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只为与你相遇(王秋杨的珠峰日记)
内容
编辑推荐

一个非职业的登山爱好者,一位在世界上第一个完成了地球南极、北极、最高极这三极探险的华人女性,一位繁忙的企业家,一位拥有两个孩子的母亲,一位被各大时尚及女性媒体所青睐的时尚人物……有着这诸多身份的王秋杨,用女性所特有的细腻情怀和质朴笔触,记录了自己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整个过程。全书附以王秋杨登顶过程中大量拍摄的珍贵图片。

内容推荐

一个非职业的登山爱好者,一位在世界上第一个完成了地球南极、北极、最高极这三极探险的华人女性,一位繁忙的企业家,一位拥有两个孩子的母亲,一位被各大时尚及女性媒体所青睐的时尚人物……

有着这诸多身份的王秋杨,用女性所特有的细腻情怀和质朴笔触,记录了自己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整个过程。对体能的挑战,对意志的磨砺,对精神的超越,一一跃然纸上。而艰苦中,竟也不乏轻松甚至是诙谐的场景,美丽的雪域风光,神秘的风土人情,亦是着墨的要点。书中有关专业器械、装备的丰富知识,对登山爱好者也是看点之一。

全书附以王秋杨登顶过程中大量拍摄的珍贵图片。

目录

第一章 签下了登珠峰的“生死状”

第二章 珠峰下的温柔时光

第三章 来来回回的拉练

第四章 珠峰之巅就在眼前

第五章 我“第一个”登上珠峰

后记

附录【一】

 巅峰2007

 被雪山感动的灵魂

 当梦想照进现实

 放花无语对珠峰

附录【二】

 解密珠峰攀登

 珠峰简介

 进山路程

 北侧传统路线详解

 适应和拉练

 天气和氧气

 攀登装备提示

 高山向导和协作、运输和通讯

 只有山,不曾远离……

试读章节

早上快10点了才起。

一夜的狗吠,太有意思了,不是一只狗,是全乡的狗几乎都没停地叫了一整夜,真明白了什么叫“一狗吠影,群狗吠声”了。迷迷糊糊中我还很佩服这些狗怎么会精力那么旺盛,这么个叫法,它们的嗓子怎么就不痛呢?

随着天渐渐亮,狗儿们不叫了,门前大路上的各种车——汽车、摩托、马车又忙了起来。不过,这是很温暖的一夜。

起床后,比我早起的小奇很像那么回事儿地带我参观了一圈:这里是冷水桶,这里是刷牙的地方,这里是厕所……显然这儿的厕所比大本营的好很多,在室内,地面上的三个洞,很深,可以望到一楼连通室外的地面,每天夜里都往里洒草木灰,所以很干净,而且没什么异味,实在是个好方法。

服务的女孩告诉我们可以搬到对面一间,在厕所隔壁,是个双人间,窗外有山还有条河,而且房间向东,早起看得到太阳,很安静。我和小奇马上答应了,因为昨晚住的那间又是狗吠声又是车马声,的确够吵的。

早餐在旁边一家“天府小吃”吃的,粥、包子、煎鸡蛋,这家显然以做馒头见长,不断地有人来拿馒头。

我们住的斑巴家庭旅馆,就在这个乡的三岔路口上,仅有的几家川菜馆也在这个路口附近。“扎西”就是吉祥的意思,“宗”就是汇集的意思,这是个吉祥汇集的地方,西藏很多这样的路口村庄都会叫扎西宗。村里的小街不过5口米长,以一个三岔路口为中心,三条路:一个方向是拉萨:一个方向去珠峰;一个方向去往嘎玛沟,著名的风景区,徒步的好地方。

斑巴旅馆的老板叫次仁顿珠,按他老婆的话说,他从早到晚什么活也不干,就是一直在喝酒,但他们夫妇俩为人乐善好施,性格豪爽,老板当选了人大代表,经常帮助周围的人们向上反映问题。听说今年上级让他去北京人民大会堂开会,他说他不去,理由是北京没有糌粑吃,没有青稞酒喝。

老板的确能喝酒,从早到晚都晕晕的,笑眯眯的,喝了睡,睡醒了喝。

老板娘,36岁,胖胖的,很干净,很健谈,也很能干,和我们聊天时手里也在不停地干活。她有五个孩子,三男两女,大女儿挺漂亮的,就在这个店里和她一起忙乎,21岁尚未嫁人。老板娘说将来想让这个女儿把店经营下去,想给她找个老实、心好,能帮着料理店的男人。还有两个男孩在上中学,所以这会儿店里还有小儿子和小女儿。

斑巴旅馆是次仁夫妇白手起家做到今天的,因为他们是当地致富的带头人,得到不少政府的荣誉。日喀则旅游局奖励了5万元给他们,他们商量着把这5万元周济给了乡里其他的穷人。据说拉萨电视台曾有一个春节晚会的小品,是根据他们拾金不昧的故事改编的,大意是说~个外国的珠峰领队丢了装护照和现金的包,被他们捡着,归还了。老板娘说起来时,说不是自己劳动赚来的钱,他们不想要。

老板娘说话表情丰富,经常会哈哈地笑——真觉得她的幸福感远远大于我们。

斑巴旅馆有65个床位,总是迎来送往着世界各地的人,老板娘对她的店有许多理想,她想让它更加的舒适,藏式的味道更加纯粹,还要在外面加盖一间洗澡的房子。

总之,作为这一带的第一家旅店,经营了那么多年,她非常知道各国的游客们需要的是什么。不论来了什么客人,奉上的甜茶都是免费的,还有中间那个大牛粪炉,以及老板和老板娘的热情,让你首先体会到的就是无尽的温暖。满屋的奖状也是他们的骄傲。

一会儿,门口来了辆吉普,下来一行藏人官员,也进来喝茶,说是珠峰自然保护管理局的领导。过了一会儿又进来几个背包徒步的老外,再一会儿又是几个牦牛工。总之,来的都是客,什么人都接待。大堂里其乐融融,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以各自的方式围炉而坐,享受着同样的时光。有的喝茶,有的喝酒,有的聊天,有的写日记,有的蜷在一角睡觉、看书,还有的干脆就在发呆。时间就这么过去,只有墙上那个会说话的钟,每隔一小时报一次时,哕哕唆唆地说上一通,你会才意识到:哦,又过去了一个小时。

今天阴天,队友们从山上发来短信说,从昨天到现在,大本营降了一天的雪,已经己口厘米了,我们这里却要舒服很多。

喜欢让自己蜷缩在这么个地方,西藏的,很深、很远的一个小乡村的小客栈,谁也不认识谁地一起享受着如此温柔的时光。

到中午时次丹罗布说这里有一家川菜馆的炖鸡好吃,但过去一问全乡到处都没鸡卖。后来老板娘不知从哪里搞来一只本地土鸡,终于让我们吃上了炖鸡。

川菜馆的老板娘说在这儿都七年了,孩子在家乡。她忽然问我想不想吃鱼,我们当然是眼睛一亮,问她哪儿有。她说如果我们要吃,就让她老公下午骑摩托沿河下到一小时远的地方给我们钓去,但因为藏人不吃鱼,如果他被抓住会挨打的。结果我们很感激地答应她晚上再来她的馆子吃饭。

这里河的上游就是冰川,高山冷水的鱼,叫雪鱼,那肯定是味道鲜美的。

怀着对鱼的期待,我们又回到旅馆大厅围着炉子继续自己的下午时光。没想到队长和其加开个大卡车到了!

我们喜出望外!原来他俩不放心,专门来看我们。想想他俩开着辆卡车来到这里,多不容易,跑了两个多小时,卡车边上的护栏都颠掉了。

其实就在今天上午,营地里其他人还发短信告诉我,罗塞尔正在我们营地和队长喝一大瓶红酒,按他俩的话说,这样的坏天气就是用来喝酒的,没想到下午队长又跑到我们这儿来了。

想想也真是很佩服罗塞尔这些人,竟然就这么在珠峰干了25年,现年55岁的他还在担心退休之后珠峰的事。

既然队长到了,我们就从对面川菜馆叫了两个菜,又从这家店里要了啤酒。看我们在这儿吃住都好,队长建议说我索性再多住一天,彻底养养再上去。吃完饭队长让我们带着他到小乡镇上转了转,说大队人马从A日[下来修整的时候,也可以考虑在这里。只是温泉离这儿有近一小时的车程,不知条件怎么样?能让大家洗个澡就好了。

不过队长总认为我是装病,也许我的确有些畏难情绪。这个温柔的小乡村,总是让我很想念阿里的时光,我要是知道养病得那么久,还不如先去阿里转一圈呢。

被我这么一说,队长又反过来安慰了我一通,像个外公似的再三叮咛,~大堆“这那、那这”的,然后吃了他的菜,喝了啤酒,就带着其加告别我们,回大本营去了。

送走了队长,其加,看着他们摇摇摆摆的大车消失在村头拐弯处。我们又开始期盼晚餐的鱼了,可老板娘的老公还没回来。

晚上9点,鱼终于到了。我们先去了厨房,看到那大盆中有六、七条鱼。按我们的要求清炖,果真味道鲜美,还带点甜味,太棒了!

我们还答应她明天接着来吃剩下的那几条鱼。

回到旅馆,又接到队长的短信,叮嘱我要记得做雾化。正好这会儿也有电了,我就和小奇一起整好了雾化器,套上面罩开始云雾缭绕的雾化过程。

这下可把客厅里的几帮子人给奇怪坏了,纷纷远看近观地研究起我在干嘛。因为电压的原因,我一做雾化,他们就看不成电视,于是干脆围观我,一个个倒也饶有兴趣。没想到我做个雾化,还能给别人带来那么大的欢乐。

老板的女儿在给一大帮刚从珠峰下来的牦牛工煮面片汤,这是他们的传统美食,九个人,一大锅,每人两碗。其中一个牦牛工显然喝醉了,这里人喝醉是常有的事。

我们11点多睡的,一天又过去了。

P80-84

序言

王秋杨登上珠峰,我既意外也不意外。

意外的是十几年没有得过感冒的王秋杨,这一次登顶前却感冒了很长时间,两次下山进行雾化治疗。不意外的是,登顶珠峰是她一直的向往,也是她不曾动摇的誓愿。

王秋杨出发前曾说:“珠峰真的太大了。”我知道,只有真正登山的人才会敬畏山,害怕山,因为山才是他们心中的神明。

我有时也困惑于王秋杨的登山,不知她对山的眷恋来自何处。记得有一次她登山回来,人瘦了好几斤,说起漫长的登顶路,那真是一种生命的极限,走一步歇两步,每一步都要竭尽全身仅存的气力。可回到都市没几个月,就浑身又开始躁动,坐卧不安,不耐烦现实中一成不变的平淡。

从哈巴雪山、四姑娘山到慕士塔格、卓奥友、南极点、北极点,一直到登顶珠峰,王秋杨共用了四年时间。

日本禅宗有一种修行——“冥想枯山水”,即你面对一个小小的山水庭院,专一地冥想和凝视,直到把那些人工堆砌的山石与白沙,看成真正的“高山大川”。看得你内心有了一种跃动——那是神的跃动。因为能从天上看见这些“高山大川”的只有神,只有神才能有这样的视角和目光。

其实登山亦是一种修炼,当你面对山,面对亿万年不曾动容和改变的大山,你会顿悟什么是沧海一粟,你会突然明白人在自然面前的卑微和渺小。那些成天纠缠你的喜怒哀乐、是非成败,在山的面前根本就毫不足道。无论现实的黄梁如何的热闹奢华,也不过是稍纵即逝的须臾幻象。

大概这就是登山人一次次逃离都市,一次次走进大山的原因吧。

珠峰攀登的死亡率是10%,可这仍然没有挡住一拨又一拨像王秋杨一样的登山人,向上的脚步。

王秋杨登顶前一天给我打了个电话,只说了一句话:“我一定会活着回来的——”

这话说得突兀,后来我才知道,她冲顶前夜住的帐篷外面,就卧着一具尸体,脚上穿着和她一样的07年新款的登山靴。

也许是某种机缘或巧合,王秋杨登顶的那天是佛诞日,早晨醒来我心里就犹豫着开不开手机,因为我知道王秋杨为此努力的理想能不能照进现实,珠峰最终是接纳她还是抛弃她,都将定格在这一刻。

手机打开后,第一条信息果然就是珠峰大本营发来的:王秋杨全队第一个登顶,历时6小时30分钟……

看着短信闪烁的文字,我脑子里响起的却是仓央嘉措的诗句: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

蓦然听见,你诵经的真言;

那一月,转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世,只为在途中能与你相见。

是的,登山也许就是因为山在那里,也许就是因为想一次次触摸山的指尖,感受山的温暖,以及在途中和山的一次次相见……

是为序。

2008-4-2于北京

后记

北京总是让我觉得太大、太拥挤,有时真的觉得有些无所适从。

每每煎熬般渡过汽车汇成的汪洋大海,踏上回家的高速路时,总有种想飞的感觉,想与同样委屈的座驾一路向北,不让自己停下,想着北边有大草原,向西有黄河,过去之后有戈壁沙漠,然后是新藏线,可以去阿里,再向南向东就是珠峰……

我平时很少看电视,偶尔经过电视机旁,看到一些壮美的雪山画面,总会想起在珠峰的日子,以及珠峰下那个海拔四千多米的扎西宗小村庄午后温柔的时光。

想念那里的高度,想念那里简单而平静的生活。

而2007年5月的珠峰登顶之后,我却忽然一下子觉得自己像失业了似的。算算八个月过去了,尽管也是满天飞,三亚、杭州、上海、深圳、老挝、迪拜、巴厘岛,但大多也是觉得这几年工作欠债太多。相对于登山来说,那真是太“腐败”了。

习惯了四处游走、户外生活的人要在北京待上八个月,的确也是够考验的。

我实在向往自由的行走,以及行走带来的那种自由的生活!

终于还是在年底公司最忙乱的时候,不管不顾地给自己放了十几天的假,放肆地开着越野车沿着和田河床穿越了一趟塔克拉玛干沙漠。

高山、荒漠的美丽与宁静,可以让一个人的心灵暂时获得彻底的解放。而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美丽的地方是我梦想着要去的!

是的,随性的我不能没有国标!

我以为人生就是不断地由许多大的梦想和阶段性小的目标积极构成的。

我在北京的生活总是很规律,坚持训练,从无懈怠。时刻地准备着,似乎都是为了等待出发那一刻的到来。

大自然总在不经意间改变着一个人。

性格,脾气,喜怒哀乐,世界观,价值观……

珠峰就是如此。

而珠峰到底对于我意味着什么?这八个月我一直在心里问着自己,问着珠峰。太多太多的感觉,说不清楚,还有许多是我始料不及的,它对我的意义远远超过了登项本身。

昨天无意中听到张宝全在对他的一个朋友笑说:“王秋杨自从登顶珠峰后,变得对什么事儿都不太在乎了!”

想来,以为是选择性失忆:除了高兴的事儿,那些不开心的事儿,总是会在第一时间就被忘记掉。生活于我而言,似乎简单了许多。

也许是一次过于执著的攀登,反而使得我回到都市放下了很多原有的执著……

每当独自走在这个城市的街上,看着那些繁华而虚无的灯火,看着这个匆忙而焦虑的世界,真的非常庆幸自己在生命中这个四十岁的美好年龄有了这样一次美好的经历。

感谢珠峰,感谢珠峰给我的这一次生命历练,成就了我心灵的梦想!很多影响对我来说是一生的。

我的手机里至今还保存着登项那天很多朋友发来的短信,他们告诉我说那一天是佛诞日,听到这个消息让我特别的感动。尽管我不信佛,但真的相信冥冥之中神的存在!

看着这即将成书的书稿,想感谢的人和事儿实在是太多了,那些共同攀登的日子,那些同生共死的情义,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

再一次感谢珠峰!

书评(媒体评论)

登山最重要的不是体能,而是对身心细致入微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一种无我的乐观主义精神。王秋杨能登顶珠峰我不奇怪,在多次与她合作登山或远足的过程中,我了解的她是一个善良、热情而大气的女性,这本书记录的是一个汉族女子及企业家登顶世界极点的神奇故事,更是一次精神与心灵的旅程。

——张朝阳

这是本闲书,适合两类人看。

一类是我这样的“沙发上的旅行者”,躺在床上,知道了西藏的很多小店是四川人开的;洗衣店居然还做边防哨所的生意:洗被子和军装;登珠峰时,上厕所是一次复杂的操作。

第二类是对本书有兴趣的人,是那些真正想登山的。连体高山靴该买哪家的牌子,冲顶背囊为什么可以不讲究肩背的舒适性。认真的登山者请校验一下书中的内容,再写出下一本精彩好书。

——俞渝

人类首次登顶珠峰的埃德蒙·希拉里爵士说,登顶珠峰依靠的无非是“实用的技巧和足够长的绳索”,王秋杨当然也不例外。

攀登之路是艰难而枯燥的,但王秋杨笔下却另有一番风景——读者不会看到太多“技巧和绳索”,也很容易略过她“坚持训练,从无懈怠”的一面,感觉王秋杨一路闲吃闲聊,写写日记,看看电影,玩着玩着就上到珠峰之巅了。

——王石

王秋杨是个传奇女子,她的胆量、性格和貌相都是新中国新女性的典范。也就是因为这些,她的书会和人一样精彩。

——洪晃

珠峰地区环境恶劣,最低高度也有五千二百米。人在那个高度待着不做事也不舒服,别说写东西了。可王秋杨就可以做到天天记日记。现在连我这样的职业登山家,登珠峰时许多细节都要问问秋杨,就因为她的书里记录了大量登山细节。

这本书是一个登山者对珠峰攀登的详细描述。任何计划攀登珠峰的人都能从这本书中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衷心希望秋杨把这个好习惯一直坚持下去。

——王勇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只为与你相遇(王秋杨的珠峰日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秋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611792
开本 16开
页数 25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5
出版时间 2008-06-01
首版时间 2008-06-01
印刷时间 200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5:5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