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20世纪50年代以来,排版工艺教材的精华,结合笔者多年工作和授课的经验,以工具书的形式编写此书。简去与操作格式无关的理论,直入格式内容,便于查找需要的格式,利于排版和校对以及与出版有关的人员学习和参考。有关计算机排版操作技术,请学习各种排版软件操作类图书,如方正书版、方正飞腾、Word等排版软件等。
图书 | 排版与校对规范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根据20世纪50年代以来,排版工艺教材的精华,结合笔者多年工作和授课的经验,以工具书的形式编写此书。简去与操作格式无关的理论,直入格式内容,便于查找需要的格式,利于排版和校对以及与出版有关的人员学习和参考。有关计算机排版操作技术,请学习各种排版软件操作类图书,如方正书版、方正飞腾、Word等排版软件等。 内容推荐 本书介绍了计算机录入和计算机排版、校对方面的知识以及需要掌握的排版基础知识和书刊、报刊各种排版的版式,规范出版物的版面格式。相关人员通过对本书内容的学习和掌握,可使排版的版面达到符合排版规则、方便读者阅读、版面更加美观的效果。 本书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排版人员和校对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第二章介绍各种出版物的常规版式;第三章介绍各种专业出版物的版式;第四章介绍排版的工艺设计与管理;第五章介绍校对工作。 本书由浅入深,由简及繁,根据排版和校对人员的相关等级标准,按阶段编写,方便排版与校对专业及相关培训机构作为教材使用。本书可用作排版及校对专业教材,也可用于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排版和校对人员初、中、高级人员和技师的培训。本书还可作为排版和校对相关的人员,如出版社编辑、文印室排版人员等掌握排版知识和格式的工具书。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排版基础知识 第一节 术语 (1)封 (2)封二 (3)封三 (4)封四 (5)书脊 (6)勒口 (7)扉页 (8)衬页、环衬 (9)隔页 (10)版面 (11)版心 (12)版口 (13)订口、切口 (14)天头、地脚 (15)插页 (16)无码、暗码 (17)行 (18)倍 (19)行距 (20)基线 (21)字距 (22)版式 (23)另页起、另面起 (24)双页起 (25)齐肩排、齐口排 (26)行序、字序 (27)左翻本、右翻本 (28)大横开本、小横开本 (29)页、面 (30)对照页 (31)破栏 (32)串文 (33)印张 (34)版权 (35)毛条、毛条样 (36)红样、核红样 (37)接排、另行、回行 (38)上空、下空、前(左)空、后(右)空 (39)补白 (40)誊样 (41)修订本 (42)版本 (43)洁本 (44)节本 (45)孤本 (46)善本 (47)百衲本 (48)珍本 (49)凡例 (50)体例 第二节 字体 …… 第二章 排版的版式 第三章 特殊版式 第四章 排版的工艺 第五章 校对 综合复习题 附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排版与校对规范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于光宗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文化发展出版社有限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0008078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8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60 |
出版时间 | 2009-01-01 |
首版时间 | 2009-01-01 |
印刷时间 | 2009-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2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TS812 |
丛书名 | |
印张 | 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5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