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施甸布朗族村寨的制度文化、器物文化、观念文化为主要探讨对象,是一部颇具学术水准的施甸布朗族社会发展史的论著,也是为我们当前正在着力开展的文化建设提供丰富生动的地方性知识的一部重要著作。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图书 | 故园一脉(施甸县布朗族村寨和文化考察)/滇西学术文丛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以施甸布朗族村寨的制度文化、器物文化、观念文化为主要探讨对象,是一部颇具学术水准的施甸布朗族社会发展史的论著,也是为我们当前正在着力开展的文化建设提供丰富生动的地方性知识的一部重要著作。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目录 绪论 文化的田野文本的风土——关于我们与本书的话 第一章 背景:“和谐”之渊源 溯本问源:族称族史族源——施甸布朗族族源考 第二章 现状:“和谐”之基础 第一节 器物文化 衣:霓衣舞翩跹——施甸布朗族服饰审美符号探析 食:以农固本 以食为天——施甸布朗族传统农业及其农耕文化中的饮食习俗 住:绿色的叶片灰色的瓦片——施甸布朗族传统聚 落与“一步楼”民居文化 行:路在脚下——施甸布朗族交通状况与商品意识的变化 第二节 制度文化 政治制度:聚落的方圆之间——施甸布朗族传统聚落类型的政治特征及村寨组织 教育制度:教化承厚德——施甸布朗族教育模式及功能考察 道德规范:自律与他律——施甸布朗族传统宗教与习俗的规范作用 第三节 观念文化 婚姻:五彩线花草鞋 “九道礼”——对施甸县布朗族婚俗传承现在性的思考 性别:女儿凤凰心——施甸布朗族妇女生活及观念 丧葬:生死归天——施甸布朗族丧葬习俗及其死亡观 年节:特殊日子之“特”——施甸布朗族的岁时民俗 宗教:主观的心灵是全部的迷宫——施甸布朗族的多神崇拜与禁忌 语言:推开心灵一扇窗——施甸布朗族语言调查及其研究 文学:泥土歌吟——施甸布朗族民间El述文学小议 民歌:天籁地籁人籁——施甸布朗族民歌现状及其艺术流变 音乐:器之乐语——施甸布朗族器乐及民间音乐文化特征 舞蹈:舞者日历——施甸布朗族的“傩舞”与“踏歌” 第三章 结合:“和谐”之关系 第一节 器物文化中的“和” 制器载道——施甸布朗族器物文化物化形态的表层体现及其“和”成果 第二节 制度文化中的“和” 生物河流中的制度文化之路——施甸布朗族制度文化普遍性与约束力的力量之“和” 第三节 观念文化中的“和” 精神的别样栖息——施甸布朗族观念文化“和而不同”的形而上表达 第四章 建构:“和谐”之发展 第一节 个体之“和”生态树上的生命果——施甸布朗族的“和”文化倾向 第二节 共荥之“和” 故园一脉——施甸布朗族亚文化与中华民族主文化的共荣之“和” 后记 世界的秘密是不尽的墙——编著手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故园一脉(施甸县布朗族村寨和文化考察)/滇西学术文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蔡红燕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民族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5099078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2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50 |
出版时间 | 2008-12-01 |
首版时间 | 2008-12-01 |
印刷时间 | 2008-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5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86.1 |
丛书名 | |
印张 | 14.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1 |
宽 | 148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