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不可思议的惊奇(格伦·古尔德的生平与艺术)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生动地再现了格伦·古尔德这位当代最盛名地钢琴家的艺术与人生。作者从古尔德的家族史、隐秘的性生活以及晚年折磨古尔德的诡异手疾等,重新发现和理解古尔德,把一个立体矛盾的天才音乐家展现在读者面前。作者通过取得古尔德私人文件的无限调阅权、实际采访古尔德的朋友和同事等,对古尔德许多引人注目的特征——诸如独树一帜的演奏诠释、过度绚丽的台风等放在一个更为宏大的架构上进行审视,从而得出更为完整的全新评估。

内容推荐

格伦·古尔德是本世纪最具精神魅力的钢琴演奏家之一。经二十年不辍地研究,本书生动地再现了这位当代最富盛名的钢琴家深邃、绚丽的音乐世界,把一个立体矛盾的天才音乐家展现在读者面前。并将古尔德许多引人注目的特征放在一个更为宏大的架构上进行审视,从而得出更为完整的全新评价。本书是解读格伦·古尔德思想的经典之作。

目录

终曲(以序曲格式)

一个死后辉煌的生命

第一部

湖滨区男孩

天才,1932-1947

第二部

国宝

少年职业演奏家,1947-1954

第三部

杂耍丑角

巡回中,1955-1964

第四部

文艺复兴人

一个更高的召唤,1964-1975

第五部

音乐家肖像

第六部

最后的清教徒

变革,1975-1982

试读章节

古尔德童年早期的田园牧歌在进入学龄时期之后便戛然终止。如同他在1960年一个人物专访中告诉《纽约客》杂志(New Yorker)记者约瑟夫·罗迪(Joseph Roddy)的,“六岁时,我成功说服我的父母亲相信、我的内在是一个异常细腻的灵魂,不适合暴露在一群粗鄙拙劣、到处搞破坏的环境当中,这些劣行正是我从同侪当中观察得知的举止。”因此在1938年到1939年学龄期间,他在家念书,请老师到家里来教。(“根据那些写我的传记作家们的说法,‘家庭私塾’是导致我会失败的原因。”古尔德曾如此自嘲)1939年秋季,他进入威廉森路公立学校(Williamson Road Public Sch001)直接从二年级开始念,这个学校是一幢雄伟肃穆的砖造建筑,就刚好邻着古尔德家后院而建。二年级他以优异的成绩通过,然后1940年秋季经核准跳级到四年级就读。“他对每件事都很感兴趣,”杰茜·格雷格说。“他对学习每件事的渴望简单讲就是没有局限的。”这是真的,只可惜大多数的时候,公立学校的授课范围和进度让他无聊得要死。他在学校的作业表现通常是高于班上平均,但很少是拔尖的优秀,因为他通常不太用心,作业本总是抹得脏兮兮。他邋里邋遢的笔迹是众老师们的克星。

社交表现上,他在学校是相当不能放松的。他已经被大家公认是怪客,而且他的怪是真的怪、不是刻意作假的怪。福佛德在威廉森路学校那里认识了古尔德,当时福佛德他们家在绍兹伍巷34号租房子住了下来,他回忆说:“他可以举止怪异,然后憨厚地嘲笑自己举止古怪,完了继续下一个怪异举动。”“我跟大部分的老师以及所有的同学都处得很痛苦又很糟糕,”古尔德说,“儿童心理学家所谓的团体精神,在我身上被认为是相当匮乏的。”事实上,他痛恨“团体活动”甚于学校作业,因为他没有运动或其他同类嗜好可以跟大家分享,没有人会想跟他一起玩。通常他厌恶运动,对于运动的粗野形式尤其嗤之以鼻。捉迷藏、坐雪橇、掷铁环或马蹄铁、还有槌球,是所有活动中他会选的项目(跳过三年级使他跟同班同学比起来更显瘦小)。在学校他只好僻静自处,在家才是最快乐的,因为家里他可以尽情钻研自己的兴趣并且完全掌握自己的处境。

格伦非比寻常的智力及艺术天赋从很早就开始显露出来,同学们也都知道他是特别的,不过这依然无助于他融入团体。1956年《加拿大星报》记者休‘汤普森(Hugh Thomson)佯称根据古尔德透露的资讯,在人物报道中写道,格伦曾被恶霸同学欺负,而且同学都知道他常常是哭着从学校回家的。古尔德本人则说,“因为我不会还手啊,附近邻居的小孩很喜欢揍我寻开心。但说他们每天围殴我是比较夸张的说法,只有三天两头而已。”他告诉罗伯茨说一个恶霸小孩有一次从学校跟踪他回家,甚至还在他面前大摇大摆地示威。“于是古尔德直接走上前去,挥他一拳,因为下手太重那小孩不知道自己被什么打中。古尔德抓起他衣领抖几下说,‘以后你要再敢靠近我,我杀了你。’这家伙被吓得屁滚尿流,同时这状况也吓到古尔德自己,因为他意识到他讲的是认真的。”发生这种事件,对一个像古尔德这么敏感的小孩来说,其震撼是可想而知的;这只会让他对于抑制自己的感受倍加焦虑。

他对离开家的安全庇护和在学校情感挫败所产生的焦虑,导致生理上的症状跑出来(头痛、腹绞痛),这下可给了古尔德藉口可以请病假,在家舒舒服服地念书。他二年级的出勤记录上面已经显示颇为可观的请假天数:1939年11月十一天半、1940年3月十一天、其他月份均有五至六天。请病假这一招肇始于小时候,长大后古尔德继续使用:推托一些实际上或想象中的身体不适当作理由,让自己从不舒服的情况中暂退出来。

古尔德十三岁那一年,七岁的杰茜·格雷格搬到古尔德他们家寄住,杰茜家原本住在邻近的奥沙华(Oshawa),为了来多伦多一所师范学院就读一年,暂时借住在古尔德家。“他对于兄弟姊妹之间的给予及付出完全陌生”,她回忆。“刚一开始他会有嫉妒的心理。但是,一旦他习惯了我这个‘鸡婆的乡下表妹’之后,我立刻变成一个朋友以及后援团成员,是他可以放松、斗嘴、嬉闹、讨论事情、信赖、寻求支持与鼓励的人。许多次他如数家珍地回忆那一年发生的趣事糗事,说那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她可以说是他的干妹妹,虽然后来她搬回奥沙华教书,但在接下来的岁月中他们始终保持联系。后来她相信古尔德在青少年阶段并不快乐,跟童年早期的时光比起来、他小学那几年一定是比较不惬意的。“我记得从阳台看出去就是威廉森路学校,”她说,“然后看到格伦孤零零地在中庭倚着栏杆站在那儿。这个画面一直留在我脑海里,因为他是那么的孤单,即便是这段时间也一样。”福佛德,她说,是他唯一的朋友,起码是唯一一位带回来家里过的朋友;还有她记得有一次看到古尔德,那时候他大概八岁左右,从坞克斯桥的桂格家族聚会里逃出来,躲到祖父家,以逃开那个大聚会的场面。伯特坚称他的儿子有“许多”朋友,尤其是在度假别墅那边,他是小男生的孩子王,这群孩子喜欢躲在大树后面模仿狼嚎、吓吓别墅区的人们。不过这群孩子顶多称得上是玩伴,不太像真的朋友。小小年纪的古尔德,出于自己的选择,已经变成一个孤独的人。

古尔德在公立学校的求学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而整个停顿下来,而多伦多在大战过程当中也积极动员:到1943年为止,全市已有三分之二的劳工参与了程度不一的战争工作,即便是个湖滨区温室花草般的小男孩也已经注意到了空袭警报、探照灯、空中巡逻、灯火管制和因此导致的摸黑景象、民生物资的短缺、战略地区的配给供应,包括在绍兹伍巷附近就设有一座发电厂和滤水厂。加拿大国家博览会整整五年停办,场地挪作军用,还有许多英国孩子以“大战期间访客”的身份被送来加拿大。广播和报纸大部分的新闻都在报道大战的消息;加拿大广播公司大幅提高新闻与政治类的节目比例,甚至连古典音乐节目都会穿插一些爱国或议题宣导。

古尔德家也加入效忠国家的行列。弗洛伦丝是众多通过教会组织起来的妇女后勤团体当中的一员:诸如红十字会的裁缝小组、耶诞礼物组、援英小组。在威廉森路学校里,跟其他的加拿大学校一样,学童们研读跟战争有关的课题,参与激发爱国心与士气的活动,到处捡一些还有回收利用价值的小破烂小废物。学生们以音乐会、戏剧、低价促销来募款,攒了钱好买战争债券,以及捐献给红十字会的战争孤儿。威廉森路的学童们,依据他们买了多少枚战争储备金邮票,被授与不同位阶的军衔。(古尔德在班上的军阶颇高。)后来的生命中古尔德绝少讲到战争,虽然他一定是清楚的。他只有提到过一次,说他看过叔叔格伦特还有至少一位堂兄身着军服。还有在他的一期《每日一吠》动物日报上面开头有一个加注:“本期已获新闻审查通过。”对一个像格伦这么敏感和对暴力这么惊惧的小孩来说,就算没有亲炙火线,战争绝对是产生了一个冲击;从他后来的和平主义和对国际局势的关怀我们也可得到相似的结论。

P44-47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不可思议的惊奇(格伦·古尔德的生平与艺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加)凯文·巴扎纳
译者 刘家蓁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082496
开本 16开
页数 5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63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6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7.115.76
丛书名
印张 34.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28
150
2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23:0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