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叫板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首部反恐小说《叫板》——恐怖主义真的仅仅是文化冲突的结果吗?当我们轻松地旁观周遭世界此起彼伏的恐怖袭击,是否知道危机正悄然临近?当我们为“9·11”发生在大洋彼岸而心存侥幸,是否知道我们终将无法超脱?

被美军追得走投无路的“基地”组织策划与训练专家率部属武装潜入中国,他们伏击了不期而遇的边防巡逻队,巧妙诱杀潜伏在部属中的美军间谍,两次突破中国军警密不透风的封锁线。他们来中国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追捕并将其消灭?一支全新又神秘的突击队诞生了……

内容推荐

这是迄今为止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反恐小说,故事精彩至极。被美军追得走投无路的“基地”组织策划与训练专家率部属武装潜入中国,他们伏击了不期而遇的边防巡逻队,巧妙诱杀潜伏在部属中的美军间谍,两次突破中国军警密不透风的封锁线。他们来中国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追捕并将其消灭?一支全新又神秘的突击队诞生了。他们发现,所谓走投无路是将计就计的圈套,其背后是一个深不可测的阴谋。于是,劲敌双方开始了一场又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潜逃。追踪,意外落网,天衣无缝的计划,谋略奇异的侦察,得心应手的攻击,游刃有余的退却,各自都为捍卫尊严和荣誉而战。其扣人心弦的悬念,生动逼真的角逐,令人好奇紧张得喘息,仍不停止阅读的步伐。

目录

编者荐盲

序章 狼烟在东方升起

第一章 英雄美女皆寂寞

第二章 人算不如天算

第三章 人质

第四章 假如美梦不醒

第五章 声东击西

第六章 暗度陈仓

第七章 无法修改的草图那是人生

后记

试读章节

卧室是玻璃做的,嘴边装着录音器,互联网上说几句悄悄话,收信箱总有一个心怀叵测的第三者。如果这是我们自己,那就不止是恐怖了。但是,在美军海军陆战队电讯侦听情报官沃尔福维茨眼里,我们都是这样的人,原因神秘却又简单,他领导的侦讯分队控制着一个全球最先进的卫星电讯侦控系统,无线电讯号及破译、无线及有线电话窃听、能分辨出汽车牌照的卫星摄影、电子邮件截获、黑客技术,无所不能无所不及。

好在他不是用来窥探常人隐私的。“911”以后,沃尔福维茨上尉一直用这个由中央情报局监制的系统寻找本·拉丹的下落。2年过去了,本·拉丹没有发现,形形色色的阴谋隐私倒见识了不少。王子偷情,皇妃不孕,克林顿与希拉里喊冤,陈水扁叫苦遇到克星,一名中国市长为了当上市委书记,与海外心腹秘商收买正在考查的省委书记,两个曾经一夜情的男女在越洋电话里做爱,其甜蜜的呻吟几乎乱真。

虽然是见多不怪有些麻木,沃尔福维茨上尉仍然保持着对可疑电讯训练有素的敏感。2003年暮秋的一天早晨,沃尔福维茨上尉正在阿富汗托拉博拉山区他的营地吃一份乏味无比的早餐,耳机里传来两个中国人的对话。在东南亚k国和北非G国的两个中国人,一半隐语一半直白说了一件令人瞠目结舌的事件,他们获得一种最新式的引爆装置,可以把TNT的爆炸当量扩大20倍。在军事术语中,这种爆炸方式称为云爆弹。沃尔福维茨吃了一惊,果真如此,拥有1000吨TNT就等于拥有一颗当年美国投向日本广岛的原子弹。奇怪的是,这是两名中国人。除了在自己的国家袭击同胞,中国人没有在国外制造恐怖的习惯。可正是中国人引起了他的兴趣,早在40年前他们就造出货真价实的原子弹,有什么理由在海外搬弄这种冒险而笨拙的举动呢?是不是他译错了?

沃尔福维茨重新核对了一遍,破译编程准确无误,他又听了两次电话录音,这才发现,这两个中国人不太地道,一张口就是没有标点的长句,尾音还拖着不易察觉的日本假名腔。沃尔福维茨松了口气,如果是日本人,就另当别论了。

二战后,美国给日本定了许多戒律,其中一条就是不能拥有原子弹。可是,好战而记仇的日本人太渴望这种玩意儿了。于是,从上世纪70年代起,国际军火黑市就不时出现日本收购核燃料的传闻。到80年代,国际社会普通认为,日本虽未在本土试验核爆炸,海外早已成功进行了原子弹的实验室试爆。以日本人超乎寻常的制造与模仿能力,一旦再起战事,两个月内就可以制造出数百颗原子弹,并把它们投到头号仇敌中国和美国头上。

日本人现在就敢袭击美国吗?冒充中国人摆弄相当于原子弹的东西,是什么意思呢?沃尔福维茨在这个军营已度过2年了,冗长的等待总是乏味而无望,他信笔由缰在报告单上写下一段随想式的提示:

A、日本人最仇恨的是美国和中国,前者是因为日本领受了两颗迄今为止唯一实战使用的原子弹,后者是跪倒在“东亚病夫“脚下;

B、不能怀疑日本人会把仇恨付诸行动,日本的右翼势力强大,其中又以“新赤军”组织为极端,蓄意挑起中日冲突并升级为战争,历来就是他们的战略;

C、日本人迟早有一天会拥有核威慑;

D、决非谨慎的日本政府行为;

E、中国的头号麻烦仍将是他的近邻;

F、日本人为何要冒充中国人?值得寻找答案。

沃尔福维茨还没来得及去寻找答案,助手把一份新的电讯监听信送来了。沃尔福维茨一看,震惊得“霍”地站起身来,这正是他一直等待的东西!自2001年冬以来全球最大的悬念!恐怖大亨本·拉丹还活着!2003年10月4日,对美国人和他们选出的乔治·布什的儿子来说,这是一个值得珍藏的日子,“9·11“之后,纽约广场世贸大厦3000人的恶梦变成了举国一心的复仇,武力本就是美国与世界对话的首选话语。仅仅过了一天,总部设在卡塔尔的半岛电视台就播放了一段5分41秒的录像,证实了沃尔福维茨上尉对国人的贡献。

录像的背景是一块褐色幕布,因此无法判断录像的可能地点。本·拉丹头缠白色的阿拉伯头巾,手中拄着自动步枪,语气平静地警告美国:“以真主的名义告诉你们,我们的孩子已经做好准备。他们会让你们的内心充满恐惧,你们的经济生命线将成为袭击目标。但是,白宫的一伙罪犯及他们的犹太代理人仍然在策划对穆斯林世界发动袭击,这说明他们根本没有明白上两次(即‘9·11’)袭击的含义。”

美国立即成立了121特遣队,专门用于对本·拉丹的追捕。关于本·拉丹的下落,一下子传言四起,一会儿说还在阿富汗,一会儿说在巴基斯坦凯贝尔部落地区,美国CIA居然怀疑逃进了中国新疆的南疆丛林。由于情报似是而非追捕行动犹犹豫豫,除了发射了3次马后导弹并炸死几个“基地”组织低级成员和众多的平民之外,几乎所有的情报都象是离间美巴的谣言或戏弄美国的小道消息,以至巴基斯坦不得不出面澄清本·拉丹在巴基斯坦境内藏匿的传言,巴基斯坦军方发言人肖卡特·苏丹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有人说本·拉丹藏在硅达北部山区,那没有根据,“那一地区是在巴基斯坦境内,但那里什么也没有,生活绝对正常。你们可以去看看,那里没有军事行动,没有外国军队。”

就这样,疲惫不堪的121特遣队追了一个冬天,春天到来的时候,他们发现,“基地”组织已经变成了一个松散的人群集合,本·拉丹切断了与分部组织的所有联络渠道,捉拿本·拉丹的希望则越来越渺茫。美国不得不改变了策略,从121特遣队分离出一个专门侦听本·拉丹电讯讯号的小分队,它的指挥官就是首次发现本·拉丹的沃尔福维茨上尉。这位上尉的格言是,特种追踪的目的90%是靠电讯侦听完成的。

看来,沃尔福维茨注定要为美国做出更大的贡献了,上任当天,他的分队就发现一组消失2年的无线讯号,正在这一地区出没。2年前,它是属于本·拉丹和他的高级助手的。情报专家或本·拉丹的研究者普遍认为,本·拉丹有若干永久性的巢穴,沃尔福维茨认为恰恰相反,本·拉丹和伊拉克的萨达姆一样,也喜欢不断更换藏匿地点。最新发现的这个讯号的移动规律就有拉丹一贯的警觉和习性。沃尔福维茨花了一天一夜时间把这个讯号使用过的3套密码破译了半套,结果,对话中赫然出现了“L计划”几个字样!“L计划?”这意味着“基地”组织的又一次恐怖行动!3天!I沃尔福维茨上尉决定3天找到它的答案。结果,没过3小时,答案就到了。

情况是这样的,美国捣毁了大部分“基地”组织的分部机构后发现,他们的情报也中断了,于是,有计划有目的地留下了若干分部,其中就有驻在K国的东南亚分部。这一天,他们发现了一个与东南亚分部关系可疑的年青妇女,并从她发出的电子邮件中发现,一名“基地”组织联络员将在托拉博拉地区送达一份L计划,地点是吉沙瓦清真寺,这正是沃尔福维茨监控可疑讯号的托拉博拉地区。P5-8

序言

世俗的繁荣是否拒绝精神的盛宴?

出版本书,既有兴奋一时的冲动,也是深思熟虑的选择。因为这是迄今为止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反恐小说,故事精彩至极。被美军追得走投无路的“基地”组织策划与训练专家率部属武装潜入中国,他们伏击了不期而遇的边防巡逻队,巧妙诱杀潜伏在部属中的美军间谍,两次突破中国军警密不透风的封锁线。他们来中国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追捕并将其消灭?一支全新又神秘的突击队诞生了。他们发现,所谓走投无路是将计就计的圈套,其背后是一个深不可测的阴谋。于是,劲敌双方开始了一场又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潜逃。追踪,意外落网,天衣无缝的计划,谋略奇异的侦察,得心应手的攻击,游刃有余的退却,各自都为捍卫尊严和荣誉而战。其扣人心弦的悬念,生动逼真的角逐,令人好奇紧张得喘息,仍不停止阅读的步伐。

令人拍案击节的是,本书正面客观地描述了策划阴谋的恐怖专家。在这里,他不是好莱坞影片中的符号,而是一个有政治见识、智勇超人、爱恨分明、血肉丰满的血性汉子。他穿过围剿封锁线时从容镇静,遇见故人不忘旧情,收买帮手时守信友好,忆起往事时忏悔杀妻,牵挂女儿,策划着阴谋还流露出对平凡生活的渴望,被崇拜他的姑娘侮辱却又放走了她,一连串生动的细节,细致入微地刻画出一个邪恶非凡人物的人性复苏,令人信服地层示出他由残忍好斗的暴徒到足智多谋的恐怖头目的人生历程,这使我们不由反躬自问,恐怖真的仅仅是文化冲突的结果吗?当我们作为旁观者轻松地观望中东、印尼、西欧的袭击,是否知道恐怖正悄然临近?当我们庆幸“9·11”发生在美国,是否可以永远侥幸?冷战从来就没有停止,超级大国对全球化的注解是:我有多少麻烦你也要有多少麻烦。书中预言国际敌对势力将极力把恐怖祸水引向中国,这难道是危言耸听吗?

仅仅这些内容,本书也足够厚重深沉。但是,它决不只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反恐故事,更为好奇而心怀梦想的朋友奉献了一场令人向往、鲜为人知的激情生活盛典。

突击队二十余人,都是生活中的普通人。有的沉默多谋,有的机智捣蛋,有身手不凡一心赴死的英雄好汉,也有美艳大气的随军记者和外柔内刚的女军医……但他们的生活没有半点平常,就寝时间不入睡一律注射镇静剂,吃的是严格配方的突击队定餐,人人要经受野蛮体能训练和克服恐惧训练,为解救人质不惜舍身替代当对手的护身盾牌,为保全战友性命又斗胆放走强敌。即便是非战斗的集体生活,也充满情趣:他们取笑斗嘴情同手足,坦诚倾诉对异性的仰慕,女队员沐浴被偷看,男队员发现后敢打人。作为个体,个个栩栩如生,作为整体,融合互补浑然天成。读来入情入理真实可信,如身临其境热血沸腾。

人是渴望激情的。世界的多彩并不能改变个人生活的平庸乏味,精神的堕落从来都假借世俗的繁荣。伴随名车美昧豪宅时装而来的精神茫然与人心麻木,使人对激情真情的渴望尤为迫切尤显珍贵。《叫板》正好就是一本令人热血沸腾的书,它为读者营造了一个畅快淋漓热血沸腾的精神世界。毫不夸张地说,这是当代小说中前所未有的青春集体生活经典。

任何故事都是人的故事。而人的故事,核心是人的命运。感谢作者董永翔,也许是过早阅尽了人世悲欢冷暖,也许是看穿了人生潮起潮落,在他笔下,突击队员的命运归宿意外而又自然合理,死的必然,生的艰难,未来之不可预测,人生况味令人荡气回肠。直到此时小说才算破题,这个与强敌殊死搏斗过的突击队,这个热血沸腾的英雄集体,明示暗示着人生人性一个永恒不灭永不过时的主题:人的一生究竟应该怎样度过?人生真的是无法修改的草图?

当然,一部三十多万字的作品不会这么单纯,浴血奋战的突击队背后,还有政治陷阱,同仇敌忾的突击队内还有如泣如诉的爱情。因此,这是一部反恐故事,更是一部人生命运故事,还是一部时代爱情故事。这正是董永翔写作的优势,极善驾驭繁复的人物事件,并使其充满文本之外的多种意味。无论选择哪个视点,有心的读者都可以期待。

后记

画上最后一个句号,我多少有些吃惊。枫红涛这伙人居然让我写出了前后三本书100多万字。好像精心设计的三部曲。其实,当初完全没这种打算。第一部《天敌》讲的是我们办的一起罕见的涉黑要案,其中的人物都在身边。写好送给报社,做的是长期等待的准备。没想到还不到一周,报社没打招呼就开始连载。接着又有三家报纸转载、连载,电影出版社又出了书。我想,这回得好好写了。

《像上帝一样饶恕》写了一年,如期在《海南日报》连载,并且史无前例地载了10个月。作家出版社出书后,联合海南省作协、海南日报、海南大学文学院邀一批著名作家做了次集体评论,《海南日报》文化生活部述评时还配了幅七寸照片。事后,该报主任鹿玲女士对我说,董永翔你害死我了,后来的作者都要求你的标准,10个月七寸照片,我做得到吗?这虽是玩笑,我受的激励却是没半点含糊,只好继续往前走了。

《叫板》曾取过多个名字。最初是《鹰爪鸽》,后来又叫过《华氏911》、《无法修改的草图那是人生》。就我而言,最恰切的是《我的名字叫燃烧》。2004年成稿后,第一位批评家是海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焦勇勤博士。他说“基地”组织仅仅从中国过境是不够的,必须写出他们的行动。之后半年,我与两家公司签约写剧本,完稿后发觉,焦博士实在言之成理,就把原稿推翻,重新起房盖屋,前后十次增删。也许是过于钟情书中的世界了,小说在《天涯社区·舞文弄墨》网上挂出不久,有读者就问,枫红涛是否是我的自传,叶又红是不是我的梦中情人。读者是有这个权利问的。可是,我想了很久,也不知如何作答。

写小说并不难,写出好小说就难了。然而,什么是好小说?它像桌上的饭菜,不可能满足所有食客的口味。但是,作家决不可放弃这种努力。主题凝练、故事结构、悬念设置、叙述语言、人物个性,每一样都得周全。作家不能是那个只做自己喜欢吃的厨子!一句话,好小说得是有价值的好故事!衷心希望《叫板》能够让读者得出同样的判断。

书将面世,希望这是贵州人民出版社做出的又一富有远见的判断1

2006年12月13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叫板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董永翔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1079251
开本 16开
页数 33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0
出版时间 2008-03-01
首版时间 2008-03-01
印刷时间 2008-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1
印次 1
出版地 贵州
235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0:5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