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是文学史上公认的大师,他的作品流传至今已有近五百年,对世界文学及文化的影响深远,但是他一生的故事却仍是一个谜,世人对他的了解并不多,甚至有人认为并没有这个人的存在。莎士比亚给世人留下了三十七部戏剧,其中包括一些他与别人合写的一般剧作。此外,他还写有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和三、四首长诗。
莎士比亚在所有的文学人物中首屈一指,这看来是无容置辩的。
本书为《威廉·莎士比亚(剧作家诗人英汉对照)》。
图书 | 威廉·莎士比亚(剧作家诗人英汉对照)/名人传记系列 |
内容 | 编辑推荐 莎士比亚是文学史上公认的大师,他的作品流传至今已有近五百年,对世界文学及文化的影响深远,但是他一生的故事却仍是一个谜,世人对他的了解并不多,甚至有人认为并没有这个人的存在。莎士比亚给世人留下了三十七部戏剧,其中包括一些他与别人合写的一般剧作。此外,他还写有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和三、四首长诗。 莎士比亚在所有的文学人物中首屈一指,这看来是无容置辩的。 本书为《威廉·莎士比亚(剧作家诗人英汉对照)》。 内容推荐 文艺复兴始于14世纪初的意大利。在几乎长达300年的时间内,欧洲在艺术、科学和环球探险等方面进行了一场复古、变革运动,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全新视角来看待周围的世界。 英国作家莎士比亚一生共创作了近40部戏剧。他的喜剧、悲剧和历史剧中充满了诸如国王、扒手、酒鬼、刺客和哲学家等形形色色的有趣人物。莎士比亚被公认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剧作家。即使是在今天,他的作品也仍然拥有世上最庞大的观众和读者群。 目录 1 世界是个大舞台 2 莎士比亚所处的时代 3 少年莎士比亚 4 求学期间和辍学以后 5 恋爱中的莎士比亚 6 莎士比亚在伦敦 7 莎士比亚的诗歌 8 成功的剧作家 9 创作的巅峰期 10 最后的岁月 附:生平与时代 生平一瞥 试读章节 2 莎士比亚所处的时代 威廉·莎士比亚出生在一个没有电、没有电视、没有购物商场,也没有汽车的时代。孩子在烛光下玩耍;母亲在小房子里巨大的壁炉上做着晚餐;父亲要么打理着农田,种植庄稼,要么从事蜡烛制造业或印刷业赚钱,养家糊口。 当时,家或者是被称为客栈的“酒店”实际上是很少清理的肮脏场所;没有冰箱来防止食物变坏;人们很少洗澡或洗衣服,一身怪味,甚至满身跳蚤。这就使得细菌大量繁殖,疾病蔓延。人们甚至常常因为食用不洁食物或感染疾病而丢掉性命。今天人们可以活到70岁、80岁,甚至90岁;而在莎士比亚的朋友和邻居们看来,50岁就已经是高龄了。 寿命短暂主要是由于那时医学水平的落后。疾病在儿童中尤为普遍。一个家庭中通常有一个或多个孩子夭折。很多孩子活不到5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在当时还没有给儿童注射的疫苗,生了病也只能接受最基本的护理。就医通常意味着对身体放血。当时,人们认为放血能排出体内的毒素。不幸的是,病人原本虚弱的身体由于失血通常会变得更加虚弱,甚至一命呜呼。 最厉害的疾病当数鼠疫。鼠疫曾经在大约1348年至17世纪90年代期间肆虐欧洲。黑鼠身上的跳蚤是鼠疫病菌的携带者。很多人家把垃圾直接倒在门口,引得老鼠到处乱跑,甚至还会跑到屋里。若患了鼠疫,人会发热、受寒,手臂下面或脖子上还会起又黑又疼的脓包。鼠疫患者几乎无药可救,而鼠疫的传染性又非常强,于是患者的家人或朋友通常也会受到感染,同赴黄泉。 这场可怕的疾病在刹那间摧毁了大量城镇和村庄。一下子死了很多人,以至于男人们不得不赶着马车沿大街收集尸体。他们嚷着:“把你家的死人抬出来。”于是,死者家属就把头天晚上的死尸抬出来,送到埋葬点集体火化。1625年间,五分之一的英国人口死于鼠疫。 在莎士比亚所处的时代,人们对疾病的认识远不如现在深刻。他们并不知道这场可怕的疾病是黑鼠身上的跳蚤引起的。没有人确定如何才能治愈这种疾病,但是他们深知该病会传染。于是他们颁布了法律,禁止人们大规模集会。莎士比亚长大后,这条法律可能对他的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为它可能会令那些上演莎剧的剧院暂时关闭,从而逼着他去写诗谋生。 由于黄鼠逐渐占据了黑鼠的活动场所,鼠疫终于走到了尽头。携带鼠疫细菌的跳蚤不能寄生在黄鼠身上,因此,随着黄鼠族群逐渐兴旺,欧洲终于从鼠疫中解放了出来。当时的人们不明白这个道理,还以为鼠疫的终结神秘莫测,或者是上帝开恩呢。 然而莎士比亚生活在一个快速进步和发展的时代。他出生在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这个时期后来被称为“伊丽莎白时代”。当时,人类在艺术、科学方面取得了众多成就;欧洲人正通过对陆地、海洋和天空的探索,不断地把人类知识的边界向前推移。 当时尽管在知识领域取得了这样、那样的进步,但宗教迫害却依然存在。伊丽莎白女王是英国圣公会的信徒,同时也是英国国教的领袖。她支持折磨甚至迫害罗马天主教徒。虽然有证据表明莎士比亚的父亲是一个罗马天主教徒或天主教学者,然而由于当时宗教迫害或对罗马天主教徒歧视的存在,邻居和朋友无人得知这个秘密。而在公众眼里,莎士比亚一家信奉的是英国国教。 3 少年莎士比亚 尽管莎士比亚一生创作,然而他的生平却少有文字记载。在莎士比亚生活的16世纪到17世纪的英国,文字记录很少保存下来。然而,关于莎士比亚的有些事实却是毋庸置疑的。譬如,虽然威廉·莎士比亚身为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父母却并不会读写。 威廉的母亲玛丽·亚登虽是一个农场主的女儿,但和当地一个社会地位颇高的家族关系密切。尽管她不会读书、写字,但这在当时是再寻常不过的。在她生活的那个时代,很少有女性受过教育,而且几乎没有女性上过学。如果一个女孩子能识字,那可能是因为她的父亲或兄弟在家里教过她。 威廉的父亲约翰·莎士比亚在农场长大,也没有上过学。他制作过手套、围裙以及其他的皮革制品。他也卖过羊毛,可能经营过农产品,还在市政厅工作了很多年。结婚前,约翰·莎士比亚似乎在生意场上颇为得意,因为他曾额外购置了两套房产。 在莎士比亚所处的时代,新娘子通常会带着嫁妆(新娘的父亲送给新婚夫妇的土地和财物)出嫁。玛丽的嫁妆相当丰厚,这就进一步抬升了约翰在斯特拉福镇的地位。P13-17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威廉·莎士比亚(剧作家诗人英汉对照)/名人传记系列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帕米拉·希尔·尼特尔顿 |
译者 | 张德玉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青岛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364732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1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00 |
出版时间 | 2008-05-01 |
首版时间 | 2008-05-01 |
印刷时间 | 2008-05-01 |
正文语种 | 中英对照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教育考试-外语学习-英语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9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H319.4:K |
丛书名 | |
印张 | 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山东 |
长 | 228 |
宽 | 151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15-2007-067号 |
版权提供者 | Compass Point Books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