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的伯父周恩来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由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著,作家铁竹伟执笔。周秉德自幼在伯父身边长大,亲眼目睹、亲耳聆听了周总理鲜为人知、感人至深的故事,作者通过深刻的思考,饱蘸深情的笔触,将这一切传达出来。据悉,这是周恩来亲属所着的回忆总理的第一部书。

内容推荐

从常人的角度看周恩来,看到的是一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总理标准像;

从家人的视角再看周恩来,会发现他更为深邃复杂的人格魅力;

这幅真实展现周总理的全景图,对很多细节的记录,读来莫不令人感动、伤怀……

目录

前言

引子

第一章 初入中南海

第二章 西花厅的手足情

第三章 敬老养老是伯伯的家风

第四章 职业选择的标准,就看国家需要

第五章 爱情不能承受之轻

第六章 全国“大跃进”,西花厅“门庭冷落车马稀”

第七章 “文革”中飞来横祸

第八章 苦涩的辉煌

第九章 带着全家向无产阶段投降

第十章 百年纪念 千般思索

附:周氏家表

后记

试读章节

一位清瘦精干的叔叔领我进入了中南海。汽车进门,绕湖,过桥,再进门,一个一个的院门,一排一排参天的古柏,一声一声老鸹的嘶哑叫声从头顶传来,让12岁的我,手心冒汗,真觉得疹人,耳边顿时响起姥姥的话:老鸹叫,祸来到,要赶紧向地下吐口唾沫。我张开口刚想吐。抬头看看牵着我手的叔叔,又吞了回去。

很多人问过我,第一次进中南海一定是很激动,因为按常人想,这是皇帝老子住过的地方,也是中国共产党头头脑脑居住的地方,又是去见当“大官”的伯伯,当然心头乐开花。过去,听到这样的提问,我都笑笑没有实话实说。其实,走进中南海我不仅没激动,正相反,真正是有点失望。我原来渴望住的是天津那座有盛开的鲜花和绿茵茵草坪的白墙红瓦尖顶的三层小洋房嘛!

带我的成叔叔是个细心人,他瞧出我表情不自然,担心是我刚离开爸爸妈妈不习惯,是在想家,就不住地跟我讲话:中南海过去是清朝皇帝的御花园,因为中海、南海在这个院,所以就叫这个大院子中南海,而桥那边的是北海,就叫北海公园。咱们住的这个院子叫丰泽园,听说过去光绪皇帝被西太后软禁前在这住过。现在东边的北院住着毛主席,咱住在东边的南院。现在你伯伯正在外边开会,你先自己玩一会儿,等他回来我来找你。

我听话地点点头,自己在院子里转转。丰泽园坐落在南海的北面,园内正殿是颐年殿,现在是中央领导人开会、会客的地方。进院后,向东穿过几段走廊,便可看到由北向南排列着几进平房小院,我们就在南边的小院里。刚才听成叔叔说:北面的小院住着毛主席。我两眼笑成一条缝!毛主席我已有印象,天津解放后,到处都挂着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像,而且我还知道,毛主席是共产党里最高的官儿,现在能和他当邻居,我怎么能不兴奋!

只一小会儿,伯伯就回来了。他见到我,亲热地把我拉到身边,话音带着笑,说:“让我仔细看看你长得像谁!嗯,我看又像爸爸,又像妈妈!你叫什么名字?”

“大爷,我叫周秉德。”我看清了伯伯的脸,伯伯与爸爸长得真像!伯伯也有两道浓黑的剑眉,只不过伯伯的眼睛比爸爸的眼睛更明亮更精神,脸盘也比爸爸丰满红润,仿佛显得还年轻些。

听我叫大爷,旁边的叔叔学了句“大爷”,忍不住笑了。

“就叫我伯伯吧。”伯伯见我点点头,又说:“你伯母去上海了,过些天才能回来,我工作忙,你的生活就由这里的叔叔们照顾和安排。师大女附中要到9月1日开学,已经给你报了名。过几天你去考试,录取了,你就可以上学了。你住的是问书房,你可以在那多看些书。毛泽东伯伯就住在前面,他工作忙,不要去打扰他,行吗?”

“行!”明明是长辈,却用商量的口吻说话,让我感到一种自己已经是大人的快乐。但对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伯伯则永远认为都是我的长辈,一直要求我和弟弟妹妹都叫叔叔。直到1973年一天傍晚,我陪伯伯在西花厅院内散步,伯伯想到工作上的一个什么事,就高声招呼秘书纪东:

“小纪,小纪!”

我见秘书室关着门,担心伯伯的声音嘶哑里面听不见,就提高了声音接着叫了两声:“小纪。”

伯伯很不满意地瞥我一眼,声音严肃地纠正道:“怎么叫小纪?叫叔叔!”

“伯伯,我比纪东大好几岁!”

伯伯这才没说什么。

在丰泽园,我住在一排坐南朝北的房子里。从中间门进去,东边一间是伯伯的秘书杨超和罗迭夫妇的住房兼办公室,西边的一间书房中搭了一个小床给我住。屋里靠西墙、南墙有两排书柜,摆着许多我从未见过的书。

1949年6月30日刚吃完晚饭,“爸爸好!”随着一个甜美的声音,一个身材苗条、脸蛋漂亮的大姐姐快步进门,她与伯伯亲热地握手,那么自然,那么真情!记得刚到伯伯身边的第二天,我给妈妈发了一封信,其中写到自己有一个最特别的感受:这里兴握手礼。

伯伯拉过姑娘给我介绍:“秉德,这是维世姐姐,她的爸爸是孙炳文烈士,她是我和你伯母的干女儿,从苏联留学回来的维世。你们认识一下,这是我弟弟同宇的大女儿秉德。现在住在我们这里,开学就该上中学了。”

“姐姐好!”我乐乐呵呵地冲口而出。是啊,当时维世已经二十多岁了,我应该叫她姐姐,过去因为我是老大,从来没有一个大姐姐,今天突然有了一个漂亮姐姐,心里别提多高兴!

“秉德妹妹!”维世立即过来拥抱了我:“好亮的一双眼睛,好甜的一对酒窝!你现在住在这陪爸爸妈妈,这太好了,要不他们太冷清,除了工作,就是工作,要累出病的!我太忙,管不着他们,你可要替我管好他们,不准他们太累,不准他们太晚睡觉……”

“好了!”伯伯微笑着打住维世姐姐的话:“走,今天我带你们两个上天安门!”

原来,为了庆祝“七一”党的生日,这天晚上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活动。

那晚广场人山人海,十分热闹,而且还放了焰火。可是,12岁的我,一点不懂大人讲话的内容,不理解整个活动庄严神圣的意义,完全沉浸在突然有了一个漂亮的姐姐的兴奋状态中,像个小黏黏虫一样寸步不离维世姐姐,她走到哪儿,我跟到哪儿,她叫伯伯,我叫伯伯,她叫阿姨,我叫阿姨,叫归叫,全然不对号,一个晚上,只是在人群中钻来钻去,热闹极了,快活极了,连天安门左右是什么建筑也没弄清楚。时间已经飞逝。

谁曾想到,这是伯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带我上天安门。等我第二次再上天安门时,已经到了80年代,整整过了三十多年,是我花30元买了一张票上的天安门。伯伯和维世姐姐相继离开我二三十年了,我站在天安门城楼上,面对人民英雄纪念碑,在汉白玉的栏杆旁久久凝立,耳旁不断响起伯伯与众位领袖打招呼的熟悉乡音和维世姐姐清亮爽朗的笑声……离开天安门后,我突然发现自己仍然没有看清整个天安门广场的所有建筑——因为回忆的泪花一直蒙住了我的眼睛。 1949年8月28日,伯伯带着我到北京车站去接伯母。其实那次伯母是受毛泽东之命,代表我伯伯专程去上海迎请宋庆龄先生来北京共商建立人民共和国的大计。因为北京是孙中山先生当年去世的地方,宋庆龄先生有太多痛苦的回忆,她原本不愿意来,是伯母邓颖超带着毛主席和我伯伯周恩来的亲笔信又代表毛泽东主席和我的伯伯周恩来做了大量工作,她才肯来北京的。

那天,火车站里锣鼓喧天,伯伯和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都走到前面去与宋庆龄先生握手交谈。成叔叔把我领到伯母面前,还没介绍,伯母两眼一亮,脸上绽开了笑容,亲切地握住我的手,笑吟吟地说:“这是秉德吧!”

“大娘好!”我也是习惯成自然,脱口而出的还是天津的习惯称呼。

“就叫我七妈吧!好吗?”伯母把我揽在身边,轻声在我耳边说。

那时我才12岁,压根不懂伯伯在家里的大排行是老七,车站上又人声鼎沸,我以为伯母希望我叫她“亲妈”,心里猜想,总听爸爸妈妈说伯伯没孩子,咱家里孩子多,莫不是大人商量好,将我过继给伯伯了?可是爸爸没对我说过呀?但是,转念一想,爸爸说过伯母是他最亲最好的姐姐,叫我一定听话,她愿意我这样叫,我就这样叫吧!于是便随和地点点头。后来,我的弟弟妹妹也都跟着我这样叫。

“七妈”和“亲妈”的发音十分相近,无论是上北京师大女附中时,还是我读完师范学校在北京工作后。我一直喊“亲妈”,自己从来没觉得什么,伯母也没有听出什么不妥。只是当后来与伯母通信,把“亲妈”这个称呼落在纸上时,伯母在给我的回信中提出:“你这样称呼我当然好,可是你的妈妈会怎么想呢?我以前让你喊我七妈,是因为你伯伯大排行是行七。”我这才弄清,当年她是叫我称她七妈,而非“亲妈”。

伯伯总是忙,他动作敏捷,处事果断。每天多数时间是在他匆忙走出、走进或在饭桌上见到他。教我见到什么人如何称呼,这都是七妈的事。她告诉我:朱德是解放军的总司令,因他年岁大,多年来孩子们都叫他爹爹,他的夫人是康克清,也是妈妈辈的,你就叫康妈妈吧:刘少奇副主席和他的夫人王光美同志,你叫少奇伯伯、光美阿姨比较合适。以此类推,我对陈毅元帅和夫人张茜,也就称陈毅伯伯、张茜阿姨。

我印象很深的是:50年代,少奇伯伯就是雪白的头发,衬托得脸庞油亮红润,他身材高挑匀称,喜欢站着讲话。有一回,在西楼新礼堂看电影之前,他把上小学的妹妹秉宜揽过去,让妹妹背靠在他的怀中,而他两只手抚摸着她的胖脸蛋,一边讲话,身体一边左右轻轻摇着晃着。那一刻,妹妹的小脸笑成盛开的牡丹花……

P15-20

序言

五年前,辽宁人民出版社就找到我,希望我能写一写我心目中的伯父周恩来。我不想写,再三婉辞。偏偏赵编辑是位十分执着的人。三番五次地打电话,并亲自找上门。也难怪,他们设计的是一套“父辈丛书”,由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第一代国家领导人的子女或侄辈回忆他们亲眼目睹或亲身经历的往事,少了周恩来的书也确为缺憾。我无理由再拒绝,却不愿意答应,一遍遍翻动着珍藏的相册,望着伯父周恩来和伯母邓颖超亲切的笑容,西花厅的往事,历历在目。我依然十分犹豫,想起1949年6月,12岁的我来到北京。住进中南海丰泽园。接着又随伯父搬到西花厅,在西花厅生活了十几年,后来的几十年,也从未间断地去看望他们,我了解伯父和伯母的心,他们最不喜欢他们的侄儿侄女打他们的牌子,宣扬与他们的亲属关系。

多年来一直有许多作家、记者要求采访我。要我回忆与伯父伯母的接触中所受到的教育,都被我婉拒。1993年,中国新闻社高级记者徐泓死死“盯”住了我,我仍向她说了自己的一贯原则。她的话却也十分中肯:总理和邓大姐在世时,他们不希望你们打牌子。你默不作声地工作,这是对的,如今两位老人都已经逝世,而你所了解的周恩来的品质和精神不能只属于你个人。他属于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为了中国的兴旺发达,为了年轻一代的人品修养,发扬周恩来的精神是有极强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你应充分地介绍出来,以教育后人,不应犹豫。于是我才开始向来访人谈起自己在伯伯身旁的所见所闻。

1994年在海外流传了一本书,甚至影响到国内。其作者是一个厚颜无耻的女人,竟编造出自己是周恩来的私生女!当时在社会上引起了一片哗然。但谎言总会被戳穿,这个不知羞耻的女人的原形很快毕露,为世人所不齿。我在愤怒的同时也曾想:为什么我不把我所了解的伯父周恩来的真实情形告诉人们呢?

直到1996年底,我去日本访问,遇到了这样一件事,才促使我写这本书:日本静冈的一位年近五十岁的先生,他的前五辈祖上龟次郎先生是我的伯父周恩来1917年在日本留学时所读日语学校的校长,老人很赏识这位中国留学生的人品。中日建交时,周恩来总理不要日本作战争赔偿,如果是日本政府,肯定做不到,非常了不起!因此他在世时定了规矩,龟次郎的后代,都要多多了解周恩来,要为中日友好做贡献。

作为后代的增田喜一先生十分敬重我的伯父周恩来。他并不十分富裕,在家乡静冈一个海边渔村办家庭工厂,做海鱼加工。但他几次到中国来,都积极参观周恩来的展览,为上海救助孤儿的慈善事业,为上海鲁迅纪念馆、天津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捐资。而且爱屋及乌,竟一心想娶位中国太太。

增田先生是个外国人,他因极为尊重周恩来,连妻子都坚持要找位中国女子。我由衷祝愿他能有个幸福圆满的婚姻。由此我想,连外国人都尊敬周恩来,希望了解周恩来,这使我更深切地感到,宣传我的伯父周恩来的人格魅力,他的作风、他的精神确实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于是,我决心下定,与作家铁竹伟合作,尽我所看所知所想所思,写出我的伯父周恩来。

后记

周恩来是我的至亲的伯伯,可是从某种意义上说,伯伯的战友、部下和身边工作人员与他更亲!因为他生命的绝大部分属于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乃至这个世界!如果没有他们的回忆,我无法更全面、更准确、更真实地了解伯伯的生平和精神。

我12岁住进西花厅,曾与伯伯一个庭院住,也有过无数的直接交谈。但是,伯伯对公私极端分明,连七妈都不例外,我一个后辈,对他一生不平坦更不平凡的革命经历以及他对党的贡献,又能了解多少呢?所幸还有以二十多年时间来努力阅读与研究了大量档案、采访数千名与伯伯共经风雨的当事人。中央文献研究室李琦、金冲及、力平、廖心文及中央党史研究室的李海文等许多同志,以极大的热情、严谨的态度、持久的恒心对伯伯一生进行研究,出版了许多极具权威性的书籍和文章供我参考。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我无法如此靠近伯伯的心灵!

特别是南京军区的作家铁竹伟同志,她为这部书的撰写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她冒着严寒,顶着酷暑,找人采访,查阅资料,并且带病坚持写作。我们两人多次交谈,反复修改书稿,合作得非常默契、愉快。借此机会,我代表我们全家,向他们以及全国研究周恩来生平的学者、作家表示感谢!

这部书的二稿写出后,正逢我的丈夫人骅不幸病逝。我强忍内心悲痛,多次精读并修改全文,删减去一些段落,增补了许多首次披露的真实内容,其中附录了我整理并珍藏多年的《周氏家表》,最终完成了《我的伯父周恩来》一书,也终于了却了我、人骅以及86岁高龄老母亲和弟弟妹妹的最大心愿。

伯伯的一生已经完全贡献给了中华民族和世界,伯伯的人格力量已汇入世界文明的遗产,化为一道超越国界、政见、时空的绚丽永恒的风景线,永驻人间!

周秉德

2000年5月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的伯父周恩来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秉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5063634
开本 16开
页数 351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298
出版时间 2008-06-01
首版时间 2001-09-01
印刷时间 200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7
丛书名
印张 22.75
印次 4
出版地 辽宁
226
156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7: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