奏。穆斯林在西班牙的占领中心,包括托莱多、科尔多瓦与塞维利亚,一个接一个地落入基督徒之手。15世纪末,格拉纳达的收复,结束了基督徒与伊斯兰两军数百年来的争斗。1492年1月,穆斯林在西班牙的最后一个立足点——格拉纳达穆斯林王国向天主教君王斐迪南与伊莎贝拉所率领的军队投降。格拉纳达的最后一位苏丹——阿卜杜拉·穆罕默德十二世(西方人称之为博布迪尔)在乘船去北非前,朝着他曾拥有的世界发出最后一声叹息,被流放到特莱姆森。(很久以后,查理五世头一次进入阿尔罕布拉宫时,宣称:“那个人失去的一切,由我拿回来了!”)

哥伦布是格拉纳达战役的目击者之一。1492年那一年,他起航横渡大西洋,本意是要找出一条去往东印度群岛的新航线。在这“发现之旅”与他做伴的,有一位会说阿拉伯语的犹太人,名叫刘易斯·德·托里斯。德·托里斯估计是担任翻译。15世纪后半叶,亚洲海域是由说阿拉伯语与波斯语的穆斯林主宰着海上贸易的,哥伦布到达东印度群岛的香料与丝绸市场时,就用得着翻译了。但是,哥伦布所登上的陆地,事实上是古巴,而他以为是日本。刘易斯·德·托里斯当时陪着他去同阿拉伯世界的一种名叫泰诺人的神秘的土著人打交道。同斐迪南与伊莎贝拉在西班牙屠杀穆斯林的最后一个据点一样,哥伦布以为他的王室恩主交付给他的使命,正是十字军征伐伊斯兰人的一部分。他希望渡过大西洋就可以直接同蒙古大汗交涉,让大汗允许传教士去印度传播基督教,并让他去到远东的香料产地,无须通过马穆鲁克或奥托曼帝国的中介人了。

两位陛下——善良的基督教与天主教的王子、基督教的虔诚信徒与传播者——把此一计划托付于我——克里斯托弗·哥伦布,让我到印度群岛上的这个国家,去拜见王子,去会晤人民,去见识他们的领地、他们的住所与其他事情,并去寻觅一种方法,可以让这些地区的民众皈依我们的神圣宗教。

以上摘自航海日志的一段文字,说明了哥伦布所奉的使命。在哥伦布的余生中,他仍沉溺于收复耶路撒冷的计划,以实现神圣的预言。然而,尽管格拉纳达的收复或征服是十字军东征的一次迟来的胜利,十字军时代已经过去,而西班牙在16世纪企图在北非建立属地也仅仅是短暂的成功。阿尔罕布拉宫算是西班牙一阿拉伯文化遗存最长久的建筑物了。斐迪南与伊莎贝拉占领格拉纳达后,许诺民众仍可信仰伊斯兰教,但是,十几年后,红衣主教希梅内斯①强迫伊莎贝拉发布一项敕令,给穆斯林两个选择:或是改宗基督教,或是遭流放。清真寺被关闭,大量阿拉伯文献被焚毁。后来,到了1560年代,腓力二世又进一步禁止阿拉伯语言、服装与习俗,于是,爱尔普沙拉高地的摩尔人起来造反了。到1570年,起义者被制服,或被杀,或沦为奴隶,或被放逐。19世纪信仰新教的英国的历史学家斯坦利·兰普尔曾写到他们失败后的情形:

对摩尔人的真实记忆,可见于最荒芜的凄凉痕迹,而过去,穆斯林曾在此地种植茂盛的葡萄、橄榄与玉米;从前聪明智慧的人民如今变得愚蠢、无知;整个民族迟钝、堕落,没有希望,在各民族中凸显羞辱。

阿尔罕布拉宫的一部分,倒是在基督徒统治下遗存下来了,因为基督徒把它看做是“收复”的胜利纪念物。不过看来真实的原因是斐迪南与伊莎贝拉搬进阿尔罕布拉宫居住后,看到了宫殿的华丽实在惊人。他俩对摩尔人的生活方式相当熟悉,有时候还喜欢穿阿拉伯长袍。阿尔罕布拉宫不仅在天主教君王的治理下遗存了下来,而且成为唯一的存留至今的中世纪穆斯林宫殿(尽管规模已比从前缩小)。几乎所有的八九世纪阿拔斯王朝各代哈里发在巴格达所建的宫殿,都已荡然无存。有些宫殿只留下一些残址,我们只能从文学作品中知晓一些情况。从836年至892年,萨迈拉成为阿拔斯王朝的首都,沿底格里斯河建起一串宫殿连绵40公里,但如今只能靠空中测量与考古发掘才能测出其房基的面积。在阿富汗的加兹尼,只残留少许加兹纳维宫的遗址。15世纪后半叶的土耳其苏丹在伊斯坦布尔兴建的托普卡匹宫,留存至今的,大部分都是近数百年内恢复起来的。

而在西班牙,10世纪倭马亚王朝在科尔多瓦郊外兴建的麦地那一扎哈拉宫,还可轻易见到它的殿基,甚至部分宫墙还屹立着(端赖考古发掘的进步,使游客每次去到该地游览都可见到矗立的宫墙)。然而,尽管有些人试图弄清阿尔罕布拉宫同麦地那一扎哈拉宫之间的渊源关系,无奈两所宫殿的遗址之间共同之处实在不多。首先,麦地那一扎哈拉宫是西班牙的倭马亚王朝鼎盛时期所兴建的,是一座豪华建筑,大量使用大理石、青铜,以及有银和金的马赛克。哈里发的接待厅,有一个巨大的水银池,水银的反光直射大厅的四壁与天花板。相对之下,阿尔罕布拉宫的豪华程度就差得多了。P14-17

序言

如果谁真能把历史画成一幅长卷,那么“世界文化奇观之旅”的几部小书一定就是这个长卷上最漂亮的几个部分。罗马大角斗场、帕台农神庙、阿尔罕布拉宫等欧洲的古迹从它们的名字到它们当时的作用,吸引着考古学者对它们的探究,也给百姓大众带来了知识性的启迪。

面对这些名胜奇观,我们的反应是什么?我们是否想知道,它们代表着什么?它们当时的作用和我们现在对它们的理解有什么不同?毕竟,我们和它们在历史上有着太长太长的距离,一个历史名胜,它的破败会使我们生出沧桑感,它的装饰会让我们感到美的熏陶,它的现代化的环境和布景能够使我们对它感到更真切,减少了我们和远古人物及事件的距离。由此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这些奇观告诉我们的故事。但是故事不一定是从最原始的地方讲起,比如罗马大角斗场建成于公元80年,而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断修葺完善的景观。有了这套书,我们可以对这些奇观以及它们代表的文化有更深一点的认识和感觉,而且,由此引发的感触可能就不仅是关于这些奇观本身的了。这种感觉,就是文化不死,传统不死,历史活在今天。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阿尔罕布拉宫/世界文化奇观之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罗伯特·欧文
译者 褚律元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品编码(ISBN) 9787100057295
开本 32开
页数 17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8-07-01
首版时间 2008-07-01
印刷时间 2008-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2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U-095.51
丛书名
印张 5.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3
139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11:1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