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事件下的中国传媒
内容
编辑推荐

60年孕育,30年积淀,催生了中国媒体创新行动的总爆发。2008,留给我们的不只是记忆,还有中国传媒改革创新的智慧和勇气。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十个重大事件,报刊、广电、网络、新媒体……近百家媒体,汇聚在读者面前的是中国传媒精彩纷呈的2008年。

内容推荐

2008年,是中国大事频发的一年。中国的传媒业在应对一系列的重大公共事件中获得了历练、展示了自己,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本书以筛选的十件重大事件为主线,通过对近百家媒体在这些大事件中的表现,分析媒体在新闻创新、报道方式、管理机制、运营模式方面所展露出来的改变和应对举措,从而为媒体间的交流、借鉴提供一个互相学习的平台。

目录

上篇

看大事件彰显媒体新闻价值规律的回归

 第一章春运中国抗击雪灾

——风雪中坚定守望的新闻从业者

事例分析

传媒视角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爱心守望,风雪同行

湖南卫视:取消春晚关注雪灾

《中国电力报》: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投入战斗

《中国交通报》:全线出击尽展优势报道

《湖南日报》:为抗冰救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安徽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频道:

暴风雪见证广播媒体的不可替代

《桂林日报》:抗击雪灾责无旁贷

《长沙晚报》:首次春节不休刊

《武汉晚报》:闻雪而动精心谋划

《今日女报》:以笔为武器抗击冰雪灾害

上海《青年报》:突出青年定位彰显社会责任

《新闻晚报》:用炽热的情怀抗击冰雪

《楚天金报》:“小眼”识大局言论暖人心

《随州日报》:雪情中显真情

《宜春日报》:新闻激情燃烧冰雪

浙江在线:引导舆论维护和谐

赣南日报报业集团:与风雪搏斗前方后方紧密联动

四川省报媒:用爱融化冰雪用情构筑和谐

广东省媒体:推动全社会共渡难关

 点评

向暴风雪里的每一位记录者致敬

第二章拉萨“3·14”

——对西方媒体不实报道的反击

 事例分析

 传媒视角

《人民日报》:部分西方媒体是无知还是偏见

《光明日报》:

新闻传播学者谴责外媒对拉萨事件的歪曲虚假报道

《中国青年报》:歪曲事实的西方媒体让普利策奖蒙羞

《现代快报》:自费爱国广告

《新闻午报》:CNN必须道歉

新华网:对西方媒体不实报道的反击

 点评

请还新闻真实

第三章 聚焦全国两会

——媒体参与的民i时代

 事例分析

 传媒视角

中央电视台:全方位报道重点突出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两会报道见功力

中国教育电视台:从少儿视角报道两会

《经济日报》:两会报道特刊取胜

《四川日报》:两会报道大变身

《南方都市报》:用号外、特刊亮剑两会

《都市快报》:发挥地域优势精心策划创新形式

《宿迁日报》:抓住热点瞄准亮点

网络媒体:鼠标也有发言权,拇指也能献一策

 点评

媒体让两会更透明

第四章 北京奥运火炬传递

——借势造势,大打创新牌

 事例分析

 传媒视角

新华社《奥运2008火炬接力特刊》:打造媒企联动平台

《海南日报》:见证百年圣火走进内地的神圣一刻

《华西都市报》:亲临珠峰访圣火

《青岛日报》:走遍神州喝彩中国

《华商晨报》:传递圣火传播爱

《贵阳日报》:奥运火炬传递号外凸显贵阳特色

《西藏商报》:见证圣火浴高原

《乌鲁木齐晚报》:圣火光芒照边疆

《三峡日报》:让世界记住宜昌

《安阳日报》:圣火闪耀古城激情辉映安阳

 点评

报道圣火,媒体激情无限

第五章 “5·12”汶川大地震

——突发事件彰显媒体新闻价值规律的回归

 事例分析

 传媒视角

《人民日报》:紧急行动起来

《解放军报》:为救灾部队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中央电视台:持续直播抗震救灾情况

内蒙古电视台:快速报道彰显社会责任

河南电视台:情系灾区赈灾有我

《湖北日报》:患难与共传递真情

《中华新闻报》:全国媒体联手扶助灾区孩子

《人民铁道报》:为铁路抗震救灾提供舆论支持

《重庆晚报》:出版《地殇》义卖建学校

《重庆时报》:在地震中传播

大众报业:鲁川血脉浓情共谱大爱篇章

《齐鲁晚报》:抗震救灾行动中的责任与担当

《大河报》:用图片记录苦难

《威海日报》:精心策划做强新闻

《成都商报》:“号外”扶稳“震荡”的家园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新闻现场就是记者的战场

临沂报业集团:抗震救灾尽我全力

成都人民广播电台:电波犹如定心丸

《绵阳日报》:在车库坚守阵地

《阿坝日报》:危情险境挺脊梁

《扬州晚报》:出版“号外”传真情

常州日报社:在突发事件下寻求突破

互联网:吹响抗震救灾“突击号”

手机报:“第五媒体”力助抗震救灾

 点评一

媒体让真实跑在了谣言之前

 点评二

抗震救灾,中国媒体交了一份优秀答卷

第六章 北京奥运会

——赛场外中国媒体的“奥运汇”

 事例分析

 传媒视角

《人民日报》:展示人文奥运的魅力

南方报业:奥运报道有特色

《河南日报》:报网联动服务读者

《广州日报》:移师京城占先机

《太原日报》:一份让太原人骄傲的奥运特刊

《中国体育报》:运筹帷幄报奥运

《中国妇女报》:报道奥运以女性为主角

湖北日报报业集团:构筑奥运报道立体格局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弘扬奥运精神创新报道形式

《重庆商报》:激情在“京典”中燃烧

《辽沈晚报》的奥运攻略

《齐鲁晚报》:以创新的思维报道奥运

《半岛都市报》:奥运报道做出气势和特色

《申江服务导报》:周报报奥运贵在扬长避短

《新文化报》:激情传播奥运牵手火炬接力专刊

《郑州晚报》:报道赛事弘扬精神

《西安晚报》:参与奥运抒写历史

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一网三报”构成立体化奥运报道格局

《新晚报》:投身奥运向世界递出城市名片

《秦皇岛日报》:报道奥运规避“短板”显优势

《江南都市报》:深度报道出彩

《沂蒙晚报》:精心烹制“奥运大餐”

杭州汽车电台:西湖之声吹响奥运集结号

互联网:报道奥运优势尽显

新媒体:奥运因我更精彩

 点评一

传媒也拿了金牌

 点评二

由北京奥运会看中国传媒的竞争与融合

 点评三

网络媒体北京奥运会报道的六个新特点

第七章 “三聚氰胺”事件

——媒体的责任与担当

 事例分析

 传媒视角

《人民日报》:“三鹿”事件是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广州日报》:问题奶粉中还有多少“从犯”?

《东方早报》:最早点名“三鹿”的媒体

《检察日报》:三鹿事件问责不能止于奶农

《今晚报》:“三鹿奶粉”事件拷问企业诚信

《石家庄日报》:“三聚氰胺”是人为加入的

《新京报》:婴儿“肾结石事件”必须彻查

《东莞时报》:三鹿集团请向全社会郑重道歉!

《城市晚报》:中国奶粉市场应“集体安检”

《中国新闻周刊》:“三鹿事件”的制度思考

天津电视台:三鹿事件折射媒体公信力

新华网:让整顿食品安全的暴风雨更猛烈些

南方网:无良公关凸显媒体病变

 点评

“三聚氰胺”事件凸显媒体责任

第八章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

——太空漫步的中国人

 事伪分析

 传媒视角

《人民日报》:飞天路上的壮丽凯歌

中央电视台:报道“神七”实现多项突破和创新

《中国航天报》:大笔倾情绘飞天

《中国气象报》:两报一网聚焦“神七”

《广州日报》:为读者呈现“神七”问天的全景图

《江汉商报》:出版“号外”庆“问天”

《三峡晚报》:在“神七”报道中练兵强报

天津媒体:报道“神七”凸显地域特色

手机腾讯网:立体实时报道“神七”飞天

 点评

“神七”问天,媒体是有力的见证者

第九章 全球金融风暴

 ——强化引导 联手救市:应对危机的“强心剂”

 事例分析

 传媒视角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直面金融海啸

《人民日报》:中国有能力将危机转化为机遇

《解放日报》:十项政策措施应对金融危机

《广州日报》:金融危机让中国人致富速度放缓

《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可以承担起领导角色

《中国新闻出版报》:金融危机波及中国报业

《北京商报》:金融危机祸起2001年互联网泡沫

《成都商报》:以自信报道直面危机

《东方早报》: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具有必然性

《财富时报》:金融风暴对企业是一场灾难

南方农村报:金融危机 民工返乡

《中国证券报》:金融危机真正结束需过三“关”

 点评

金融危机凸显媒体的引导功能

第十章 改革开放30年

——盘点与被盘点

 事例分析

 传媒视角

《人民日报》:从社论中感受30年变迁

中央电视台:用故事勾勒30年的经纬图

《湖北日报》:出版特刊梳理历史演进轨迹

《河南日报》:报道中原30年“圆梦”之旅

《福建日报》:主题报道记录波澜壮阔30年

《北京日报》:专题策划回顾30年燃情岁月

《天津日报》:用今天故事记录改革的脚步

《农村大众报》:做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见证者

《广州日报》:邀约全球名家访谈30年变化

《重庆晨报》:话语志记录30年的声音

杭州日报集团:齐心展现30年巨大变化

《新京报》:日志中国回眸改革开放30年

《滁州日报》:超前谋划“大包干”30年报道

绍兴日报社:以媒体的视角看改革开放30年

点评

媒体记忆下的改革开放30年

中篇

传媒人的2008

 2008,我们无悔的青春

 传媒人感言2008

下篇

专家视界

喻国明:记者应成为信息不对称社会的平衡者

——写在2008年中国记者节

蔡雯:从“纪实”到“解读”:中国报纸视觉传播的自我超越

——以今年若干重大新闻报道的版面创新为例

杜耀峰:中国媒体新闻创新的突破

——5·12汶川大地震新闻报道的思考

陈国权:注重“蝴蝶效应”对传媒发展的影响

——当前报业经营的宏观经济视角

关相林:社会新闻中的和谐美

王少君:创新力量主导媒体未来

郭文才:金融危机:报业转型的良机?

——浅析经济衰退对中国报业的影响

刘学红:数字报不是传统报的救命稻草

试读章节

我国南方和西北部分地区目前正在发生的罕见严重雪灾,给人民群众出行带来很多不便,不少车辆数日受困在国道和高速公路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敏锐的新闻眼光及早地从听众短信中发现了灾情趋势,并在第一时间先于其他新闻媒体启动了对雪灾的高强度聚焦式报道。

几台电脑,几部电话,用会议室临时改成的“指挥中心”里敲击键盘声、电话铃声响成一片,连记者一行人走进来拍照也没有人抬一下头。喇叭里传出的是正在直播的中国之声《爱心守望,风雪同行》节目的声音,主持人正在连线京珠高速黄石段管理人员,询问当地天气情况。一名工作人员放下电话,抓起打印机中送出的一页纸,快步走出“指挥中心”,直奔走廊另一端的导播间,边进门边说“告诉主持人快连线,我们的记者到广州了”。为了做好第二轮的爱心直播,“中国之声”派出的几路记者,因连日暴雪阻隔,派往广州的记者终于在今天(29日)凌晨一时到达,一刻未停于凌晨二点赶到了广州火车站。直播间里,主持人已经接通了前方记者的电话……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爱心守望,风雪同行》特别雪灾救援直播节目,来就是这样一刻不停地紧张有序地报道着。

1月21目6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新闻综合频率中国之声就紧急动员,所有没有采访任务的记者全部提前到岗。从21日7时开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打破既定节目编排,临时推出48小时不间断特别直播《爱心守望,风雪同行》,全力关注各地因雪灾长时间滞留在公路上的司乘人员和受灾群众,联系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实施有效救援,及时疏导被困群众的焦虑紧张情绪。同时,在第一时间向国家应急管理办公室汇报灾情。成为第一家与他们联系的新闻媒体,反映的情况促使国家有关部门更加重视灾情的发展。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特别直播节目自雪灾后,一共收到听众短信2万多条,集中反映了各地因灾受困情况,节目有效整合信息,通过协调有关部委和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对陕西宝鸡、贵州贵阳等多处地方长时间滞留的车辆和群众展开疏通和救援工作,解决了一部分受灾群众的实际困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此次应对突发雪灾,反应速度之快,播出时间之长,在中国广播史上都是第一次。

《爱心守望,风雪同行》特别直播节目,架起了雪灾中受困群众与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的桥梁;协调、配合各级政府部门进行紧急救援与疏导,解决受困群众的实际困难。

18日开始,大量听众向“中国之声”反映,310国道陕西宝鸡至甘肃天水段、贵州境内沪昆高速和贵新高速公路距贵阳60公里处、湖南境内沪昆高速新晃至怀化段,青银高速山西吕梁附近,车辆滞留情况都很严重,滞留大多在48小时以上,甚至72小时。通过记者赶赴现场了解和主持人与当地交警、交通部门核实,上述路段许多车辆燃油告急,车上饮水和食品耗尽,一些司机出现感冒等病症。被困人员由于滞留时间过长,情绪不稳定,急需救援与疏导。节目汇总这些紧急情况后,调动几十位记者,及时与国家各相关部委、武警部队和地方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联系,传递灾情信息,协助交通、交管部门进行救援。其中,310国道宝鸡至天水段和贵州贵新高速公路车辆长时间滞留情况,在中国之声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得到了有效救援和疏导。

P4-5

序言

2008年,中国大事颇多。从抗击冰雪灾害到汶川大地震救援,从奥运圣火全球传递到北京奥运会的圆满举行,再到当前影响到各行各业的金融危机。每一个事件的背后,都跃动着传媒人的身影。从年头到岁尾,要说谁经历的最多,当数传媒者。

2008年,中国的传媒业在应对一系列的重大公共事件中获得了历练、展示了自己,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升。无论是从报道方式的转变、新闻价值规律的回归、内部管理机制的改革,还是运营模式的创新,都在与时俱进,从本质和核心促进了传媒的成长、成熟,从而使得在面临金融危机之时而更显从容,而这,或许是中国传媒在2008年的最大收获。

评点中国传媒的2008,无疑是一件异常辛苦的事情。因为在这一年里,传媒的表现异常不俗,不论是知名度颇高的品牌媒体,还是湮没于传媒海流中的区域报刊。也是在这一年里,中国的网络媒体异军突起,并逐步走进中国主流媒体的行列。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喻国明教授曾说,今天中国的传媒和传媒人也许有种种的缺点和不足,但在其履行“环境守望”和“社会良知”的职业角色和职业追求上,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更加自觉、尽责和到位。正是他们的不懈努力、探索和创新,才点燃了我们这个世界的文明之光,拓宽了我们的自由空间。对此我们深有同感。

应该说,中国传媒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并非偶然,只不过是发生在2008年一系列的突发事件,让所有的媒体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尽管历史为所有的媒体提供了同台竞舞的机遇,但当所有参与到这个较技舞台上的媒体亮开底牌的时刻,我们发现,中国传媒未来的发展趋势已深蕴其中并逐步成型,尤其是在当前中国传媒在遭受经济危机影响的重大时刻。而2008年中国传媒的拼力相争,尤其是品牌媒体间的亮剑,也就有了合理的解释。恰在此时,传来了分众传媒被新浪收购的消息,最大的互联网广告公司与最大的楼宇广告的组合,从而产生一家新的广告媒体巨头,再一次表现出中国传媒未来走向的不可逆转。而本书,就是通过展现2008年中国媒体的表现,为中国媒体未来的合纵连横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分析,也算是为中国传媒未来能有一个好的格局尽一点绵薄之力。

在2008年里有所表现的媒体实在众多,当然不可能一一呈现,所以优中选优的“过筛子”就成了编者最为痛苦的历程。所以,当有人说,痛苦就是源于可选择的太多,而幸福也就是没有选择的话时,我们深感赞同。但痛苦之余,还是为2008年的中国媒体鼓与呼,为中国传媒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黄菊芳

书评(媒体评论)

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国各种媒体立即行动,使这一突发事件发生不到18分钟就传遍了全世界。中国新闻界在这场灾难中做出的贡献是伟大的,显示了中国新闻工作者在突发事件中的政治责任感和强大威力。你们无愧地行进在世界新闻人的最先列。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新闻学泰斗 甘惜分

奥运是一个契机,使我们的新闻传播活动能更开放一些,透明度更高一些。今年发生的几件事,如藏独分子闹事、汶川地震等,都证明一点,即凡是透明度高的,报道的效果都很好。不要管正面报道还是负面报道,只要透明度高,它的效果往往就是正面的。

——中国新闻史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方汉奇

舆论是比军事、经济等一切硬实力还重要的软实力。“5·12”汶川大地震后,国内外只有一个呼声:抗震救灾。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各种报道,传递灾情,也汇聚人心,让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抗震救灾,检验了我们的经济实力、组织能力,也检验了我们的说话能力、把握舆论的能力。

——原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 梁衡

时代性、规律性、创新性是今年传媒传播体现的公信力。传统媒体在尽可能多地利用新媒体的优势进行传播,而新媒体也竭尽全力地汇总、整合、归纳传统媒体提供的信息,同时努力将每个普通个人都变成传播者。在这个过程中,结合得越快的媒体,将会拥有更多、更新的表现形式、传播方式,通过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争取到更多受众。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 赵凯

今天中国的传媒和传媒人也许有种种的缺点和不足,但在其履行“环境守望”和“社会良知”的职业角色和职业追求上,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更加自觉、尽责和到位。正是他们的不懈努力、探索和创新,才点燃了我们这个世界的文明之光,拓宽了我们的自由空间。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 喻国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事件下的中国传媒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菊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195400
开本 16开
页数 27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5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图书小类
重量 0.4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219.2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0
17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17:3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