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个探讨“礼俗生活”的历史民族志个案,本书基于贵州黔中一个屯堡村寨(九溪村)的田野调查,根据当地社会生活所呈现的礼俗特征,对以人类学的视角来认识“文明”这一概念展开了相关的讨论。研究尝试的是带着一种“文明感”去考察黔中地区屯堡人的礼俗生活,并对当地居民的历史感进行初步的探讨。
| 图书 | 在文明与乡野之间(贵州屯堡礼俗生活与历史感的人类学考察)/人文田野丛书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个探讨“礼俗生活”的历史民族志个案,本书基于贵州黔中一个屯堡村寨(九溪村)的田野调查,根据当地社会生活所呈现的礼俗特征,对以人类学的视角来认识“文明”这一概念展开了相关的讨论。研究尝试的是带着一种“文明感”去考察黔中地区屯堡人的礼俗生活,并对当地居民的历史感进行初步的探讨。 目录 前言 导论:礼乐文明与礼俗生活 一、课题定义:探讨“文明”的一个民族志个案 二、理论背景:关于“文明”概念的几种看法 三、方法路径:礼仪庆典、庙宇空间与历史 四、研究框架:礼俗生活与历史感 第一章“孔道大通”:黔中屯堡的历史与区域性背景 一、通滇孔道:黔中屯堡形成缘起的历史背景 二、步步为营:黔中屯堡分布格局的地缘背景 三、汉苗之间:屯堡人的历史身份与近代遭遇 小结:惟中一道通行耳! 第二章“天生地就”:九溪的地理区位与社区格局 一、内外有别:地理环境与农业活动 二、互通有无:区位网络与经济交换 三、三足鼎立:社区格局与三街演义 小结:百姓日用而不知? 第三章“以礼节俗”:九溪的庙宇、节庆与礼俗生活 一、仁里多贤:人之教化与闲之风气 二、经天纬地:庙宇体系与地域崇拜 三、制礼作乐:节庆活动与时空制度 小结:与天地同节! 第四章 “迎春盛会”:乡里的区分联合仪式 一、迎神抬舆:九溪村域内“迎春庆典”的演变 二、福佑一方:信仰崇拜中的“区分”与“联合” 三、跳神闹春:礼仪庆典中的“区分”与“联合” 小结:百姓以成俗! 第五章 “过河朝山”:野外的区分联合仪式 一、修身以道:“修佛”中的人生轨迹 二、过河普度:“坐忏”中的社区历程 三、朝山进香:“朝圣”中的社会过程 小结:如何自在? 结论:质文递变与文野相就 一、文明以止:礼乐教化的社会意义 二、文质彬彬:礼俗生活的文化内涵 三、有礼则安:礼仪概念的学术价值 参考文献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在文明与乡野之间(贵州屯堡礼俗生活与历史感的人类学考察)/人文田野丛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张原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民族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5096657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387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25 |
| 出版时间 | 2008-11-01 |
| 首版时间 | 2008-11-01 |
| 印刷时间 | 2008-1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86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K892.9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10 |
| 宽 | 147 |
| 高 | 21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15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