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牛角洲旅店/四叶草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四叶草”丛书》是5位充满灵性的童话女作家的倾力之作,有着哲理的主题、丰富有趣的内容和时代感鲜明的文字。丛书中的《牛角洲旅店》、《忘忧公主》、《袋鼠跳过橙汁》、《鼓捣森林》、《若若》等5种,让小读者在阅读中体验想像、童真和梦幻的幸福。

本书为其中一册,是一部十分地道的“安房直子式的童话”。

内容推荐

小叶是个孤独的孩子,她和奶奶住在银湖边的牛角洲上。小叶有双特别的银灰色的眼睛,有一颗充满爱的心。她回简单的魔法,能听懂花的语言,能看到自然界的精灵。可是,她的父母很早就离开了她,去了很远的地方……

本书是“四叶草丛书”中的一种,还有《袋鼠跳过澄汁》、《阿呜》、《鼓捣森林》、《若若》、《忘忧公主》,是国内几位充满灵性的童话女作家的作品。

目录

引子

1.土豆花开了

2.山里来的魔术师

3.小鬼怪的宴会

4.金穗节的聚会

5.栀子花原野

6.土豆烤熟了

7.没有影子的男孩

8.飞向天空

9.带着银色斧头的客人

10.驾驶雪橇的外婆

11.来到大地的尽头

12.盛开着梅花的茶壶

13.纺织雪花和云朵的妈妈

14.北风的方向

15.寻找迷失的爸爸

16.糖雪

17.天蓝色的身影

后记

试读章节

引子

小叶是个孤独的孩子。

她和奶奶住在银湖边的牛角洲上。

碧波荡漾的银湖,轻轻将牛角洲抱在怀里,湖水从它两边淌过,汇成一条宽宽的河,把原野分成两半,一半叫上原野,一半叫下原野。

下原野居住着银湖村的大部分村民。一座座青砖灰瓦的房子,掩映在树荫里,安静古朴。肥沃的稻田环绕着村庄,风一吹,禾苗沙沙沙地响。

上原野是一大片荒野。湛蓝的天空下,开满鲜花。蔷薇、野玫瑰、星星草、雏菊、风铃草、金针菜,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子的花儿,烂漫无边,铺展到天的尽头。挺拔的大树,或零星、或密集地分布在原野上,撑开一把把巨大、繁茂的绿伞。

牛角洲处在上下原野之间,两头尖尖,像是大水牛头上弯弯的牛角。洲上有一宽一窄两座吊桥,宽的通往银湖村,窄的通往荒原,将上下原野连了起来。

“以前牛角洲热闹的时候,人们往来上下原野,都要走这两座吊桥。家里的旅店,就是那时候开起来的。后来,河面上修建了一座石桥,平平坦坦,走起来还不晃悠。人们在石桥两头,修建了平坦的公路,就再也不用绕道,走这两座吊桥了。小小的牛角洲一下子冷清起来,原本有的两家邻居也搬走了,只剩下我们这座孤零零的老房子。”奶奶对小叶说。

“不过,这样也好,清静。”奶奶又补充道。

“是的,这样很好,清静。”小叶很高兴。

她是个孤独的孩子,按老师的话说,不合群。

小叶在银湖村小学上三年级。学校里有两个老师,六个年级,二十六个学生。学生都是村里的孩子,大家吵架捣蛋闹成一团,只有小叶例外。

小叶总是安静地坐在一边,扬着头看外面的天空。

那些嘻嘻、呵呵、哈哈的笑声,飘进小叶的耳朵里,挠得她心里痒痒的。她偷偷地看着他们玩。

小叶是个很特别的孩子。她和别的孩子不一样。

“你是老天爷的孩子。”奶奶说,“老天爷看见我一个人寂寞,就把你送给了我。”

“不要理别人的话,你是老天爷的孩子,要宽容地对待大家。”奶奶说得没错,小叶很大度。别人喊她“妖怪”“怪物”“孤儿”,她都只是一扭头瞪上一眼。

但是回到家里,她会对着镜子观察自己的眼睛。

镜子里,小叶的眼睛有着独一无二的颜色,只属于小叶的颜色。

没错,小叶有双银色的眼睛,像月光一样的银色。她的眼睛水汪汪的,细长细长,眼角微微往上翘,弯弯的,很漂亮。

“多好的眼睛啊,又亮又清澈。”奶奶来到她的背后,出现在镜子里,满足地笑着说,“只有最善良、最聪明,得到老天爷喜爱的孩子,才能有这样特别的眼睛。小叶是个有福气的孩子呢!”

小叶也笑了,于是丢下镜子,要奶奶帮她梳头发。

在夏天开始前,小叶长长的头发被奶奶剪短了,齐耳,软软的、闪闪发亮。奶奶拿着的老木梳,梳理得特别舒服。

小叶和奶奶的房子,牛角洲那座唯一的房子,建在洲上的最高处。房子的地板下架着两尺高的木桩,干爽、不受潮。这栋房子有很久的历史了,还是奶奶的爷爷建造的。青砖灰瓦,很牢固。

房子偶尔有破损的地方,在当天夜晚,小叶会听到叮叮当当的声音。第二天早上一看,嘿,破损的地方就被结结实实地修好了。

房子里有宽宽的走廊,走廊上和房间里铺着的银色桦木地板,都已经被磨得很光滑了。  小叶喜欢在上面跑来跑去。光脚丫打在地板上,吧嗒吧嗒响,像是老房子在唱歌。

她还喜欢躺在木走廊上,看着湛蓝天空中的洁白云朵。她能用目光在云朵上画出图案。有时,是栀子花;有时,是菊花;有时,是芭蕉花;有时,是院子里的摇井;有时,是旅馆的样子……

牛角洲上的天空,在这些美丽云朵的映衬下,别致而多变。

房子的前院,有一口摇井。水泥井座上,摇井日日被井水浸泡,显露出钢铁锃亮的颜色。用尽力气,压下摇井长长的胳膊,清亮亮的井水,就在摇井咿咿呀呀的吆喝声里,从地底下冒出来了。

那棵粗壮的葡萄藤,在房子另一头,离摇井远远的。一丛丛栀子花,分布在院子里。

房子的后院有一处小小的温泉。一小口井将温热的水,源源不断地注入旁边的石头池子里。石头池子也是奶奶的爷爷修建的,池子里的石头已经被水打磨得光滑圆润,坐着靠着都很舒服。后来,奶奶的爸爸开设家庭旅馆时,在池子上搭建了一座遮雨的凉亭。一丛芭蕉站在院子一角,红艳艳的花儿从碧绿的大叶子中露出来,绚烂又热闹。洁白的栀子花,安静地站在另一个角落。一口大缸摆在铺着石板的院子中,种在里面的荷花伸出了一一朵小小的花苞,几尾小金鱼,甩动着美丽的大尾巴,在荷叶下顽皮地嬉戏。

不远的地方,有一片枫树林。

这是一所小巧的旅店,安静地坐落在纯净、蔚蓝的银湖畔。

P1-4

序言

像四月的土豆花一样淡雅的童话

也许很多人都没见过土豆花。我小时候经常在村边的土豆地里玩耍,所以每年春天都能看见美丽的土豆花。

土豆花有伞形花序,看上去有点像复瓣水仙花。土豆花颜色很丰富,纯白的、浅紫的、淡粉红的,紫色里又有偏蓝的、偏红的和偏白的。小说家汪曾祺先生曾经写到,土豆开了花,看上去“真是像翻滚着雪浪”。的确是这样。土豆花一般没有香味,只有一种“麻土豆”的花,是有一点淡淡的花香的。

唉!故乡的土豆花凋谢了,我也就不再是一个小孩子了。长大了,就再也没有看过土豆花了。三十多年来,我甚至也从来不曾想起过童年的土豆花。现在,当我读着《牛角洲旅店》这本长篇童话时,一眼就看到了作者写到的土豆花——

“土豆次第开花了,黄的、紫的、粉的、白的,花朵呈穗状,金钟般垂吊着,清晨的露水滴在花朵上,似乎能听到错落有致的、悦耳的回响。土豆花不够香,土豆花不是虚荣的花朵,菜园子里有很多花都不够香,却能结出丰硕的果实,土豆花和它们一样,有着来自大地的清香。”

这段文字写得真好。毫无疑问,作者就像童话里的小女孩一样,是亲眼看见过土豆花,并经常在沾着晨露的土豆花地里玩耍过、采撷过的。

土豆花虽然没有自己的芳香,却并不影响这本童话拥有一种土豆花般淡淡的、无处不在的气息。

一种什么气息呢?我思忖了半天,仍然觉得无以名之,只能凭着我的直觉说,那是一种地地道道的安房直子式的“花香小镇的气息”。

日本当代最具个人风格,在我看来也足以进入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家行列的童话家安房直子,她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在她走过的山坡上,却留下了一片像土豆花一般美丽、有着野菊花一般淡淡的芬芳的童话花地。

安房直子的童话也像日本的许多经典作家(例如川端康成或永井荷风)的作品一样,字里行间呈现着一种“物哀”精神和“幽玄”之美。淡淡的伤感的调子,迷离与幻美的色彩,似真似幻、虚实难辨的故事,加上声色毕肖、温婉而细腻的女性文笔,传达出了日本传统美学中的物哀、幽玄、伤逝、抒情和幻想之美,婉约、单纯而又空灵。

“我常常会为了把某一天浮上心头的一个意象,让别人的眼睛也能够看到一般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仅仅是为了这个目的,就想写一篇作品。比方说雪夜中亮着的橘黄色的灯,在一片油菜花田里跑着的女孩子的身影,在森林里歇息的一大群白鸟。有时,则仅仅是蓝的或绿的颜色。”安房直子如是说。

她的无比澄澈的幻想世界,她的异常清新的表达方式,经过翻译家安伟邦、彭懿等人的辛勤译介而传播到中国读书界和儿童文学界之后,迅速得到了众多的知音和拥护者,并且在这些读者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我甚至觉得,中国最年轻的一代新锐童话作家中,有一大部分人的精神资源,或许不再是安徒生和格林兄弟,也未必是王尔德和拉格洛芙,而可能更多地来自圣埃克絮佩里、凯斯特纳和安房直子。《牛角洲旅店》的作者,也许就是这些新锐作家中“皈依”了安房直子的那一个。

即使我的感觉和猜测并不准确,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有了安房直子的童话,我们也就有了某一种童话类型的最好的“参照物”与“坐标”。这种童话类型,可以称为“安房直子式的童话”。

《牛角洲旅店》就是一部十分地道的“安房直子式的童话”。我甚至感到,从“牛角洲旅店”这个书名开始,从整个童话的每一个章节的标题开始,就很有安房直子的风格,更不用说设置在整个故事里的人物、背景、环境和细节,以及弥漫在整个故事里的意韵、情调和氛围了。

试读下面这些片段:  初秋的早晨已颇有凉意,风吹进来,她忍不住打了个喷嚏,人也清醒了。

雨停了,天空泛着带有银灰的蓝色,澄净宽广。原野静悄悄的,湖水冲刷湖岸的声音特别清晰。光线还很暗,树林、村庄,只能看到淡淡的、灰色的剪影。地面起了薄薄的雾,轻飘飘的,很美丽。

吧唧吧唧——厨房传来奇怪的声音。

大石头附近顿时落叶飞扬,偶尔有半朵南瓜花飞出来。

小叶远远地站在一边。

灌木丛中的野蔷薇上露珠晶莹剔透,缠在松树上的牵牛花也开花了,小溪边,有一丛繁茂的兰花,有的已经盛开,有的还懒洋洋地打着花骨朵。

天色越来越明亮,山林里的清晨清新舒适。

“好了!”麻子叔吃饱了,洪亮的嗓音震落不少树叶上的露珠。大家胡乱擦擦嘴,小鹿走到溪边喝了口水。

“味道真是妙极了!”山兔说。狐狸点点头。

小狼摘下一朵蔷薇,递给小叶:“送给你。”

“插在发卡上吧。”小鹿高兴地说。

在我看来,这是最典型的安房直子式的情调与风格。真好!瞄准星星总要比瞄准树梢打得高些。美丽和伟大的女作家地下有知,当会感到欣慰,并为之莞尔吧。

在阅读这部长篇童话之前和应约为之写点什么的这一刻,我对这部作品的作者一无所知。策划编辑吴双英小姐甚至连作者是谁也没有告诉我,只说这是作者的第一部长篇童话。一部处女作,能写成这个样子,我有点肃然起敬了!

温暖怡人的童年心灵成长主题。友善和谐的主客与邻里关系。安静、淳朴、未被污染的生长环境。散发着野花、树林、溪流和稻花气息的祥和的大自然与小乡镇。橘红色的、温暖的亲情的炭火。在黑暗中画着若有若无的银线的幻想的萤火虫

心地善良、见过世事沧桑的老奶奶。满怀梦想、正在成长的小女孩。安静、单纯又带点甜美忧伤的童年生活。还有时而到来时而离去、如梦似幻般友好相处的心灵的伙伴:小土豆、小狐狸、小狼和小魔怪们……

没有故作高深,也不刻意迎合低浅,更不追求什么貌似幽默,其实非常“无厘头”的夸张与热闹,而像四月里土豆花开、初夏时节栀子花开一样自然、清新、淡雅和单纯。有一点点复杂却又有条不紊的情节和故事构架;有一点点琐碎却又从容自如的叙事节奏……

应该说,这是我近年来读到的最具文学品质和清新的风格,同时显示了作家高超的想象力和创作才气的长篇童话之一。

卡尔维诺有言:“要产生创造性,非得有一定的平淡的坚实性不可。幻想就像是果酱,你得把它抹到一片具体的面包上,要不然它就跟果酱一样一直没有形状,无法拿它创造出任何东西来。”《牛角洲旅店》正是一部具有“平淡的坚实性”的作品。

我注意到了,在“后记”里有一些作者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

不经意抬起头,隐约看到窗外的夜空中有闪烁的灯光,欣喜地推开窗,看了半天,终究没弄明白,若隐若现地出现在城市上空的几点光亮,究竟是几颗星星,还是夜行的飞机。

小时候,从没想过,有一天会来到一个看不到星星的地方。

上周回老家,去了趟叔叔家。回来的时候已经是深夜,坐在车上,仰起头,满天星光。耳边是蛙声一片,还有夜虫的叫声,这是我小时候最熟悉的声音,听听它们,我就能分辨季节。一时间,我迷糊了,我不知道那究竟是现实,还是回忆。大自然已经离开我很久很久了。总是渴望着回到童年,回到那个节奏缓慢的年代。  写这篇《牛角洲旅店》,我越来越多地回忆起自己的童年。

明天肯定是个晴天。想起家里的菜园子里,蔬菜绿油油的,豌豆已经开花了,辣椒长出了小苗,莴笋蹿得老高;稻田里水汪汪的一片白,拱着的白色塑料膜里,青青的秧苗带着一季的希望快速长大;布谷鸟不知疲倦地叫着,麻雀站在电线杆上晒着太阳……那里是我的家,也是春天的家。

这些话说得很好,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这部童话。

作者所切身经历过,并且在心里保存了清晰的记忆与感受的童年生活,就是她这部作品的最坚实的基础,也就是卡尔维诺所说的一片片“具体的面包”;而弥漫在作品里的那些奇奇怪怪的幻想,就是抹在这些面包上的“果酱”。

或者说,作者整个童年的生活、梦想与感受,都像是一捆捆青嫩、柔软的葡萄藤,一直储存在那黑暗而温暖的记忆的地窖里。只等灵感的清风和光亮吹进和照射到地窖,它们就会立刻返青、伸展、抽条、发芽。

《牛角洲旅店》所写的,就是作者记忆地窖里的那捆青嫩、柔软的葡萄藤。在童话幻想和文学创作的光芒的照耀下,它们舒展得那么自如,温柔的触须伸展到了每一个情节的细微之处。

这又一次印证了儿童文学创作的一个独特规律:最好的儿童文学作家,往往是能够真正重返童年时代的那些人,而不一定是那些刻意想为孩子们写作的人。

因此,《夏洛的网》的作者E.B.怀特在回答一家媒体的访谈时,十分自信地说过这样一番话:“任何人若是刻意去写给小孩看的东西,那几乎都是一相情愿的。你应该自然而然地往c深,里写,而不是刻意地往‘浅’里写。孩子的要求是很高的。他们是世界上最认真、最好奇、最热情、最有观察力、最敏感、最乖觉,是一般说来最容易相处的读者。只要你的写作态度是真实的,是无所畏惧的,是澄澈的,他们便会接受你奉上的一切东西。”尽管他说得有点绝对,但这样的论点对于今天的儿童文学作家来说无疑是有益的建议。

读过这部童话之后,我再一次确信,童话并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形式,也是一种生命和心灵的存在形式,是作者对远去的童年时代的回忆和留恋,也是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善意的幻想和期许。

徐鲁

2007年于武昌梨园

后记

不经意抬起头,隐约看到窗外的夜空中有闪烁的灯光,欣喜地推开窗,看了半天,终究没弄明白,若隐若现地出现在城市上空的几点光亮,究竟是几颗星星,还是夜行的飞机。

小时候,从没想过,有一天会来到一个看不到星星的地方。

上周回老家,去了趟叔叔家。回来的时候已经是深夜,坐在车上,仰起头,满天星光。耳边是蛙声一片,还有夜虫的叫声,这是我小时候最熟悉的声音,听听它们,我就能分辨季节。一时间,我迷糊了,我不知道那究竟是现实,还是回忆。大自然已经离开我很久很久了。总是渴望着回到童年,回到那个节奏缓慢的年代。

那时,我和妹妹的卧室靠着大堤。半夜,除了河水拍岸的声音和轮船驶过的声音,偶尔还能听到行人的脚步声,或自行车轮转动的咕噜声。总是害怕黑暗,所以昕到这样的声音,很安心。读初中的时候,很早就要起床。在寂静的、昏暗的清晨,那些声音给了我许多勇气。

后来,房间搬到了屋子的另一头,靠着田野。晚上,墙根夜虫的呜叫声和田野里青蛙的呱呱声,还有早晨鸟的叫声,都是陪伴过我的声音。

喜欢在月光下散步,并自言自语着一些谁也听不懂的话。可是,很久很久,都没感受过那样的月光了。说不定,月亮已经将我忘记了。即使再次走在月光里,它也不认识我了。

在城市里听到许多音乐,可是童年那些温暖的、自由的声音,只能在记忆里回响。那是一些奇特的声音,它们从不是为了谁,或者为了什么而发出的,那些声音存在,仅仅是因为它们想存在。那么自然,听起来那么闲适、快乐。

写这篇《牛角洲旅店》,我越来越多地回忆起自己的童年。

明天肯定是个晴天。想起家里的菜园子里,蔬菜绿油油的,豌豆已经开花了,辣椒长出了小苗,莴笋蹿得老高;稻田里水汪汪的一片白,拱着的白色塑料膜里,青青的秧苗带着一季的希望快速长大:布谷鸟不知疲倦地叫着,麻雀站在电线杆上晒着太阳……那里是我的家,也是春天的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牛角洲旅店/四叶草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谷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836724
开本 32开
页数 2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8-03-01
首版时间 2008-03-01
印刷时间 2008-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小学生(5-1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3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87.7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10
145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3:3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