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美国崛起沉思录
内容
编辑推荐

如果世界上有一个国家像孩子从出生到成年使人可以看清他的成长过程的话,这个国家是美国;如果世界上有一个国家既很幸运地避开了封建专制又很幸运地避开了独裁统治的话,这个国家是美国;如果世界上有一个国家没有通过革命和流血就得到了别人通过革命和流血才能得到——甚至通过革命和流血都不曾得到的成果并一直保存至今的话。这个国家还是美国。

研究美国既是一个热门问题也是一个敏感问题。本书将帮助你,对美国做一番更深入细致的了解。

内容推荐

本书对美国政治现代化的来龙去脉、地位作用、推进方略、成败得失及其其中原委进行了初步探讨。其基本线索是:美国政治现代化的历史定位—美国政治现代化的语境—美国政治现代化的过去—美国政治现代化的今天—美国政治现代化的明天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引言 是什么使美国如此强大

 一、上帝为美利坚准备了空摇篮

 二、众多利好和际遇成就了一个强大国家

 三、归根结底是思想而不是武器决定了历史

第一章 一个没有美国印记的政治术语

 一、没有政治何来现代化l

 二、政治发展凭什么

 三、民主化与政治现代化

 四、革命与政治是如此的紧密

 五、政教分离但政教不离

第二章 原动力源于对基督新教的顶礼膜拜

 一、美国政治思想的源头在欧洲

 二、美国政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三、美利坚民族性格培育了现代政治品质

 四、精神动力源于山巅之城的理想

第三章 政治大厦不是一天建成的

 一、华盛顿开创了美国政治新纪元

 二、南北战争祛除了美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大毒瘤

 三、罗斯福新政开启了美国政治现代化的新篇章 

第四章 政治混血孕育的新生命

 一、以宪政法治为主导——法律就是合众国的国王

 二、以政府现代化为核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以市民社会为舞台——政府是人民的创造物和所有物

 四、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生活即意味着探索

 五、以全人类文明成果为己用——开放是国家的性格

第五章 自由民主平等打造的国家名片

 一、政治观念现代化——国家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

 二、政治体系分权化——立法、行政和司法权置于同一手中,不论是一个人、少数人或许多人,不论是世袭的、自己任命的或选举的,均可公正地断定是虐政

 三、政治程序制度化——民主不能保证绝对正确,但民主能使错误按预定的程序得到修正

 四、政治参与大众化——政治不再是一场大众作为旁观者的比赛或游戏,而是普通人最时尚的爱好

 五、政治官员普选化——把民族精华拥上宝塔尖,为国家和人民效力

 六、政治教育社会化——通过价值观的同一实现政治上的统一

第六章 固本强基持续发展

 一、政治发明多,拓荒性强

 二、渐进性改良,起点高推进慢

 三、动态调控,政治改革与政治稳定并行不悖

 四、陀螺性运行,民众的伟大决定国家的伟大

 五、谋全局图长远,“只挑大票子”

 六、笃定立国价值观,“不自由,毋宁死”

第七章 阳光下也有阴影

 一、社会罪孽深重

 二、政治怪象丛生

 三、国际道义和政治道德危机加剧

第八章 另一个阶段将破土而出

 一、全球化的始作俑者和应考者

 二、国家战略统揽全局

 三、现代化进程中的理性光辉

主要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第一次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趁欧洲旧大陆先后爆发革命运动、拿破仑战争和内部纷争不已的机会,美国进行对外扩张。这次扩张以“门罗主义”为标志。通过这次扩张,美国一跃成为一个横跨北美大陆的国家,把整个南美洲都变成了美国的“后院”。美国的大部分领土也是在这个时期攫取的。

第二次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以“门户开放政策”为标志。这次扩张,使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力大增。同时,在马汉的海权理论指导下,美国极力向海外扩张,其影响力逐步由西半球渗透到东半球,由美洲渗透到亚洲,由大西洋渗透到太平洋,以此为美国两洋国家的战略地位打下了基础。

第三次是二战结束至1960年代。这次扩张以“杜鲁门主义”为标志。其实质是乘战后英法被削弱的时机,利用美援排挤英法势力,干涉它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当时,“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共同构成美国对外推行扩张政策的基础,通过控制德国和驻军西欧,控制了欧洲桥头堡;通过控制日本、韩国,在亚洲大陆的外缘岛屿取得了立足点。

第四次以“新干涉主义”为标志,进行冷战结束后的新一轮扩张。美国认为,随着新千年的到来,国际社会应当改变传统的国际关系准则,“必须对不干涉内政原则的重要方面加以限制”;“国家主权不及人权重要”;“不是为土地而战,而是为价值观而战”。可以说,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都是这些概念的产物。

在上述每一次的扩张中,美国都总是以军事手段为工具或以军事实力作后盾。所以,德国学者妮科勒·施莱指出,美国通往强国的道路是血腥的——以战争解决冲突如同一条红线贯穿着美国的历史:从印第安人战争和独立战争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和越南战争,特别是海湾战争。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的自我意识发展到了极端。在某种程度上,人们的印象似乎是它很愿意扮演世界警察的角色。

还应该看到,美国今天的军事的确是空前强大的。

2005年6月的一天,在西太平洋,美国的航空母舰“小鹰”号正从它在日本的母港横须贺驶出,开始例行巡逻。这艘航母不单是一艘军舰,更是一座浮动的核动力城市:长1100多英尺,高度相当于一座20层的大楼,飞行甲板宽250英尺。这个庞然大物能装载近6000名船员、飞行员、机械师和70架现代化飞机。不管它驶向哪里,都有一艘可击落来袭导弹的宙斯盾级巡洋舰相伴,另外还有几艘护卫舰和驱逐舰,一两艘猎潜艇和补给船相随。“小鹰”号的航行时速为30多海里,为了支援美国袭击阿富汗,它曾12天航行6000海里,从横须贺赶往印度洋。这是一种超级军事力量的大集中。像这样的航母战斗群,美国即有13个。无论是在轰炸机、弹道导弹、战略潜艇、激光制导炸弹、低空巡航导弹、无人驾驶飞机方面,还是在武装直升机方面,美国的优势大都如此。不仅这样,装备这些武器的部队还分别驻扎在遍布全球的700多个美军的军事设施内。

进入新世纪以来,虽然美国军事实力无人能及,但其军备发展仍在升温。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坚称:“我们将保留足够的军队以支持我们的义务并保卫自由。我们的部队将强大到足以威慑任何潜在对手谋求超越美国力量或与美国平起平坐而进行的扩军备战行为。”布什总统则在美国国会一再重申:“我的预算要求国防开支得到20年来最大幅度的增长。这是因为,尽管自由和安全的代价高昂,但是再高也是值得的。为了捍卫我们的国家,无论花多少代价,我们都将承担。”

所以,最近几年来美国的国防开支虽然已经占到世界所有国家国防开支总额的45%,并且已经相当于紧随其后9个国家的总和,但还在逐年攀高。2008年2月4日,美国国防部又向国会递交了总额为5854亿美元的2009年年度国防预算,其中包括5154亿美元的基本年度国防经费和700亿美元用于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过渡基金。这样,光是2009年的基本国防预算就要比2008年国防部得到的总额还要多出360亿美元。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2月6日还预告国会,国防部还将另外申请大约1000亿美元用于支持反恐战争。加上其他费用,2009年用于美军的开支将达到创纪录的7057亿美元。而从国会内部的反应来看,议员们并无意对这笔预算进行大幅度的削减,很多人还表示可能在这个基础上再度追加。因此,2009年将是二战以后美国国防预算最高的一年。

也许正是因为财大气粗,所以在2008年2月12日于日内瓦召开的65个成员国参加的联合国裁军谈判会议全体会议上,当中国和俄罗斯提出了联合起草的有关禁止部署太空武器的草案时(该草案此前曾得到160个国家的赞同),美国予以坚拒。

美国认为,在战争信息化的今天,谁掌握了制天权,就等于掌握了制空权、制海权、制陆权,战争的主动权也就会在自己手中。目前,美国对太空拥有绝对军事优势,拥有最强的太空行动能力。人类迄今研制的三大类航天器,即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器和空间探测器,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美国都处于领先地位。美国是世界上在轨卫星数量最多的国家,目前800多颗在轨运行卫星中,一半以上是美国的,其中大多数由军方控制或服务于军方。在载人航天器方面,美国的优势更明显。而各种载人航天器都可能成为空间载人作战平台。美国是惟一发射过载人登月飞船的国家。目前正在建造的国际空间站,由美国领衔制造,美国的投入占其总投入的70%。航天飞机目前也是美国独有,离开它,国际空间站即难以继续建造。在空间探测器领域,美国也堪称无敌。在探测月球、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冥王星乃至一些彗星和小行星方面,美国都领先于其他国家。目前,美国已经具备攻击近地轨道卫星的能力,在短时间内发展具有实战能力的反卫星武器并非难事。上世纪80年代美国即进行过机载导弹打卫星试验并获得成功。

美国这次如此坚决果断地拒绝中俄的提议,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目前正在进行多项太空武器计划,一旦美国接受了中俄的提议,就等于宣判了这些耗费巨资的武器计划的死刑。例如正处于设计阶段的“上帝权杖”这种武器,威力相当于小型核弹。从太空发射后,能毫不费力地摧毁大型建筑群和几百米深的地下掩体,是打击战略目标的杀手锏。另外,到2032年美国还将至少拥有3艘核动力“航天母舰”部署到太空。在这种巨大的宇宙飞船上配有火箭、导弹、核弹头、激光炮和定向能武器,并可起降航天飞机,是名副其实的“太空堡垒”。事实上,自2006年8月美国颁布《国家太空政策》以来,美国的太空武器计划已经在加速推进。

P16-18

序言

毛泽东:“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

如果世界上有一个国家像孩子从出生到成年使人可以看清他的成长过程的话,这个国家是美国;如果世界上有一个国家既很幸运地避开了封建专制又很幸运地避开了独裁统治的话,这个国家是美国;如果世界上有一个国家没有通过革命和流血就得到了别人通过革命和流血才能得到——甚至通过革命和流血都不曾得到的成果并一直保存至今的话,这个国家还是美国。

自1776年7月4日建国以来,一帆风顺,一路走强,美国享有了太多的赞誉。

1864年11月,马克思在致林肯祝贺他再度当选美国总统的信中,称赞美国是最先产生了伟大的民主共和国思想的地方。

1893年10月,恩格斯在同国际友人的通信中赞赏美国,认为美国从一诞生起就是现代的。

1919年5月,列宁在全俄社会教育第一次代表大会期间,称赞美国的独立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最早的最伟大的真正的解放战争、人类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真正的革命战争。

1943年7月4日——美国的国庆日,按照毛泽东的意图,《新华日报》刊登了一首诗,赞誉美国:

为了人类!为了人类!

于是年轻的美国,升起了旗,

吹起了号角,击响了战鼓, 

在新的土地上,新的天空下,

结集了世界爱自由的人,

开始实验着新政体,直到今天。

年轻的美国没有让人类失望。

1945年11月,斯大林邀请到访的二战名将——后来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与他一道登上列宁墓参观在红场举行的一场盛大游行,两人站在一起观看游行场面达5个小时之久,而在此之前,没有哪位外国人享有如此的殊荣。斯大林对艾森豪威尔说,苏联要向美国学习,在许多方面,我们都需要美国的帮助。

1966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历时20年完成的历史巨著《人类历史》中,称赞美国为工业主义、资本主义及民主制度建立了标准,认为,美国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一个富足的社会成为了现实。

2006年,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美国的综合国力指数为8639,高居榜首,几乎相当于紧随其后的两国之和。第2名至第lO名的排序和综合国力指数分别为:日本,4986:法国,4319;英国,4188:德国,4139:中国,3119;俄罗斯,3092:加拿大,2467:意大利,2106:澳大利亚,1852。

应当看到,美国是成功的。不过二三百年间,美国就从处于蛮荒状态的殖民地发展为全球惟一的超级大国,创造了政治、经济、军事和科学文化全面领先的人间奇迹。

应当看到,美国的强大是空前的。人类自有史以来,还没有一个国家强大到像美国这样,让人望其项背、望尘莫及,至今仍然没有可能在短时期内被超越。

还应当看到,美国已经是一种世界现象——美国现象。其影响力已经遍布全球各地,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感到甚至可以触摸到美国的存在。无论你承认它、否定它;喜欢它、反感它;赞美它、诅咒它,它都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逼着人们身不由己地接受它的影响,跟着它跑。这种“隐性霸权”,属美国特有。

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曾就此发表评论称:目前,外国模仿美国已成为全世界的现象。这不仅是一个文化时尚、社会风气或消费方式的问题。它本身还说明是一个政治问题,无论从认真严肃的角度看和从细微末节方面看都是如此。

(一)

人类最近500年来的历史表明,要成为一个现代化的世界强国,必须要走过一条漫长的道路,必须要有一个经济与政治现代化的过程。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

从总的趋势看,人类历史是一个不断文明化、民主化的过程,文明化消除着野蛮和暴力,民主化铲除着等级与不平等,文明化、民主化不可逆转。

从现实生活看,人与人、国与国、民族与民族,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依存越来越紧密,共同语言越来越增加,世界越来越像个“地球村”——如果有人生病了,所有的人都会面临感染,如果有人愤怒了,其余的人很容易面临伤害。

从世界力量格局看,虽然多极化的趋势明显,但鹤立鸡群的局面还会延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尤其是,美国的超强地位不仅表现在经济、军事、科技、文化方面,而且表现在政治方面。公民普遍享有的民主权利,根深蒂固的法治观念,大众广泛的政治参与,社会多渠道的舆论监督,政府内部有效的分权制衡机制,构成了美国政治现代化的立体图景。

人是社会动物,政治动物。今天的世界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政治向来就在人类发展中占据独特的地位。在全球政治觉醒的时代,政治现代化不可能有普世的标准,但肯定有普世的价值;不可能有统一的模式,但肯定有最适合自己的方式;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实现现代化,但肯定等不来现代化。

现代化是人类的宿命,是孤立的民族历史的终结。

(二)

研究美国既是一个热门问题也是一个敏感问题。对其政治现代化的研究尤其如此。因此,持有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尤为重要。

虽然作者身为一个中国公民,如一挚爱自己的国家,但是,既然是研究另外一种政治制度,就必然要摒弃一些先入为主的政治成见;既然是要探究真理,就必然要实事求是;既然是要以研究借鉴为目的,就必然要把爱国者的身份与研究者的身份理性地统一。

为着这些思想和目的,本书对美国政治现代化的来龙去脉、地位作用、推进方略、成败得失及其其中原委进行了初步探讨。其基本线索是:美国政治现代化的历史定位—美国政治现代化的语境—美国政治现代化的过去—美国政治现代化的今天—美国政治现代化的明天。内容究竟如何,读者定能明鉴。

在写作过程中,为了准确和权威,坚持了把历史现象和政治事件回放到特定的时空范围和背景中加以考察和研究,力求使其客观真实,符合逻辑。

为了准确和权威,凡借助文字资料立论的地方,都核对了原文,参考了最严肃和最权威的著作。

为了准确和权威,凡现有著述中有歧义、多义的事件、人物、数据以及时间、地点等,都坚持以最权威出版单位的出版物和最有名望的作者的著述为准,并尽量使用当事国——美国的资料。

完成本书虽耗时竭力,颇费心血,但一想到是在追求真理,是在为真理而工作,心灵是喜悦的。如果,本书能在政治理论的湖泊中激起一点涟漪,作者已感到足矣;如果,本书能在推进有中国特色政治现代化之路的过程中成为人们观察外部世界的些许参考,作者更感到欣慰。

本书虽一人所写,但反映的却是许多透视世界之人的洞见。孩提时代即读过“千人糕”的故事,但真正明白它的含义是在成年以后,而在完成这本小册子的过程中体会就更为深刻。在此,谨向被参考引用其著述的学人智者由衷致谢。

作 者

2008年8月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美国崛起沉思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肖德甫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227354
开本 16开
页数 34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80
出版时间 2008-10-01
首版时间 2008-10-01
印刷时间 2008-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5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771.2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3 2:5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